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3586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8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021年02月

古诗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

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

住宿,过夜。

新市:

地名。

徐公店:

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

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

请你带同学读一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

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

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

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

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

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

这景色真美呀!

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

)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

(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

(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

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

(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

(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

你们读得真有趣呀!

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

(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

(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

(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

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

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

)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

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

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

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8.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

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

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

“即兴”意思是:

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

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

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

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

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

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惟有:

只有;日长:

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宁静。

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

(板书:

宁静以动写静)

总结: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指导朗读:

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板书:

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

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

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

(写景),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

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