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993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docx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

 

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MHTJ-23标段

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编制原那么

1.1编制依据

⑴《DK1240+591~DK1261+090小桥涵》图号:

蒙华荆岳段施涵-9;

⑵《DK1261+240~DK1268+783小桥涵》图号:

蒙华荆岳段施涵-10;

⑶《DK1261+240~DK1268+783小桥涵》图号:

蒙华荆岳段施涵-11;

⑷《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图号:

专桥〔2015〕7001;

⑸《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立【2010】241、铁总建立[2013]52号、铁总建立【2013】196号〕;

⑹《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总建立[2013]52号〕;

⑺《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2-2002;

⑻蒙西华中铁路股份##的《煤运通道项目建立管理规定》(修订);

⑼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立法规和当地政府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定;

⑽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⑾本工程现场调查,勘察与现场核对等相关资料。

1.2编制原那么

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X、规程、验收标准的原那么。

在编写小方桩预制方案时,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X、规程与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

在小方桩预制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控制要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预制任务。

⑵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那么。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⑶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那么。

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⑷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那么。

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根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到达整体优化目的。

⑸实施项目法人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与生产诸要素进展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本钱、工期、质量、平安与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

2、编制X围

本方案适用于DK1247+823.27~DK1284+510.19段内结构物根底下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

3、工程简介

3.1工程概况

本标段线路起讫里程DK1281+815.29~DK1286+200,全长4.385km,线路从北向南依次经过荆州开发区、江北农场、江陵县,工程内容为桥梁、路基、车站〔含房建〕。

本标段内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截面尺寸为0.35*0.35m,混凝土标号为C35。

3.2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内结构物根底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工程数量见表3.2-1。

表3.2-1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分布表

里程

孔径类型

规格

桩长/m

数量/根

总桩长

DK1281+994.5

框架涵

35*35

18

290

5220

DK1282+158.1

框架涵

35*35

16

99

1584

DK1282+427.24

框架涵

35*35

14

120

1680

DK1282+588.5

框架涵

35*35

11

60

660

DK1282+617.5

框架涵

35*35

9

144

1296

DK1282+789

框架涵

35*35

18

84

1512

DK1282+928.2

框架涵

35*35

21

100

2100

DK1283+151.7

框架涵

35*35

18

144

2592

DK1283+393.5

框架涵

35*35

19

142

2698

DK1284+110

框架涵

35*35

14.5

171

2479.5

DK1284+275

框架涵

35*35

15

176

2640

DK1284+580

框架涵

35*35

11

106

1166

DK1285+709.8

框架涵

35*35

10

1488

14880

DK1285+834.8

框架涵

35*35

10

233

2330

DK1285+946.2

框架涵

35*35

11

213

2343

DK1286+071.83

框架涵

35*35

12

269

3228

DK1286+131.65

框架涵

35*35

8

269

2152

DK1283+710.97

大山村1号中桥

35*35

11.5

99

1138.5

35*35

12.5

218

2725

35*35

6

80

480

DK1284+440

大山村2号中桥

35*35

23.5

596

14006

DK1285+083.3

李家台1号中桥

35*35

24

1136

27264

35*35

13.5

16

216

DK1285+083.3

李家台2号中桥

35*35

24

1596

38304

35*35

13.5

16

216

合计

7865

133390

3.3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

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

120km/h;

设计活载:

1.2倍ZH活载〔2005〕;

轨道类型:

无缝线路有砟轨道,按重型轨道设计,双线地段重车方向预留特重型轨道结构。

3.4地形地貌

江汉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1~3米,沟渠交织,广布农田,水塘,民宅。

3.5地层岩性

本标段沿线地表地层以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与全新统冲积层为主,主要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粉砂、细砂。

3.6地震动参数

设计地震根本烈度IV度,地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0.35s。

3.7气象

沿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蒸发强烈且持续时间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四季变化明显。

3.8水文地质条件

标段内水塘众多,地表水、地下水丰富。

地下水埋深0.30~2.6m。

地下水二氧化碳化学侵蚀性等级为H1、盐类结晶破坏作用等级为Y1。

4、总体布置、工期、人员设备安排

4.1总体布置

本标段结构物根底下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工程的特点:

工程量大、可参照技术标准少,分布X围广,桩长较长,施工难度大。

4.2工期安排

本标段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

施工时间为2015年12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

4.3人员、设备安排

⑴人员设置

根据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小方桩的数量,合理配置预制工班与管理人员。

投入人员情况:

预制工班工人40人〔操作工36人,管理人员4人〕,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9人,四管区管理人员15人(管区负责人1人、材料员1人、质检员1人、专职平安员1人、技术员7人、测量员2人、试验员1人、水保员1人),总计64人。

表4.3-1人员投入计划表

序号

队伍名称

承当施工任务X围

配制人员

备注

1

桩基工班

软基处理施工

40

2

管理人员

全面组织协调桩基施工

24

3

合计

64

表4.3-2项目部主要人员表

序号

##

职务

1

周大勇

项目经理

2

林立文

总工程师

3

韩增云

常务副经理

4

陈相兵

质量总监

5

王同华

平安总监

6

X源

工程部长

7

唐晓伟

质检部长

8

赵飞龙

物资部长

9

王纯兴

计划部长

⑵机械设备配置

表4.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打桩机

1

2

吊车

LG50

1

5、施工工艺与方法

5.1施工准备

⑴收集、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

⑵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

⑶施工场地准备,开工前探明地下管线埋设情况,有管线做好相应防护或迁改,无管线清理地表,做到“三通一平〞;

⑷根据设计文件绘制布桩图,现场放样,标记布桩位置;

⑸根据前期试验施工的经历确定打桩控制参数。

5.2施工机械选择

根据前期试验经历和我公司已往的施工经历,选定DJ-90KS筒式柴油锤作为本项目的施工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打桩机。

施工前应选择适宜的桩帽、垫层与送桩器/衬垫。

桩帽送桩器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耐打性。

5.3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桩打桩机就位喂桩对中、调直锤击沉桩接桩锤击沉桩送桩〔至持力层〕检查验收收锤、移动至下一桩位

5.4施工工艺

⑴测量放样

测放桩基位置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前方可进展施工,并每台班施工前要检查即将打桩位置与邻桩之间的尺寸是否正确。

为便于送桩高度控制,埋设一定数量的测量放样控制点,方便进展小方桩打布置轴线复核与标高控制。

⑵小方桩吊装与运输

我标段C35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在预制加工厂统一加工,当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等级的70%方可起吊,起吊时应平稳提升,防止摇晃撞击和振动。

当桩体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经检验合格方可允许出厂,小方桩运输时采用平板运输车,做到桩的支点与吊点位置一致,保证桩身平稳,无较大振动。

运输至现场后由吊车卸车,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有足够的长度与宽度,根据吊点位置确定支垫位置摆放方木,各层垫木在同一垂直线上。

现场堆放层数不得大于4层,不同规格的桩分层堆放。

为减少现场存桩数量,应根据当天施工进度随打随运。

⑶桩底就位、对中、调直

桩体起吊前对桩体质量进展检查,包括桩身混凝土完整性,混凝土裂缝,桩体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①桩的棱角破损深度应10mm以内,其总长度不大于40cm。

②桩外表的收缩裂缝:

横向裂缝深度≤7mm,宽度≤0.2mm,横向裂缝长度≤1/3边长,纵向裂缝长度≤1.5倍边长。

③在桩顶或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也不得在桩的外表或棱角处漏筋。

桩底就位前,在桩身标记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志,并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标记长度,以便于观察桩的入土深度与每米锤击次数。

用单点吊将方桩吊直,先将方桩顶部插入桩锤下方的桩帽套内,再通过人工将方桩桩尖对准桩位。

调直,一是使桩身垂直,二是使桩身、锤桩帽、桩锤的中心线重合。

在15m外成正交方向观测桩身和打桩架导杆的垂直度,打桩机配备水平尺,随时检验垂直度,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⑷小方桩施打

根据不同的桩长,挑选之间匹配的桩锤,垫好桩垫,厚度不宜小于100mm,锤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损坏必须立即更换。

桩帽或送桩器与桩头周围应有5~10mm的缝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帽之间应设弹性衬垫,桩锤、桩帽、送桩器与桩身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分节沉桩时,底桩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垂直度〔双向<1%〕,第一节桩靠静压自行沉入土中一局部,这一过程需控制缓慢进展,等待稳定后再进展锤击。

此时应勤测桩身垂直度,发现偏差不符合要求应与时进展调整并设法纠正,待确认第一节桩的沉桩质量良好后,再转入连续锤击沉桩。

施工过程中防止表层土层较软,柴油锤落下后,整节桩压入软土中,整个柴油锤也一次性下落到地面或没入土中,威胁人身平安,影响施工质量;其次桩身与桩帽轴线应检查是否重合,严禁偏打。

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采用移动桩架等方法强制纠偏。

⑸接桩

当桩顶距离地面0.6~1.0m时,停止锤击,进展下一节桩身的连接,在连接时,要保证上节桩身与下节桩身在同一轴线上,连接面平整。

除第一节桩在打桩时控制其垂直度外,其余各节桩应用垫片找平,以保证桩整体垂直度,尽可能保证接桩处受力均匀而不产生断桩。

两节桩的预埋件外表应保持整洁、平整,应符合设计施工规X要求。

桩体接长宜将接头设置于下端,即承台下为较长桩节。

设计桩身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螺栓应安装齐全并拧紧,螺母后部做防脱落处理〔点焊固定〕,涂刷环氧树脂2遍作为防腐处理。

连接完成后进展自检、互检和交接检,连接质量符合要求并经监理验收前方可施工,详细记录每个接头施工时间,每根桩都做隐蔽工程验收。

⑹喂桩

喂桩时吊点应在距离桩基3m以内的距离斜吊,桩锤应放到最低位置,不得同时起桩、起锤作业,提升时要防止桩头破坏装机和钢丝绳,打完一根桩或交接班时要将桩锤放置在地面垫木上,起落架升至比桩锤高1m的位置。

⑺送桩、收锤

在收锤之前,借助于送桩器将桩顶沉至地面以下设计标高,并按照设计要求进入硬层一定长度。

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方桩桩头间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做衬垫。

送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桩身的垂直度和不发生偏斜位移,因此送桩器和桩顶之间应保持全面接触,并使导杆、送桩杆、方桩保轴线一致,缓慢施打,将桩送至设计要求的标高。

⑻空孔回填

送桩完毕后地面形成空孔,为保证人身平安与施工机械平安,进展空孔回填,回填至施工地表。

5.5施工质量控制

⑴试桩

工程桩施工前,根据地质情况选取类似情况的3根桩作试打桩,在试打过程中采用高应变配合测试,以取得相关控制数据〔冲程、最后三阵,每阵10击平均贯入度,最后1m沉桩锤击次数〕。

⑵跳打

凡桩间距等于或小于2.5D以与根底下桩数大于9根的,均应采取跳打方式施工。

⑶允许偏差

①桩顶平面位置偏差:

中间桩d/2且不大于250mm,外缘桩d/4。

②桩身倾斜度不大于1%。

③桩顶标高偏差:

不大于±50mm。

⑷沉桩控制标准

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要求的设计桩端持力层,停打标准采用成桩深度和贯入度双控标准〔以工点设计图纸要求为准〕。

⑸桩帽与垫层的设置

本工程使用的桩帽必须有足够强度、刚度、耐打性,桩帽宜为圆筒形,套桩头用的筒体深度40cm,内径比方桩外径大3cm,能有效防止桩帽过浅桩头易脱出和桩帽过深易损伤桩头的问题,另外也防止了套筒与方桩间隙过大,打桩时易发生偏心锤击的现象。

桩帽垫层中的锤垫用盘圆层叠的钢丝绳制作,厚度为20cm,桩垫为硬纸板,厚度不小于10cm,施工中经常检查,防结块、防打烂,有效的保护桩头,防止桩头打坏。

⑹保持桩身垂直,力戒偏打

在方桩施工过程中,要求桩身在打桩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状态,保证成桩垂直度和防止方桩受偏心锤击击碎。

在距离桩身15m处成穿插90度进展观测,观测导架与桩身的垂直度。

先看桩尖再看桩顶,以保证桩身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全桩长〕以内,并指挥桩机进展反复调整。

尤其分节沉桩时,第一节桩要严格控制垂直度,确保其导向作用,桩入土深度大于3m后严禁用桩机调整桩身垂直度。

施工过程中每施工一击就观测一次,发现倾斜或不满足要求时,立即指挥操作手与时更正。

5.6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与处理措施

根据施工经历,方桩根底的质量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桩位偏差或桩身倾斜率超过规X要求;桩头劈裂;桩身破损断裂;沉桩达不到设计控制要求;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打入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变小,桩身出现严重回弹;桩身突然发生显著的偏斜和水平向的位移。

对于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和预防处理:

⑴桩顶倾斜

原因分析:

①打桩机导杆不垂直〔导杆本身弯曲,施工场地不平整,场地地基承载力缺乏引起的桩基倾斜〕;

②插桩不正,桩底倾斜率过大;

③打桩时,桩身未稳定就猛烈锤击;或因偏心锤击,成桩速度过快;

④施打时桩身、桩帽、桩锤抽线未在同一直线上,偏心受力;

⑤桩垫或锤垫不平,锤击时导致桩顶面倾斜,从而造成桩身倾斜;

⑥桩帽过大,引起偏心锤击,导致倾斜;

⑦多节桩身施工时,连接不顺直,产生曲折;

⑧遇到坚硬障碍物,使桩尖跑偏桩身倾斜;

⑨打桩顺序不正确,先打桩被挤偏,或先打桩送桩过深,附近后打桩会向送桩方向倾斜。

⑵桩顶碎裂

原因分析:

①桩体混凝土质量差;

②桩身混凝土龄期缺乏;

③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损坏;

④打桩锤选用不当;

⑤锤击时偏心受力;

⑥桩帽太小、太大、太深,桩头尺寸偏差太大;

⑦桩帽衬垫材料太薄或未加衬垫,或衬垫损坏未与时更换;

⑧遇到坚硬物体或遇到较厚硬层继续猛烈击打;

⑨送桩器尺寸不适宜倾斜,击碎桩头。

⑶桩身断裂

原因分析:

①接桩时桩头施工质量较差引起接头开裂;

②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③桩锤选择不当;

④打桩时偏心受力;

⑤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沉入时遇到坚硬土层导致断裂;

⑥搬运、堆放、运输过程中未做好成品保护断裂,检查未发现,运至现场。

⑷桩顶偏位

原因分析:

①测量放样偏差较大,或放样时桩位变化未加以纠正;

②插桩对中误差较大;

③施工顺序不对,先施工的桩位被挤偏;

④多节施工时,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

⑸沉桩达不到设计控制要求

原因分析:

①底层发生变化,与设计勘察地质情况不符;

②单桩施工过程中因停歇时间过长,引起锤击数偏高仍打不到设计标高;

③沉桩时遇到坚硬物体或厚度较大的硬隔层;

④桩尖遇到粉土或粉细砂层时打桩会产生“假凝〞现象;

⑤桩头被击碎或桩身被打断,无法继续施打;

⑥布桩密集或打桩顺序不对,使后打桩无法打到设计深度,并使先打桩涌动上升。

⑹预防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布桩情况,合理进展施工规划。

①选用适宜的桩锤;

②完善施工放样和报检复核制度;

③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与时汇报,与时处理;

④随时检查已测放桩位,并在场地外设点校核;

⑤做好方桩对中、调直工作;

⑥选择合理、适宜的送桩器;

⑦经常检查衬垫情况,与时更换;

⑧施工机械合理布局,不相互影响;

⑨打桩一次性完成,防止停止时间过长;

⑩完善材料入场检验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⑪责任落实到人。

6、工期保证措施

⑴从组织管理上保证工期措施

①为便于管理和组织施工,我公司将组织充足精干人员,调集精良设备投入到本工程项目之中。

并成立由技术负责人领导的,由工程部具有经历丰富的人员担任调度员,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和指导。

②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责权体系,定岗、定人、授权,各负其责。

③各施工班组应坚持每天一次的生产布置会,做到当天的问题不留到下一天,并让每个生产者清楚明天的工作,与时安排布置。

④调度员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由各施工班组参加的生产调度会,与时协调各班组之间的生产关系,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物资和人力,与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协调好工程施工外部的关系。

⑤每月由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主持的生产总调度会,总结上个月的施工进度情况,安排下个月的施工生产;与时解决工程施工内部矛盾,与时协调各班组之间和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对施工机械设备、生产物资和劳动力安排计划;并对资金进展合理分配,保证施工进度的落实和完成。

⑥建立严格的《工程施工日志》制度,逐日详细记录工程进度、质量、设计修改、工地洽商等问题,以与施工过程中必须记录的有关问题。

⑦各级领导必须“看一观二计划三〞,提前为下道工序的施工,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准备,确保工程一环扣一环地进展。

对于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关键项目、关键工序,主要领导者和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必要时组织有效力量,加班加点突破难点,以确保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⑧建立奖罚严明的经济责任制,每月进展一次总结,对提前完成任务的相关责任人进展奖励;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按拖延的天数进展罚款,谁拖延谁受罚。

屡次完成任务不力者调离岗位,同时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流动红旗评比〞等活动,激发广阔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确保工期的实现。

⑵从计划安排上保证工期措施

①在工程开工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总工期要求,提出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并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与能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并有所提前等问题,进展认真审查。

②在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坚持逐月〔周〕编制出具体的工程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

③制定周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对影响到总工期的工序和作业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

④对生产要素认真进展优化组合、动态管理。

灵活机动地对人员、设备、物质进展调度安排,与时组织施工所需的人员、物质进场,保障后勤供给,满足施工需要,保证连续施工作业。

⑤缩短进场后的筹备时间,边筹备,边施工。

全线施工,多头并进。

⑥工程计划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计划的情况时,必须与时检查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下周的工作计划,使上周延误的工期在下周赶回来。

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的进度保证方针,实行“雨天的损失晴天补,白天的损失晚上补,本周的损失下周补,本月的损失下月补〞的补赶意外耽误工期的措施,确保总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现。

⑶从资源上保证工期措施

①将该工程列为本标段的重点工程,该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劳动力、材料、资金等资源给予优先保证。

同时成立一个施工经历丰富、组织管理能力强,结构形式合理的项目领导班子,配备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生产骨干和性能卓越、状况良好的施工机械,组成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施工队伍。

②施工机械做到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合理使用。

尽可能组织机械化流水作业,利用施工机械高效生产力,做好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对重要的、常用的机械和机具应留有充裕备用设备,以防万一。

③制定严格的材料供给计划,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情况保证各施工段材料的与时供给,杜绝停工待料的情况出现以免耽误工期。

⑷从技术上保证工期措施

①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项目经理部设工程部,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与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方案指导施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而影响工期。

②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展设计图纸会审,与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施工图纸、技术规X和其它技术文件中的错误和缺乏之处,使工程顺利进展。

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量压缩工序时间,安排好工序衔接,统一调度指挥,平衡远期和近期所发生或将发生的各类矛盾,使工程按部就班地有节奏地进展。

④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施工之前与时向班组做好详尽的技术交底,勤到现场,对各个施工过程做好跟踪技术监控,发现问题与时现场就地解决,防止工序检验不合格而进展返工,延误工期。

⑤施工全过程使用计算机进展网络计划管理,确保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按计划进展,假设有滞后,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弥补。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应满足工地管理的需要,符合业主统一管理的规定,同时,在工程施工期间,所有数据的传送做到网络传输,使数据传送方便、迅捷。

⑸其它保证工期的措施

①关心员工的生活,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施工强度相应调剂员工的饮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减少疾病。

保证各个员工以安康的体魄、充分体力,良好的精神状况投入到施工中。

现场设立医务室、定期做好饮食卫生的消毒工作,防止恶性传染病的发生而影响正常施工。

②做好雨季、夜间施工的措施和周密的准备工作与防洪抗灾保证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

③搞好与业主、监理工程师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创造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施工环境。

服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统一指挥和安排,配合在建施工单位的进度工作,为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该项工程而努力。

7、质量目标、保证体系与保证措施

7.1质量目标

确保软土路基施工质量到达《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的要求。

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合格率到达100%。

杜绝等级质量事故,努力根治质量通病。

7.2质量保证体系

为保证工程建立过程有序可控,我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项目部、管区、施工工班三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