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162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docx

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

  2021年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教育提纲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全体学生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和应急能力,各班召开了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班会(撒哈拉秀才整理)。

  一、防溺水常用救护知识随着天气渐热,少年儿童溺水高发季节已经到来。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到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

2021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仅广西就发生4起未成年学生溺水事件,令人痛惜,同时也再次敲响了警钟!

5月1日上午9时许,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1名12岁男生到岭蒙水库下水玩耍时溺亡。

  5月1日下午15时40分,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1名14岁男生溺水身亡。

  5月1日下午,百色市田东县1名中学生擅自下河游泳溺亡。

  5月1日下午17时左右,百色市乐业县幼平乡1名6岁留守男童私自下河游泳溺亡。

  

(一)关于溺水事故的认识误区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关于溺水的认识误区。

很多情况下,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

误区一: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

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

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

  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千万不能再犯傻啦,手拉手救人,反而会让更多人失去生命!

误区四:

溺水不超1小时就能救活?

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停止、脑部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

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被救活的。

  误区五:

倒背控水真的靠谱吗?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溺水“急救”做法:

  把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颠簸,倒背着溺水者跑……这样做无非都是想给溺水者控水,但这种“控水”法真的能救人吗?

其实这种控水法一点也不靠谱!

对于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有害无益。

  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控水会延误救人的黄金时间,使溺水者丧失最佳复苏时机,同样也会导致误吸,增加死亡率。

  实际上,无论哪种控水方式,控水法基本控出的是胃内容物和胃内水,肺内的水很难控出来,反而是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肺内水会进入人体循环,从而改善肺部的氧合能力。

  人在溺水后,2分钟后将失去意识;

  4-6分钟身体将遭受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黄金自救或救护时间就在那1-2分钟,同学们要学会相关自救和救护知识。

  

(二)不慎溺水时的自救方法1.不慎落入水中,千万不要惊慌,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以便争取获救的机会,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如果你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3.如果你会游泳,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

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1)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你有很大帮助。

假如周围有木板,应抓住,借用木板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尽量往上浮。

  5.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

  6.人被救出水面后,首先采取俯卧头低位,打开口腔,使其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并清除口中异物,保持呼吸畅通,然后尽快送医院救治。

  (三)同伴溺水时的救护方法1.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的话)。

  2.不能手拉手施救!

落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3.在呼救的同时,寻找竹竿、树枝等,俯身趴下来,慢慢将溺水者拉上岸。

在周边寻找漂浮物给落水者当周围没有漂浮物或者竹竿时,可以用衣服打绳结抛向溺水者。

  4.特别强调: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禁止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

“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5.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

  抢救者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并立即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救援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水中救援:

救援者应尽量快速接近溺水儿童,最好采用交通工具(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

  ②心肺复苏:

溺水者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予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溺水者的生存几率。

  ③在抢救过程中,溺水者可能会呕吐。

如果发生呕吐,将溺水者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

还要做好保暖护理。

  ④现场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四)常规游泳时的安全教育炎炎夏日,许多人喜欢游泳,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

据有些地区统计,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10%。

因此,外出游泳严格遵守“四不”:

未经家长同意不去;

  没有成年人陪同不去;

  深水处不去;

  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最好去正规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的游泳馆。

  1.未成年人不得擅自前往河流、池塘等区域进行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为什么不能擅自前往河流、池塘等区域游泳?

①水质不能保证,易生病且易传染;

  ②水温低,易造成抽筋;

  ③水地的状况不明,造成踩空进入深水区域,踩到尖锐异物,被水草等异物缠住身体;

  ④没有专业人士看护救护,溺水时不易被发现,错过最佳营救时间。

  2.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在人们惯性思维里,都觉得在河里或水库里游泳比较危险。

其实从最近几年的经验看,游泳池里出意外的案例也特别多,而且有增多的趋势。

所以,不管是野外的小溪河流水库,还是游泳池,都可能会发生溺水危险,同学们不仅要远离野外危险水域,在正规游泳池,也要牢记游泳安全。

  3.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

如果发生抽筋,要镇静,不要慌乱,边呼喊边自救。

常见的是小腿抽筋,这时应做仰泳姿势,用手扳住脚趾,小腿用力前蹬,奋力向浅水区或岸边靠近。

  4.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

  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去游泳;

  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冒然跳水。

  6.游泳遇到意外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情况,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7.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

  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式,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

  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8.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泳的姿式从原路游回。

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泳从原路游回。

  9.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10.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边。

  (五)生活中防溺水注意事项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

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得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没有大人陪同或配带救生圈的情况下,严禁私自结伙去划船。

  5.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能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6.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

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7.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8.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9.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一)震级大小划分震级大小划分——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1、弱震:

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二)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

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各种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

因此,观察宏观地震前兆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三)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

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

  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

  ——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四)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

  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

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①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坚固的桌下或床边;

  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②震时要注意:

迅速关闭电源、火源;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躲到外墙边或床边。

  ③高楼的避震和撤离:

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

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

  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

  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手。

  3.在学校怎样避震?

①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②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无患。

  4.在车间怎样避震?

①车间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②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③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①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②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③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④在行驶的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6.在户外怎样避震?

①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②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③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④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等。

  7.在野外怎样避震?

①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陡崖,以防山崩、地裂、滚石、滑坡、泥石流等。

  ②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可能运动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迅速撤离到开阔,不会受崩塌、滑坡、滚石影响的地方避灾。

  (五)如何应对地震次生灾害?

要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如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地。

  

(1)煤气泄漏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要逆风匍匐逃离火场,向安全地方转移。

  (3)毒气泄漏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向,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六)自救互救措施1.自救措施。

  ①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并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注意:

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②设法用砖石、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

  ③不要随便动用室内实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④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保持体力,可用敲击声等办法求救。

  2.互救措施。

  救人原则:

①先多后少。

先扒救人员集中的地方,重点搜救儿童和学生。

先易后难。

先救容易救的人员,后救难救的。

  ②先近后远。

先救近处的被埋压人员,后救远处的。

③先轻伤后重伤。

先救轻伤者,后救重伤人员。

④先救生存者,后挖遇难者。

尽可能地先救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壮大救援队伍。

  救人方法:

①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②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

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进一步受伤;

  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③对埋压时间较长的人员,注意避免被困人员的眼睛受强光刺激。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等待专业队伍救援。

④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扒救周围的被埋压者。

重伤人员一定要在专业队伍和医疗人员指导下救助。

  三、其他常见自然灾害及预防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威胁与破坏不断增强。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震、台风,洪涝灾害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

  2021年4月30日18时至22时,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地区出现冰雹和大范围强雷暴大风天气,最大风力达到14级强风,其中因大树倒伏砸倒房屋、电线杆刮断、狂风卷入河道等原因,造成11人死亡;

  因灾受伤人口102人。

  

(一)怎样躲避龙卷风的侵袭?

龙卷风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大的旋风,多发生在春季。

龙卷风往往来得十分迅速、突然,还伴有巨大的声响。

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把所经过地区的沙石、树木、庄稼,甚至海中的鱼类、仓库中的货物卷入高空,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

在龙卷风袭来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

1.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4.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

  5.乘坐汽车遇到龙卷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

  

(二)天降暴雪、冰雹怎样保护自己?

暴雪、冰雹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灾害,但也应注意保护自己:

  1.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冻伤。

  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

  (三)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避免雷击应当做到: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四)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