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功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164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功能.docx

《人体生理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功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生理功能.docx

人体生理功能

第一单元绪论

学习主要内容及要点

一、人体生理功能的概述

人体生理功能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机理、意义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等。

二、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

有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和调查研究。

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两大类,是生理学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在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这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是指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包括两个过程:

①人体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称做合成代谢;②人体不断分解自身旧的物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

人体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1.刺激与反应

(1)刺激:

能引起人体发生功能活动改变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刺激按其性质可分为:

①物理刺激②化学刺激③生物性刺激④社会因素和心理活动构成的刺激。

(2)反应:

接受刺激后,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功能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

刺激要引起人体或组织产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刺激强度,②刺激作用的时间,③强度-时间变化率。

(3)阈值:

单位时间内,在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其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则称为阈下刺激。

阈刺激和阈上刺激都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而单个阈下刺激则不能引起组织的反应。

(4)可兴奋组织: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明显,生理学中习惯上将这些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2.兴奋与抑制

(1)兴奋:

是指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由静息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2)抑制:

是指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兴奋与抑制是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人体接受刺激后究竟发生兴奋还是抑制,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以及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

(三)生殖

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产生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四、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的外环境

外环境是指整个人体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体能够根据外部情况来调整内部关系的生理特性,称为适应性。

(二)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其主要作用有:

①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确保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②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接纳细胞代谢的终产物。

2.体液:

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约占体重的60%。

体液的分布及其作用如表1。

表1全身体液的分布和作用

体液的分布

占体重(%)

生理作用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其中组织液

血浆

40

20

15

5

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

是人体的内环境,其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是沟通内、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环节

3.稳态: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细

胞正常生理功能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意义及特点见(表2)。

表2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及特点

调节方式

作用

生理意义

特点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全身性)

 

(局部性)

 

自身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生理

功能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组织器官,从而

调节其生理活动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借组织液扩散,影响邻近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

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

调节代谢、生长发育

与生殖等基本功能

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

作用迅速、短暂而精确

作用缓慢、广泛、

持久

 

作用范围较局限

调节幅度较小,影响范围小,灵敏度较低

六、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中,根据反馈信息的作用不同,将其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见表3)。

方式

作用

生理作用

负反馈

正反馈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表3正、负反馈的比较

测试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2.兴奋性3.阈值4.内环境5.稳态6.适应性7.反射

8.反馈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和。

2.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和。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它是由、

、、、五个部分组成。

4.新陈代谢包括和两个过程。

5.反应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和。

6.可兴奋组织包括、和。

7.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其与兴奋性呈关系。

8.刺激引起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和。

9.反射分为和两大类。

10.根据反馈信息的作用不同,将反馈分为和。

四、选择题

1.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称为

A.新陈代谢B.合成代谢C.能量代谢D.异化作用E.以上都不是

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兴奋性B.新陈代谢C.适应性D.生殖E.反馈作用

3.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变化

A.体液B.内环境C.外环境D.内外环境E.新陈代谢

4.某组织的阈值越大,说明其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

5.人体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血浆C.体液D.血液E.细胞外液

6.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正反馈作用E.负反馈作用

7.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有

A.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

C.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的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和物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E.细胞的代谢和外环境的因素对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影响

8.能比较迅速反映人体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脑脊液B.血浆C.尿液D.淋巴液E.细胞内液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作用E.负反馈作用

10.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最重要的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适应性E.正反馈作用

11.在生理学实验中,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

A.反应B.抑制C.兴奋性D.兴奋E.反射

12.关于非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有

A.先天固有的B.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C.数量有限

D.有固定的反射弧E.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初级神经活动

13.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B.炎热环境下出汗C.看到橘子分泌唾液

D.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E.寒冷刺激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14.关于负反馈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B.负反馈是可逆的

C.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最为常见D.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E.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15.下列生理过程哪些是属于负反馈

A.排尿B.排便C.分娩D.血液凝固E.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五、简答题或论述题

1.何谓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2.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它们在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调节中,各有何生理意义?

4.在临床护理中,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做到“两快一慢”(快速进针,快速拔针,缓慢推药),请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第四单元呼吸功能

学习主要内容及要点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的全过程由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和组织换气四个环节组成。

肺通气与肺换气称为外呼吸,组织换气称为内呼吸。

呼吸的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以确保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一、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舒缩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

是指由于呼吸肌的舒缩而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呼吸运动根据呼吸深度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参与平静呼吸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在用力呼吸时,还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如肋间内肌、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等。

根据引起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不同,呼吸也可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2)肺内压和胸内压:

1)肺内压:

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约1~2mmHg;呼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约1~2mmHg。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2)胸内压: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生理状态为负压。

胸膜腔是由胸膜脏层和壁层形成的密闭腔隙,有两种力量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

一是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二是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

故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这两种相反方向力的代数和,即: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因此,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将大气压作为零,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

可见,胸膜腔负压是由肺回缩力所形成的。

吸气时肺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增大,呼气时,胸内负压减小。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使肺维持扩张状态,并使肺能随胸廓运动而运动。

②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压力,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2.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力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包括肺泡表面张力(2/3)和肺弹性纤维的回缩力(1/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蛋白混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其生理意义:

①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肺水肿的发生,③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肺弹性阻力的大小可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与弹力阻力成反变关系。

非弹力阻力指的是弹力阻力以外的阻力,包括气道阻力、粘滞阻力和惯性阻力。

气道阻力和气道口径的4次方成反变关系。

呼吸道平滑肌的舒缩是影响气道口径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呼吸道平滑肌又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3.肺容量及肺通气量肺容量指的是肺容纳的气体量。

包括:

潮气量、吸补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用力呼气量能反映肺通气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肺总量是肺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肺活量+余气量之和。

肺通气量包括:

每分钟通气量与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有效。

二、呼吸气体的交换

呼吸气体的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的O2和CO2的交换过程。

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的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1.肺换气指的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当静脉血流经肺时,由于肺泡Po2高于静脉血的Po2,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的Pco2。

因此,O2由肺泡向血液扩散,CO2由血液向肺泡扩散,结果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肺换气主要受气体分压差、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及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

2.组织换气指的是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交换的结果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和CO2的运输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1.氧的运输物理溶解约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

O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形式约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98.5%。

2.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约占血液运输CO2总量的5%。

结合成碳酸氢盐形式的约占CO2运输总量88%,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约占运输总量的7%。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

1.延髓呼吸中枢 是产生节律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

2.脑桥呼吸中枢 为呼吸调整中枢。

其作用为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呼吸除受延髓、脑桥的呼吸中枢控制外,还受脑桥以上中枢部位的影响,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指的是肺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2.化学感受性反射

(1)化学感受器:

参与呼吸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因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的外周化学感受器。

它们能感受动脉血中PO2、PCO2或H+浓度的变化,在动脉血中PO2降低、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产生兴奋,冲动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中枢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它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2)CO2、H+和O2对呼吸的影响:

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血液中一定浓度的PCO2是维持正常呼吸和兴奋呼吸中枢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动脉血PCO2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动脉血PCO2过高,反而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呼吸困难、头痛、头昏,甚至昏迷,出现CO2麻醉。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即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和外周化学感受器(次要)反射性地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肺通气增加。

2)H+对呼吸的影响:

H+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

3)低O2对呼吸影响:

当吸入气PO2降低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低O2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加强呼吸运动;但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在轻度低O2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大于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加强。

在严重低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效应不足以克服低O2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将导致呼吸障碍。

测试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呼吸2.肺泡通气量3.肺活量4.潮气量5.肺牵张反射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2.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是,直接动力是。

3.根据呼吸的深度不同,可将呼吸运动分为和。

根据引起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不同,又可将呼吸运动分为和。

4.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

5.某人潮气量为400ml,解剖无效腔气量为150ml,呼吸频率为16次/分钟,则每分通气量为,肺泡通气量为。

6.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有和两种形式。

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C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7.通过横断脑干实验说明,正常的呼吸节律是和呼吸中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选择题

1.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外呼吸B.内呼吸C.呼吸D.肺通气E.肺换气

2.呼吸全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

A.气体进出肺的过程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换气E.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3.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呼吸运动B.呼吸肌的舒缩C.肺内压与大气压差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的收缩与舒张

4.肺通气是指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界环境与气道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D.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

E.肺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5.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共同点是

A.呼气是主动的B.吸气是被动的C.吸气是主动的

D.呼气是被动的E.呼气吸气均为被动

6.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值为0.84B.比值增大,换气效率增大C.比值减小,换气效率降低

D.比值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加E.比值减小,造成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7.关于呼吸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膈肌收缩引起胸廓上下径增大B.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径增大

C.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D.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

E.膈肌活动受限时,表现为腹式呼吸

8.平静吸气和平静呼气时

A.潮气量相等B.肺内压相等C.胸膜腔内压相等D.表面张力相等

E.弹性阻力相等

9.平静呼气末的肺内压

A.等于大气压B.高于大气压C.低于大气压D.显著增高

E.显著降低

10.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条件是

A.呼吸肌舒缩B.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液体C.呼吸道存在一定的阻力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E.胸膜腔是密闭的

11.关于胸内压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为负压B.胸内压=—肺回缩力

C.吸气时负压值减小,呼气时负压值增大D.气胸时负压消失

E.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

12.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胸廓的扩张B.肺的扩张C.肺的回缩力D.呼吸肌的收缩力

E.大气的压力

13.肺的弹性阻力来自于

A.肺的弹性纤维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C.肺泡表面张力

D.呼吸肌的收缩力E.肺泡表面张力和肺的弹性纤维

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能发生

A.肺膨胀B.肺不张C.肺泡表面张力减小D.肺回缩力减弱

E.肺弹性阻力降低

15.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降低表面张力B.维持肺泡的稳定性C.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D.提高表面张力E.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

16.关于顺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道阻力的倒数B.与弹性阻力成反比C.与弹性阻力成正比

D.顺应性小表明肺易扩张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顺应性增大

17.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A.气道长度B.气道口径C.气流量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

18.平静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量称

A.肺活量B.肺总量C.功能余气量D.余气量E.肺通气量

19.肺总量是指

A.余气量+肺活量B.功能余气量+肺活量C.补吸气量+潮气量

D.最大通气量E.肺容量

20.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吸气量B.补吸气量+补呼气量C.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D.深吸气量+补呼气量E.深吸气量+补吸气量

21.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气,呼气的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称为

A.肺活量B.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C.每分通气量

D.最大通气量E.肺泡通气量

22.气道狭窄的患者

A.肺活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B.肺活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C.用力呼气量可在正常范围内D.用力呼气量明显减少

E.用力呼气量高于正常

23.对气道狭窄,如哮喘等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判断其肺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B.肺活量C.用力呼气量D.补吸气量E.补呼气量

24.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至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至250ml则

A.每分通气量减少B.每分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肺泡通气量不变E.肺泡通气量增加

25.正常成人的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则其肺泡通气量约为

A.3000mlB.3500mlC.4000mlD.4200mlE.6300ml

26.肺的有效通气量指的是

A.余气量B.潮气量C.肺活量D.肺泡通气量

E.每分通气量

27.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A.气体的溶解度B.呼吸运动C.气体的分压差

D.通气/血流比值E.气体的更新率

28.肺换气的结果是

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肺泡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D.肺泡中的氧含量增加E.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

29.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不包括

A.呼吸膜的厚度B.呼吸膜的面积C.通气/血流比值

D.气体的分压差E.气道的阻力

30.当无效腔增大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是

A.没有变化B.加深加快C.减慢减弱D.逐渐减弱E.变快变浅

31.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B.碳酸氢盐C.氧合血红蛋白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以上都不是

32.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B.动脉血C.静脉血D.组织液E.细胞内液

33.缺氧兴奋呼吸是通过刺激

A.延髓呼吸中枢B.中枢化学感受器C.外周化学感受器

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E.直接兴奋呼吸肌

34.生理情况下,调节呼吸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液中PO2升高B.血液中PO2降低C.血液中H+浓度升高

D.血液中H+浓度降低E.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

35.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

A.脊髓和延髓B.脊髓和脑桥C.延髓和脑桥

D.中脑和脑桥E.大脑皮层

36.呼吸的基本中枢在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层

37.有关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B.是调节呼吸的主要反射

C.感受器位于从支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D.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E.其意义是抑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

四、问答题

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简述CO2对呼吸的影响。

3.O2分压降低呼吸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第五单元消化与吸收功能

学习主要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消化功能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两种:

①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②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二、唾液及其作用

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量约为1~1.5L。

唾液中的水分占99%,此外还有唾液淀粉酶、粘蛋白、溶菌酶等有机物和Na+、K+、HCO3-、Cl-等无机物。

唾液的作用主要有: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及引起味觉;②消化淀粉。

唾液淀粉酶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清洁和保护口腔。

唾液能清除口腔内的残余食物或异物,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④排泄功能。

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铅、汞等可部分随唾液排出。

三、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盐酸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