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069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docx

海洋生物作业第二部分

赤魟Dasyatisakajei(MülleretHenle,1841)

英文名:

Redstingray、Japanesestingray、Redskate、Shorttailstingray、Whipray(s)、short-tailstingray

日文名:

アカエイ

别名:

黄甫

分类地位:

鲼形目Myliobatiformes、魟科Dasytidae

体盘亚圆形,前缘斜直,吻端呈短圆锥状突出。

口波曲状,口底具显著乳突3个。

齿细

小,平扁,铺石排列。

鳃孔5个,位于腹面。

无背鳍,尾细长如鞭,但不足体盘长的3倍,

上具尾刺,尾鳍消失。

尾刺后部的尾部上下均具低的皮膜。

幼体完全光滑,或头后正中前肩

带上具一平扁结刺,成体背面脊板线上具结刺1纵行;肩膀区两侧具结刺1~2行短行。

体赤

褐色,大者较深,体盘边缘浅淡,眼周围以及尾的两侧赤黄色。

底栖性大型鳐类。

我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也可溯江进入淡水中生活,据报道最大体长可达200cm,体重10.7kg,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舟山海域不常见。

赤魟Dasyatisakajei(MülleretHenle

 

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oug

英文名:

seaweed

中文名:

海带

俗名:

昆布、江白菜

分类地位:

褐藻门、褐藻纲、海带目、海带科、海带属。

分布:

自然生长的分布范围,中国限于辽东和山东两个半岛的肥沃海区。

人工养殖已推广到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

营养价值:

海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干海带中含:

粗蛋白8.2克,脂肪0.1克,糖57克,粗纤维9.8克,无机盐12.9克,钙2.25克,铁0.15克,以及胡萝卜素0.57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69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16毫克,能发出262千卡热量。

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

形态特征:

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般长2-6米,宽20-30厘米。

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

固着器假根状,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

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

也是藻类植物,像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状物,像叶部分叫叶状体。

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oug

 

凤鲚Coiliamystus(Linnaeus,1758)

英文名:

Osbeck'sgrenadieranchovy

日文名:

エツ

地方名:

凤尾鱼、鱼烤、烤子鱼

分类地位:

鲱形目Clupeiformes、鯷科Engraulidae

体延长,侧扁,头与躯干部较粗大,尾部向后渐细小。

腹部具棱鳞37~49。

头小,侧扁,

钝锥形。

口大,下位,上颌骨伸达胸鳍基部,下缘具细锯齿。

上下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

具细齿。

体被小圆鳞;无侧线。

背鳍位于体前部1/4处,臀鳍基底部很长,最后鳍条与尾鳍

下叶相连或靠近。

体背部淡黄色。

体侧及腹部银白色。

为沿海小型名贵的经济鱼类,一般体长在20cm以下。

我国沿海均产,舟山海域产量较大。

凤鲚Coiliamystus(Linnaeus

 

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japonicus(Houttuyn,1782)

英文名:

redhorsehead、blanquillo、Redtilefish

日文名:

ァカアマダイ(赤甘鯛)

地方名:

马头鱼、方头鱼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方头鱼科Branchiostegidae、方头鱼属

体延长,侧扁,头部略呈方形,体背部自头部起至尾鳍基几乎呈直线状。

吻长,眼较小,口倾斜,上颌齿外外行扩大,呈圆锥形,排列较稀松,内行为狭带状;下颌齿前部细小,呈绒毛齿丛,后部齿圆锥形,排列稀松,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

前鳃盖骨后缘锯齿明显。

体被栉鳞,但在躯干前上部、头顶及胸部为圆鳞。

侧线完全,位高,近直线形。

体红色,背部深腹部较浅,眶下缘及眶前缘至吻端各有一黄色带,眼前上缘亦为黄色。

背鳍鳍膜下部红色,上部淡蓝色,边缘黄色,臀鳍微带蓝色,有蓝色边缘。

胸鳍浅红色。

尾鳍上部红色,下部浅蓝色,杂有黄色斑点。

外海中下层鱼类,生活水层在30~200m之间,一般体长在46cm以下。

我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舟山海域常见。

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japonicus(Houttuyn

 

横带髭鲷Hapalogenysmucronatus(EydouxetSouleyet,1850)

英文名:

Beltedbeardgrunt、Sweetlip

日文名:

セトダイ(瀨戶鯛)

地方名:

十六枚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石鲈科Pomadasyidae

体呈椭圆形,高而侧扁;头前端略呈三角形。

吻钝尖,口前位而低,稍斜,两颌齿细小

呈带状,外行齿较大,犁骨、腭骨及舌上齿。

颏部密生小髭,有颏孔3对。

前鳃盖骨后缘具

细锯齿,鳃盖骨后缘有一小的扁平棘。

体被细栉鳞,不易脱落。

背鳍、臀鳍基部有鳞鞘。

线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鳍棘强大,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在基部相连,中间形成一深凹陷,

鳍条部边缘圆形,臀鳍以第二鳍棘最强大。

胸鳍小,末端圆形。

尾鳍圆形。

体背部灰褐色,

腹部较淡。

体侧有4条黑色横带。

背鳍、臀鳍、尾鳍淡黄色,有深黑色边缘。

胸鳍浅黄色。

主要栖息于水深30~50m的礁岩或砂质底海域,以底栖甲壳类、鱼类及贝类等为食。

常见体长在18cm左右。

我国沿海都有分布,舟山海域常见种。

横带髭鲷Hapalogenysmucronatus(EydouxetSouleyet

 

灰裸颊鲷Lethrinusmahsena

英文名:

Pacificyellowtail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裸颊鲷属

主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

体背面狭窄,腹面圆钝,背缘弧度较腹缘为大。

吻长,较尖。

体体侧各鳞具晶蓝色斑点,宛若群星闪烁,故得名。

生活习性:

生活于10~75公尺海域,白天在礁石区与沙地间巡游,对淡水稍具忍受力,幼鱼偶尔会进入河口区活动。

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具性转变机制,为先雌後雄型。

产浮性卵,仔鱼具漂浮期。

灰裸颊鲷Lethrinusmahsena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Houttuyn,1782)

英文名:

yellowfinporgy、blacksea-bream、mudbream、blackbream、yellowfinseabram

日文名:

キチヌ

别名:

黄鳍鲷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笛鲷科Lutjanidae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

头前端尖,眼侧位而高。

上下颌前端各具圆锥齿6枚,上颌两侧为臼齿4行(有时5行),下颌两侧臼齿3行。

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后缘具扁平钝棘。

体被薄栉鳞,背鳍及臀鳍鳍棘部具发达鳞鞘,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缺刻,鳍棘平卧时可收藏于鳞鞘沟中。

尾鳍叉形。

体青灰带黄色,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线,背鳍、臀鳍一小部分、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下叶黄色。

主要栖息于泥砂质底的大陆架沿岸海域,有时能进入河口或淡水域中,尤其是幼鱼时期栖息在湾内水流平缓的半咸淡水域,以多毛类、软件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及其它小鱼为主食最大体长可达50cm。

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及黄海,舟山海域常见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Houttuyn

 

鮸Miichthysmiiuy(Basilewsky,1855)

英文名:

Speckleddrum、Craker、Browncroaker、nibecroaker、roncadore、Miiuycroaker

日文名:

ホンニベ

地方名:

米鱼、鮸鱼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石首鱼科Sciaenidae

体延长,侧扁,背腹部浅弧形;头较尖突,吻褶边缘游离成吻叶,吻上中央具1小孔,

上行数孔不显著。

口大,口腔灰白色,上颌外行齿较大,犬齿状,口闭时大部外露;内行齿

细小,成齿带:

下颌内行齿扩大,犬齿状,外行齿小,成带状齿群。

颏孔4个,前鳃盖骨边

缘、鳃盖骨上缘具细锯齿或扁棘。

体被栉鳞。

鳔大,圆锥形,前端不突出成短囊,后端尖细,

鳔侧具34对侧枝,每一侧枝具背分枝及腹分枝,背分枝和腹分枝又分出细密小枝,交叉成

网状。

体暗灰褐带紫绿色,腹部灰白色。

背鳍鳍棘上缘黑色。

胸鳍腋部上方有1暗斑。

其余

各鳍灰黑色。

为近海常见大型食用鱼类,常见体长在70cm以下,生活水深15~100m,产量较高。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舟山海域常见。

鮸Miichthysmiiuy(Basilewsky,1855)

 

横带扁颌针鱼Ablenneshians(Valenciennes,1846)

英文名:

Flatneedlefish

日文名:

ハマダツ

地方名:

尖嘴带鱼、长嘴鱼

分类地位:

颌针鱼目Beloniformes、颌针鱼亚目Belonoidei、颌针鱼科Belonidae

体侧扁,呈长带状,躯干部背、腹缘近平直。

吻特别突出,两颌细长呈喙状,喙的背腹

正中线上各具1细长的浅沟。

上下颌具带状排列的细小尖齿,带内具1行较大而细尖犬齿,

微向后弯曲,排列稀疏。

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头上仅鳃盖及额部微具鳞,其余裸露。

线位很低,近腹缘不甚明显。

背鳍、臀鳍后位,尾鳍叉形,下叶稍长于上叶。

体背侧翠绿色,

腹侧银白色;体侧后部有4~8条暗蓝色横带。

各鳍均呈淡翠绿色,边缘黑色,两颌齿亦呈绿

色。

沿海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最大体长可达140cm,为食用鱼类,但产量很低。

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以及两广大陆沿海,舟山海域偶见。

横带扁颌针鱼Ablenneshians(Valenciennes

 

龙头鱼Harpodonnehereus(Buchanan-Hamilton,1882)

英文名:

Bumbalo、Bummalow、Bombayduck、Bombyduck

地方名:

虾漽、龙头烤

分类地位:

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灯笼鱼亚目Myctophoidei、龙头鱼科Harpodontidae、龙头鱼属

体长形,近圆筒状,柔软,眼很小,脂眼睑发达。

口大,口裂能远伸到眼后,两颌具尖细的钩状齿,且能倒伏,腭骨及舌上也密生细齿。

体前部光滑,后部有细鳞,侧线平直,有1行较大鳞片,伸达尾鳍,尾叉上具1大长鳞。

背鳍后方具1小的脂鳍。

身体乳白色,背鳍、胸鳍和腹鳍灰黑色或白色,臀鳍白色,尾鳍灰黑色。

为沿海中下层小型鱼类,性凶猛,以其它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般体长为19cm左右,最大体长可达40cm。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舟山海域常见,产量较高。

龙头鱼Harpodonnehereus(Buchanan

 

鲻MugilcephalusLinnaeus,1758

英文名:

Graymullet、Flatheadmullet

日文名:

ボラ(鯔)

地方名:

鲻鱼

分类地位:

鲻形目Mugiliformes、鲻亚目Mugiloidei、鲻科Mugilidae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

吻宽短,眼圆形,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

亚腹位,口裂小而平横,上颌中央有一缺刻,下颌中央有一突起。

齿细弱,单行,上下颌均

具齿;犁骨、腭骨、舌上无齿。

体被弱栉鳞,头部被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被小圆鳞。

第一背鳍基底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鳞瓣。

无侧线。

体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各鳍浅灰色,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栖息于浅海或河口咸淡水交界处,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淡水、咸淡水和高盐度海水中

均能生存。

最大体长可达120cm,重8kg,为主要食用鱼类之一。

我国沿海均产,舟山海域常见。

鲻MugilcephalusLinnaeus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

地方名:

马鲛、板鲅、尖头马加、条燕

英文名:

japancsespancshmackerel,spanishmackerel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马鲛属

主要特征: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鳍2个。

生态习性:

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

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TemmicketSchlegel,1844

英文名:

snakefish、bladerfish、cutlassfish、scabbardfish、Pacificcutlassfish、silveryhairtail

日文名:

タチウオ

地方名:

带鱼、白带鱼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亚目Trichiuroidei、带鱼科Trichiuridae

体甚延长,侧扁,呈带状,背缘和腹缘几平行,尾向后渐细,鞭状。

头窄长,侧扁,前

端尖突,侧视为三角形倾斜,背视宽平。

吻尖长。

眼大,口大,平直,齿强大,侧扁而尖,

排列稀疏。

上颌前端具倒钩状大犬齿2对,口闭时嵌入下颌凹窝内,下颌前端有犬齿1~2

对,口闭时露于口外,上颌具侧齿10~13枚,下颌具侧齿12~14枚。

鳞退化。

侧线在胸鳍

上方显著下弯,沿腹缘伸达尾端。

背鳍基底长,臀鳍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尖端外露。

鳍尖短,无腹鳍。

尾鳍消失。

体银白色,尾暗色。

背鳍上半部及胸鳍淡灰色。

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

一般栖息于近海泥质底质、水深约60~100m处,产卵时则洄

游至浅海区或近岸一带。

喜弱光,厌强光,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习性,多数白天沉至深处,

清晨和黄昏浮在表层。

性凶猛,贪食,主要摄食鳀鱼、鲾、发光鲷、二长棘鲷、蓝圆掺和带

鱼幼鱼,也食甲壳类。

幼带鱼主食端足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食中小型底栖甲壳类。

大体长可达234cm,体重5公斤。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舟山海域主要捕捞鱼类之一。

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TemmicketSchlegel

 

银鲳Pampusargenteus(Euphrasen,1788)

英文名:

butterfish、pomfret、silverbutterfish、silverpomfret、harvestfish、dollarfish、whitebutter-fish

日文名:

マナガツオ

地方名:

鲳鱼、白鲳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鲳亚目Stromaeoidei、鲳科Stromateidae(Pampidae)、银鲳属

体卵圆形,很侧扁,背缘和腹缘弧形隆起,体以背鳍起点前为最高。

尾柄短,头小,吻短而圆钝。

口小,两颌各具细齿1行,齿3峰状,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

鳃孔小,鳃盖骨具软柔扁棘。

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

侧线完全,前部有分支,后部与背缘平行。

背鳍1个,鳍棘在幼鱼时明显,成鱼时埋于皮下,前方鳍条常延长,镰刀状,不伸达尾鳍基。

臀鳍与背鳍同形。

无腹鳍,尾鳍深叉形。

体背侧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浅灰色。

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水深30~70m的海区,成鱼以小型水母、鱼类及其它

底栖动物为食,有集群及季节洄游现象,一般体长为25~30cm,大的可达40cm以上。

我国沿海均产,舟山海域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银鲳Pampusargenteus(Euphrasen,1788)

 

日本鲭ScomberjaponicusHouttuyn,1782

英文名:

Matreel、Chubmackerel

日文名:

ムサバ

地方名:

鲐鱼、青占鱼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亚目Trichiuroidei、鲭科Scombridae

体纺锤形,稍侧扁,背缘和腹缘浅弧形,尾柄细短,横切面近圆形,在尾鳍基部两侧各

具2条小隆起嵴。

头稍侧扁。

吻稍尖,眼大,具发达的脂眼睑。

口前位,上下颌各具齿1

行,齿细小,犁骨和腭骨均具齿。

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完全。

背鳍2个,相距较远。

背鳍、

臀鳍后方各具5个分离小鳍。

尾鳍深叉形。

体背部青黑色,具深蓝色不规则斑纹,斑纹延续

至侧线下方,但不伸达腹部,侧线下部无蓝黑色小圆斑。

腹部银白色微带黄色。

大洋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具强趋光性,并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喜集群,成鱼以小型浮

游甲壳类及鱼类为食,一般体长为33~37cm,最大可达64cm。

我国沿海均产,为舟山海域主要鱼类之一

日本鲭ScomberjaponicusHouttuy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