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8627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docx

初三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与重点难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整理与重点难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知识框图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

是非负数; (2)

;(3)

I.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0=0

  2、概念:

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

√ā(a≥0)是一个非负数。

II.二次根式√ā的简单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ā≥0[双重非负性]ﻫ2)(√ā)^2=a (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ﻫ 3)√(a^2+b^2)表示平面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推论。

IV.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1运算法则ﻫ√a·√b=√ab(a≥0,b≥0)ﻫ  √a/b=√a/√b(a≥0,b>0)ﻫ  二数二次根之积,等于二数之积的二次根。

  2共轭因式ﻫ 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共轭因式,也称互为有理化根式。

 

V.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1同类二次根式ﻫ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ﻫ  2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ﻫ 把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ﻫ 3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进行合并

Ⅵ.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确定运算顺序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3正确使用乘法公式ﻫ 4大多数分母有理化要及时

5在有些简便运算中也许可以约分,不要盲目有理化

VII.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有两种方法ﻫ  I.分母是单项式

 如:

√a/√b=√a×√b/√b×√b=√ab/b

  II.分母是多项式

要利用平方差公式

 如1/√a+√b=√a-√b/(√a+√b)(√a-√b)=√a-√b/a-bﻫ    III.分母是多项式

 要利用平方差公式ﻫ如1/√a+√b=√a-√b/(√a+√b)(√a-√b)=√a-√b/a-b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框图

旋转的定义

旋转对称中心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也就是说:

 ①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②中心对称: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正(2N)边形(N为大于1的正整数),线段,矩形,菱形,圆 

只是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等.

第24章圆

知识框图

ﻫ  圆和点的位置关系:

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ﻫ 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以直线AB与圆O为例(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r。

 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

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R-r。

 

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和定理

  一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

 ⑴圆的确定: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圆的对称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逆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ﻫ⑵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⑶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ﻫ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③S三角=1/2*△三角形周长*内切圆半径ﻫ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

两个圆心相连的线段)

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ﻫ  〖有关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半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ﻫ切线的判定方法: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

(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那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切线的夹角。

ﻫ  〖有关圆的计算公式〗ﻫ1.圆的周长C=2πr=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nπr/180ﻫ  4.扇形面积S=π(R^2-r^2) 5.圆锥侧面积S=πrl

第25章概率初步

知识框图

第26章二次函数

知识框图

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顶点式:

y=a(x-h)^2+kﻫ交点式(与x轴):

y=a(x-x1)(x-x2)

 重要概念: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

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sup2;的图像,ﻫ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 ,(4ac-b&sup2;)/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sup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ﻫ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ﻫ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ﻫ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ﻫ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

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ﻫ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ﻫ  Δ=b&sup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_______

  Δ=b&sup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X的取值是虚数(x=-b±√b²;-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ﻫ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sup2;/4a;在{x|x<-b/2a}上是减函数,在{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²;/4a}相反不变ﻫ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sup2;+c(a≠0)

  解析式:

ﻫ ﻫ

第27章相似

知识框图

相似三角形的认识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similartriangles)。

ﻫ 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

(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ﻫ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ﻫ (这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引理,是以下判定方法证明的基础。

这个引理的证明方法需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ﻫ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ﻫ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ﻫ 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射影定理ﻫ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推论ﻫ 推论一:

顶角或底角相等的那个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二:

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ﻫ  推论三:

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ﻫ  推论四: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

  推论五: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推论六: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ﻫ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congruenttriangles)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ﻫ1.形状完全相同,相似比是k=1。

ﻫ 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因此,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注: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ﻫ 由此,可以得出: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ﻫ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ﻫ(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ﻫ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ﻫ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ﻫ  由3可推到ﻫ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

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

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ﻫ 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ﻫ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ﻫ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ﻫ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ﻫ  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ﻫ 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ﻫ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ﻫ 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ﻫ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

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ﻫ 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SAS找全等三角形。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框图

 

第29章投影与视图

知识框图

代数重点难点总结

方程(组)ﻫ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二、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

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ﻫ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

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ﻫ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

 

ﻫ逆定理:

若 ,则以

 ,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x-

)(x-

)=0。

ﻫ5.常用等式:

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ﻫ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去分母

⑶基本解法:

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⑷验根及方法ﻫ2.无理方程ﻫ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分母有理化

⑶基本解法:

①乘方法(注意技巧!

)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具体步骤是:

ﻫ⑴审题。

理解题意。

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

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

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

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ﻫ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ﻫ综上所述,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函数及其图象 ﻫ★重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ﻫ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ﻫ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ﻫ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法:

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ﻫ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

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ﻫ3.画函数图象:

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二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ﻫ⑴定义:

ﻫ⑵图象:

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

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

用配方法变为,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ﻫ⑶性质:

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

四、重要解题方法 ﻫ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

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

ﻫ2.利用图象二次函数中的k、b;a、b、c的符号。

 

解直角三角形

★重难点★解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函数ﻫ1.定义:

在Rt△ABC中,∠C=Rt∠,则sinA=;cosA=;tgA=;ctgA=.ﻫ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30° 45°60°90°ﻫsinα0    

  

 

1

cosα 1     

 

 

  0ﻫtgα /  

  1  

ﻫ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90°-α)=cosα;…

4.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ﻫ5.查三角函数表ﻫ二、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

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ﻫ2.依据:

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

A+B=90°ﻫ③边角关系:

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

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ﻫ1.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tgαﻫ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几何

四边形ﻫ★重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分类表:

ﻫ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

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ﻫ推论1: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ﻫ推论2: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

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ﻫ⑶判定步骤: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ﻫ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ﻫ4.有关定理:

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ﻫ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ﻫ5.重要辅助线:

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

任意等分线段。

第十章 圆ﻫ★重难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一、圆的基本性质 ﻫ1.圆的定义ﻫ2.有关概念:

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ﻫ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ﻫ5.与圆有关的角:

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ﻫ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ﻫ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相离、相切、相交ﻫ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ﻫ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ﻫ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

(重点:

相切)

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ﻫ3.两圆的公切线:

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ﻫ2.切割线定理ﻫ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ﻫ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ﻫ4.正多边形及计算ﻫ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等)

六、一组计算公式ﻫ1.圆周长公式ﻫ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ﻫ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ﻫ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点的轨迹 ﻫ六条基本轨迹 ﻫ八、 有关作图ﻫ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ﻫ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ﻫ4.等分圆周:

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ﻫ十、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ﻫ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ﻫ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ﻫ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ﻫ6.两圆相交公共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