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241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1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

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

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

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

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着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

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和14%。

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分别高于全国水平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

陕西物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区位优势,陕西省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的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优势。

同时,陕西的装备制造、高技术、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依托,尤其是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必将为陕物流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另外,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西安列入了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对加快陕西物流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到2011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1036亿元,初步形成以西安为枢纽,宝鸡、咸阳、渭南、榆林、汉中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近年来,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集群。

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宝鸡陈仓三大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和专业性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200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将在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西安发展建设中国大型国际陆港、打造特大商贸物流新城和全球商贸物流中心已成为推动陕西区域物流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它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

从陕西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看,国际港务区的建设需要各种岗位的物流人才。

因此,物流专业有发展和壮大的空间,而且要抓住机遇,快速跟上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西安的商贸流通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大型综合超市24个;零售企业中开元商城华润万家超市民生百货国美电器年销售超过10亿元;连锁企业已有80家,门店总数1256个,目前西安市商品市场空前繁荣,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商贸流通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对陕西物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西部物流业与流通业的大力发展,企业迫切需要物流技能型人才,为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物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流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除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适度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从事一线生产操作。

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

在“十一五”陕西人才规划中,增加现代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内容,将物流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培养援助计划之中。

在物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物流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

可见,全省物流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今后的产业发展也会造成长期影响。

作为省级重点建设的高职专业,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有责任将本专业建设得更好更强,为陕西及周边省市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历史沿革

物流管理专业源于1956年7月开设的商业专业,为物流管理专业奠定了基础。

2004年9月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高职高专五年制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2006年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开始培养,被确定院级重点专业。

2010年被授予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及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初具特色

1、特色一:

“一个基地、二项服务、三位一体”

“一个基地”是指物流管理专业在2009年获得“中国物流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的荣誉,坚持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物流人才。

“二项服务”是指服务于西安地方物流产业;服务于西安城市服务行业。

依托国际港务区的资源优势——中国大型国际陆港、特大商贸物流新城和全球商贸物流中心,紧紧抓住西部物流业迅猛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流通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为主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为西安地方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行业服务。

“三位一体”是指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物流采购联合会;全国、陕西、西安、物流企业三位一体,在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搭建了良好桥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结合途径。

本专业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组织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

2、特色二:

“三标融通、嵌套教学”

“三标融通”是指企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相互贯通。

此模式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脚点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实施如下:

课程教学改革分步进行:

第一步,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理论课程由校内教师承担,实践课由企业教师承担,理论课和实践课由校内教师+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校内教师主要对课程理论部分进行教学,兼职教师对实践课程进行教学,二者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毕业顶岗实习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企业教师进行岗位指导,充当师傅的作用,专任教师规范学生实习行为、纪律,各种材料的上交,并利用带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学习企业运作管理、业务操作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实操水平,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

“嵌套教学”是指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把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有效挂钩;将物流职业资格考证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考核的内容的要求,将其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其涵盖物流职业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

学生经过学习后,不再需要经过培训就可以直接参加认证考试,考试通过率高达80%以上,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对接,实现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一体化。

3、特色三:

“CO—OP项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CO—OP(Cooperativeeducation)项目”是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师和学生岗位化,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专向职业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它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本单位需求人才的机会,更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一辆就业直通车。

CO—OP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所不同的是,前者所持续的时间更长(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而后者往往只是一个段时间(例如暑假阶段,只有两个月)。

因此,参加CO—OP项目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加深入的工作经验(短短一两个月的实习,只是刚接触了工作的皮毛部分,就已经完成实习期了),因而这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更多的帮助作用:

一来,在学习期间就参加这种比较长期的课外实习,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可以尽早在学校期间就更清楚地探索自己是否真正会喜欢这种工作,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二来,如果一个学生拥有CO—OP项目的工作经验,在求职的时候往往会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已经有机会比较深入地接触到一些项目,比只实习过一两个月或者没有任何实习经验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阶段递进”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按照“认知—理论—应用”等几个阶段,使学生基本素养和技能得以提升:

大一阶段主要是基本素养的提升,大二阶段进行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主要经过2个阶段,从实物认知——专业理论,大三阶段是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调研——方案策划与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遵循“认知—理论—应用”的递进模式,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这样,人才培养模式中“分阶段递进”得以实施。

(三)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初具规模

学院历来重视专业教学管理,采取了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了多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富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三是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实习;四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培训、讲课,丰富教师的教学素养。

经过多年办学的积累,形成了一个注重知识结构更新、工作方法创新、不断进取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本专业建设队伍由22人组成,其中7人为校外教师,15人为校内教师。

专任教师近四年分别在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5篇。

专任教师主持科研课题国家级专利1项,省级2项,院级5项。

已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表1现有师资队伍构成表

师资结构

现有基础

专业带头人

1人

骨干教师

2人

高级职称

6人

中级职称

14人

“双师”素质教师

4人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7人

专职教师

14人

兼职教师

7人

专兼职教师总数量

22人

(四)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初具雏形

1、校内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系校内实训室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软件部分主要包括:

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

信息采集设备(RF手持终端、RF接收机、条码打印机等)、物流作业设施设备(POS硬件系统、电子标签、托盘货架、流利货架、推车、托盘车、周转箱等)、网络设备(学生用计算机、教师机、服务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组成局域网)等。

物流实训室中配备的物流专业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流程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依托陕西物流协会、陕西大中型企业(陕西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陕西红光物流、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东兴分公司等)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利补充,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毕业生社会评价与声誉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五年来,物流管理到2011年共培养了三届毕业生,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经过我们对用人企业的回访和调查,就业单位评价物流专业毕业生“两高、一快、三满意”——素质高、就业率高,上岗快,用人单位、学生、学校满意。

四、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专业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面向陕西地区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物流各作业流程管理、物流作业信息管理,正确选择、熟练操作各类物流设备,能指导、管理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物流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现代物流人才。

2、专业定位

表2物流管理专业定位

就业岗位

1、专业物流企业、交通货运基地、运输企业、物资营销企业等行业的物资配送、仓储管理、物料控制等岗位。

2、进出口公司的物资营销、货物的进出口报关等相关岗位。

3、各生产企业的货物包装、加工、贸易等管理岗位。

4、连锁企业、流通企业等行业的物资配送、仓储管理、物料控制等岗位

业务规格

1、熟练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技能。

2、较强的物流的组织、管理,物资营销、调度、统计及进出口货物报关等实践能力。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工作和物流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助理物流师、物流师、营销员、报关员、货运代理员等至少获取一个。

专业群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图1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分析

表3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分析表

职业岗位

人才层次

工作内容

运输

操作层

运输作业、处理运输单证

管理层

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调度、运输成本管理

仓储

操作层

入库作业、装卸搬运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出库作业、单证制作、包装作业

管理层

仓储作业管理、业务实施、库存管理

配送

操作层

实施配送作业、流通加工、单据作业

管理层

编制配送作业计划、组织配送作业、成本管理

报关

操作层

填写单证

管理层

进出口业务组织、跟踪报关进程、贸易谈判

报检

操作层

报检单填写、报检工作流程

管理层

检验、质量认证、鉴定

信息

操作层

采集物品信息、物品信息采集技术、发布与接受信息

管理层

网络维护

(二)专业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计划和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指标的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以服务物流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资源的引进与整合,提高为行业和区域经济服务的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物流基地的战略机遇,“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动进入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

(三)专业建设目标

1、总目标

经过几年的探索,物流管理专业确定了专业培养的总体战略,其具体阐述是:

依托陕西地区资源优势,适应学生,适应市场,适应政府需求,“紧紧抓住西部物流业迅猛发展、国际港务区资源和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有利时机,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流通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和职责为主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和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为目标;以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经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采取在不忽视内涵的前提下促外延直至以内涵建设为中心的步骤,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力争把该专业打造成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

(1)将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零适应期”为原则,树立面向行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念,结合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积极预测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每年对省、市支柱产业,尤其是要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开展一次专项调研和分析论证,利用与挖掘自身资源,动态调整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运输、配送、仓储、报关报检等专业核心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现代物流相关技术与流程,会经营、懂管理,适应产业发展、就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完善突出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本专业所对应的物流管理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工作岗位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完善校企一体情境教学的实训体制,巩固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经过建设,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省内一流的特色专业。

(3)成功组建“三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三位”是指“讲师(或正、副教授)+高级职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高校教师资格+中级职业资格水平证书”的“双师”素质结构专业课教师;“高学历+优良职业道德”的“综合”素质型基础课教师。

“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三类人员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师在教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诚信教育。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还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穿插在专业教学的各个阶段,为专业技能形成服务。

通过努力,建设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吸纳高水平的现场专家,优化“双师”职称结构,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知识与技能素质。

打造一支高师德、有造诣、可实操的专业教学团队。

(4)完善对接物流行业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对现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重点建设包括物流管理软件实训室、物流管理仿真实训室,以满足校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多个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顶岗实习的需要。

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满足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5)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类校本教材

物流管理专业采用骨干教师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培训,通过到企业实践,以了解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分析物流管理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确定基于工作过程项目驱动的课程整体设计目标与综合项目。

通过努力,逐步完成物流管理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

另外,针对目前学生自主性欠缺的特点,本专业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多渠道培养的获取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学习、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五、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内容

(1)“行业+企业+专业”三位一体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以物流管理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物流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对接物流行业、工学结合、与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专业”三位一体

在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下,以公司的运输、仓储、配送、报关、报检、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探索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本地区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物流人才。

图3订单驱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按照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工学项目模块设计→项目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设计的路线,系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图4所示。

图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图

2、建设目标及验收要点

主要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

实施“行业+企业+专业”三位一体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1、成立物流专业建设团队

2、制定团队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

3、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4、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5、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6、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7、实施总结

(二)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1)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报关、报检、贸易、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

图5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思路

参照物流职业岗位标准,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宽平台”为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职业技术课程平台;“多方向”为四个物流职业方向。

图6“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必需、够用、能发展”为度,严格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发展去滚动式地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实效性。

在教学方面采用阶段式,即理论教学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三部分组成,另有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作为补充。

图7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指导工作,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图8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