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079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docx

工业强省六大行动计划doc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资料

附件1

产业高端发展行动推进方案

围绕率先建成工业强省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产业高端发展行动,就是要突出产业顶层设计和企业主导地位,围绕产业高端领域,选择有限目标,实现率先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重点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核心技术领先、结构布局合理、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影响力强大的工业经济新增长极和重要组成,推动我省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本推进方案实施期为2013年-2015年。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工业强省为目标,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水平,把握战略定位,坚持高端引领、重点攻克,着力发展一批引领省内乃至国内产业调整的高端产业。

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一批产业链重点环节、培育一批高端产品和品牌、打造一批高端载体平台;注重集聚集约发展,错位竞争,着力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引领水平,促进工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加工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努力把我省建成产业结构高、创新能力强、国际影响力大的工业强省。

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以技术突破带动形成高端产业;必须坚持聚焦目标,选择我省有基础和条件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资源,实现突破;必须坚持集聚集约,以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做强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产业高端发展,2013年、2015年分别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201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2015年产值达到6.0万亿元,占比达到37%。

(二)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2015年占比达到40%。

(三)2013年全省高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2015年占比达到50%。

(四)2013年全省新建企业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5%;到2015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超过15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五)2013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1%;2015年占比达到3.3%。

(六)2013年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3%;2015年占比达到80%。

三、重点任务

围绕产业高端发展目标要求,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产业链重点环节提升、高端产品开发、知名品牌培育、载体平台建设、过剩产能化解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全面提高产业高端化发展水平。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区域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批市场导向、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在关系我省产业高端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尽快攻克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物联网、新材料、云计算、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今后三年,在十大新兴产业和八大主要工业行业中,着力突破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技术等100项关键核心技术。

(二)提升产业链重点环节。

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突出重点,扬长补短,引导江苏重点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领域和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在产业内部实施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与配套合作,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围绕高端化发展方向,既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环节,又要加快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冶金、纺织、建材、轻工等四大传统产业的产业链重点环节,提高新产品和高新技术比重,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对接融合。

大力鼓励重点企业和投资者向产业链的重点薄弱环节延伸,推进产业链上下协同发展。

用三年时间,做强碳纤维及特种高性能纤维材料等16条产业链的50个重点环节,通过提升重点环节,促进产业链更完善、更强大,夯实产业向高端攀升的基础。

(三)研制开发高端产品。

围绕江苏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攻关项目,尽快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着力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高端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

通过税收优惠、直接补贴、区别性价格、应用示范等政策,加大高端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快高端产品市场培育壮大。

用三年时间,滚动研发智能化输变电控制设备等100项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代表行业创新水平的重大新产品。

(四)培育打造知名品牌。

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对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实行政府奖励。

引导资源要素向知名品牌集中,拉长品牌产业链。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质量信用体系,鼓励企业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争创全国质量标杆、全国质量奖和工业金奖。

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品牌会展活动,提升江苏制造品牌形象,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

制定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品牌培育、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我省更多品牌由江苏名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

完善培育和保护品牌机制,大力推进品牌保护法制化。

三年内,使波司登等50个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知名度显著提升。

(五)建设高端载体平台。

按照主业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和绿色低碳发展。

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彰显集聚集约特色。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型环保节能设备、新材料、船舶及海洋工程、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加快轻纺、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结构调整,促进其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

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综合物流园区、工业设计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服务支撑。

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和园区高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增强园区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

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培育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推进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移,重点发展民用航空航天、民用电子信息、民用船舶配套等军民结合型产业,打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用三年时间,突出打造南京江宁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基地等50个高端载体平台和徐州工程机械等50个特色产业集群。

(六)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切实缓解产能过剩压力。

引导本地区一批相对过剩或不宜发展的产能向省外乃至境外转移,积极消化和转移现有产能。

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以化工、印染、造纸、电镀、食品(酿造)等重污染行业为重点,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低端产品生产能力,关闭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小企业。

继续推进太湖流域工业污染专项整治。

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力度,鼓励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收购、重组同类企业和落后产能企业,加快布局调整和集聚集约。

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等政策,倒逼落后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

四、2013年推进措施

(一)大力推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1、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引导产业链加快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延伸,提升智力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环节比重;推动企业主动承接高新产业和高端技术转移,引进研发机构和地区营销总部等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

2、打造千亿元级重要产业链。

选择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大的地区,培育一批能够成为全国标志性和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在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着力打造主辅配套、环节健全的千亿元级重要产业链,其中:

依托徐州、常州、南京、南通、镇江、苏州等地区构建工程机械产业链;依托南京、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苏州等地区构建智能电网产业链;依托南通、泰州、扬州等沿海沿江地区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依托南京、常州、苏州等地区构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依托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淮安等地区构建优特钢材料产业链;依托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等地区构建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特种高分子材料产业链。

3、实施产业链重点环节提升项目。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和项目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重点环节提升重大项目。

(二)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1、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编制2013年全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指南,组织实施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帮助企业争取国家有关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和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2、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支持和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年新增10家左右;拓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领域和规模,年新增200家以上。

加大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

3、实施“专精特新”提升计划。

征集100项“专精特新”重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计划,认定1000个“专精特新”产品,建设江苏专精特新产品展示推广网,提升专精特新产品的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

4、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

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建立评价体系,着力培育5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推进创业创新领军民营企业培育工程,认定50家科技创业优秀民营企业和50名科技创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组织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企业家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培训。

完善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电子商务平台,认定和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和10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力争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建研发机构10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

5、加强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研发。

引导企业加强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的研发,组织认定40个左右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比例超过60%。

6、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组织编制江苏地方名优新产品目录,积极参加国家品牌建设试点;实施重大质量攻关项目,力争有1-2个企业创全国、省质量奖。

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组织一批重点企业参加国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

7、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加快军工科技成果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

加快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3-5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三)重抓载体平台创建升级

1、围绕各类研究院所、检验检测机构,推进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选择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等领域,认定一批公共技术平台。

2、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加快南京软件和文化创意、无锡环保产业、徐州工程机械、常州光伏产业、苏州云服务和丝绸纺织、南通家纺和海工配套物流、淮安盐化工检验、盐城环保处理、扬州工艺美术、镇江眼镜检测和泰州生物医药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服务高端产业发展的园区公共平台。

3、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力争5家获批;加快建设全省融资网、培训网、法律服务热线、网上融资超市等,坚持分类指导,推进中小企业星级公共服务平台健康发展,新认定中小企业星级公共服务平台50家;高起点建设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省教育厅共同新认定5家高校平台。

大力推进依托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认定省级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30家。

(四)提高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1、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制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指导省内各示范基地完善主体园区及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示范基地内企业申报国家专项,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向示范基地集中,力争年内新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3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8-10个。

2、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新型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加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组织第四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力争全年新增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产业集群10个,总数达到75个,建成一批以高端产业为主的区域高端产业品牌。

3、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

推进各类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开展第四批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认定;力争年内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10个,总数达160个。

4、加快高标准厂房建设。

会同省国土厅评选高标准厂房建设及使用先进单位,落实高标准厂房租赁费用补贴专项资金项目,安排3000亩用地指标计划;全年建设四层以上高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载体。

5、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为重点,依法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确保90家承担淘汰省以上任务企业年底前关停落后产能或低端产品生产线,拆除相关主体设备。

深入开展第三轮化工专项整治。

针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消化、转移、整合、淘汰一批产能。

建立产业转移合作机制,推进省内产业梯度转移。

(五)强化市场示范推广应用

1、组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百千万”工程,举办首届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展洽会,建立重点推广应用目录,编制千项重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项目计划,继续组织优秀新产品奖评选,开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网,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

2、组织实施10个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工程,依托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改工程,组织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总承包应用、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车间、新型电子装备国产化替代、关键基础部件性能提升等示范工程。

3、实施“曙光计划”,加快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深入推进OLED显示和照明、北斗卫星导航、数字家庭等应用示范;推动实施云计算服务、国产电子文件、工业软件、船舶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领域试点工程。

4、加大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组织实施一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

5、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组织第二批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举办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品推介展示会。

(六)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1、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产业高端发展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

各地、各有关处室要围绕推进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重点工作责任人、责任处(科)室和时序节点,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分析,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月调度、季通报,确保各项工作序时推进、落实到位。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关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国产设备首购首用以及省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名牌品牌、关键技术、集聚区建设等各类优惠政策或奖励。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要素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知名品牌、重大产品和载体平台倾斜。

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加大银行对重点企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3、建立统计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析制度,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跟踪、分析、研究,研判产业发展走势,全面掌握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发展状况,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指南、产业政策等信息,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构筑人才高地。

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并完善产业高端发展人才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支持企业引进高端紧缺人才,依托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高端人才培养,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层次。

5、营造发展氛围。

及时推广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在推进产业高端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支持产业高端发展的舆论环境。

附件2

技术改造提升行动推进方案

技术改造是企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矛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

为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2013-2015年技术改造提升行动推进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握关键环节,落实重点举措,狠抓有效投入,切实把技术改造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手段,大规模、高起点开展技术改造,着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绿色低碳制造,推动集约集聚发展,提升品牌经济影响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江苏工业由大变强。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行动,促进工业和技改投资稳定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技术改造投入产出比水平逐年提高,全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节能减排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更大支撑。

具体目标如下:

(一)投资总量平稳增长。

2013-2015年,全省工业和技改投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6%、17%,其中2013年分别增长17%、18%。

(二)投向结构不断优化。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到2015年,新兴产业投资增幅高于全部工业投资5个百分点。

(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

加快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尽快形成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推进“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每年新开工建设100项、续建100项、竣工达产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对100项重点竣工项目进行后续效益跟踪。

组织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省级层面每年重点推进300项。

三、重点任务

今后三年,企业技术改造要重点围绕创新成果转化、品种质量提升、工艺装备改造、融合互动发展、集约绿色制造、专精特新发展、产业布局优化、公共平台建设八大方面,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以发明专利、引进先进高端技术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成果以及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已实现突破并进入小批量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等为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大规模、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

深化军民结合,支持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和相互转化。

(二)推进品种质量提升。

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按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质量水平。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改造提升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美誉度。

实施重点质量攻关项目,围绕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瓶颈实施技术改造,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三)加大工艺装备改造。

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项目的工艺技术含量和总体装备水平。

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

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领域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动融合互动发展。

加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力度,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加快信息技术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融合,在更宽领域实施改造提升,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集成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以先进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创造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现代服务业的高效低成本支撑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引导物流、工业设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五)深化集约绿色制造。

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不断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重点抓好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工作。

以源头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机电产品再制造为重点,组织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改造工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淘汰落后和改造提升相结合,根据我省发展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主动和提前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制造能力。

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土地进行挖潜改造,切实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促进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相结合,鼓励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品牌为依托,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开展兼并重组,以增量投入高效整合存量,实现跨越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六)鼓励专精特新发展。

着力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微企业通过渐进滚动式改造投入不断成长壮大,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社会就业为重点,推进“专精特新”和高成长型企业改造提升、跨越发展,促进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七)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以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项目、要素向现有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协同改造,促进工业布局向产业配套好、专业协作强、要素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充分利用苏北地区比较优势,支持苏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改造相结合,实现提档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八)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支持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点产业集群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研发设计、质量认证、试验检测、信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环节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促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和公共设施共享。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的改造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四、2013年行动计划

2013年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将按照三年方案的总体部署,在政策引导、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管理提升等方面全面展开,加大技改提升推进力度,力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强化规划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

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并发布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明确技术改造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产品,优化技改投向结构,提高技术改造层次。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提请省政府出台我省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企业技术改造会议加以推进。

积极贯彻落实现有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增值税进项抵扣、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免税等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支撑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四新”技改项目建设工程和重点技改项目示范工程。

编制发布《2013年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2013年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加强“百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