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494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docx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非编教学岗招聘面试考核试题及考核安排表doc

 

苏府〔2011〕245号

 

市政府关于发布智慧苏州规划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由市经信委牵头编制的《“智慧苏州”规划》已经市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智慧苏州”规划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制定《“智慧苏州”规划》。

本规划是《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

“十一五”以来我市积极实施“数字苏州”战略,在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整体水平居国内前列。

本规划充分结合苏州实际,在延续、借鉴“数字苏州”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升级。

“智慧苏州”将在“数字苏州”建设基础上,实施“369计划”即“三大任务、六大平台和九大工程”建设,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提升灵性服务和智能决策能力,实现由“数字苏州”到“智慧苏州”的跨越。

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以信息化提升城市(镇)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国际化,以智能化深化信息化,把苏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宜居创新名城。

一、“智慧苏州”概念

“智慧苏州”是一个涉及到城市环境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智慧城市”理念、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和具体运用,同时又是一个关系到城市人文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实现途径。

从技术上分析,“智慧苏州”是由各种不同角色、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结构、不同平台的复杂系统和服务按照统一的标准松散耦合形成的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技术。

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必须对其技术体系结构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详细的论证,明确其需求体系、平台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和标准体系,准确定位建设目标、服务对象、服务机制、服务内容,精确描绘建设的总体思路、技术途径和实施步骤,以及所能达到的效能、效益、效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从人文的角度思索,“智慧苏州”不仅仅是纯粹的科技概念,应该也是吴地文化、人文精神的名片,必须为苏州城市思想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载体,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以独特的方式增强吴地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人机的同体和信息的直接耦合,并同步培训和拓展人的智慧,使作为城市主体的人获得智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带给公众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所以,“智慧苏州”是“数字苏州”的物联化、智能化,是“数字苏州”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是现实物理世界与互联网虚拟世界、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崭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

它基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充分利用和调动一切可用信息资源,通过构架新型的服务模式或新的能提供服务的系统结构,对海量感知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

建设“智慧苏州”的目的是让苏州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苏州主体的人更“聪明”。

“智慧苏州”体系架构的最顶层,应该是更多的支撑城市的主题,包括:

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高效、服务主题,城市运转中的严密监测、精确和协调主题,居民生活幸福当中的便捷、低碳、健康主题,和谐社会方面的平安、绿色和诚信主题。

使得智慧城市和智慧人文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城市智慧,以创造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来增加城市的智慧。

综上所述,可形成如下“智慧苏州”定义:

“智慧苏州”通过建设新一代智慧型信息通信(ICT)基础设施、综合共享服务平台及示范工程,发挥苏州信息通信产业发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优良的优势,形成基于超强海量运算能力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生活、新产业、新社会管理模式,打造成熟高效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更加和谐共处环境,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二、现状与分析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苏州市通过实施“数字苏州”建设使得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指数名列全省第一,数字化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数字苏州”建设期间,苏州市数字传输主干网容量和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宽带IP城域网全覆盖了五市七区,数字传输主干网带宽达到400G,城域网出口带宽超过600G。

到2010年底,完成了光纤网络的无缝覆盖、城域DWDM建设、MSTP专网建设和IP城域网的升级改造,全市宽带用户数已达203万户,接入率达96.82%。

各级党政机关和社区(村)上网率达到100%,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2.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苏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省辖市第一个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电子政务外网和第一个连接全市所有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的社区网;在全省率先建设了人口数据库(含外来人口)、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政务信息数据库和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等“五大基础数据库”;率先开展市级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政务数据中心、数字认证中心和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率先开展数据交换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等“两大平台”建设。

开通了“中国苏州”WAP网站,建成了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公务邮件系统、提案建议管理系统、电子政务CA认证等十大系统,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四级网络和信息系统、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等近百个政府信息化应用项目。

国税纳税户电子申报率达到99.5%,地税纳税户电子申报率达到99.1%。

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苏州”连续多年在全国政府门户网站评比中名列前茅。

“权力阳光运行”一市七网已经开始运行。

3.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

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了《苏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两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发布了《苏州市企业两化融合考评指标体系》,大力推进两化融合“333”工程,即创建30个示范、300家试点、3000家升级企业。

至2010年底,苏州已创建完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2家、试验区1家、示范企业3家和试点企业28家。

苏州市设立了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实施“万家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计划”,苏州市已有64%以上的企业建成了ERP系统,6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建设,形成了“风云网络”、苏州中小企业服务网、苏州通联物流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行业龙头为主体的供应链平台和依托现有各大专业市场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

4.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苏州”已建成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苏州数字城市三维基础平台及“数字城管”、“数字交通”等各类数字化信息系统近百个。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基本实现“班班通”,已建成苏州市教育门户网、苏州市教育局电子政务网、苏州教育资源网、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等五大教育信息化平台。

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120急救系统与110接警系统实现并网运行,医疗一卡通工程已经上线运行,“健康苏州网”已为市民服务。

在社会保障信息化方面,社保基金中心已经和全市260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以及各区社保经办机构、市财政进行了实时联网;“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已投入运行。

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建成开通农业(农林、水产)门户网站9个,市级专业网站3个,实现农业信息化网络“镇镇通”,并且大部分上网乡镇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五个一”标准。

(二)存在不足。

为全面达到苏州市“三区三城”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的转型;依托科技创新的优势,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解决影响和制约“数字苏州”深化和“智慧苏州”创建工程建设的短板。

主要不足表现在:

1.信息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

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数字苏州”建设方案和信息化政策文件,但是实施缺乏统一规划、实施的整体推动缺乏力量,导致重复建设,影响“数字苏州”整体效能的发挥。

2.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苏州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

各单位在“数字苏州”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政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相对滞后。

3.信息应用整合力度不够。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不大,条块分割问题仍未解决,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乏体制机制的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

在“数字苏州”应用过程中,各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的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这些都限制了“数字苏州”整体效益的发挥。

4.基础数据库和两大平台还不够完备。

“五大基础数据库”缺乏有效整合,共享程度和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数据交换平台和协同工作平台虽已建立,但服务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服务于科学决策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平台”尚需进一步完善。

5.缺乏协同观测、处理与服务平台。

“数字苏州”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离“智慧城市”还有一定距离。

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获取手段、动态更新能力、异构资源汇聚能力、泛在实时服务能力。

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级信息化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智慧苏州”助推“三区三城”建设为目标,以“全面感知”、“整合共享”和“智慧服务”为核心,以“协同”和“服务”为特色,兼顾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提升社会、政府、企业和社区的智慧服务能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宜居、宜业、宜商的“智慧苏州”。

四、基本原则

(一)互联共享。

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横向集成,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资源共享。

(二)机制创新。

“智慧苏州”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同推进机制,创新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投融资机制,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三)融合提升。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四)惠及全民。

推进适应不同人群、各具特色的惠民便民信息化工程,建立高度包容的信息社会,逐步缩小数字鸿沟,使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智慧苏州”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等智慧体系投入运营并逐渐应用于市民的出行、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形成“社会管理睿智、大众生活智能、新兴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格局,建成国内先进、全球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具体目标。

1.“智慧苏州”建设目标

“智慧苏州”建设目标是以“宜居、宜业、宜商”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智慧民生。

市民卡与POS系统的推行极大地便利了社区和居民生活,足不出户可以办理大部分日常事务;“三表”自动抄送使物业管理达到高效、便捷、准确;社区的光纤、无线宽带、移动宽带全面覆盖,使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畅享高速的网络服务。

智能家居使市民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可远程紧急求助、控制家居环境,及时获取防盗、燃气泄漏、浸水、失火等信息并进行短信报警,满足居民远程家居管理的需求。

(2)智慧卫生。

电子化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状况;电子病历通用体系可节省医生的问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远程诊疗系统使医生能够通过相关仪器24小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参数,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医疗保健中心。

用户、亲友、医院、急救中心、呼叫中心等可以随时登陆网络平台查看用户健康档案,实现多方立体监测。

当出现意外时,用户通过健康手机上一键呼救,手机会自动拨通当地的急救中心,同时给亲友发短信请求救援。

救援短信会自动附带家庭详细地址,便于医疗急救机构的救助定位。

(3)智慧大交通。

由“物联网”衍生的“车联网”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

“车联网”能让车与车、车与路“对话”,无拥堵、零交通事故不再是梦想。

它能获得实时交通信息,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大大缓解交通堵塞。

它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探测走入车前路面的行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智慧的物流让调度员实现流程有效掌控;司机可寻找最近的维修站,随时接受新的运载任务,选择最优的运载路线,达到降低车损、油耗和空载率。

(4)智慧教育。

由个人学习终端、非接触式IC卡、感知黑板组成的感知教育“三套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及管理方式。

“三套件”连入教育科研云服务系统,可进行实时交流、监控,获取海量资源,进行远程教育等。

智慧校园让封闭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相连,让知识不再枯燥,让学习不再困难。

学习进展评估系统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进度。

学习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面向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将使苏州真正成为“有教无类”的终身学习型城市。

(5)智慧城管。

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沿街店铺占道经营将视频监控和自动发送警告,车主违章停车将收到短信提醒,发个短信就知道哪有空车位。

渣土运输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和监控设备,使其按规定道路行驶,避免野蛮行驶扰民。

(6)智慧平安。

“智慧平安城市”实现智能门禁管理系统、社区监控系统、保安自动巡更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监视并对城市事件(如盗窃、交通事故等)做出快速反应。

部署在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119、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之间,探头与人之间、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

安全部门与地方各种资源“智慧”的互通互联,实时数据分析,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真正做到迅速准确。

智慧的安全系统能够主动对更多的突发事件和犯罪的信息及模式进行识别预防。

(7)智慧旅游。

游客在没到目的地之前,坐在家里就可以在网上对将要去的地方进行虚拟游览和体验,可以实时看到景区的景色、天气和人流情况,可以观看景区的视频介绍和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

动身之前可以通过旅游综合服务网站预订行程,确定住宿地点、想游览的景点、坐什么车、去哪家餐厅吃饭。

游客到达目的地以后,通过电子地图、手机导游设备可以即时了解景区资讯及线路信息,下载导游词,制订自己的个性化行程规划,轻松实现自助游览。

旅行途中还可以了解景区的实时路况和人流数,随时调整自己的行程,实现旅游便利化。

最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服务预订和费用支付。

(8)智慧农业。

示范大棚基地门头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报着实时数据:

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如果超过或低于设定参数,系统就会自动给绑定的手机发送短信提醒:

该通风了,该浇水了,该施肥了。

轻触按键,顶部的遮阳板缓缓打开,“甘露”自动洒落,千里之外可对农田智能化控制,智慧农业实现高效、精准、科学现代化种植。

智慧的农副产品安全追朔体系,保证农副产品的安全。

(9)智能电网。

让生活更便捷:

家庭智能用电系统既可以实现对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电的实时控制和远程控制。

让生活更低碳:

智能电网可以接入小型家庭风力发电和屋顶光伏发电等装置,并推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让生活更经济:

智能电网可以促进电力用户角色转变,使其兼有用电和售电两重属性;能够为用户搭建一个家庭用电综合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合理选择用电方式,节约用能,有效降低用能费用支出。

(10)智慧政府。

行政决策辅助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经济、地理、人口、文化等综合信息,在各方数据协同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等一系列手段,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

智慧的公共服务管理通过虚拟的“一站式”政府服务平台,一次性办理所有相关的行政申请和审批手续。

2.“智慧苏州”产业目标。

建设产业基地:

到2015年建立1个物联网应用科技园、2个产业园、1个生产信息服务外包园及9大示范项目基地,建设辐射全市的“智慧苏州”产业载体。

产生多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产业以及众多新兴产业,形成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产业集群。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包括软件产业、软件服务业、高端信息产品服务业和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软件产业重点发展支撑传感网的基础软件、中间件软件、服务平台软件、工业软件、行业技术服务软件等。

软件服务业(SaaS)重点提供数据同化、系统集成、高性能计算、协同处理、智能服务等40种以上的在线软件服务。

高端信息产品服务业重点发展传感网信息服务、空间信息服务、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协同处理、智慧信息产品服务等特色业务。

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立足苏州市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的优势,重点突破设计业,巩固提高封装和配套材料业,积极发展先进传感器及核心控制芯片制造业,为“智慧苏州”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形成相关制造业特色园区以及产业布局。

服务外包承接软件研发、信息技术研发、信息系统运维等在内的外包服务,推动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年增长10%。

培养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智慧产业”设备制造企业、中间件生产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扶持一批具有领先商业模式的“智慧苏州”运营和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促进“智慧苏州”应用市场和产业链形成。

在本领域形成10个中国名牌产品。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大力推进“智慧苏州”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技术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研究制定一批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并争取上升到国家级标准规范。

到2015年苏州将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在专利、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等知识产权方面达到全国前三。

六、建设内容

在2011~2015年期间,通过实施“三大任务、六大平台和九大工程”,逐步实现从“数字苏州”到“智慧苏州”的转型。

(一)三大任务。

1.“智慧苏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普遍覆盖、便捷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实施“宽带苏州”升级计划,建设骨干智能光网、基于IPV6的城域网和无线城市,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TB级、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实施“泛在苏州”项目,建设高速接入、安全可靠、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大力发展物联网基础设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施“高清互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发展高清电视、互动电视,实现苏州市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节目高清化、内容多元化、应用互动化和运营市场化。

实施“三网融合”项目,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和无线网的“多网融合”,促成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三种屏幕”的融合。

2.“智慧苏州”应用推广。

在政务信息化方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在线率,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基本消除信息孤岛,打破条块分割。

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社会信息化方面,应用3G/4G、下一代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构建智慧生活体系,逐渐应用于市民的出行、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各领域。

3.“智慧苏州”产业培育。

智慧化引领智慧经济迅速兴起,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软件业,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巩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建设物联网科技园,培育智能电网等智慧型新兴经济的2~3个产业园,构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基于智慧化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提高。

(二)六大平台。

“智慧苏州”依托教育、卫生、民生等信息化的各种平台进行建设。

围绕“智慧苏州”的发展目标,要构建的平台很多,重点实施以下“六大平台”。

1.苏州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在智慧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下,进一步丰富苏州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增加一批子系统;加快苏州市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为苏州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提供支撑;扩展城市专题数据及智能感知数据,并依据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框架进行空间化,构建更广意义上的苏州市“一张图”。

2.苏州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以“五大基础数据库”(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政务信息数据库和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设“综合数据库集群”;制定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统一规范标准和使用、更新制度等,规范资源使用和维护,保持信息资源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解决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进一步丰富功能,增加可共享的信息类型,提升苏州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水平。

3.苏州市综合决策支持平台。

依托苏州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和苏州市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统计分析功能和可视化功能,以直观的统计图表为领导提供多方面的决策支持;完善宏观经济综合决策支持平台,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监控、预警和预测,满足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调控工作需要,提高全市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水平。

4.苏州市政设施管理智能化平台。

建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苏州城市供水系统的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置。

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苏州市政设施管理智能化平台,实现地下管网、道路及附属设施、桥涵及附属设施、照明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市政设施自动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重点建设三维地下空间数据库和可视化系统,为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开发建设、管线维护抢修等提供宝贵资料,提高决策水平和行动效率。

5.苏州市智慧大交通综合服务平台。

依托物联网和智能交通技术,建立智慧大交通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对车联网、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城市智能公交等核心子系统的集成与控制,实现不同交通工具(自行车、公交、出租车、轻轨、航道、物流、港口等)、不同交通空间(地面、地下、水上、空中)和不同交通事件(交通事故、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的统一决策、指挥、管控、调度,打造快速机动、精细化、高效的交通管控体系,解决全市交通拥堵问题、能源消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6.苏州市城市应急综合智慧服务平台。

城市应急综合智慧服务平台通过采用声、光、电、磁、热、核等各种监控手段,对人、地、事、物和机构等不同对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与110、122、119、120等各种应急指挥系统协同互联,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统一的指挥中心,形成“水、陆、空立体化”的城市安全网络。

实现事发前对各种风险隐患的日常监测监控和预防;事发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对集中的接报、预警;事发后对与相关应急的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调度、协同指挥;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相关行业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等。

(三)九大工程。

围绕“智慧苏州”的发展目标,率先开展“九大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为“智慧苏州”乃至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样板工程。

1.智慧民生工程。

实施苏州市“市民卡”项目,开展数据交互平台及卡管系统、服务体系和跨城市互联互通的建设,完成功能整合;向全市发放市民卡,并提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具;建立以办理个人事务和商业应用为主的用卡环境;为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及综合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与分析。

实施苏州家庭信息化POS计划,通过覆盖城市、乡镇及农村的双向网改造和高清升级,各类支撑系统、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