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616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docx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名山

1.泰山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

矗立在鲁中群山间。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

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

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

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

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进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43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泰山石刻(25张)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历代刻石2500余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

其中城子崖遗址、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冯玉祥墓,唐大观峰石刻,北齐经石峪金刚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看,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所以被称为“佛光”或“宝光”。

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于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雾的天气出现,而且是太阳斜照的时候。

泰山还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题写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

泰山现存有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2]。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2.华山华山【唐】李洞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

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1]此外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

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

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嵩山归嵩山作【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最高峰峻极峰高达1491.7米。

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

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

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

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嵩山地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高度繁荣,这里道、佛、儒三教荟萃,三教中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典型代表,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太室山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

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少室山中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释家的象征。

4.衡山望衡山【唐】刘禹锡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

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市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衡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

衡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市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

气势磅礴衡山首峰回雁峰位于衡阳市中心,东临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邻蒸阳南路,北对中山南路。

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蒸湘北路乘汽车行驶一个小时,从眼前闪过几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进入了南岳衡山核心风景名胜区。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季佳景”。

  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

衡山古名为寿岳衡山。

据《星经》所载,南岳衡山是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乃主管人间苍生寿命。

相传神农氏曾来此采百药,因尝线虫中毒而仙逝於降真峰上。

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是神仙居住游憩的之一。

建于唐代的南岳大庙,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古往今来,司马承祯、李白、杜甫、韩愈、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罗荣桓、胡耀邦、乔石、朱鎔基、江泽民等古今的文人雅士、思想家、军事家和政治家都曾慕名而来,并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和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之一。

5.恒山登恒山【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扬名海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

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

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

它西接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

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

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

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

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

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

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间,可供万人饮用。

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

6.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

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

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

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

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景:

“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

渐渐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

峨眉新十景为:

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

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

观日出、云海、佛光,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五台山五台山遍览名迹【唐】李崇文

  丹丘表西陲,五峰标云际。

广袤数百里,千秋开壮丽。

  佛土名清凉,是借菩萨智。

绀殿倚云根,玄池通地肺。

  五鸡号台东,扶光彻幽蔽。

仰瞻空鹤天,俯瞩乘狮地。

  罡风御羊角,蜉蝣怆人世。

余忝烟客流,晚得观山笥。

  璿房幽可栖,珠树森以翳。

淮南环八公,日著采苍桂。

  庶几窥鸿宝,终古存灏气。

时繙缘字篇,因订名山契。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

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

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

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

层层有字,字字不同。

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8.九华山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唐】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

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

于唐天宝年间(742(壬午年)~756)改名九华山。

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

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

现代诗人肖草《游九华山登天台》诗:

“几换坐骑见天台?

俯看芙蓉始峤来;舟渡云海捎客去,路断空山随鹤回”,给予九华山天台峰风貌高度的概括。

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

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

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

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

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

9.普陀山游观音洞【清】李蓬源

  同治甲子夏偕同人游眺率题俚句岁十五年矣尘满壁记进怀往迹刻于石以记志之。

  洞天古木老烟霞,修到神仙住几家。

山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

  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

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

  普陀山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

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

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

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

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10.黄山游黄山留题【宋】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改为“黄山”。

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赞叹说: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有人评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

并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198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黄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且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1990年12月黄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11.庐山望庐山五老峰【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

它是世界级名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总面积302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1,200~1,400公尺。

庐山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余邵诗云:

“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

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现代肖草《登庐山》诗:

“烟云迷茫漫山川,游客悠闲步芦林;石涧飞流扑劲松,五老壮观胜险峰”,给予庐山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真实的诠释。

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

东西两侧为大断裂,相对高度1,200~1,400米。

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422尺),山势雄伟。

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

又称匡山、匡庐。

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

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

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含鄱口等。

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

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

1935年始收回。

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

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

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

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12.武夷山游武夷【宋】陆游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流进小艇,愧惊白鸥群。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中,天游峰有“天下第一险峰”之称。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

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

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13.齐云山齐云岩纵目【明】唐寅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始登初;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曲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古称白岳。

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

海拔585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

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

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

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真是丹岩耸翠,群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布。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4.龙虎山龙虎山【唐】吴武陵

  龙虎山中紫翠烟,青精颜色四时妍。

桃枝惯见花茂实,瀛岛宜闻河变田。

  五斗米仙真有道,一缕神药岂无缘?

秋风吹绿茂材草,的的黄金飞上天。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

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

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

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

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

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15.武当山武当道中杂咏【明】洪翼圣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

  门裂双岩容马度,天开一径许人通。

当年丹灶传犹在,羽翮何由矗碧空。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

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南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明朝达到鼎盛。

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被称为“皇室家庙”。

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武当武术成为中华武术一大流派。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

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