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687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docx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

实验一ABO血型鉴定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类血型的遗传特性及其遗传方式;掌握人体血型(ABO型)的检验方法。

同时检测自己的血型。

【实验原理】

血型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两种凝集原,分别称为A、B凝集原,根据红细胞上的这两种凝集原的不同或有无,可将血液分为四个类型,即A型、B型、O型、AB型。

在同一个体的血浆中,不会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抗原相对抗的抗体,相对抗的抗原与抗体相遇,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因此,可以将A型血清和B型血清作为标准血清,观察在与受测试红细胞混合时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如表一)

ABO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表一)

血型

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

血清中所含的抗体

O

无A和B

抗A和抗B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无抗A和抗B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1)。

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刺血针、消毒牙签、抗A和抗B标准血清、生理盐水、酒精棉球。

【方法与步骤】

(一)ABO血型鉴定

1用玻片法鉴定血型

(1)将已知的A型与B型标准血清各滴一滴在双凹玻片的凹内,分别标明A与B。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指端后,采血针刺破皮肤,滴1—2滴血于盛有1毫升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制成5%红细胞悬液。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再分别用牙签搅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4)10—15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如无凝集现象,可再搅匀混合,再静置10—15分钟,根据其有无凝集现象判断血型。

 

图一

2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1~2滴摇匀。

(2)将上述二试管用1000转/分离心1min。

(3)取出小试管,轻弹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呈散在烟雾状上浮进而恢复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二)交叉配血

(1)先用碘酒,继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用消毒干燥注射器抽取受血者及供血者静脉血各2ml,各用一滴制备红细胞悬液,分别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

余下血分别注入干净小试管,也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待其凝固后析出血清备用。

(2)左两凹玻片左侧标上“主”(即主侧);右侧标上“次”(即次侧)。

主侧滴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受血者血清一滴;次则滴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供血者血清一滴。

分别用竹签混匀。

(3)15~30min后,观察结果。

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可多量输血;如主侧无凝集而次侧有凝集只可考虑少量输血;如主侧凝集则不能输血。

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关系

父母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O+O

O

A、B、AB

A+O

A、O

B、AB

A+A

A、O

B、AB

B+O

B、O

A、AB

B+B

B、O

A、AB

A+B

A、B、AB、O

---

AB+O

A、B

O、AB

AB+B

A、B、AB

O

AB+A

A、B、AB

O

AB+AB

A、B、AB

O

[注意事项] 

(1)采血时,要用一定的力度,快速的刺破皮肤。

以免用力小、动作缓慢,而只刺破表皮,无血液流出。

(2)所用双凹玻片的试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

[思考题]

1.用玻片法测定ABO血型,怎样判定其结果?

2.如何区别血液的凝集与凝固,其机理是否一样?

实验二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很多,实验常用沙利氏比色法。

其原理是在一定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经少量盐酸的作用,使亚铁血红素变成高铁血红素,呈现较稳定的棕色。

用水稀释后与标准色比较,求出每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克数。

正常成年男子每100ml血液平均含14.4g,女子为13.1g。

【实验器材】

血红蛋白计、0.1mol/LHCl、刺血针、滤纸片、酒精棉球、乙醚、95%酒精、蒸馏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血红蛋白计包括①标准比色架,架的两侧镶有两个棕色标准玻璃色柱。

②血红蛋白、稀释管,有方形也有圆形的。

两侧有刻度,一侧以g为计数单位,对侧以百分率计,按我国情况,是以每100ml血液内含血红蛋白14.5g为100%。

③20mm3血红蛋白吸管,还有玻璃棒、滴管。

2.用滴管加0.1mol/L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到刻度10处。

3.用刺血针刺破指尖采血,血滴宜大些。

用血红蛋白吸管的尖端接触血滴,吸血至刻度20mm3处(0.02ml)。

4.用滤纸片或棉球擦净吸管口周围的血液,将吸管插入血红蛋白稀释管的盐酸内,轻轻吹出血液至管底部,反复吸入并吹出稀释管内上层的盐酸,洗涤吸管多次,使吸管内的血液完全洗入稀释管内。

摇匀或用小玻璃棒搅匀后,放置10min,使盐酸与血红蛋白充分作用。

5.把稀释管插入标准比色架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无刻度的两侧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

6.用滴管向稀释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每加一滴要搅拌),边滴边观察颜色,直至颜色与标准玻璃色柱相同为止。

稀释管上液面的刻度读数即为每100ml血液血红蛋白的克数。

7.Hb值通常以每100ml血液中含Hb若干克来表示。

(g/ml)。

我国正常成人,男子约:

12~15g%,女子约:

11~14g%,男运动员不超过:

17g%,女运动员不超过:

16g%。

   

【注意事项】

1.吹血液入稀释管及洗净吸管时,不宜用力过猛。

2.蒸馏水需逐滴加入,多做几次比色,以免稀释过量。

每次比色时,应将搅拌用的玻璃棒取出,以免影响比色。

3.由于操作过程过长而造成吸管内血液凝固,堵塞管孔时,则要按下列溶液的顺序重复冲洗吸管,即用水→95%酒精→乙醚或丙酮。

【思考题】

1.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为什么?

2.测定血红蛋白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实验三人体在安静及运动后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实验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

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

当缠缚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

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

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将断续地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

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成连续流动,使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

故从无声音到刚听见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运动主要影响收缩压的变化,收缩压变化大。

[对象]

体育专业学生

[器材]

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

[实验方法与步骤]

l.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它由检压计、压脉带和橡皮充气球3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标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

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充气球相通。

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

2.受试者脱去一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

将压脉带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7.测量收缩压:

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

继续打气使水银再上升2.6~4.0kPa(20~30mmhg)。

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缓慢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一般青壮年收缩压为12-17.3kPa(90-130mmHg).

8.测量舒张压:

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一般青壮年舒张压力8-10.6kPa(60-80mmHg)。

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或mmHg)表示。

1kPa=7.5mmHg。

反复测血压,如血压值波动<0.5kPa或<4mmHg即为准确。

9.运动后血压的测量:

拉开压脉带与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不要取下压脉带)。

令受试者以每次2s的速度连续下蹲3min(30次/min)或按节拍器节律下蹲,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时的血压和脉率

定量工作(20蹲起)前后脉搏和血压

指标

被试者

安静时

运动后即刻

运动后1分钟

运动后2分钟

运动后3分钟

脉搏

被试1

 

 

被试2

 

 

血压

被试1

 

 

被试2

 

 

[注意事项]

1.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2.受试者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3.压脉带的宽度有7、9、12cm3种,应以覆盖受试者上臂的1/2-2/3 。

[运动实践的应用]

1、我国运动员的血压水平一般在健康青年人的血压范围内,当运动员安静时舒张压>

90mmHG,舒张压>130mmHG时应引起注意。

2、晨起血压较稳定,若安静血压比平时上升20%左右持续2天,可视为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运动时收缩压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

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达190mmHG或更高,舒张压不变或轻度上升或下降,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运动员机能不良。

(1)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

(2)出现梯形反应;

(3)出现无休止音;

(4)运动时收缩压的上升与运动强度的增加不相平行或突然下降,收缩压突然下降达20mmHG者必须立即停止运动。

 

实验四剌激条件的改变对骨骼肌收缩的影晌

1实验目的

1.1学习蛙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1.2观察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3了解骨骼肌的收缩特性。

2实验原理

蛙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故选用腓肠肌标本来观察骨骼肌的收缩特性。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能对外界刺激起反应,且不同的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及刺激频率作用于肌肉时,其反应性将不一样。

本实验固定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来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变化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实验标本与仪器

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一套、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滴管、任氏液、铁支架、双凹夹、棉线。

4实验步骤

4.1制备标本

4.1.1破坏脑和脊髓(方法见实验一)。

4.1.2分离腓肠肌:

将蛙俯位放在蛙板上,用蛙钉固定四肢,然后剪开一侧皮肤,暴露腓肠肌,用玻钩分离,在跟腱下穿一丝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在远端剪断跟腱,游离胖肠肌至膝关节处,再在股骨部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

4.2连接实验装置

4.2.1将蛙板放在换能器下方,垂直提起腓肠肌上的结扎线,连接至张能换能器的应变梁上,此线不宜太紧或太松,并应与桌面垂直。

4.2.2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插入BL-420系统面板1通道,系统地刺激输出线刺激电极,刺激电极再与腓肠肌相连。

4.3软件操作及观察项目

4.3.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打开电脑,进入BL-420生物信号系统,在菜单栏中选择“实验项目身肉神经实验中的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项,设置刺激选项,观察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幅度变化,并找出阈刺激和最大刺激。

(图)

 

图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4.3.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选择“肌肉神经实验”中的“刺激频率与反应关系”实验项并设置参数,从而导出单收缩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图)

 

图刺激频率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4.3.3实验结束后,但开保存文件,进行重显/剪辑及所需资料打印出来,附在实验报告单上,测算并记录所需指标。

5注意事项

5.1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保持良好的兴奋性。

5.2每次刺激时间不宜太长,刺激后必须让肌肉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防止肌肉疲劳。

 

 

实验五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会测定肺活量和连续肺活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呼吸机能是保证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实现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通气的目的是为了O2的摄入和CO2的排出,尤以O2的摄入更为重要。

一定O2的摄入需要一定的通气量作保证)。

肺的主要机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都可以作为呼吸机能健康程度的指标。

肺活量—可以反映人体呼吸运动的机能。

但肺活量的绝对值尚不能全面的反映人的通气功能,有时用肺活量的相对值,即肺活量除以体重(ml/kg)或身高(ml/cm),来评价肺通气功能水平和作横向的比较研究。

肺活量由三部分气体容积组成,即潮气,补吸气,补呼气。

肺活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很好,应用很广。

但肺活量测定时不加以时间限制,因而反映肺通气功能有其局限性。

 

4

3

2

1

1.潮气量2.补吸气量3.补呼气量4.肺活量

肺活量组成成分的分析

[实验器材及药品]

改良式肺活量计、橡皮口嘴、鼻夹、75%酒精

[实验步骤]

1.熟悉改良式肺活量计的构造。

2.肺量计外筒装水到红线,套上浮筒,令其下沉至底部。

3.被测者站立,作用力吸气后立即由吹气口向筒内作用力呼气,读出内筒外面的刻度,连续3次,所得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4、连续测5次肺活量,并纪录。

连续肺活量测定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肺活量(毫升)

[注意事项]:

1.吹气口要消毒。

2.吹气完毕即捏住胶管才读刻度。

3.吹气时,姿势要正确,不要弯腰,防止其它肌肉参与。

[应用与评价]

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量气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和重要的生理指标。

肺活量可以反映呼吸运动的最大深度,其大小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训练水平和运动项目等因素影响。

我国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mL,女子约为2500~3500mL;若以体重肺活量计算,男子约为62mL·kg-1体重,女子约为51mL·Kg-1体重。

40岁以上的人肺活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运动员肺活量一般大于正常人,尤其是划船和游泳运动员可达到5000mL以上。

但是该指标只表示一次呼吸运动的幅度,不能反映呼吸的时间和速度,故不能显示呼吸功能的动态过程。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道的畅通能力。

健康成人时间肺活量第1s为83%,第2s为96%,第3s为99%,其中以第1s的意义最大。

最大通气量可以全面反映肺的通气贮备能力,一般成年男子约为100~110L·min-1,女子约为80L·min-1左右。

有良好训练的优秀运动员可达180~210L·min-1以上。

[作业]

   分析肺活量的组成成分,比较分析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意义有何不同?

实验六前庭机能稳定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及稳定性高低的评定方法。

[实验原理]

前庭器官能接受身体或头在空间做直线或旋转运动的刺激产生位觉。

当过度刺激前庭器官会诱发许多反射性反应,如位觉躯体性反应、位觉感觉性反应、位觉植物性反应,其反应程度与刺激强度、前庭器官功能稳定性有关。

本实验用转动方法观察旋转对人体的影响,并根据反应的程度评定前庭器官功能的稳定性。

[实验对象] 

体育专业学生

[实验器材] 

人体前庭功能转椅、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实验步骤]

一、前庭器官受刺激时,植物反射的观察

根据旋转前后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按陆查诺夫和柏钦柯所制定的评分表来判定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

1.令受试者坐在旋转椅子上,五分钟后测定安静时前10秒的脉搏和血压。

2.令受试者头前倾30º,闭眼,以两秒钟一周的速度均匀地旋转5周(逆时针)。

3.旋转停止时,受试者立刻抬头睁眼,并即刻测出旋转后第一个10秒钟的脉搏和血压。

4.根据所得实验结果,查《评分表》来评定受试者前庭分析器的稳定程度。

二、前庭器官受刺激时躯体性反应的观察

(一)运动反射观察法

1.用粉笔在旋转椅正中的地面上画一条直线,6—7米长。

2.受试者坐在旋转椅上,双脚沾点水,头前倾30º,闭眼,以两秒钟一周的速

度均匀地旋转10周,旋转椅停止转动后立刻抬头睁眼并站起来沿直线行走,尽量控制自己沿着直线行走。

3.一人在旁边保护,并测量行走的脚印与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分析,按四级分制评分。

a:

旋转停止后,沿直线全程正常行走,偏离直线不超过0.25米者,属于前庭稳定性好,可评为5分。

b:

旋转停止后,沿直线全程正常行走,偏离直线不超过0.5米者,得4分。

c:

旋转停止后,沿直线全程行走不超过1.0米者,得3分。

d:

旋转停止后,2秒钟站不起来,或行走时偏离1.0米以外者,属前庭分析器不稳定,评分给予不及格。

(二)眼震颤观察法

人在作旋转运动时,引起眼球发生不随意的颤动,称眼震颤。

眼震颤持续时间,正常人约持续15—40秒,次数为20—30次正常,震颤时间过长或过短,说明前庭功能有过强或过弱的可能。

1.受试者坐在旋转椅上,头前倾30º,闭眼,以两秒钟一周的速度均匀地旋转10周(逆时针)。

2.旋转椅停止转动后立刻抬头,睁眼,注视竖立在脸右侧上方的目标(手指或小棍),这时可观察到眼球有规律的左右震颤。

3.记录眼球的震颤次数和持续时间。

实验七安静状态及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描记

[实验目的] 

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观察人体在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变化特征。

[实验原理]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变化。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由窦房结开始,经特殊传导系统,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这种兴奋的产生和传播所伴随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传到全身,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都发生有规律的电位变化,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即成为心电图(Electrocardiagram)。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并不反映心肌的机械收缩过程,正常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T波三个波群。

运动心电(exercise ECG)通过运动增加心脏氧耗负荷可用来检测潜在的心肌供血不足,同时也可判断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血液需要之间是否有不平衡现象以及了解人体运动耐力、心功能的情况。

[实验器材]

BL-1250心电图机、分规、75%酒精棉球、血压计、听诊器、导电膏、功率自行车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安静状态下心电图的描记

1.受试者安静平卧,全身肌肉放松。

2.心电图机妥善接地,预热5分钟。

3.按放电极:

肢体导联按—右上(红),左上(黄),左下(绿),右下(黑)联接。

胸部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为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点;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左腋中线与V5同一水平。

 

4.选择按手动/自动键,依次记录各导联心电图。

5.描记完毕后,依次标出心电图各导联,注明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等。

7.分析心电图。

二、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测试

1.输入受试者的相关资料。

2.根据受试者的相关资料设定运动方案,并确定运动目标心率。

3.按放电极(同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同时上臂绑缚血压计。

4.受试者在运动实验开始前,应分别记录立体心电图和血压作为运动前的对照指标。

5.受试者按照预先制定的运动方案做蹬车运动。

6.在每级运动负荷结束时记录全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直至达到目标心率或以下终止运动实验的指征:

(1)达到目标心率

(2)出现典型心绞痛(3)出现S—T段水平下降大于0.2毫伏(4)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1.运动实验室应保持室温在20--22℃,湿度控制在40%--60%。

2.运动过程中,密切注视受试者状态及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如出现阳性变化,则立即终止试验。

3.记录心电图时,观察基线是否平稳或有干扰以及电极是否连接紧密。

[思考题]

运动开始至结束,受试者的运动心电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八PWC170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PWC170的测定原理和PWC170测评的意义,掌握PWC170的测定和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

[实验原理]:

PWC170指运动过程中心率达到170次/min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机体所做的功。

它反映了机体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有氧耐力水平。

PWC170测定属于亚极限定量负荷运动试验。

其直接测定较为复杂,需时较长,通常采用间接测定的方法。

间接测定PWC170的原理是:

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功率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相当于心率在120—180次/min之间)呈直线关系。

依据这一相关关系,令受试者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负荷的运动,第一次负荷使心率达到120次/min左右,第二次负荷使心率尽可能接近170次/min。

通过两次负荷的功率以及负荷后的两次心率,就可以推算出心率为170次/min时机体所做的功。

[实验器材]:

自行车功率计(或台阶)、秒表、节拍器、遥测心率仪或心电仪(或手触脉搏的方法监测心率)。

[实验内容]:

(一)测试方法

令受试者完成两次不同负荷的定量运动试验,每次负荷持续3—5min(以负荷时心率相对稳定为度,一般3min即可),两次负荷之间休息5min,并于每次负荷后即刻测定心率。

第一次负荷的功率在心率达到120次/min左右为宜,第二次负荷的功率可根据第一次负荷后的心率来确定,以达到170次/min心率的负荷为宜。

受试者PWC170的估计值

(kg.m·min-1) 

第一次负荷的功率(kg.m·min-1) 

第一次负荷后即刻心率(次/min) 

100-109 

110~119

120~129

第二次负荷功率参考值(kg.m·min-1)

1000以下 1000~1500

1500以上

400

500

600

900

1100

1300

800700

1000900

11001000

负荷功率选择参考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