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014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歌译注前五篇A.docx

九歌译注前五篇A

屈原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为楚国公室。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他少年得志,在怀王时期任职左徒、三闾大夫,然而由于他的主张受到旧贵族的排挤,忠而不能自伸,在怀王死后更被顷襄王因馋流放,踪迹播于沅湘之间,最终因举世混浊吾独清而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屈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更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后千年,方有李太白横空出世,交相辉映。

其作品流传后世,较无异议的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其余《远游》《招魂》《大招》《渔父》《卜居》等篇,有研究者认为并非屈赋。

鲁迅先生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楚辞,名称最早出自西汉刘向所辑文集。

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中,楚辞文体是一种划时代的创造发明,最初期这种文体所有的创作都来自于屈原,在屈子之后,才陆续有唐勒、景差、宋玉等作家之名传世,而他们的作品,除宋玉外,大半都已佚散无踪了。

虽然诗经是现存最古的诗集,然而自汉初为始,诗歌发展实际是以楚辞为体,发扬光大的,后来的五言诗七言诗,其本源都是从骚体发展而来。

【九歌】

《九歌》此名来源甚古,最早现于夏启传说,《天问》中言: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

就是说,夏启曾经做了天帝的客人,从天上得到了九辩与九歌。

所以以前对九歌的定位曾经是皇家祭典。

这一说法有个有力证据,就是九歌中部分神祗也出现于《汉书·郊祀志》中。

现代的楚简研究认为,《九歌》属于沅湘民间祭歌,而不是楚国王室的祀典。

王逸《楚辞章句》说:

“《九歌》者,屈原所为作也。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也就是说,九歌不完全是屈子的原创,而是他对楚文化一次有意识的梳理,去粗取精,进行文学化创作的硕果。

闻一多先生曾将《九歌》“悬解”为一出大型歌舞剧,对我们研究《九歌》的戏剧因素颇有启发。

但是,《九歌》中的内容虽然具备了场景、情节、人物等戏剧成份,但并非所祭祀的每位神灵之间都有必然联系,甚至不一定同时演出,所以解为一出完整的戏剧是不恰当的。

《九歌》共十一篇,除首篇《东皇太一》、末篇送神《礼魂》两支曲外,余九篇可分别配成四对阴阳神祗,《东君》对《云中君》、《湘君》对《湘夫人》、《大司命》对《少司命》、《河伯》对《山鬼》,而《国殇》独单,大概因为是祀亡魂,所以没必要再配了。

1.【东皇太一】

题解:

东皇太一是九歌的开篇,是祭拜最高神——天帝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它作为迎神曲来理解,失之偏颇。

王逸注:

“太一,星名,天之尊神。

祀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汉书•郊祀志》:

“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

东皇太一实际上就是楚人称上帝的别名。

五帝:

共五位,又称:

五方上帝、五天神。

东郊青帝,南郊赤帝,中郊黄帝,西郊白帝,北郊黑帝。

(多种说法之一,后成为国家祀典成例。

“皇”是最尊贵的神的通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这里以指上帝,因为上帝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

“太一”,意思是说神道的广博无边。

《庄子•天地篇》:

“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注:

“太者广大之名。

一以不二为名,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

楚人以“太一”称上帝,正如后来道家称天尊为“元始”一样,都是对某一问题所表现的抽象概念。

天神本来无所不在,这里称之为“东皇”,则因为他的祠宇所在,是就楚而言楚的。

至于楚人为什么要为上帝立祠于楚东,可能是因为天从东方破晓的缘故。

这是九歌中最庄重、恭肃的一篇,因为所祭祀的神明,是至高无上的天帝。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团团聚一堂啊,送礼敬上皇。

这是介绍时间和事件。

良辰吉日,这个就不用怎么解释了。

穆:

敬的意思。

愉:

同娱。

上皇:

当然就是主神东皇太一。

上句说时日的吉利,下句说祭祀的虔诚。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御香飘渺列仪仗,扶剑佩玉上祭台。

这位祭上皇的神巫,如在远古,应是大巫师或大酋长之尊,这句讲的是主祭人的服饰。

珥:

音饵,一说玉饰的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的部分。

另有一说为剑鞘中部穿带的玉饰。

个人更倾向后一种说法。

璆锵:

音求枪,佩玉相撞击的声音。

琳琅:

美玉名。

《礼记》:

古之君子必佩玉,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这两句写祀神时祭主的服饰。

带剑佩玉,是用于隆重的典礼。

战国龙凤玉佩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美玉镇席,香草神前敷礼座;鲜洁供设,满把白花敬上皇。

这是典礼的陈设说明。

瑶:

通“艹”+瑶的右半边字,是香草的名称,用瑶草编的席子,设在神座前面。

瑱:

同镇字,压也。

玉瑱就是玉制的镇压坐席的器具。

另,有班彪两都赋:

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为玉制柱础之意,与“石+真”字通。

则或为是意引伸。

盍:

通合。

集合的意思。

将:

拿起。

把:

握持。

个人认为如果把将字解释为拿,这里的把字有量词的意思,一大把花。

琼芳:

如玉般洁白的花朵。

西周玉瑱(此玉瑱非镇席之物,乃古人墓中塞窍之玉,此处解释由清老师指出矛盾之处,待考。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蕙草裹着肥美的蒸肘哦兰草絮成垫,美酒香气四溢啊致祭上苍。

这是说祭品的芳洁。

蕙、兰、桂、椒,取其芬芳。

兰蕙:

《尔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馀者兰,一榦数花而香不足者蕙。

肴蒸:

古人称整个肘子为“肴蒸”,“蒸”的正字应作“脀”。

藉:

音界,指垫底用的东西。

兰藉:

用兰草来垫底。

桂酒:

浸泡了某种以桂为名的香料的酒。

浆:

薄酒。

椒浆:

以花椒浸制的酒浆。

古代多用以祭神。

兰蕙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打起鼓来唱起歌,笙音缓徐琴相和,歌颂上苍惠我多。

这是典礼音乐之美的展现。

枹:

音浮,同桴,鼓槌。

拊:

音府,击。

节,节拍。

疏缓节兮安歌:

指音乐的节拍舒徐,是严肃恭敬的祭歌氛围。

竽、瑟:

伴奏的乐器。

竽有三十六簧,笙类。

瑟有二十五弦,琴类。

《韩非子-解老》:

“竽也者,五声之长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等唱则诸乐皆和。

倡:

同唱。

浩倡:

原注释解为大声唱。

这个我有不同意见,九歌少司命里有临风恍兮浩歌,这里为什么用唱字呢,我的感觉一方面这里需要押韵,二来歌是个人的信天游,这里非常可能是唱诗班的合唱,抒发群体的宗教情感。

这三句是写奏乐的三个过程,极言其盛。

彩绘虎座鸟架鼓

战国木瑟

战国初期古匏竽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盛妆美人啊芬芳缭绕,婆娑起舞啊满堂生光。

这是典礼巫舞的动态之美。

灵:

这里是指巫女。

《九歌》中的灵,或指神,或指巫,各视文义而别。

偃蹇,舞貌,委曲婉转的样子。

姣:

美好也。

姣服:

盛装。

芳菲菲:

芳草美人,谓巫女翩翩起舞时,所佩芳花香草散发出来的香气。

西汉乐舞俑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五音交响啊祭祀终曲,上皇有灵啊玉座宁康。

这是对神的美好祝福,整个典礼于斯结束。

五音:

即宫、商、角、徵、羽。

《周礼·春官》:

“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繁会:

音调繁多,互相参错,交响和声的意思。

五音繁会一句是承前“浩倡”而言,表明奏乐的最后一个过程,即尾声,也就是楚人所说的“乱”。

所以赋中常用以标示尾声的“乱”字,实际上是以音乐的交杂来命名的。

君,神之尊称,指东皇太一。

《九歌》里凡是指男性的神,都称之为“君”。

欣欣乐康:

喜乐安宁,是祭者的设想,并非实叙。

本篇是《九歌》的第一篇,所祀的是最尊贵的神明。

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人们的苦难和幸福都在它的运化之中;对它,谁都是有着崇高的敬意的。

可是在另一方面,作为祭祀对象的天神来说,它却是至大无外、至高无上的大自然的化身,和风、云、雷、电其它的一切自然神不同,在人们的认识上是缺乏着明确而具体的概念的。

本篇关于神的形象,没有做任何的描写,对于神的功德,也没有作正面歌颂;而只是从环境气氛的渲染里表达出敬神之心,娱神之意。

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祭神以祈福。

神明能否赐福,在祭神者看来,首先决定于人的敬意是否能够娱神。

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做结,一呼一应,贯串着祭神时人们的所思所想,从而突出了主题。

2.【东君】

题解:

《东君》的祭祀对象古无异辞,都说是日神,其他说法不足采信。

日神的名字是羲和,早期对其的记载比较混乱。

如《尔雅·释天》:

“日御谓之羲和。

”《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

“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徐坚注:

“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这都说羲和是太阳的御者。

而《山海经·大荒南经》: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的意思羲和是女性,太阳之母。

不论如何,在历史的长河里日神的形象渐渐定型,最终成为了充满力量的男性形象,为楚先民所赞颂。

本篇在刘向所编撰《楚辞》九歌中排在少司命后,对这一点,闻一多先生很有意见,认为东君应该在云中君一篇的前面,理由是在《史记·封禅书》及《汉书·郊祀志》中,致祭顺序都是五帝、东君、云中君。

所以今天先讲东君一篇。

这里还牵涉到少司命与河伯的一个千古谜案,后面会有所介绍。

祭祀日神之诗,充满对光明之源太阳的崇拜与歌颂。

这种崇拜与歌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最虔诚又是最热烈的。

在《九歌》描写祭祀的场面中,这一篇写得最热闹。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朝霞喷薄啊东方欲晓,日出扶桑啊屋栏外一片光明。

红日乍明,一天将始。

暾:

音吞,形容太阳初出时所放射的温暖与光明。

槛:

阑干。

《艺文类聚》:

“槛,楯也。

”(栏干的横木。

)又今人依据考古有进一步的解读,谓此“槛”就是南人巢居的代表作“干栏式建筑”。

不展开,详见

扶桑:

这里是树名。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

”《说文》:

“榑桑(即扶桑),神木,日所出也。

干栏式建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拍马徐行啊从容不迫,漫漫长夜啊渐放光明。

这是日神整装踏上了征程。

安驱:

缓步徐行。

明:

古音芒。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驭龙车啊隆隆雷震,云旗随行啊飘然舒举。

这是朝阳将腾,漫空云霞的盛景实写。

这里的龙,与上句的马,实际上都是指拉车的龙马,详情参见清老师提供的龙马真相。

辀:

音舟,本意为车辕,借指整个车子。

乘雷:

借指隆隆的车声。

载云旗:

我们常形容红日自朝霞中喷薄而出,那么围绕在太阳四周的云霞,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如彩旗般瑰丽,就是诗人所形容的云旗了。

委蛇:

飘动舒卷的样子。

蛇,音夷。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当日神开始工作前,他也发出了一声极富人性的叹息……又得干活了啊!

“低徊”、“顾怀”,多解释为神眷恋故居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初升太阳乍升乍降、摇曳多姿的形象。

大概古人看到日出时的挫顿,认为它实际上是不愿意出来干活的吧。

太息:

叹息。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那壮丽的日出啊令人心醉,看到的人啊乐而忘返。

以上就把日出的全过程交代清楚了,收尾回到迎日的人群,总结了观众感想,下面将进入人们颂日、礼日的狂欢。

羌:

发语词,楚地方言。

娱人:

使人欢愉。

憺:

音旦,安详。

【緪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轮指急弦呀敲起鼓,钟嗡鸣呀架摇动,吹笛笙呀声交响,我家神明呀美英雄。

这四句主要写祭祀音乐的繁盛。

絙:

音根,急张弦也。

交鼓:

相对击鼓。

萧:

“扌+萧”字的假借字,击之意。

瑶:

“摇”的假借字。

簴:

音聚,悬挂钟磬的木架。

全句原译意为猛力击钟连架子都摇晃起来了。

经清老师查证,《尔雅》:

‘木谓之簴,县钟磬之木也。

’瑶簴,以美玉为饰也。

然而又有《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有鐘磬而无簨簴。

“簨簴”都是管乐器,都被《尔雅》骗了。

篪:

音池,横吹的竹制乐器名,似笛,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漆。

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汉“角抵百戏”内容中包括:

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唱、洪崖羽舞、人工雷雪等……

灵保:

灵字从巫,灵保是象神之巫的意思。

贤姱:

多才而美好。

姱,音酷,美好的意思。

钟簴图

仿楚篪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轻翔徘徊啊翠羽飞扬,纵情吟唱啊舞蹈诗章,和谐雅乐啊布播四方,神明俱降啊共贺金光。

这几句是赞颂歌舞的美妙,表达万物对日的崇仰。

以上这段是祭礼场面的描述,与东皇太一不同的是,东皇太一中对仪礼的次序交代得很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整个典礼隆重端严,神圣不可轻犯。

这里的祭礼却只突出了场面的热闹,歌舞的热烈,再加上灵来蔽日的烘托,显而易见对日神的祭祀是更加热闹和不羁的。

下面是对东君英武形象的进一步描述,把对日神的敬仰赋予了人间的属性。

翾:

音宣,小飞轻扬之貌。

翠:

翠色的小鸟。

曾:

通“曾+羽”字,举起翅膀。

形容巫女曼妙的舞姿。

展诗:

展开诗章来吟唱。

会舞:

合舞。

律:

指音律。

节:

古音即,指节拍。

灵:

可以解释为一同来贺的众位神灵,也可解释为上场的巫祝。

蔽日:

形容多的样子。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青云裁(上)衣啊白霓垂(下)裳,桑弓长箭啊直指天狼。

反手离弦啊贪星流坠,北斗举贺啊美酒盈觞。

这里的天狼,代表了秦国在楚人心中的丑恶形象。

秦在当时号称“虎狼之国”,专事侵掠,天狼星的分野也正当秦地。

弧矢九星在天狼东南,秦也正是在楚国西北,可以说上应天象。

最后一句则是畅想射落天狼后的欢愉心情。

青云衣、白霓裳:

青云舒卷,白霓垂虹,云霓辉映,亦不知是天神彩衣,还是旭日丽空,百灵拱卫。

天狼:

恶星名,在东井南,主侵掠。

天狼星

矢:

箭。

弧:

木弓。

“弧矢”是一个星象名称,共有九星,形似弓箭,名为天弓,主防备盗贼。

其位置在天狼星的东南,朝向着天狼。

弧矢示意图

反:

反弓而射。

沦降:

散坠。

援:

拿起。

北斗:

就是咱们群里诸贤了,七星形似舀酒的斗。

桂浆:

桂酒,薄酒为浆。

北斗七星的古今变化

个人认为,日神形象也有可能会类似于下面这幅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提缰催趱啊高驰天际,驱除黑暗啊东升西沉。

这两句总结了太阳的运行规律,每天东升西落,由昼而夜,不断变幻着天上的位置。

撰:

抓住。

杳:

深远貌。

冥冥:

黑暗。

以东行:

从东方运行。

行:

古音杭。

本篇内容其实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太阳的朴素认识,进而升华为正义光明之神的形象,为其衷心的讴歌。

另一部分是对日神祭典热烈场面的描述,在本篇中反而沦为次要配角。

其实,这也是九歌特色的完美体现。

毕竟,千百年来被九歌感动的人们,不是因为楚人祭典有多么虔诚,而是被那或武勇、或壮烈、或温柔、或缠绵的神明打动了心。

所以九歌中公认最美的篇章属于湘夫人、山鬼这甚至无可考证的俗神。

3.【云中君】

题解:

《云中君》所祭对象虽有异辞,但主流的意见和近年的考古旁证,都指向云神。

《汉书·郊祀志》有云中君,朱熹曰:

“谓云神也。

”王逸《楚辞章句》题解:

“云中君,云神丰隆也。

一曰屏翳。

”丰隆、屏翳二名又分别被称为雷神、雨师,不管怎么样,都是掌司风雨之神。

现代《楚辞注释》亦说:

“‘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

‘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

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

”“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

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战国祭祀竹简有“云君”,显然是“云中君”的简称,可证云中君就是云神。

或以为月神、雷神、云梦泽之神、云中郡神、高禖女神等,俱不可从。

本篇在刘向所编撰《楚辞·九歌》中排在第二位,在《东君》题解中已论及,《东君》一篇按道理该排在此篇之前。

云中君的性别:

一直以来有种说法,即九歌中阴阳神祗两两相对,《云中君》所对者《东君》,东君属阳,云中君属阴。

从本篇诗义推敲,云中君当为女巫所饰。

云雨和古代农耕之民的关系极其密切,从本篇中反映出人们对云神的真挚感情。

祭者斋戒沐浴,衣饰华丽,虔诚地迎接云神,对其敬礼赞颂;在她降临时,人们无限欢欣;在她飘然离去时,又思慕忧念,长劳梦想。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梳洗洁净散芬芳,彩衣璀灿裹玉光。

这是云神之巫的美好形象,描述巫女心意的虔诚,服装的炫丽。

浴、沐:

洗身体叫做“浴”,洗头发叫做“沐”,古人祭祀前必先斋戒沐浴。

汤:

热水。

兰汤:

言其芳香。

沐芳同义互文。

华采:

华丽的彩色。

英:

古音央,瑛的假借字,玉光之意。

若英另一说是象花朵的样子,也可通。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舒卷宛曲通神女,身周明丽放毫光。

这是云神之巫舞蹈降神的形象,上句写色授魂与的神秘意态,下句烘托神明降身确有征验。

灵:

指巫女。

连蜷:

回环宛曲的样子,这里既修饰了巫女的柔若无骨,也表现了碧空白云的变幻万方。

留:

一说指降神,神明附在了巫女的身上,方可表现出这样的仪态。

另一说通“流”,即浮云舒卷如流的意象。

烂:

光明貌。

未央:

犹言无极、无尽。

《汉书·礼乐志》:

“灵殷殷,烂扬光。

延寿命,永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安然受享升锦帐,日月交映辉容光。

这两句是颂神的赞辞,请神明安享祭祀,称颂神明的功德。

謇:

音减,也作“蹇”,楚地方言发语词。

憺:

音旦,安详。

寿宫:

据《吕氏春秋》,古人称寝堂为寿宫,在此可理解为供神的神殿。

在古人看来,云与日月同浮天宇,所以有与日月齐光的说法。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驱龙车啊披天衣,展流翔啊游八极。

这两句写的是云神丰采,仪仗服饰之盛华,徘徊流动之悠然。

龙驾:

龙车,此处指驾龙车。

帝服:

天帝之服。

战国前,帝专指天帝,天帝不只一位,譬如五方帝等。

聊:

姑且。

周章:

周旋舒缓的意思。

王逸《楚辞章句》:

“犹周流也。

言云神居无常处,动则翱翔,周流往来且游戏也。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灿烂光辉啊神来受享,倏忽远去呀已返云乡。

这两句中的云神流幻来去,显隐无常,人们盼望着它来享祭祀,护佑一方。

灵:

指神。

同一个灵字,一会指神一会指巫,倒是体现了人神的神秘交流。

皇皇:

通煌煌,光大貌,与前面的“昭昭”意近。

降:

古音洪。

猋:

音标,疾速而去的样子。

云中:

神的居所。

【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了望中国啊目犹极远,俯瞰世界啊何处终结。

这是摹想云神所游之处,无穷无尽,不知何往。

冀州:

中国的代称。

《尚书·禹贡》划中国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在黄河北,为九州之首,因此指代整个中国。

四海:

指中国以外。

古人不知中国以外的情况,因以四海代表四方的边极。

焉:

何。

穷:

尽。

“有馀”、“焉穷”为互文。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想念我的尊神啊随风轻叹,为你牵挂啊终日忧愁。

这两句是写神去后的惆怅与思念。

夫:

音扶,虚字,指君。

凡九歌里所谓的“夫君”,非后世称丈夫,都是对神尊敬而亲切的称谓。

太息:

义同叹息。

忡忡:

心神不定貌。

本篇所祀的云神,我是按照阴性来讲的,也有说巫为女,而云神为男的。

云行雨施,祀云也就是祀雨,诗中所寄托的,正是对云泽雨露的渴求。

本篇一开始写云神降临,接着歌颂神的德泽,希望云神能普惠四方。

然而随着云神起身离去,人们对神的依恋又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情,希望云神能永驻身边,唯我私有。

姜亮夫先生《屈赋微》注云:

“云日之神,九州所共有,非楚所能私。

故神既降而去,犹思之太息,恐神贶之不答而祷祀之无灵也。

”这样的情感,便有了与情爱一般的纠结曲折,使得结尾处柔肠百转,难以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