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525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docx

最新山东省省情概述

历史简况

2010-03-0410:

53:

10  作者:

  来源:

山东省

【悠久的历史】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

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

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

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生产关系逐步发生变革,齐、鲁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因此,山东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相对早一些。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齐国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封建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经济开发】 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

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390万户,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

后来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

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

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

绢一匹,钱二百”。

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

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

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

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482.67万公顷,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

清康熙年间又增至600余万公顷。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

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

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

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

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

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北宋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

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

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

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

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

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

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

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也出现了近代工业。

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铅、金等矿业生产;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

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日军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

对战火中余存的工业,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

在农村强占土地,征调劳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

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

农村手工业进一步衰落,整个经济濒于崩溃。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解放区,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壮大。

建立了财税金融贸易机构,发行解放区货币,进行了排挤敌伪货币的斗争,开展输入输出贸易,繁荣解放区市场。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人文荟萃】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

这里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马等;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照、刘勰、王禹、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蒲松龄、孔尚任、王士等;在艺术方面有王羲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高凤翰等;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鲁班、甘德、刘洪、何承天、王朴、胜之、贾思勰、王祯、燕肃等;在医学方面,有扁鹊、淳于意、王叔和等。

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

春秋末期,就有以跖为首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山东人民无数次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青州黄巾起义,隋末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及窦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刘黑闼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卷起农民革命的风暴。

唐末黄巢大起义,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

北宋末年有宋江农民起义。

明代有唐赛儿、徐鸿儒起义。

清中叶以前有于七、王伦等人领导的起义。

近代则有幅军起义及捻军斗争,山东还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山东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山东成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在阳谷、高唐、博兴、益都、日照、苍山、昆嵛山等地举行武装暴动,反对新旧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支援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先后发动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徂徕山、泰西、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渤海、滨海、鲁中、鲁南五个解放区,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装力量已发展到21.3万人,民兵41万人,在八年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43.9万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人民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进行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潍县、济南等著名战役。

截至1948年11月,山东军民在解放战争中共作战1万多次,歼敌56.96万人。

1949年6月,山东全境解放。

 

行政区划

2010-03-0410:

56:

00  作者:

  来源:

山东省

【区划沿革】 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至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作为政区名称。

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山东行政区划溯源,与全国一样,大致萌芽于夏代。

在氏族部落基础上联成的一些“方国”,孕育着行政区的胚胎。

   夏商时期,今山东地域范围的方国,文献上记载的有130多国。

其中,夏后氏后国和夏世侯伯之国13个,商氏后国和商氏侯伯之国15个,东夷族氏族部落演进为国者100多个。

西周沿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对原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实行“封邦建国”。

今山东地区的封国主要有:

太公吕尚(姜子牙)受封的齐国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

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或简称“鲁”,即由此而来。

齐、鲁两大国之外,还有与周王朝同姓(姬)的曹、滕、郜等国。

同时,夏商时期山东境内的古国大多数继续存在于西周。

到春秋时期,史籍记载的山东古国有55国之多。

主要有齐、鲁、莱、莒、滕等国。

   战国时期,山东地区主要有齐国和鲁国,并有楚、越、魏、赵、宋等国各一部。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占据了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秦统一后,在山东分置齐、琅琊、东海、东、薛等郡。

西汉初有十郡六国,东汉分属青、兖、徐、豫四州,三国时大体略同。

西晋初山东分属青、徐、兖、豫(统鲁郡)、冀(统平原、乐陵)五州。

永嘉以后,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所据有。

隋统一后,分属青、徐、兖、豫四州。

唐代,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

北宋时山东分隶京东东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

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治益都。

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

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济南,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直到清代,始将山东政区的名称定为“山东省”。

   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

   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

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

   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

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

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

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92个县级政权。

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

 

1949年3月,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14个市(包括济南、青岛、徐州、潍坊4个省辖市)、140个县、2个办事处、2个特区。

1950年,将原来的16个专区合并为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11个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所属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29个县划归山东。

原河北省临清、馆陶、恩城、夏津、武城5个县划归山东,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宁津、庆云、盐山、南皮6个县划归河北。

徐州市、新海连市及丰、沛、华山、铜北、赣榆、邳、东海等县划归江苏。

 

   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

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

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

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

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

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

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

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

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

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

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

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级泰安市。

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

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级市。

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级市。

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

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菏泽市。

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868个(街道办事处487个、乡270个、镇1111个)。

山东省行政区划表

区市县

街办

济南市

6区1市3县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73

11

50

青岛市

7区5市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

99

79

淄博市

5区3县

淄川区张店区博山区临淄区周村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

24

8

74

枣庄市

5区1市

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

17

3

44

东营市

2区3县

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

7

13

23

烟台市

4区7市1县

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长岛县

50

6

93

潍坊市

4区6市2县

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临朐县昌乐县

49

1

67

济宁市

2区3市7县

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

26

39

88

泰安市

2区2市2县

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10

15

61

威海市

1区3市

环翠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

18

50

日照市

2区2县

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7

8

39

莱芜市

2区

莱城区钢城区

5

1

14

临沂市

3区9县

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郯城县沂水县苍山县费县平邑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

19

32

129

德州市

1区2市8县

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陵县宁津县庆云县临邑县齐河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

22

34

77

聊城市

1区1市6县

东昌府区临清市阳谷县莘县茌平县东阿县冠县

高唐县

28

40

66

滨州市

1区6县

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

17

18

52

菏泽市

1区8县

牡丹区曹县单县成武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定陶县东明县

16

41

105

注:

行政区划资料截至2008年底,街办即街道办事处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10-03-0314:

45:

50  作者:

  来源:

山东省统计局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向好。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38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

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5.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比例为9.6:

56.3:

34.1。

人均生产总值35796元,增长11.3%,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240美元。

图1 2008-2009年季度累计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4万人,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万人,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增长0.9%。

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消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价格运行先抑后扬。

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比上年涨幅回落5.3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下降0.3%。

食品价格上涨1.3%,回落11.7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7%。

表1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0 

99.9 

100.1

食品

101.3 

101.7 

100.5

#粮食

104.4 

103.5 

105.8

油脂

86.2 

87.7 

85

肉禽及其制品

91.2 

91 

91.5

100.8 

100.4 

101.1

鲜菜

119.2 

118.8 

120

烟酒及用品

102.4 

102.5 

102.3

衣着

97.2 

97.6 

96.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1 

100.3 

99.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3 

101.1 

101.8

交通和通信

98.1 

97.7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8 

99.7 

102.3

居住

98.8 

98.8 

99

图2 2009年各月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区域经济实现重点突破。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起步良好,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8%和14.1%。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2273.6亿元,增长12.9%。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54个,比上年增加7个。

20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

   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5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海洋渔业实现产出1827.5亿元,增长12.1%;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分别实现产出1311.9亿元、427.1亿元,分别增长20.0%、25.0%。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

海洋石油、原盐产量分别增长7.5%、13.7%,分别提高4.8个和8.5个百分点。

海洋保护继续加强。

新建11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初步形成覆盖沿海所有县(市、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新建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较大压力;外需紧缩的局面及影响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还不够活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注:

1.本栏目资料来源于"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农林牧渔业

2010-03-0314:

09:

43  作者:

  来源:

山东省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

农业增加值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林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增长5.2%;渔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0.1%。

   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

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3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农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

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表2 2009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316.3

1.3

夏粮

万吨

2047.7

0.6

秋粮

万吨

2268.6

1.9

棉花

万吨

92.1

-11.5

油料

万吨

334.5

-1.8

蔬菜

万吨

8937.2

3.5

园林水果

万吨

1419.1

1.7

肉类

万吨

684.1

3.6

猪牛羊肉

万吨

443.8

4.4

禽肉

万吨

229.4

2.8

禽蛋

万吨

377.7

3.3

奶类

万吨

258.2

1.3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增造林面积273.3万亩,新育苗35.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8亿株。

防控美国白蛾成效显著,压缩发生面积110万亩,重点防控区有虫株率下降到0.5%以下。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1‰以内。

28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渔业生产稳步推进。

水产品总产量765.4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38.2万吨,增长4.7%;淡水产品产量127.2万吨,增长5.3%。

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分别达到6.3万吨、12.8万吨,分别增长3.3%和9.4%。

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7处,面积达7万公顷。

制修订渔业标准49项,省级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40%以上。

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61个,认定产地81个。

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机总值640.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增长6.5%。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

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446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45.5万亩,增长0.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216万亩,增长3.3%。

村镇建设快速发展。

完成投资1050亿元,增长57%;村镇道路硬化率达65%,提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