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311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辅导练习一百

第1题【单选题】

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

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

”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

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

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

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君主专制

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是中央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

“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

”这种现象实质是()

A、宦官专权乱政

B、皇权与相权斗争

C、皇权遭到削弱

D、皇权至上的产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

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实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

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被严重地削弱

D、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

这一措施便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发展商品经济

C、调和阶级矛盾

D、强化社会控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明代皇帝废丞相后遭遇了政事繁多无力处置的困境,为此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弼皇权的丞相的替代机构。

据此可知,明代()

A、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B、丞相制度的存在仍具有合理性

C、内阁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内阁实际上是丞相制度的复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

A、《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D、《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中书省

D、枢密院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地方机构沿袭元朝行省旧制。

洪武九年,废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构,分别执掌行政、司法和军事。

“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再申报有关部门批准。

特别是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往往形成被动局面。

宣德八年,朝廷发布设置“巡抚”的谕旨。

及至万历年间,“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的新体制已逐步形成。

但一般“巡抚”只是管辖一个省。

而在正德年间农民起义及“倭寇”入侵往往涉及数省,于是明朝加派兵部尚书都察院御史以“总督”去总管数省,“总督”一职出现,督抚制度初步形成。

但是官方法定规章上仍以“三司”分治省政为主,“巡抚”和“总督”始终是临时差派,仍被视为京官。

清代,总督、巡抚正式演变成为省级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并且有较为完备的机构建制。

——摘编自唐进《中国国家机构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督抚制度的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督抚制度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

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

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

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

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

简述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国的对外交往?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

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根据材料二、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