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679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x

文言文复习题目

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题目。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

(2)_______;(3)_______。

(6分)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2)欣然规往()

(3)便要还家()(4)怡然自乐()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6.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文后题目。

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4)_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分)

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人不堪其忧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四、阅读阅读《核舟记》,完成文后题目。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   )

(2)舟尾横卧一楫(   )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选文三四五段按       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   、   和船背(3分)

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4分)

(1)苏东坡——           (肖像特征)

(2)佛印——            (神态特征)

5.“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ānB.手卷juàn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

8.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

B.历历数也(历历):

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

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

线条简单

9.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10.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

(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

(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五、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文后题目。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分)

  译文:

 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分)

  ①

  ②

  ③

六、《杜甫诗三首》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眦()簪()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造化钟神秀()决眦()

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

(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

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

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

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

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题目。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

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八、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文后题目。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

九、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十、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

1、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分)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

盖竹柏影也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十一、阅读《观潮》,回答文后题目。

1、《观潮》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3.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地     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5.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

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

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

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7.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8、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9、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10、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11.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___________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___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        写法,这种写法有___________     作用。

12.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征。

“ ___________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3、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 诗四首》,回答文后题目。

1、为下列字注音

秽(   ) 豚(   ) 荆(   ) 燕然(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使至塞上:

       

(2).腊酒浑:

(3).闲乘月:

         (4).逢候骑:

3、文学常识填空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本诗共____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2).《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务观,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______首。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本诗选自《________》。

4、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渡荆门山送别》,回答诗后问题

(一).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________________。

(二).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三)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________________

(2)月下飞天镜:

________________

(3)云生结海楼:

________________(4)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

(四).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

“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

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十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题目。

[甲]风烟俱净……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1)猛浪若奔奔:

(2)负势竟上上:

(3)猿则百叫无绝绝:

(4)沉鳞竞跃鳞: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

(7)负势竞上(8)望峰息心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

(4)

4、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十四、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分)

A.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