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687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docx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业材料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附1:

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原理:

酵母菌无氧呼吸实质上是酒精发酵的过程,在缺氧环境中,酵母菌能将糖类彻底分解最终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无氧呼吸速度与环境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速度也加快,呼吸的代谢产物之一CO2气体产生量也必然增加。

因此,CO2气体产生量可以作为酵母菌无氧呼吸速度与环境温度相关性的一项检测指标。

本实验用普通医用注射器作为酵母菌的发酵装置,通过无氧呼吸中所产生的气体推动注射器内芯在针筒内移动,根据这种移动的距离(即针筒表面刻度)来求出气体的产生量;并利用CO2气体能使BTB试剂变色的原理,来确证无氧呼吸中所产生的气体是CO2气体。

实验器具、药品试剂:

普通医用注射器20支(带针头、一次性使用的),橡皮塞20个,酵母葡萄糖混合液250毫升,水浴锅两个,温度计3支,BTB(三溴百里香酚蓝)试剂25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250毫升,小烧杯12个,培养皿6个,滴管12支,标签纸36张。

实验内容:

1、烧杯内放入1克鲜酵母,先倒入少量10%葡萄糖液,用玻棒将鲜酵母捣碎成糊状后,继续加入10%葡萄糖液至250毫升,充分搅拌均匀,即成酵母葡萄糖混合液。

2、10分钟后,取3支装有针头的注射器,分别吸取6毫升酵母菌葡萄糖混合液,然后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内,以防酵母菌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气体从针孔处逸出。

3、将上述注射器连有橡皮塞的针头端朝下,分别浸于水温保持在200C、300C、400C的三个烧杯中。

4、注射器发酵装置经20—30分钟保温水浴后,针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内芯后移,分别观察各注射器内芯在针筒内后移的刻度数,并记录在三种温度条件下,3支注射器发酵装置内气体的产生量。

5、另取3个烧杯,分别倒入2毫升蓝色的BTB(三溴百里香酚蓝)试剂。

从烧杯中取出注射器,拔出针尖处的橡皮塞后,将注射器内酵母菌葡萄糖液排尽,然后将注射器针筒内所剩下的气体部分分别注入于BTB试剂中,观察3个烧杯内的BTB试剂颜色发生何种变化。

注意事项:

所使用的注射器其内芯与针筒应是原配的,临用前,在内芯表面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增加密封性和降低CO2气体推动内芯时所遇到的阻力。

讨论和建议:

1、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无氧呼吸中CO2气体产生量是否呈现出差异性?

在本实验温度范围内,无氧呼吸的速度与温度的提高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

2、3支试管内的气体各自注入BTB试剂后,BTB试剂的变色程度是否存在着不同?

讨论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及与温度有何关系?

3、讨论本实验所述方法及所用材料、器材、试剂的选择和配制等方面有没有可改进之处?

4、按照本实验所述方法,重新设计温度因子组,建议在0—650C温度范围内,间隔50C确立13个温度因子,进一步探讨酵母菌无氧呼吸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寻找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和临界温度。

思考题:

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2)实验原理:

酵母菌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即需氧型,则吸收的02量与放出的C02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即厌氧型,则不吸收O2,能放出CO2;如果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即兼性厌氧型,则吸收的O2量小于放出的CO2量。

(3)实验材料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玻璃板两块、l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4)实验方法:

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右图配好实验装置。

若想得到实验结论还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在方框内绘出相应装置图,注上必要的文字。

(5)请设计一个实验记录的表格,并写出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关结论。

(6)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

4,这是因为有(以分数表示)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写出相关反应式:

附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三P6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三.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注意:

1、提出的问题可以是: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

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

等等。

2、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

3、酵母菌计数方法:

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探究》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研钵→研磨→漏斗过滤→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

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

(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

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

叶绿素a;

最窄:

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

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器具:

干燥的定性滤纸3盒,烧杯(100ml、50ml)各12个,研钵6个,小玻璃漏斗6个,尼龙布或纱布(50cm*50cm)6块,毛细吸管一盒,剪刀6把,小试管18个,小试管棉塞6个,试管架6个,培养皿盖6个,量筒(10ml)6个,电子托盘天平2台,牙签一筒。

实验药品:

无水乙醇6瓶,丙酮2瓶,层析液(配方:

2000ml石油醚,200ml丙酮,100ml苯),200克二氧化硅,200克碳酸钙。

实验材料:

(每样各半斤)韭菜,小白菜,芹菜,上海青,紫角菜(木耳菜),芥菜,菠菜,万年青等多种新鲜的绿色叶片。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教学建议

在本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为了节约实验材料,教师可以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小块,分发给学生。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图,并演示取鳞片叶表皮的方法。

3.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当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应挑选洋葱鳞片叶表皮无重迭、无气泡的装片进行观察。

4.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意,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必须在实验桌上进行。

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时,必须重复几次。

5.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增加如下探索内容。

(1)让学生自己配制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探索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质壁分离最快,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发生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以上发生了质壁分离之后不能复原。

让学生探索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是否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最佳质量浓度。

(2)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对不同植物的组织做质壁分离实验,比较它们的质壁分离速度。

(3)采用其他的一定质量浓度的溶液,探索这些溶液能否使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4)实验材料:

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如大红花花瓣内表皮,洋葱鳞片外表皮,紫鸭跖草表皮)

以上探索内容可以放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内进行。

三、参考资料

实验材料准备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做实验材料时,外层鳞片叶用完后,内层鳞片叶色淡,不宜马上用做实验材料。

可以将长有内层鳞片叶的洋葱放在窗台上,让阳光照射,不久鳞片叶变为深紫色,就可用做实验材料。

除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也可以选用南瓜的表皮毛或黑藻、水绵等做实验材料,但需要进行染色。

附:

参考资料

1、“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四川杨长奎杨建蓉】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学习“植物水分代谢”时所必做的一个实验,也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

对该实验进行拓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生物学实验能力。

拓展1.测定植物细胞液的大致浓度

根据质壁分离的原理,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所以植物细胞液的浓度界于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最大外界溶液浓度和发生质壁分离时的最小外界溶液浓度之间。

题1.能引起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溶液浓度,被称为细胞等渗溶液。

一位学生将同一洋葱鳞茎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下列各组蔗糖溶液中,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后回答:

⑴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等渗浓度在______范围。

⑵实验所用洋葱应选用____洋葱。

⑶在0.2mol/l中的表皮细胞中液泡颜色比0.9mol/l中表皮细胞中颜色____。

⑷如果再提供4组材料(蔗糖、蒸馏水、量筒等所需材料),请设计更精确地测定该洋葱表皮细胞液的等渗浓度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0.5~0.6mol/l范围;⑵紫色;⑶浅;⑷第一步:

分别配制0.52、0.54、0.56、0.58mol/l的蔗糖溶液。

第二步:

制作四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分别使洋葱表皮细胞浸浴在上述四组蔗糖溶液中。

第三步: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情况,确定细胞液浓度。

拓展2.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培养皿

蔗糖溶液浓度(mol/l)

发生质壁分离的比例

1

0.2

0

2

0.3

0

3

0.4

15%

4

0.5

40%

5

0.6

80%

6

0.7

99%

7

0.8

100%

8

0.9

100%

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活的植物细胞在不更换外界溶液的情况下,可以从外界溶液中吸收小分子溶质(如葡萄糖)或离子(如K+),其结果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或水势减小),细胞又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水分,使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题2.用2摩尔/升的乙二醇溶液和2摩尔/升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原生质体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

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__________。

(2)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

要使该细胞以最快速度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生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

答案:

(1)渗出;

(2)2摩尔/升的蔗糖溶液,清水;(3)乙二醇,增大;(4)大液泡。

【实验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6台,载玻片20片、盖玻片20片,吸水纸(或滤纸)4盒,镊子6把,剪刀6把或刀片6片,清水滴瓶6个,蔗糖溶液滴瓶6个,小烧杯12个,滴管20支,

紫色洋葱(也可用水绵代替)或其他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如大红花花瓣内表皮、紫鸭跖草表皮等),0.3g/ml的蔗糖溶液,20%NaCl溶液。

四、洋葱DNA的粗提取

实验器具、药品试剂:

研钵6个,解剖剪6把,洋葱(中等大小)12个,纱布6块(大小略为30*30cm),烧杯6个(100毫升),试管20支,试管架6个,酒精2瓶,滴管12支,洗涤剂2瓶(非浓缩型),食盐1包,2%甲基绿试剂,玻璃棒6根。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改进

一、实验原理

1、细胞有两层脂质膜,细胞膜和核膜(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洗涤剂可以溶解细胞的细胞壁,去除脂质和蛋白质。

2、在溶液中,DNA链略带负电荷,而盐离子可被吸引到DNA的负电荷上,中和这些负电荷,只要控制盐的浓度,就能够使DNA片段或者散开,或者聚合在一起,因此,食盐能保持溶液中的浓度与细胞液相当。

3、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

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用酒精提取DNA。

4、DNA可被甲基绿染成蓝绿色。

二、材料用具

洋葱、洗洁精、食盐、豆浆机、纱布、烧杯、玻璃棒、量筒(10mL一支)、滴管、试管(20mL两支)、天平、橡皮筋。

95%酒精、蒸馏水、0.015mol/L的NaCl溶液、甲基绿染液。

三、方法与步骤

1、准备材料

(1)称取200g洋葱,量取20mL洗洁精,称取2g食盐;

(2)配制0.015mol/L的NaCl溶液:

称取0.88gNaCl,投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到所需体积的刻度线上,溶解后成0.015mol/L的NaCl溶液。

2、制备材料

将洋葱切碎,放进搅拌机或研钵中,加入洗洁精和食盐,充分搅拌或研磨。

另取一干净烧杯,将滤液过滤以除去泡沫。

3、过滤

将捣碎的洋葱糊用纱布过滤到烧杯中。

4、提取DNA

取上述澄清的洋葱液50mL,加入等量的95%酒精,轻轻摇动或用玻璃

棒轻轻搅拌,很快就会看到白色纤维状粘稠物质从细胞液中析出来,用玻璃棒可将其轻轻卷起,这种物质就是记录生命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DNA。

5、DNA鉴定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2号,各加入0.015mol/L的NaCl,将所得

的白色的絮状物放入1号试管,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甲基绿染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四、观众参与与实验效果

在准备材料、制备材料、过滤这些步骤都可以让观众参与。

本实验不需要特别的设备,相对较简单,原料随时可取,花费也低,且步骤简单,操作易行,能快速成功地提取到DNA,鉴定效果明显。

六、设想

该实验拓宽了与物理学和化学的联系,强调了发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由于教材介绍的步骤较复杂,有的步骤学生不容易控制准确,改进该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学生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便于操作。

由于在研磨时加了洗洁精和食盐,导致泡沫比较多,影响过滤的速度,若有其他更快的过滤方法会更好。

2%甲基绿试剂水溶液的配制

甲基绿(methylgreen)蒸馏水加至50mlc用三氯甲烷抽提,甲基绿水溶液的抽提:

甲基绿为绿色粉末,属三苯甲烷染料,这种染料是由氯代甲烷作用于结果晶紫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由于甲基化作用,甲基绿就比甲基绿后,所引进的甲基连接得并不牢固,容易从甲基绿中脱失。

另一方面,在甲基化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结晶紫并没有生成甲基绿,因此,也有人认为甲中,常有少量的甲基紫或结晶紫成份。

但是,也有人认为甲基紫乃是甲基绿的衰败产物,甲基绿在储存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甲基紫。

因此,在配制试剂时,必须先将甲基绿所含的甲基紫或结晶紫抽提出来,才能使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染成绿色。

抽提方法是取2%甲基绿水溶液20ml倾入洁净分液漏斗,加入三氯甲烷20ml充分摇荡混合,使其内的甲基紫溶于三氯甲烷中而呈紫红色。

旋动分液漏斗下部的砂塞,慢慢把如此反复更换三氯甲烷,直到三氯甲烷无紫红色为止,即可得到得纯的甲基绿溶液。

英文名称:

MethylGreen分子式:

C27H35Cl4N3Zn分子量:

608.78IUPAC名称:

4-((4-(dimethylamino)phenyl)(4-(dimethyliminio)cyclohexa-2,5-dienylidene)methyl)-N-ethyl-N,N-dimethylbenzenaminiumdichloridecompoundwithzinc(II)chloride甲基绿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微结晶或亮绿色粉末。

溶于水,显蓝绿色。

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戊醇。

盐酸中显红黄色,在氢氧化钠中无色。

试剂溶液在可见光区有吸收峰(λmax=633.8nm)。

与ReO4-、HgCl42-、BiI4-、AuCl4-和GaCl4-等形成离子缔合物。

用于光度法测定Hg2+、ReO4-等,定性检出铁氰化物,酸碱指示剂和细胞染色剂。

甲基绿为碱性染料,它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结合呈现绿色。

又称双绿SF双绿SF。

绿色晶体,具金黄色光泽,或淡绿色粉末。

溶于水,呈蓝绿色。

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由氯甲烷与甲基紫(C.I.碱性紫1)反应制得。

商品通常为锌复盐C26H33N3Cl2ZnCl2(称C.I.碱性蓝20)。

用于细菌染色(新鲜标本细胞核染色)甲基绿-盐酸混合物用于检定精子、淋球菌和肥大细胞染色。

甲基绿可用于鉴定DNA。

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甲基绿—派洛宁(methyl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

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

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

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结合呈现绿色。

而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呈现红色(但解聚的DNA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

即RNA对派洛宁亲和力大,被染成红色,而DNA对甲基绿亲和力大,被染成绿色。

使用配制方法关于吡罗红和甲基绿分装粉的使用方法试剂及配制方法

(1)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

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①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第一种方法:

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

取甲基绿2g溶于98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5g溶于95mL蒸馏水中。

取6mL甲基绿溶液和2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注意:

用于核酸染色的是吡罗红G,请不要错买吡罗红B。

)②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

先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备用;再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备用。

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稀释的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③染色剂的配制染色剂是由A液、B液混合配制而成的。

取A液20mL和B液80mL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配现用。

“DNA的粗提与鉴定”实验改进

1、实验材料:

经查阅有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动物胸腺和精巢内含脱氧核糖核酸较多,所以我们用新鲜雄性鲤鱼的精巢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效果比鸡血细胞液更为理想,省却了原实验需要制备血细胞的步骤。

2、实验器材:

原实验中用的仪器大多是玻璃制品,因玻璃制品对DNA有吸附作用,大部分DNA被吸附在玻璃制品上,导致实验中获得DNA量太少,故将原实验中用的玻璃烧杯换成塑料烧杯;在过滤步骤中用到的玻棒改为使用胶筷子。

3、实验步骤:

(1)鱼精巢浆液的制备:

取35g鲜鱼精巢(1.5kg以上的雄鲤鱼一条)洗净,加入500mL蒸馏水,用搅拌机搅拌1min一2min,制成匀浆状液。

这时细胞吸水破裂释放出大量DNA。

(2)溶解DNA:

取5mL鱼精巢浆液至100ml的塑料烧杯内,再加入2mol/L氯化钠溶液40mL,用胶筷子向一个方向轻轻搅拌,混合均匀,使DNA能最大程度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

(3)过滤:

取5mL含DNA的氯化钠溶液,用一层纱布过滤至1000mL的大塑料烧杯内,取滤液。

(4)析出含DNA的黏稠物:

沿着塑料烧杯内壁缓缓地加入600mL蒸馏水,用玻棒向一个方向轻轻搅拌,逐渐有较多的含DNA的黏稠物析出,并吸附在玻璃棒周围。

(5)洗涤含DNA的黏稠物,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取一个100mL塑料烧杯,加入20mL95%的酒精(预冷的),将吸附较多黏稠物(含DNA)的玻棒放入酒精中,向一个方向轻轻搅拌1min~2min,大部分杂质被洗去,缠绕在玻璃棒上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含杂质较少)。

(6)DNA的鉴定:

因为二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低,如果先加入含有DNA的NaCl溶液,再加入二苯胺会导致二苯胺成白色晶体析出,使得溶液呈乳白色,影响观察效果。

故先加入二苯胺,再缓慢加入NaCl溶液。

取一个100mL塑料烧杯,加入2mol/L氯化钠溶液,将吸附较多黏稠物(含DNA)的玻棒放入氯化钠溶液中,向一个方向轻轻搅拌1min~2min至DNA完全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

取一支试管,加入4mL的二苯胺A试剂,再滴加2滴二苯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