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204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复习题05.docx

教师招聘复习题05

5.1

1.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A.环境B.教育

C.社会D.实践

2.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的()问题。

A.法律B.权利

C.责任D.义务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

A.1904年B.1922年

C.1949年D.1986年

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5.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

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

1.选A。

【解析】遗传提供的可能性无论多大,都必须通过环境才能实现。

2.选B。

【解析】学生从法律上讲,是一个责权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合法权益,而这些权益从他们的社会地位上体现了出来。

3.选A。

【解析】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4.选A。

【解析】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科知识素养的基础上。

5.选D。

【解析】这是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具体体现

5.2

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即()。

A.观察法B.家访法

C.谈话法D.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E.调查访问

2.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政治思想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

C.学科知识素养D.广泛的文化素养

E.教育专业素养

3.遗传素质的成熟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先天素质在发展中逐步成熟

C.机体的成熟为一定特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有些早期运动机能是直接建立在成熟基础上的

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4.教育的阶级性在奴隶社会体现在()。

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方法上是体罚和机械练习

E.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

5.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D.研究型课程

E.学校课程

1.选ACDE。

【解析】家访也属于调查访问的一种形式。

2.选ABCDE。

【解析】见大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3.选ABCD。

【解析】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和限制。

4.选ABCD。

【解析】选项E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5.选BCD。

【解析】三者各自有不同的任务,因此是根据任务来划分的。

5.3

1.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有()。

A.参与者畅所欲言,不评价和判断方案

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C.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D.鼓励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

E.师生互动

2.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特性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B.稳定性

C.包容性D.概括性

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3.童年期的心理特征有()。

A.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B.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C.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E.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4.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A.活动过多B.过度焦虑

C.注意力不集中D.冲动行为

E.袭击别人

5.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A.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B.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1.选ABCE。

【解析】头脑风暴应集体讨论,集思广益。

2.选ABCDE。

【解析】这五个特性都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3.选ABCE。

【解析】D项是少年期的特征。

4.选ACDE。

【解析】过度焦虑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5.选ACE。

【解析】对B和D两种类型的学生必须既提出正面材料,又出示反面材料,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认识。

5.4

1.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现为()。

A.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

B.客观性、外显性和简缩性

C.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D.客观性、观念性和内潜性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B.领会

C.应用D.评价

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D.人身权

5.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

C.课程 D.教育体制

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对象的客观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结构的展开性。

2.选A。

【解析】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最低水平的是知识。

3.选A。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才开始初创。

4.选D。

【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5.选C。

【解析】课程不改,其他方面的改革无法推进,所以课程改革是核心。

5.5

1.儿童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

C.消退D.处罚

2.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D.名誉权

3.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愿发展B.自动发展

C.自主发展D.自由发展

4.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D.强化和惩罚

5.小学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

A.创造性B.认知性

C.有结构D.无结构

答案及解析:

1.选B。

【解析】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叫负强化。

2.选A。

【解析】受教育权是《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他们的最主要的角色权利。

3.选C。

【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自主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

4.选B。

【解析】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5.选C。

【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很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这就是有结构的问题

5.6

1.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蔡元培

C.李大钊D.王道俊

2.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

A.教学方法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D.考试制度

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

4.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D.小学教育目的

5.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的特征。

A.广泛性B.普遍性

C.强制性D.全民性

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

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2.选A。

【解析】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各科都实行了改革试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选C。

【解析】《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对义务教育的各方面从法律上作出了比较全面的保障。

4.选D。

【解析】小学教育目的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5.选C。

【解析】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因而有强制性。

5.7

1.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是()。

A.儿童多动综合症B.学习困难综合症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D.儿童厌学症

2.儿童只能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而不能顾及其他,这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成运算阶段

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服从B.从众

C.认同D.内化

4.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守恒期

C.转折期D.过渡期

5.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

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题干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定义。

2.选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只能进行单维思维,对多维的事物只能顾此失彼。

3.选B。

【解析】题干是从众的名词解释。

4.选A。

【解析】题干是对关键期的名词解释。

5.选C。

【解析】这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这就是下位学习。

5.8

1.学习困难综合症在()中比较多见。

A.小学生B.初中生

C.高中生D.大学生

2.()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3.下面能反映个人的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

A.1985年B.1993年

C.1998年D.1999年

5.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D.课外活动

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2.选D。

【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3.选C。

【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4.选B。

【解析】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选D。

【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5.9

1.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中小学生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A被动的过程B乐观的过程C能动的过程D悲观的过程

3.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的实例不能说明()

A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因素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B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也是得不到充分发展的。

D遗传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4.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B家庭环境C教育的自身状况D社会发展状况

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指往()方面变化。

A一般B普通C正常D积极

1.选A。

【解析】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选C。

【解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完全被动的接受外在的影响。

环境对于人来说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3.选D。

【解析】《伤仲永》一文主要体现了:

①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②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BC选项均正确。

D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

4.选C。

【解析】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5.选D。

【解析】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5.10

1.维护少年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核心精神反映在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的()中。

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权利宣言》

C《联合国宣言》D《学会生存》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3.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人格素养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1.选A。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

2.选A。

【解析】识记题。

教师与学生的授受关系表明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选C。

【解析】略

4.选C。

【解析】略

5.选C。

【解析】引自韩愈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赋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用自身的观念来引导学生成长。

因此,正确答案选C。

选项A体现教师角色的示范作用。

选项B强调教师同时应该解决学生的困惑。

选项D要求教师具有研究能力。

5.11

1.一般来说,新手教师在班级秩序管理方面,大多偏向()管理。

A.预防性B.攻击性

C.支持性D.矫正性

2.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D.社会舆论

3.“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理论是由()最先提出来的。

A.马克思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

4.课堂教学中,一名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认为下面哪种处理方法最得当?

()

A.你要听从老师的,老师的观点是有充足理由的。

B.你提出了新的观点很有魄力,但我今天给你们讲的不是这个问题。

C.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盲从老师,非常好,下面请你给大家再说说理由好吗?

D.你提出这个问题在课上解决不了,下课我们大家一起查查资料再研究研究好吗?

5.一位当老师的老爷爷教小孙子“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小孙子说:

“一点也不辛苦,还没有我读书辛苦呢,您没看电视上说,现在都用什么现代化机械耕种了,几个人就能管理一个大农场,人不出汗,不滴禾下土了,机器也不会出汗,还能收好多粮食。

”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小孙子年龄小,对古诗根本理解不了

B.小孙子没有这方面的经历,缺乏直接经验

C.老爷爷没讲透

D.小孙子没有悟性

答案及解析:

1.选D。

【解析】新教师班级管理经验不足,对问题行为缺乏预见,因而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进行矫正处理。

2.选A。

【解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也要以学生为中心。

3.选A。

【解析】马克思最先提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论。

4.选C。

【解析】C项的处理方法最得当。

5.选B。

【解析】略

5.12

1.“教师是教材的建设者”的意思不包括()。

A.教教材B.选择教材

C.修改教材D.自编教材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3.一名教师在走进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4.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

A.0~6岁B.6~9岁

C.9~16岁D.16岁~成年

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及解析:

1.选A。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不包括教教材。

2.选D。

【解析】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教学自我监控过程。

3.选A。

【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4.选B。

【解析】6~9岁是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

5.选D。

【解析】学生是具体的学习者。

5.13

1.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了思维的()过程。

A.综合B.比较C.概括D.分析

2.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

3.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

4.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

5.14

1.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

A.教师的年龄B.教师的体制

C.教师的素质D.教师的能力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

①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②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③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袁老师中途接手某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

4.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B.四年级

C.五年级D.六年级

5.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A.确立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情境

C.控制评价过程D.利用评价结果

5.15

1.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C.教育民主原则D.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的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依法执教,廉洁从教D.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3.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的干扰。

A.双重抑制B.多重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4.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

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

5.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式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5.16

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发现感知与动作间的关系

B.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对客体进行内部表征

C.逻辑的掌握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D.抽象和假设推理的发展

2.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内容的组织,内容与内容之间应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这体现了编写教案的()。

A.自然性原则

B.明确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过程性原则

3.中学职前教室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了解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学会通过()

A.听评课

B.变革教学方法

C.变革学习策略

D.教学评价

4.课堂提问中,低级认知问题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下列不属于低级认知问题范围的是()。

A.回忆性问题,例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B.理解性问题,例如,物体浸放在液体中不同深处,

C.分析性问题,例如,如果没有摩擦,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他的说法有道理吗?

能够实现吗?

D.应用性问题,例如,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是沉下去一些,还是浮上来一些?

5.“化悲痛为力量”是指()。

A.积极情绪能促进意志的坚持

B.消极情绪能促进意志的坚持

C.积极情绪能阻碍意志的坚持

D.消极情绪能阻碍意志的坚持

5.17

1.“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B活动C持续D对比

2.人的智商在90~109之间的属于()。

A.智力偏高

B.智力中常

C.智力一般

D.智力超常

3.在心理学中,两难故事法通常用来研究()

A.需要

B.动机

C.道德

D.兴趣

4.“博学而笃行”强调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5. 教案编写程序第一步是()。

A.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B.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C.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D.设计教学过程

5.18

1.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

A.气质B.性格

C.个性倾向性D.能力

2.“一叶知秋”说明了知觉具有()特征。

A.选择性B.理解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3.一般来说,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为()。

A.低强度B.中等强度

C.高强度D.零强度

4.“月明星稀”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D.联觉

5.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5.19

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B.榜样法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

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B.罗森塔尔

C.戴尔D.波斯纳

3.()是全面教育法规的“母法”。

A.《宪法》B.《教育法》

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4.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