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教案word版本.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教案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教案word版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word版本
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
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
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
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
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
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
“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
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
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
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
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
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最短的。
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一认识。
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
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
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行线段的特点。
课题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
“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
“说一说”
注意:
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
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
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
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
视觉的影响。
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课后反思
课题
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
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
移动了几格?
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
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1.自己折一折。
2.讨论:
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动四:
画一画。
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
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
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
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课后反思
课题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
折一折
l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
l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l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l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
活动三:
说一说。
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
活动四:
练一练。
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
画一画。
l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l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l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l小实验
课后反思
课题
第4课时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
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
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
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
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课后反思
课题
第5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
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
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
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
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
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
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课后反思
课题
第6课时:
画角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
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
如∠AOB=60°等。
活动二:
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
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
(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
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
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
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
(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
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
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目标
单元
要点
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题写,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体育场(估算)
神奇的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
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键:
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课时划分
9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体育场…………………………………………………………
练习三…………………………………………………………
神奇的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
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练习四………………………………………………………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