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895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docx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概念;

2.能够正确写出特定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3.能正确运用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

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

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

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份学案。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倾听

用历史故事引入化学新课,可以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设问]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

巧设疑,从历史故事转入化学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阅读教材P30第一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温故知新]同学们在初中接触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大家还记得吗?

现在我们继续来观察一次这个实验。

用NaCl、NaOH固体以及纯水做第一组演示实验,用NaCl溶液、NaOH溶液做第二组演示实验。

(对于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这里可以直接投影展示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动画,更直接形象。

回忆。

观察灯泡是否发亮并记录结果。

借旧引新,通过学生回顾初中实验,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观察以及发现、思考新问题的能力。

[设问]NaCl、NaOH固体为何不能导电,而配置成NaCl溶液、NaOH溶液后却可以导电?

思考、回答:

因为NaCl溶液、NaOH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事实上不仅NaCl溶液、NaOH溶液或盐酸溶液能够导电,NaCl、NaOH固体在熔化状态下也可以产生离子,并能导电。

像这种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熟悉教材关于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突出概念中的关键点。

[强调]在电解质的定义中,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电解质只是针对化合物而言,只有化合物才有可能是电解质。

倾听,理解,记忆。

[过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举例]NaCl在水中的电离。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NaCl=Na++Cl-

倾听,理解。

培养学生类比仿照以及推理的能力。

[板书]2、电离方程式

[讲解]像HCl的电离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HCl=H++Cl-

写出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HNO3=H++NO3-

[过渡]从上面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HCl、H2SO4和HNO3都能电离出H+,因此,我们可不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学生总结得出: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H+的化合物就叫做酸。

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归纳的能力。

[强调]在此,同学们还必须注意一点,不是电离时能够产生H+的化合物都能叫做酸,比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但它属于盐。

因此,在用电离的角度对酸进行定义的时候,必须注意这里产生的阳离子必须全部都是H+才行。

倾听,理解,记忆。

强化学生对酸这一新定义的认识,不能抓着一半就走,一定要明确概念。

[类比推断]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分组完成P31思考与讨论。

培养学生类比推断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评价]对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

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可溶性电解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所以,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那么,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阅读教材P31-32第二部分内容,明确离子反应的概念。

完成下表的分组实验探究,并完成思考与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

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CuSO4和BaCl2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

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右表) 

完成表格:

反应前

反应后

Cu2+Cl-SO42- Ba2+

BaSO4↓Cu2+Cl-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板书]1、离子反应

[讲解]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Ba2++SO42-==BaSO4↓

[板书]2、离子方程式

倾听,理解,记忆。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设疑]一个离子反应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离子方程式更能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思考,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巧设疑,使得整节课逻辑严谨,环环相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板书]3、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小组完成以下三个探究实验,填写相关表格。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习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探究实验1]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CuSO4溶液中加入3ml的NaOH溶液

   

   

   

   

[学生归纳]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探究实验2]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条件之二——放出气体

[探究实验3]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学生归纳]条件之三——生成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倾听,理解,记忆。

强化学生对三个复分解型离子反应条件的理解和记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1Na2CO3+CaCl2

2Ba(NO3)2+CuCl2

③K2CO3+HCl

即学即练,加强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追问]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A学生上讲台板演,其他学生自己书写。

完成后相互评阅。

动手书写,引出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学生之间的交叉评阅又可以培养协作意识。

[板书]4、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写、改、删、查

举例:

附表1。

完成表1,并归纳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通过完成该表,熟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注意事项。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

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拆写成离子;

(3)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4)弱酸(H2S、HClO、H2S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难电离物质写成化学式;

(5)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AgCl、BaSO4、Fe(OH)3、Cu(OH)2等)一律写化学式。

倾听,记录,理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类比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记忆和理解。

[课堂练习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及时反馈联系,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1.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或化学规律;2.反应是否有该拆的没拆,不该拆的拆了;3.栓查条件符号是否标好,等号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倾听,理解。

完成课本34页第6题。

归纳总结,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及时练习,反馈出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3]

学生分组完成:

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见附表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讲解]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总结]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2)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倾听,理解。

让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础上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课堂练习4]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

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1)Ca2++CO32—=CaCO3↓  

(2)CO32-+2H+==CO2↑+H2O 

(3)H++OH-==H2O

通过学生实战练习,达到充分理解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总结]根据离子方程式列举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出离子方程式中每种离子所代表的各类物质,如Ca2+可代表碱或可溶性钙盐,CO32-只代表可溶性碳酸盐。

2.分析出由离子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中其他成分之间是否发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否与离子方程式右边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相吻合。

如H++OH-==H2O 其中H+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的H+,OH-表示强碱,但若用强酸H2SO4与强碱Ba(OH)2反应则不符合。

3.检查,可将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比一下是否与离子符号相吻合。

倾听,理解,记忆。

通过教师总结,加强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的总结,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拓展练习]

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总结]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不同点。

完成附表3:

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布置课后思考与讨论。

分组搜集有关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以和鉴定,以及清楚水中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给学生一片空间,给学生一点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联系题。

通过练习题,加强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掌握。

附表1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步骤

举例(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电解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左电荷总数=右电荷总数(电荷守恒)

   

附表2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Ba(OH)2+2HCl==BaCl2+2H2O

   

附表3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左边

右边

电离方程式

左边只是化学式没有离子符号

右边只是离子符号没有化学式

离子方程式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既可能有化学式又可能有离子符号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型)

4、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教学反思

1、整堂课以实验为基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

用实验课的方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2、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穿旧鞋走老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不必在本课中向学生讲解。

 

教案特点及评价: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究实验,这是一堂充满化学乐趣的活动课。

《离子反应》这一节内容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各个版本教材都有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可谓既要传统,又不能完全没有新意。

因此,在秉承这一理念的情况下,我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实验探究课程。

该课组织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结果的过程不仅培养的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学习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鉴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时间问题和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差异,该课仅适合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初中部分完全实施了新课标教学的学校。

希望对各位老师有一定帮助。

该教学设计可与本资源包中的《离子反应-课件1》配套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