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444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 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雨花区2018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高一地理

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总星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属于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属于总星系中的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河外星系也就不包含地球,选C。

学习地理,一定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蕴藏着许多地理知识。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肉眼所见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为太阳大气最外部的日冕层

B.晴天时所见的太阳光为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

C.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都是恒星

D.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

3.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常看到地表物体上有露、霜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阴雨天的夜晚,气温较低,易形成露、霜

B.出现露、霜的夜晚,大气逆福射一般较强

C.露、霜不参与水循环的运动过程

D.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

【答案】2.D3.D

【解析】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多数是恒星,也有金星等行星,月球等卫星。

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

【2题详解】

肉眼所见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为太阳大气最外部的光球层,A错误。

晴天时所见的太阳光为太阳辐射释放的能量,B错误。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多数是恒星,也有金星等行星,月球等卫星,C错误。

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正确。

【3题详解】

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常看到地表物体上有露、霜形成,阴雨天的夜晚,地面降温慢,不易形成露、霜,A错误。

出现露、霜的夜晚,大气逆福射一般较弱,B错误。

露、霜同样参与水循环的运动过程,C错误。

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D正确。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主要通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因素中,与地表各地获得的太阳福射能呈正相关的是

A.纬度B.经度C.海拔D.大气中水汽含量

5.太阳辐射

A.可以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B.造成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能诱发地震和岩浆喷发D.造成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6.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煤、石油来自地下,不属于来源于太阳辐射

能源

C.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用的能源

D.太阳辐射能是大气、生物、水、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7.有关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彫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会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B.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会导致大气的运动

C.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固定电话的通话质量

D.每隔11年地球才受太阳活动影响一次,其余时间不受太阳活动影响

【答案】4.C5.D6.A7.B

【解析】

与地表各地获得的太阳福射能呈正相关的是海拔,海拔越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应。

【4题详解】

与地表各地获得的太阳福射能呈正相关的是海拔,海拔越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C对。

纬度越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呈负相关,A错。

与经度没有相关性,B错。

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大,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D错。

【5题详解】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D对。

可以使地表水蒸发,转化为大气水,A错。

造成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地球内部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B错。

与地震和岩浆喷发活动无关,C错。

【6题详解】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

煤、石油来自地下,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B错误。

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用的能源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C错误。

太阳辐射能是大气、生物、水活动的主要动力,火山活动来自地球内部能量,D错误。

【7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A错误。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会导致大气的运动,B正确。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无线电话的通话质量,固定电话是有线电话,C错误。

每隔11年地球的太阳活动影响出现一次最大值,其余时间也受太阳活动影响,D错误。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图中的甲、乙分别表示两种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是横波、乙波是纵波

D.甲波和乙波都无法通过地幔

9.图中的X处波速变化明显,该处为

A.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面

B

内核与外核界面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面

【答案】8.A9.D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横轴表示深度,①层指的是地壳和地幔部分,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A正确。

①是地壳、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B错误。

甲波的波速快,是纵波、乙波的波速较慢,是横波,C错误。

甲波和乙波都能通过地幔,D错误。

【9题详解】

图中的X处波速变化明显,该处深度约2900千米,为古登堡面,D对。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面位于上地幔顶部,A错。

内核与外核界面是图中②、③的交界面,B错。

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交界面,在①层波速增大的位置,C错。

10.下列四图中(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小圆表示极圈),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①全球昼夜等长,为二分日;②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③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

④为侧视图,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应为北半球夏至日。

③④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大致相同。

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

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

D>A>B>C

1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即山坡、谷地受热不同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那么形成上升气流③的B表示的可能是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3.如果该图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表示城市、B处表示郊区B.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C.只有白天城市才盛行上升气流D.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该环流圈之内的AB间

14.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AB在近地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A.该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活动B.对地表形态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③

C.未登陆的台风可用图中的④环节表示D.该水循环可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

【答案】11.A12.B13.B14.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1题详解】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故A选项正确;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AB大于CD;B大气上升故为高温,A下沉故为低温,故B大于A;而根据温度垂直递减率得知,C大于D.故综合得知,气温B>A>C>D,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AB大于CD;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故A大于B,C大于D,故综合得知A>B>C>D,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题详解】

白天山坡受热更充分,气温更高,空气上升,夜晚相反;夜晚谷底气温更高,空气上升,白天相反,结合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3题详解】

A空气下沉,表面气温低,应为郊区,B空气上升,表明气温高,应为城区;近地面风由郊区高压吹向城市低压;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不分白天夜晚;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该环流圈之内的AB之外,避免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结合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4题详解】

该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不是太阳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②地表径流;未登陆的台风还停留在洋面上,可用图中的③环节表示;该水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结合选项,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

无烟的微火]。

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一②一③B.①一②一④C.②一③一④D.②一④一③

16.“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17.“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5.B16.B17.A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

所以过程顺序是①-②-④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天空没有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这样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示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形成霜,故B正确;雨后的夜晚云层较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一定低;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导致热量散失大;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减弱;故ACD错误。

故选B

【17题详解】

寒冬里人造烟幕能起到防霜冻作用,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人造烟幕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所以可以预防霜冻。

燃烧柴草的做法,就是制造烟幕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固体颗粒的含量,从而增强大气的逆辐射的强度,减少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这是大气的保温效应,可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故A①②正确,“放火作煴”是为了增强大气的逆辐射而增温,不是直接将地面烤暖、熏暖;故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起增温作用。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相反,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

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18.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越远()

A.质量越大B.公转周期越短

C.公转周期越长D.自转周期越短

19.在八大行星中,地球上之所以具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C.地球公转周期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答案】18.C19.B

【解析】

【18题详解】

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而距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A、D错误;距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B错误,C正确。

故选C。

【19题详解】

在八大行星中,地球上之所以具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B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具有适宜的温度,A错误;地球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是地表温度适宜的影响因素,与大气厚度无关,C、D错误。

故选B。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在a、b两处采煤,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21.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处

向斜成谷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断块山D.乙、丙两处地貌均由地壳运动形成

【答案】20.D21.B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

【20题详解】

结合地质构造剖面图,a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体容易在此聚集,采煤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易积水,采煤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透水事故。

D正确,A、B、C错误。

【21题详解】

结合地质构造剖面图,乙处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B正确;

结合地质构造剖面图,丁处是断层易被侵蚀形成谷,A错误;

丙处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山,C错误;

乙、丙两处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只是地壳运动的作用,D错误。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AB.BC.CD.D

23.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AB.BC.CD.D

【答案】22.C23.C

【解析】

【22题详解】

判断某点风向:

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C正确,A、D错误。

B位于低压中心,低压中心气流做上升运动,应无风,B错误。

故选C。

【23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图中A、B、C、D四处中C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

故选C。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25.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答案】24.D25.C

【解析】

【24题详解】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图甲为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貌,丙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二者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乙是流水溶蚀地貌,丁是流水侵蚀地貌,都是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以本题选择D选项。

25题详解】

地貌景观乙和丁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前者是喀斯特地貌,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物理作用为主。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6.据最近发表在PNA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人类仅占生物量的0.01%,但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却毁灭了83%的野生动物和一半的植物。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

①古生代末期②中生代末期③新生代末期④侏罗纪末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古生代末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①对。

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②对。

新生代末期、侏罗纪末期没有全球性生物大灭绝,③④错。

A对,B、C、D错。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8.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①②B.②①

C.①④D.②③

【答案】27.C28.B

【解析】

【27题详解】

甲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是非洲,属于非洲板块,C正确。

故选C。

【28题详解】

M处板块彼此分离,②正确。

N处板块相互碰撞,①正确。

故选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9.D30.C

【解析】

【29题详解】

由图可看出,该河段为河流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因此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0题详解】

由图b可知,P岸堆积,T岸侵蚀,图a中的①和③符合此特征。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分析题(3个小题,共40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题目。

(1)从性质上看,左图中B是_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地。

(2)左图为________锋天气图。

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

________。

(3)右图中F处是_______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答案】

(1).冷

(2).C(3).暖(4).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5).高(6).北(7).晴朗

【解析】

【详解】

(1)左图中B位于锋面下方,应为较重的冷气团,C、D、E三地中C地受暖气团控制,D、E受冷气团控制,因此气温最高的是C地。

(2)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锋面坡度小,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

由此可推知该图为暖锋。

E地位于暖锋前,暖锋过境后,E地受暖气团控制,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3)右图中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是北半球的高压中心(反气旋),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气温上升,难以成云致雨,多晴朗天气。

32.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图,分析探究下列问题.

(1)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常在0℃以下,这是为什么?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1)是因为受到不同性质洋流影响的结果.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减温影响,气温低。

(2)图略(标在纽芬兰岛附近).①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③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A路线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而行且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B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

(4)洋流可使泄漏的石油污染范围扩大,随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影响沿岸的丹麦、挪威、俄罗斯等国家;同时也因稀释速度快,加快净化速度。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详解】

(1)圣约翰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低,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

(2)纽芬兰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大陆架海区、有圣劳伦斯河注入。

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繁殖生长快;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3)A路线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而行且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B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

(4)洋流可使泄漏的石油污染范围扩大,随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影响沿岸的丹麦、挪威、俄罗斯等国家;同时也因稀释速度快,加快净化速度。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对渔场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

③对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

(2)N地受____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____(多、少)。

(3)M地盛行_____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夏

(2).副热带高(3).少(4).东南(季)(5).高温多雨(6).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赤道以北,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部半球,即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夏季。

(2)N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3)根据上题结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M地盛行东南风,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4.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

“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3).冰川侵蚀作用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三亚地区,海浪作用显著,B图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据此判断B图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