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0744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docx

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4

1.1.1.多机位拍摄流程

多机位拍摄就是架设多个摄像机位进行拍摄,与单机位拍摄流程相比,多机位拍摄流程增加了信号切换、在线包装等环节,如图5-3所示。

图5-3:

多机位拍摄流程典型框图

在质量控制方面,与单机位3D拍摄流程相比,多机位拍摄流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远距离机位应尽量采用间距比较大的水平支架,近距离及移动机位应尽量选用间距比较小的垂直支架或一体化3D摄像机。

2)应尽可能使各机位的会聚平面保持一致。

3)应明确标示出多机位共同的或单机位单独的3D拍摄安全范围,供导演和摄像参考,避免拍摄超出视觉安全范围的景物。

4)建议演播室对3D电视节目信号的记录、传输采用HD-SDI双链接。

5)多机位切换时应参照6.2.3的要求。

1.2.前期拍摄

1.2.1.摄像机

演播室拍摄3D电视节目的摄像机性能应不低于现有广播级高清摄像机,双路均应符合1920×1080/50i高清图像格式。

3D摄像机位可比普通高清机位在高度上略低一些,这样可提供更好的3D电视节目效果(更广的水平视角和画面深度)。

在拍摄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镜头快速横摇和变焦。

尽可能避免使用长焦镜头。

每个镜头最好包含前景和背景,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画面深度和层次,具有更好的立体效果。

1.2.2.布光优化

在3D电视节目拍摄时,在布光方面优化措施如下:

1)增加拍摄角色的轮廓光;

2)针对大景深的拍摄场景,应当增加后景布光的照度和层次;

3)为突出立体效果,可适当提高灯光照度。

1.2.3.场景安排

3D电视拍摄并不适合表现所有场景。

为获得良好的立体效果,制作3D电视节目时应尽量避免拍摄以下场景:

不容易看到立体效果的图像包括水平方向重叠的形状如格子、LED显示屏等;融合成对的图像如雪花等;背景无纹理的图像如蓝天、白墙等;以及只能单眼看到的图像如从树叶空隙中透过的阳光、光晕、镜头眩光等(见图5-4)。

另外,3D场景中,尽量避免非主体变化幅度过大时对主体的干扰。

图5-4:

不适宜拍摄3D的舞美场景

2.后期制作

2.1.后期制作流程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流程与高标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素材采集、3D剪辑、3D效果调整、3D预览、音频/字幕/特效制作、成片输出等流程节点,如图6-1所示:

图6-1:

后期制作流程示意图

为保证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及效果,建议采用双路高清方式进行采集、制作。

在格式、码率的选择上,每路采用与现有普通高清相同的标准。

2.1.1.素材采集

素材采集是指将3D电视节目信号以及磁带、半导体卡、光盘、硬盘等记录的节目通过上载转变为数据文件。

采集时,应注意左右眼图像时间关系的一致性。

对硬件自动生成的2D转3D素材应符合第4章的要求,并应减少这类素材的比例。

2.1.2.3D剪辑

3D剪辑是指对3D电视节目结构的组织和调整。

在进行3D剪辑时,应注意镜头之间的衔接,避免会聚平面相差较大的镜头之间的直接切换;应避免不同镜头间的快速转换。

建议剪辑时同步监看3D输出画面。

2.1.3.3D效果调整

3D效果调整是指对镜头片段的调整,使得立体效果达到最佳。

可采用的调整手段包括:

1)调整视差;

2)光轴误差调整;

3)左右眼画面变焦匹配失调调整;

4)色调匹配失调调整;

5)左右眼画面的色彩、亮度差异调整;

6)闪烁、畸变等各种立体瑕疵的修饰等。

2.1.4.字幕和特效制作

为达到3D电视节目最终的表达效果,建议在完成视频剪辑和调整后,再进行音频、字幕和特效的制作,根据画面进行相应的制作与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

2.1.5.音频制作

应采用双声道立体声或5.1环绕立体声方式进行3D电视节目的音频制作。

声道分配应符合GY/T156-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2.1.6.成片输出

完成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后,可采用文件和信号两种方式进行输出或交换。

成片输出可采用左右眼图像双路方式,输出带有左路和右路高清图像的文件或信号,两路均含音频;也可以通过左右拼接输出高清帧兼容3D电视的文件或信号(参见附录2),音频输出信号应选择3D电视节目左路视频对应的音频信号。

2.2.3D电视图像的视觉安全性调整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除了需要对拍摄内容进行合理的衔接,还需要对不合格的3D电视节目画面进行修正,对字幕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视觉安全和有较好的立体效果。

3D电视节目在后期调整中需遵循以下的准则和要求:

2.2.1.视差调整

通过后期制作中的视差调整,可以对3D视差进行控制和管理。

1)通过后期调整图像的水平位置,等效实现调整摄像单元间距的视差效果;

2)视差调整的范围应符合视差安全指标要求;

3)应把主要节目内容的视差控制在舒适观看3D电视节目的区间内;为展现3D的视觉冲击力,少数短时间的镜头可超过舒适区间;

4)应谨慎使用画幅的平移、放大、裁剪等后期视差调整手段,一般不要进行大范围的视差调整。

画幅的放大将可能造成分辨率的损失;画幅的裁剪将可能导致边缘闪烁;同一图像中可能存在不同视差的多个物体,视差调整有可能造成视差混乱。

2.2.2.误差调整

作为补救措施,应在后期制作阶段对前期拍摄中遗留的光学、几何、电气等的误差,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校正。

1)电气误差的校正

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以双路中一路的图像作为基准,调节另一路的图像参数,使双路图像的亮度电平、黑电平、彩色保持一致;

2)几何误差的校正

可通过对图像进行位移、旋转、放大、变形等处理来减小、消除包括梯形误差在内的各种几何误差,原理与视差调整基本相同;

误差调整时,需对双眼图像信号分别进行监看,对于一个单眼图像信号不符合相关指标要求、超出调整范围的,应对该镜头进行舍弃。

2.2.3.画面过渡

为避免视觉疲劳,在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画面过渡方式上,应采取如下策略:

1)放慢画面之间的切换节奏,避免过于频繁的切换;

2)尽量避免在切换过程中主体出现过大的视差变化,当需要从一个主体处在正视差位置的画面切换到另一个主体处于负视差位置的画面时,建议使用几帧主体处于会聚平面上的场景进行过渡;

3)尽量避免前后衔接的景别落差过大;

4)主要采用硬切换方式,兼用闪黑、渐隐等过渡方式,慎用软叠、划像等过渡方式。

2.2.4.字幕、动画制作

在3D电视节目图像上叠加字幕、动画时,应注意遮挡关系问题。

1)叠加字幕和动画的空间位置应尽量避免视野冲突;

2)对于长期叠加在画面上的角标、动画,建议适当飘出屏幕,但不宜处于3D电视节目图像最前面的位置;建议将其处理成半透明,以减轻其在整个画面中对观众视觉的吸引力;

3)唱词为画面的组成部分,建议不与画面的主体部分重叠。

2.2.5.3D电视节目预览

在3D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应考虑节目成片的最终播放环境,预览监看时建议:

1)使用不小于40英寸的3D电视监视器进行后期制作时的监看;

2)观看距离为屏幕高度的3倍,与普通高清相同。

3.节目存储

3.1.拍摄记录

拍摄时可采用磁带、P2卡、专业蓝光盘、硬盘等存储介质对3D电视节目进行记录。

记录方式有单码流方式和双码流方式两种。

单码流方式将左右眼信号分别记录在两个介质上,不需要特殊的记录和重放设备。

双码流方式在同一介质上同时记录双码流,需要专门的记录设备实现。

采用单码流方式记录时,应注意保证左右眼信号时间关系的一致性。

在采用磁带作为记录介质时,建议采用双码流方式。

3.2.制作存储

将3D电视节目制作成片以文件形式进行保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2.1.格式的选择

3D电视节目的压缩及文件格式,可采用与普通高清节目相同的标准,并考虑到全台各系统的兼容性。

目前压缩格式可选用:

MPEG-2全I帧、MPEG-2IBP帧、AVC-Intra、M-JPEG2000、DNxHD等,对于特殊高质量的要求,也可采用无压缩方式;文件封装格式可选用:

AVI、MXF、MOV、DPX序列帧等。

3.2.2.存储方式的选择

可根据制作和交换的需要,选择双路或单路存储方式。

双路方式是指对左右眼信号分别进行存储,在节目合成时输出双路高清文件。

单路方式是指对左右眼信号进行左右拼接形成高清帧兼容3D电视节目再进行存储,在节目合成时输出单路高清文件。

双路方式不损失画面的分辨率,可方便地进行再次加工和调整,并可方便地提供2D节目的制作;单路方式可较为方便地进行播出和节目交换。

对于需要作为素材进行交换和再制作的节目,建议采用双路方式存储;对于仅作为播出、发布和存档的节目,建议采用单路方式存储。

4.节目播出

4.1.播出系统方案

4.1.1.输入左右两路信号的播出方案

系统框图见图8-1。

图8-1:

双路播出系统框图

该方案要求除直播信号采用单路左右拼接高清帧兼容3D电视HD-SDI信号直接送入播出系统以外,其他节目通过录像机或者硬盘服务器同时播放左右眼两路3D电视HD-SDI信号送入3D电视信号处理设备,由该设备完成左右拼接信号处理。

该播出方案需在现有高清播出系统基础上增加3D播放设备和3D电视信号处理设备及显示设备,且播放设备须做到完全同步播放。

4.1.2.输入左右拼接信号的播出方案

系统框图见图8-2。

图8-2:

播出系统框图

该方案要求所有信号均采用左右拼接高清帧兼容3D电视信号送入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可兼容现有高清播出系统。

目前播出系统方案采用输入左右拼接信号的播出方案。

4.2.播出台标和图文字幕

4.2.1.台标

为了避免3D图像中被摄物的空间位置比台标更靠近观众造成的视野冲突,建议把台标处理成半透明,采用较小的负视差,减轻台标在整个画面中对观众视觉的干扰。

4.2.2.图文字幕

图文字幕的叠加应尽量在节目制作时完成,确保较好的立体空间效果。

如确需在播出环节进行字幕的叠加,叠加位置建议在3D电视节目场景的最前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