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625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庄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村庄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村庄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村庄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村庄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庄说明书.docx

《村庄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庄说明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庄说明书.docx

村庄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起施行)

2.《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8年1月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起施行)

4.《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建设部颁发的各单项建设规范和标准

6.《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年12月编制)

7.《衢州市衢江区分区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1月编制)

8.《衢江区村庄布点规划》

9.《衢江区全旺镇总体规划》

10.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二、规划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浙江大地展开。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围绕基本实现农村和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适应中央对农村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为原则,以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全区农村的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塘前村为更合理的利用土地,使村庄自身合理有序的发展并与城镇发展相协调,顺应城镇建设的需要,特编制本次规划。

三、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1、规划原则

<1>城市总体发展原则:

塘前村是整治村,因此规划必须与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在内的其它规划相互协调发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2>可持续发展原则:

节约使用能源、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真正统一。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

规划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体现广大村民群众的意愿。

最终目的是为村庄的村民在居住上、工作上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

规划方案应突显村庄特色,体现乡土气息。

把握规划村庄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力争创造一种属于时代的,生态型的先进居住环境,并使其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4>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

规划要结合实际、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制定可操作性强且高起点、高标准的小康型村民聚居点的发展目标。

<5>远近结合、上下衔接原则:

正确处理好村域范围内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整体效益达到最优。

同时注意规划的可实施性,切忌不顾实际的大拆大建。

<6>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指标,严格执行村民宅基地控制指标,住宅以联立式、公寓式安置为主,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

<8>合理性、严谨性原则:

规划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控制好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合理的建筑间距、控制好建筑的体量和层高改善和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

<9>以人为本、总体协调原则:

规划强调人的生活习性,改善工作及人居环境质量,注意生态平衡,优化村庄用地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规划指导思想

塘前村属于全旺镇,村庄在丘陵区。

地形相对比较平整,但缺乏系统的规划,不利于村庄的发展。

村内布局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有的优势在缺乏规划的情况下得不到明显体现,无法带动整个村庄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规划重点放在村庄的改造上。

1.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解决好农民生活居住问题,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拆除破旧、底矮建筑,梳理杂乱建筑,保留布局合理且建筑质量较好建筑,保护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建筑,部分建筑做外墙粉刷处理。

3.通过改造,是村庄功能布局实现“二集中、三分离”,即居住和服务区设施集中,农田集中;居住区、服务区、农业区的分离,达到“公建设施配套,环境和谐优美,村容村貌改变”和“农村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的目标要求。

4.坚持生态原则,强调人与环境、建筑与自然、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以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积极运用规划、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法及“绿色”建材。

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安排村庄建设,逐步改善村内格局混乱和居住环境差的现状。

在“新视野、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下,努力创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居民安居乐业的小康村。

四、规划期限

近期:

2006年--2010年

远期:

2011年—2020年

五、规划内容

1、用地布局规划

2、道路工程规划

3、绿地系统规划

4、环卫设施规划

5、管线综合工程规划

第二章概况

一、规划范围

塘前村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东部,全旺镇辖区内,东与尚论岗村相邻,北邻官塘村,西靠虹桥头村,南邻螺丝坞村,距衢州市区30公里,距全旺镇5公里,320国道从南向北,经过官塘村、立新村和楼山后村到全旺镇。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1045平方米。

二、村庄概况

塘前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塘前自然村、坞山底自然村。

全村现状人口共709人,其中塘前自然村413人、坞山底自然村296人。

该村的支柱产业为桔树和粮食。

整个村庄用地目前基本为桔地和菜地,地势南高北低,但整体落差小,适宜建设。

村庄内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在塘前自然村内有大小不一的三个水质较好的水塘,水域面积达到16000多平方米还有一条近15米宽的溪流在两个自然村中心穿过。

坞山底自然村中心还有两片近10000平方米的竹林。

在村庄的南面有3.8平方公里饭甑山自然景区和大坑祖庙。

三、现状分析

1、总体分析

村庄各农居点相对比较集中,村内整体布局没能很好的利用地形布局,使村庄整体混乱。

再者,村内浪费土地情况严重,公共设施配置也不合理。

塘前村缺乏停车场地,车辆沿道路停放,严重影响交通。

村内存在着旧农村普遍的“脏、乱、差”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

2、建筑物分析

村内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二层房子及二层以上的砖房,一层及土房子相对较少。

总体来说该村建筑质量较好,新建建筑多,但建筑朝向较为凌乱,杂乱无章。

由于缺乏规划,村民聚居地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间距过小,采光和通风都是非常的不理想,同时村庄绿地也缺乏建设。

规划中对大部分砖混结构的楼房给予保留,木房子或土房子及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的部分住宅在规划中建议拆除搬迁或按规划进行改造。

对与规划相冲突的部分住宅建议拆迁,以保证整个村庄的安全、卫生、美观、舒适。

3、公建分析

由于村庄规模不大,村内未设小学和中学,规划和现状相同,教育均依托全旺镇。

村内目前没有幼儿园、菜市场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村内有老的村委会177平方米和垃圾分拣场,并且村内没有设停车场,现状都在农户门前停车。

可见该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规划中将统一布局。

4、道路系统分析

村庄内道路共有六条,水泥路面的道路有两条,其余的都为碎石路面。

其中水泥路有:

一条为进村的主道路,连接全旺镇至塘前村,自北向南,路面为5米宽,全长5公里;第二条为塘前自然村的外环路,路面为4米宽,自北向南,全长200多米。

碎石路面有:

一为塘前自然村的外环路,5米宽;二为塘前自然村中心的道路,宽为4米;三、四为坞山底自然村内的两条呈‘8’字型的道路,宽3-4米。

整体上看,道路系统较合理,等级比较明显,机动车也可以到达每个自然村,但是较难到达每户。

因此在村庄改造中主要依托现有道路系统,对现有的道路调整、拓宽与整个村庄道路相结合形成贯穿全村消防通道,以消除安全隐患。

合理安排整个村庄的道路系统及静态交通设施,使整个村庄交通安全、合理、便捷。

5、基础设施分析

塘前村现状给水情况:

地下水是主要的生活用水(部分使用山泉水),生产用水为河水。

村内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自流排放。

在塘前村自然村东面和山前自然村中心分别设置了一台50千瓦/座的变压器。

全村共有电话120部,到户率70%。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规划布局

一、用地发展

1、用地规模

《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定:

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

由于塘前村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原有村庄的建设规模,本次规划确定了塘前村的总建设用地面积为7.826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9m2/人。

2、规划目标

通过村庄规划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环境改造目标。

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新农村。

二、规划布局

此次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在遵循《衢江区村庄布点规划》和《衢江区全旺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塘前村的现状情况进行布局设计。

通过对塘前村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确定塘前村规划模式:

为梳理式整治与拆迁式改造建设相结合,本规划设计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营造小康型、生态型、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人居环境,将生产与居住相分离,采用土地置换的形式,通过拆迁安置把部分居民拆迁安置至指定区域,增加村庄内部公共绿地面积,充分改善环境。

改造后的塘前村总体布局按自然村划分为东片区和西片区,分别为塘前自然村和坞山底自然村。

其中西片区总体布局可用“一环、一轴”来概括。

一环:

一条5米宽的道路网架环绕整个片区,很好的连接整个村庄的道路交通,也很好的衔接了三个水塘的景观。

同时依托水塘,在其周边新建配套的绿化小品,石凳、亭子,以及符合村民生活习惯的埠头,形成一条娱乐,休闲的水系景观轴。

一轴:

一条4米宽的东西向主道路贯穿村中心,利用主道路很好的组织公建片区和水系景观轴,协调好整个地块的空间环境。

规划拆除村委会中心的一层旧建筑,整合简易房、搭建房,增设停车场和步行道,建设绿化,景观。

立面上营造建筑的多样性,不同的建筑层数和建材质地,既达到地块的最大使用率,又营造建筑布局的多样性,使空间更具变化性。

东片区毗邻未来的旅游中心—3.8平方公里的饭甑山自然区,结合该区块的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一轴、两心”的布局。

一轴:

连接进入饭甑山两路口的自然景观,这条景观轴不仅联系了两路口不同的景观特点,同时也结合的山、水、树等自然景观,营造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优美环境。

两心:

片区内有两个景观中心,南北两片近10000平方米的竹林为片区营造优雅的气氛。

住宅按自然村分为两片,均结合地形布置,村内地形相对比较平坦。

塘前村的住宅以整治为主,规划拆除木、土和一层砖建筑,保留建筑质量较好的,对部分“赤膊房”进行粉刷,使片区内建筑形成为一个整体。

在建筑间增设绿化面积,强调空间塑造,通过联体和独栋有机结合,空间达到很好的限定效果,并结合户外的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外围合的邻里空间。

创造空间丰富,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为村民提供聚会和聊天的空间。

 

第四章专项规划

一、村庄道路网规划

1、路网规划

村庄道路系统分为主路(6米)+次路(5,4米)+宅前道(3米)。

村内道路分为两片,其中塘前自然村形成“十”字型和环路相结合框架,支路和宅间道中穿插人行道;坞山底自然村形成个“8”字型的道路网架。

主路与乡镇道路合理衔接,为以后的村庄建设提供可操作性。

在道路边适当的设停车位,方便交通。

总体来说,整个路网较好的满足了塘前村的交通需求,也为消防和管线的敷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具体如下所示: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米)

断面形式

主干道

次干道

5,4

5,4

宅前路

3

3

(1)、广场:

中心区的广场布置主要结合公建布置,并在主要路口或人行集中处布置广场。

(2)、停车场地:

住宅区内每户设置室内停车库,适当考虑室外停车位。

2、道路竖向

道路竖向设计是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下一步道路设计、村庄内部竖向设计的主要依据。

应考虑村庄现状的地形特征、防洪防涝规范,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并且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塘前村规划区范围内相对比较平整,规划中尽量结合地形建设,减少拆迁,减少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与建筑区域标高相适应,道路纵坡在满足0.2%的基础上尽可能平缓。

部分路段特别处理,以满足排水要求。

二、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结合村庄建设,增加塘前村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满足居民游憩、锻炼、休息等活动需要,绿化要求达到以下指标:

a、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7平方米。

b、绿地覆盖率按有关规定,新村建设不低于30%,旧村改造不低于25%。

c、规划远期形成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构成的绿地系统。

d、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包括宅前宅后、不规则闲置地等一切可利用空间,让绿渗透到村庄每个角落,用点--线--面的形式组织绿地系统。

2、规划措施

a.村庄的空间形象构建强调人、自然与居住空间的融合,通过节点、轴线、区块等要素的精心组织,塑造一个个性鲜明,丰富生动的空间景观序列。

b.居住区的中心绿地结合原有的竹林和村委会设置,远期拆除公共活动中心周边的不协调的建筑,新建村卫生室等公共建筑,形成一个功能性较好的中心。

C、水塘,规划在塘内种植睡莲,靠塘东侧设一条绿化景观带,并在其中设石凳,亭子,石凳上飘杨柳,也许拿一根鱼杆,泡一壶好茶,生活更添诗意和悠闲。

三、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一)规划原则

1、结合基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最佳技术线路,努力节约用地和投资运行费用。

2、发挥规划的统筹作用,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关系,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市政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3、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发展,妥善处理各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与扩容欲留空间。

4、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上级分区规划中的市政规划内容,做好细化和调整作用。

5、市政设施布置力求符合村庄的设计要求,避免损害空间景观。

6、坚持动态开发建设理念,考虑分期发展与欲留弹性。

(二)给水规划

工程概况:

总的居住户数为205户,总人数为718人。

(1)住宅生活用水标准按80L/人.D设计,公共设施为15L/M2.D。

其他用水量取上述用水之和的20%。

(2)给水方式:

近期采用村内地下水,部分采用山泉水;远期采用集镇自来水厂。

采用直接供水的方式,保证村庄的供水水质,给水系统采用下行上给式。

(3)该地块水源接集镇给水管。

进水管径为DN150,采用PE塑料管。

埋深保持管顶覆土在0.6—0.9米以上,布置在道路东、南侧。

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采用低压制供水,直接从生产给水管中取水。

为满足消防要求,接入消防管网的最小管径DN150MM。

室外消防栓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设置,间隔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消防给水管管材选用PE管热熔连接。

(三)排水规划

1、排水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防火规范》

2、排水体制

为节约造价,利于实施,本次规划中的雨水采用明沟排水。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3、排水量预测

(1)暴雨强度公式及设计参数

雨水管渠的计算采用衢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q=2551.01(1+0.567LgP)/(T+10)0.780(升/秒.万平方米)

设计雨量公式为:

Q=4·q·F(L/S)

式中:

Q—管渠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P—设计重现期,P=1年

t—降雨历时(分钟)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分钟),取t1=10分钟

t2—管内流行时间(分钟)

m—延缓系数,管道、暗渠m=2,明渠m=1.2

处理方法:

建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雨水主要排入防洪水系。

污水量:

污水量取生活给水量的80%。

4、排水管网的布置

本规划确定塘前村设化粪池和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污水通过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器最后排入河流中。

雨水根据地形排放,最后排入河流或水塘中。

(四)供电规划

1、设计依据

(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2、电力设计

(1)负荷估算:

用电量标准为住宅2KW/户,公共建筑40W/M2,需要系数均取0.85,路灯照明按4.5W/M2设计,需要系数为1.0。

用电负荷三级。

(2)防雷接地:

单体设计时按有关规范执行。

(3)地块内10KV电缆和380/220V低压采用架空式接入,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布置在道路东、南侧。

(4)主路每隔40米立杆,支路上不立杆,以墙钉固定在墙上。

3、电讯规划:

(1)通讯及弱电:

住宅每户设1门,共需电话205门。

地块设有线电视,每户设2个用户终端。

(2)通讯线架空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布置在道西、北侧。

(3)通讯线由地块主路口接入。

(4)主路每隔40米立杆,支路上不立杆,以墙钉固定在墙上。

(5)广播系统:

在村庄主要中心和广场以及室内外休闲场所设置音响喇叭,提供村庄内背景音乐、消防广播或其他紧急通知。

平时广播背景一月,当发生火警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强迫切换至消防广播,以便发出疏散指令。

(五)消防规划

1、车行环路和树状组团道路的设置,可保证消防车能够直接到达每个住宅单元。

2、村内设消防水池。

3、村庄内消防系统与给水系统分别为:

(1)室内消防用水量:

15L/s

(2)室外消防用水量:

15L/s

(3)各地块分设室内消防系统、分设消防水泵。

第五章环保与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1、现状及存在问题

村庄内无工业,污染较少,在村庄南面有3.8平方公里的饭甑山自然景区。

随着自然景区的开发,原有良好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也会随着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废水、废气、垃圾量也在增加,噪声污染也会增加,环境污染存在潜在威胁。

规划目标: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将塘前村建设成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卫生整洁的生态型村落。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空气环境质量普遍达到Ⅰ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达到地面水Ⅱ类标准;

环境噪声控制在昼间45分贝以下,夜间35分贝以下。

规划措施:

村落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企业,所有工业建设项目在全旺镇相应的工业区集中;加速村民生活用燃料结构的转换,规划期内村民生活用燃料使用液化气。

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禁游泳、洗涤或从事有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使用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完善村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经配套埋地式无动力污水装置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

村庄内禁鸣喇叭,各项建设工程要严格管理,改善工艺,以达到国家规定相应功能区噪声标准。

二、环卫设施规划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市区委对农村规划管理的意见,塘前村应建立相应的环境卫生系统,使存在各种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快速、方便,基本实现废弃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卫设施装置现代化。

1、环境卫生设施

按照门前三包

垃圾箱(桶):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村庄内设置一个垃圾分拣场,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位于塘前自然村和山前自然村的中间,垃圾箱(桶)26只。

垃圾的处理要根据区域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实行,禁止堆放在溪岸、山边,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全旺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在塘前村不应设置垃圾填埋场,以防影响环境。

2、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和规划对策

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是事关本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大事,塘前村应建立一支相对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

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开展“百村环境卫生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使村庄成为干净、整洁的居住乐园。

第六章规划的实施

一个村庄要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局面是十分困难的,且对一个村庄来说要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与改造也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老村的改造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完成。

从新村建设到老村改造都是村庄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规划新建住宅区结合村庄的地形,完善村庄的整体布局,则村庄的整体都往中间集中,配套上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置,使现代化新农村的概念深入人心。

塘前村新建住户必须在拟建新住宅区域内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限制其它自然村的规模,在规划区范围外不可新建建筑,近期内建筑质量较好的给予保留,但远期进行拆除,最大程度上改善居住环境。

从而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有利于集中发展和管理。

目前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村民从村集体承包土地,当村民需要在新规划区建房时,一般需要由自己出面到其它村民处协商调整土地,对一些房屋质量较差的住房,村委进行动员及协调工作,进行合理拆迁,使新村的建设全面推动老村的改造,整个塘前村的规划便从雏形渐渐成熟了。

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尊重现状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根据村庄的不同情况使规划有效、可持续地运行。

 

第七章各类经济技术指标

一、用地平衡表

村庄规划总用地:

101045平方米

村庄建设总用地:

78262平方米

道路总用地:

10975平方米

公建总用地:

765平方米

居住总用地:

43044平方米

绿地面积:

23478平方米

二、其它指标

规划人口:

718人

规划总户数:

205户

其中

新规划户数:

148户

保留户数:

57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