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0878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docx

电动机控制线路实训课题

课题一交流接触器的拆装与检修

一、实训目的

1.学会交流接触器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2.了解交流接触器的结构,掌握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熟悉交流接触器的拆卸与装配工艺,并能对常见故障进行正确的检修。

二、器材、工具及仪表

器材:

CJ10-20交流接触器1只、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4米。

工具:

螺钉旋具、电工刀、尖嘴钳、剥线钳、镊子等。

仪表:

MF47型万用表、5050型兆欧表。

三、实训步骤

1.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电力拖动系统中,交流接触器的可按下列方法选用:

(1)选择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压:

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压应大于或等于控制电路的额定电压。

(2)选择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流:

主触头的额定电流应等于负载的额定电流。

控制电动机时,主触头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稍大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一般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IC=(PN×103)/(K×UN)

式中:

K-经验系数,一般取1-1.4。

PN-被控制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UN-被控制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

IC-接触器主触头的电流(A)。

接触器若使用在频繁启动、制动及正反转的场合,应将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流降低一个等级使用。

(3)选择接触器吸引线圈的电压:

当控制线路简单,使用电器较少时,为节省变压器,可直接选用380V或220V的电压。

当线路复杂,使用电器超过5个时,从人身和设备安全角度考虑,吸引线圈电压选低一些,可用36V或110V电压的线圈。

(4)选择接触器的触头数量及类型:

接触器的触头数量、类型应满足控制线路的要求。

例:

某一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为5.5KW,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11.6A,试选择交流接触器的型号和规格。

解:

主触头的电流:

IC=(PN×103)/(K×UN)=5.5×103/1×380=14.5(A)。

故选择CJ10-20或CJ20-25,吸引线圈电压为380V或220V。

2.交流接触器的拆卸

下面以CJ10-20交流接触器为例,其拆装步骤如下:

1松开灭弧罩的紧固螺丝钉,取下灭弧罩。

2拉紧主触头的定位弹簧夹,取下主触头及主触头的压力弹簧片,拉出主触头时必须将主触头旋转45o后才能取下。

3松开辅助常开静触头的线桩螺钉,取下常开静触头。

4松开接触器底部的盖板螺钉,取下盖板,在松开盖板螺钉时,要用手按住螺钉并慢慢放松。

5取下静铁心缓冲绝缘纸片及静铁心。

6取下静铁心支架及缓冲弹簧。

7拔出线圈接线端的弹簧夹片,取下线圈。

8取下反作用弹簧。

9取下衔铁和支架。

10从支架上取下动铁心定位销。

11取下动铁心及缓冲绝缘纸片。

在拆卸过程中,仔细观察各部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并做好记录。

叙述反作用弹簧、铁心中短路环、主触头的压力弹簧片、灭弧罩和线圈的作用。

3.交流接触器的装配

按拆卸的逆序进行装配。

装配完成后进行如下检查:

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查线圈及各触头接触是否良好,用兆欧表测量各触头间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用手按主触头检查运行部分是否灵活,以防产生接触不良、振动和噪声。

4.交流接触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交流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可靠地工作。

现将交流接触常见的故障现象、原因与处理方法,归纳如下表所示。

交流接触器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

故障现象

造成原因

处理方法

衔铁与铁心吸不上或吸力不足

1.电源电压过低。

2.线圈参数与使用技术条件不符。

3.线圈断线或烧毁,机械运行部件卡阻。

4.触头弹簧压力与超程过大。

1.调整电源电压至额定值。

2.更换线圈。

3.更换线圈,排除卡阻故障,修理受损零件。

4.按要求调整触头参数和超程大小。

衔铁与铁心不释放或释放缓慢

1.反作用弹簧弹力过小或损坏。

2.触头熔焊。

3.机械运动部件卡阻。

4.铁心端面有油污或尘埃。

5.E形铁心防剩磁间隙过小或剩磁增大。

1.更换反作用弹簧。

2.排除熔焊故障的原因,更换触头。

3.排除卡阻现象,修理受损零件。

4.清理铁心端面。

5.增大剩磁间隙或更换铁心。

电磁噪声大

1.电源电压过低。

2.电磁系统歪斜或机械卡阻,铁心端面生锈或有油圬。

3.短路环断裂损坏。

4.铁心端面磨损过度。

1.调整电源电压至额定值。

2.排除歪斜或卡阻现象,清理铁心端面。

3.更换短路环。

4.更换铁心。

线圈过热或烧毁

1.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2.线圈参数与实际使用条件不符。

3.线圈机械损伤或绝缘损坏。

4.运动部件卡阻。

5.铁心端面不平或中间气隙过大。

1.调整电源电压。

2.调换线圈或调换合适的接触器。

3.更换线圈,排除机械损伤、绝缘损坏故障。

4.排除卡阻现象。

5.清理铁心端面或更换铁心。

触头过度磨损

1.接触器使用类别选择不当,在反接制动和操作频率过高。

2.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

3.负载侧短路。

1.接触器降低一个等级使用或改为适于繁重任务的接触器。

2.调整触点至分合同步。

3.排除短路故障,更换触点。

5.思考题

1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2交流接触器的结构?

3短路环的作用?

4如何调整触头的压力?

5如何调整触头开距和超程?

6线圈烧毁的原因?

 

课题二点动控制线路

一、实训目的

(1)熟悉点动控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3)掌握电气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器材、工具及仪表

(1)器材:

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HZ10-25/3组合开关1只、RT18-32X/20螺旋式熔断器3只、RT18-32X/3螺旋式熔断器2只、CJX1-09交流接触器1只、按钮1组、接线端子3组、网孔板1块、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10米、BVR0.7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2米、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黄绿双色)1米、电源引线和三相四线插头、电动机引线、安装螺钉、涨塞、编码套管。

(2)工具:

螺钉旋具、电工刀、尖嘴钳、剥线钳、镊子、测电笔等。

(3)仪表:

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

三、实训步骤

图1

(1)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写出其工作原理。

(2)根据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及安装板画出其元件布置图。

(3)根据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元件布置图画出其接线图。

(4)对所配置电器元件进行检查。

1电器元件外观无损伤,技术数据(如型号、规格、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极数等)应符合要求。

2电器元件的电磁机构动作灵活,有无衔铁卡阻等到不正常现象。

用万用表检测电磁线圈的通断情况以及各触头的分合情况。

3接触器线圈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一致。

4对电动机的质量进行常规检查(每相绕组的通断、相间绝缘、相对地绝缘)。

(5)在安装电路板上按照元件布置图安装电器元件

1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电路板的外侧。

2每个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布线及元件的更换。

3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均匀,紧固程度要适当。

在紧固熔断器、接触器等易碎裂元件时,应用手按住元件一边轻轻摇动,一边用旋具轮换旋紧对角线上的螺钉,直到手摇不动后再适当旋紧些即可。

4在电器元件的相应位置,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

(6)根据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元件布置图和接线图进行布线。

板前明线布线工艺要求:

①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时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布线。

②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③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

变换走向时应垂直。

④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⑤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⑥在每根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要套上编码套管。

所有从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到另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的导线必须连接,中间无接头。

⑦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⑧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⑨一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7)布线完成后,检查布线是否正确。

(8)按装电动机。

(9)连接电动机和按钮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10)连接电源。

(11)总体检查。

安装完毕的控制线路板,必须经过认真检查以后,才允许通电试车,以防止错接、漏按造成不能正常运行或短路事故。

1按照点动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从电源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

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接触应良好,以免带负载运行时产生闪弧现象。

2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

检查时应选用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短路故障的发生。

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断开主电路),可将表棒分别搭在U11、V11线端上,读数应为“∞”。

按下SB时,读数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

然后断开控制电路再检查主电路有无开路或短路现象,此时可用手动来代替接触器通电进行检查。

3用兆欧表检查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得小于5MΩ。

(12)通电试验。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在通电试验时,要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1通电试验前,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由指导教师接通三相电源,同时在现场监护。

学生合上电源开关QS后,用测电笔检查熔断器出线端,氖管亮说明电源按通(或万用表交流500V挡测量熔断器出线端间的电压)。

按下SB,观察电器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及噪声过大等现象;观察接触器动作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线路功能要求;观察电动机运行是否正常等。

观察过程中,若有异常现象应马上停车,并立即切断电源。

当电动机运转平稳后,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

2出现故障后,学生应独立进行检查,若需要带电进行检查时,指导教师必须在现场监护。

检修完毕后,如需再次通电试验,也应该有指导教师监护。

(13)通电试验完毕,切断电源。

先拆除三相电源线,再拆除电动机线,最后拆除板前所布导线。

(14)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评分,如下表所示

项目内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工作原理

5

工作原理错一处,扣5分。

元件布置图

5

画元件布置图不认真,扣2分。

元件布置图不合理,每处扣1分。

接线图

10

画接线图不认真,扣2分。

接线图标注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

元件检查

5

电器元件漏检或错检,每处扣1分。

电器元件安装

10

不按元件布置图安装,扣10分。

元件安装不牢固,每处扣2分。

元件安装不整齐、不匀称、不合理,每处扣3分。

损坏元件,扣10分。

布线工艺

30

不按原理图和接线图接线,扣20分。

布线不符合要求:

主电路每根扣3分,控制电路每根扣2分。

接点不符合要求,每个接点扣1分。

损伤导线绝缘或线芯,每根扣5分。

漏接接地线,扣10分。

通电试验

20

第一次通电试验不成功,扣10分。

第二次通电试验不成功,扣15分。

第三次通电试验不成功,扣20分。

职业和安全意识

15

出现短路故障,扣15分。

工位不整洁,扣5分。

不听从指导教师安排,自行通电试验,扣15分。

工具摆放不合理,扣5分。

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操作,扣10分。

四、实训报告

(1)画出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并写出工作原理。

(2)画出点动控制线路元件布置图。

(3)画出点动控制线路接线图。

(4)写出电器元件检查情况。

(5)写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电气故障及排除方法,并分故障原因。

 

课题三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

一、实训目的

(1)熟悉自锁正转控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3)掌握电气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器材、工具及仪表

(1)器材:

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HZ10-25/3组合开关1只、RT18-32X/20螺旋式熔断器3只、RT18-32X/3螺旋式熔断器2只、CJX1-09交流接触器1只、JR36-20热继电器1只、按钮1组、接线端子3组、网孔板1块、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BVR0.7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黄绿双色)、电源引线和三相四线插头、电动机引线、安装螺钉、涨塞、编码套管。

(2)工具:

螺钉旋具、电工刀、尖嘴钳、剥线钳、镊子、测电笔等。

(3)仪表:

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

三、实训步骤

图2

(1)根据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原理图2写出其工作原理。

(2)根据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及安装板画出其元件布置图。

(3)根据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元件布置图画出其接线图。

(4)对所配置电器元件进行检查。

1电器元件外观无损伤,技术数据(如型号、规格、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极数等)应符合要求。

2电器元件的电磁机构动作灵活,有无衔铁卡阻等到不正常现象。

用万用表检测电磁线圈的通断情况以及各触头的分合情况。

3接触器线圈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一致。

4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范围是否包括所控制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5对电动机的质量进行常规检查(每相绕组的通断、相间绝缘、相对地绝缘)。

(5)在安装电路板上按照元件布置图安装电器元件

5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电路板的外侧。

6热继电器安装在接触器的下方,以免其动作特性受到其他电器发热的影响。

7每个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布线及元件的更换。

8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均匀,紧固程度要适当。

在紧固熔断器、接触器等易碎裂元件时,应用手按住元件一边轻轻摇动,一边用旋具轮换旋紧对角线上的螺钉,直到手摇不动后再适当旋紧些即可。

9在电器元件的相应位置,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

(6)根据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元件布置图和接线图进行布线。

①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时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布线。

②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③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

变换走向时应垂直。

④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⑤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⑥在每根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要套上编码套管。

所有从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到另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的导线必须连接,中间无接头。

⑦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⑧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⑨一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7)布线完成后,检查布线是否正确。

(8)按装电动机。

(9)连接电动机和按钮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10)连接电源。

(11)热继电器应的整定电流应按电动机的额定电流自行调整。

(12)总体检查。

安装完毕的控制线路板,必须经过认真检查以后,才允许通电试车,以防止错接、漏按造成不能正常运行或短路事故。

1按照自锁正转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从电源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

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接触应良好,以免带负载运行时产生闪弧现象。

2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

检查时应选用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短路故障的发生。

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断开主电路),可将表棒分别搭在U11、V11线端上,读数应为“∞”。

按下SB2时,读数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

然后断开控制电路再检查主电路有无开路或短路现象,此时可用手动来代替接触器通电进行检查。

3用兆欧表检查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得小于5MΩ。

(13)通电试验。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在通电试验时,要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1通电试验前,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由指导教师接通三相电源,同时在现场监护。

学生合上电源开关QS后,用测电笔检查熔断器出线端,氖管亮说明电源按通(或万用表交流500V挡测量熔断器出线端间的电压)。

按下SB2,观察电器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及噪声过大等现象;观察接触器动作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线路功能要求;观察电动机运行是否正常等。

观察过程中,若有异常现象应马上按下SB1停车,并立即切断电源。

当电动机运转平稳后,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

2出现故障后,学生应独立进行检查,若需要带电进行检查时,指导教师必须在现场监护。

检修完毕后,如需再次通电试验,也应该有指导教师监护。

(14)通电试验完毕,切断电源。

先拆除三相电源线,再拆除电动机线,最后拆除板前所布导线并取直。

(15)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评分。

四、实训报告

(1)画出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并写出工作原理。

(2)画出自锁正转控制线路元件布置图。

(3)画出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接线图。

(4)写出电器元件检查情况。

(5)写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电气故障及排除方法,并分故障原因。

 

课题四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

一、实训目的

(1)熟悉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的安装。

(3)掌握电气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器材、工具及仪表

(1)器材:

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HZ10-25/3组合开关1只、RT18-32X/20螺旋式熔断器3只、RT18-32X/3螺旋式熔断器2只、CJX1-09交流接触器1只、JR36-20热继电器1只、按钮1组、接线端子3组、网孔板1块、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BVR0.7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BV1.5mm2聚氯乙烯铜导线(黄绿双色)、电源引线、电动机引线、安装螺钉、涨塞、编码套管。

(2)工具:

螺钉旋具、电工刀、尖嘴钳、剥线钳、镊子、测电笔等。

(3)仪表:

MF47型万用表、5050型兆欧表、T301-A型钳形电流表。

三、实训步骤

图3

(1)根据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的原理图3写出其工作原理。

(2)根据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及电路安装板画出其元件布置图。

(3)根据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布置图画出其接线图。

(4)对所配置电器元件进行检查。

1电器元件外观无损伤,技术数据(如型号、规格、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极数等)应符合要求。

2电器元件的电磁机构动作灵活,有无衔铁卡阻等到不正常现象。

用万用表检测电磁线圈的通断情况以及各触头的分合情况。

3接触器线圈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一致。

4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范围是否包括所控制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5对电动机的质量进行常规检查(每相绕组的通断、相间绝缘、相对地绝缘)。

(5)在安装电路板上按照元件布置图安装电器元件

1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电路板的外侧。

2热继电器安装在接触器的下方,以免其动作特性受到其他电器发热的影响。

3每个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布线及元件的更换。

4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均匀,紧固程度要适当。

在紧固熔断器、接触器等易碎裂元件时,应用手按住元件一边轻轻摇动,一边用旋具轮换旋紧对角线上的螺钉,直到手摇不动后再适当旋紧些即可。

5在电器元件的相应位置,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

(6)根据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元件布置图和接线图进行布线。

板前明线布线工艺要求:

①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时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布线。

②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③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

变换走向时应垂直。

④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⑤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⑥在每根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要套上编码套管。

所有从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到另一个接线端子(或接线桩)的导线必须连接,中间无接头。

⑦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⑧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应保持一致。

⑨一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7)布线完成后,检查布线是否正确。

(8)按装电动机。

(9)连接电动机和按钮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10)连接电源。

(11)热继电器应的整定电流应按电动机的额定电流自行调整。

(12)总体检查。

安装完毕的控制线路板,必须经过认真检查以后,才允许通电试车,以防止错接、漏按造成不能正常运行或短路事故。

1按照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从电源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处线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

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接是否牢固,接触应良好,以免带负载运行时产生闪弧现象。

2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

检查时应选用适当的电阻挡,并进行校零,以防短路故障的发生。

对控制电路的检查(可断开主电路),可将表棒分别搭在U11、V11线端上,读数应为“∞”。

按下SB2或SB3时,读数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

然后断开控制电路再检查主电路有无开路或短路现象,此时可用手动来代替接触器通电进行检查。

3用兆欧表检查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得小于5MΩ。

(13)通电试验。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在通电试验时,要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通电试验前应检查与通电试验有关的电气设备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若查出应立即整改,然后方能通电试验。

1通电试验前,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由指导教师接通三相电源,同时在现场监护。

学生合上电源开关QS后,用测电笔检查熔断器出线端,氖管亮说明电源按通(或万用表交流500V挡测量熔断器出线端间的电压)。

按下SB3,电动机启动运行,松开SB3电动机停止运行;按SB2,电动机启动运行,按下SB1,电动机停止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电器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及噪声过大等现象;观察接触器动作是否正常,若有异常现象应马上停车,并立即切断电源。

当电动机运转平稳后,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

2出现故障后,学生应独立进行检查,若需要带电进行检查时,指导教师必须在现场监护。

检修完毕后,如需再次通电试验,也应该有指导教师监护。

(14)通电试验完毕,切断电源。

先拆除三相电源线,再拆除电动机线,最后拆除板前所布导线。

(15)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评分。

四、实训报告

(1)画出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并写出工作原理。

(2)画出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元件布置图。

(3)画出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接线图。

(4)写出电器元件检查情况。

(5)写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电气故障及排除方法,并分故障原因。

 

课题五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一、实训目的

(1)了解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2)学会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的动作过程。

(3)掌握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的装接技能。

(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故障处理技能。

二、器材、工具及仪表

(1)器材:

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HZ10-25/3组合开关1只、RT18-32X/20螺旋式熔断器3只、RT18-32X/3螺旋式熔断器2只、CJX1-09交流接触器2只、JR36-20热继电器1只、按钮1组、接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