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752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docx

安全生产知识及答案236题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某化工企业,在设备改造过程中,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53人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68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的等级是(C)。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

42.某火灾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人。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进行计算,该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B)工作日。

A.15000B.30000C.50000D.45000

2.经统计,某机械厂十年中发生了1649起可记录意外事件,根据海因里希法则,该厂发生的1649起可记录意外事件中轻伤人数可能是(C)。

A.50人B.130人C.145人D.170人

31.某省2003年度发生不期望的机械事故共计6600起,依据海因里希法则判断,该省在2003年度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的轻伤事故数是(B)起。

A.20B.580C.1060D.6000

80.某企业2011年发生了17起轻伤事故轻伤17人,根据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该企业在2011年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数量为(C)起。

A.17B.120C.176D.246

3.某工厂在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素质的培训过程中,提出“我厂危险源比较多,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所以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的观点,该观点符合事故致因理论的(C)。

A.海因里希英国连锁理论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系统安全理论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4.某禽业公司厂房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液氨储存设备和液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

事故调查表明,导致该起事故的原因有:

电气线路短路、工人安全意识差、随意堆放可燃物、车间作业环境不良。

该公司采取了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的措施是(D)。

A.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持作业环境良好B.改善车间作业环境,疏通安全出口

C.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D.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提高液氨系统的可靠性

5.某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安监总办(2015)27号)要求,进一步健全“五落实,五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采取的以下做法中,符合“五落实”要求的是(B)。

A.董事长、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夫全部领导责任

B.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本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C.定期向董事会和国家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D.定期向业务考核部门和所在省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6.某企业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到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核中,发现该企业上报的材料中缺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取的以下措施,正确的是(A)。

A.出具不予受理的书面凭证,并告知申请人

B.受理,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C.不予受理,暂扣所报文件

D.不予受理,要求企业负责人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说明

7.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

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整体工作而言,下列要素中,属于检查阶段的工作是(C)。

A.隐患排查B.预测预警

C.绩效评定D.持续改进

8.某公司为了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2)。

该公司下列作业活动中,需要作业许可证的是(B)。

A.装卸作业B.高处作业

C.运输作业D.冲压作业

9.某住宅小区委托甲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甲物业公司委托乙市政公司对小区内的污水井、化粪池、隔油池等进行定期清理。

依据《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乙市政公司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C)。

A.人员下井前到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作业许可证

B.要求员工佩戴过滤市呼吸器下井

C.在人员下井前,对井下含氧量及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D.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应急装备

10.某工业园区自2008年7月8日开始规划建设,于2010年5月6日建设完成。

2014年1月请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一家安全评价机构对工业园区进行了一次安全评价工作。

下列关于这次安全评价内容说法中,正确的有(C)。

A.辨识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B.针对工业园区安全投入与产出的情况进行评价

C.针对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

D.给出工业园区建成后能否安全运行的明确结论

11.甲企业委托乙安全评价机构对该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乙安全评价机构完成评价报告后。

提交报告评审的内容摘要有:

①对甲企业是否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进行了验证;②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事故后果模拟预测;③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④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上述评审内容摘要中,属于此次安全评价主要内容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某化纤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在厂区内醒目位置设置有以下标志牌:

①历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牌;②工作岗位安全操作牌;③岗位风险告知牌;④重大危险源处设置的标志牌;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场所设置的治理标志牌;⑥历年“安康杯”等安全生产工作竞赛获奖情况牌;⑦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牌。

这些标志牌中属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内容的是(C)。

A.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⑦

13.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职工应充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安全理念。

并结合岗位任务践行职工安全承诺。

下列内容中,属于企业职工安全承诺的是(C)。

A.清晰界定职工岗位安全责任

B.坚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C.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

D.评估自我安全绩效,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

14.为创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应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价,剖析企业安全文化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基础特征内容包括(B)等。

A.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技术特征、安全承诺

B.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文化环境

C.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安全管理

D.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安全环境

15.《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做出了规定。

下列企业的做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D)。

A.某石材加工企业有160名员工,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B.某肉禽加工企业有98名员工,配备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C.某商场有115名员工,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D.某运输企业有67名员工,配备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16.某企业使用氯气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杀菌剂。

为防止氯气遗漏事故,该企业改进了生产工艺,采用对人无害的物质作为杀菌剂。

该企业采用的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属于(A)。

A.消除危险源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C.隔离D.故障-安全设计

17.某化工企业为改变生产条件,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计划投入资金进行安全技术改造。

为保障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应遵循的优先原则是(A)。

A.考虑安全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承受能力

B.考虑安全技术可行性与企业安全理念

C.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设备和设施

D.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18.依据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企业的有关岗位人员要考核合格。

下列矿山企业人员中,按照国家规定应持证上岗的是(B)。

A.采矿长B.特种作业人员

C.班组长D.地测总工

19.企业为了保证安全检查工作的落实,需要做好安全检查的准备工作。

下列做法中,不属于企业安全检查准备工作的是(D)。

A.某化工企业组织检查前准备了有毒气体检测仪等工具

B.某施工企业组织检查前对相关检查人员进行培训

C.某机械加工企业参考同行业厂家编制的检查提纲

D.某发电企业针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情况约谈了相关人员

20.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生产经营单位每季度应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上报有关隐患的内容。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是(D)。

A.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B.隐患的治理方案

C.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D.隐患管理的缺陷

21.某水泥熟料生产线,在煤粉制备、水泥配料、生料粉磨工段存在矽尘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窑头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危害,在回转窑处存在高温、辐射热,设备运转中存在噪声危害。

安全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矽尘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B.高温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C.噪声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D.一氧化碳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2.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给出了13种法定尘肺病。

下列职业病中,不属于法定尘肺病的是(D)。

A.矽肺B.石墨尘肺

C.电焊工尘肺D.石棉所致肺癌

23.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下列危险和有害因素中,属于环境因素的是(C)。

A.激光辐射B.机械性噪声

C.室内阶梯无护栏D.安全防护距离不够

24.某化工企业,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再生产过程中需使用氯气。

安全规定,该企业应在使用氯气的区域设置警示线。

该警示线的颜色应是(A)。

A.红色B.蓝色C.黄色D.绿色

25.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中,颜色为白色的部分是(A)。

A.“LA”及背景B.盾牌及“安全防护”

C.标志边框D.标志编号

26.某汽车加工厂的冲压车间存在着噪声,焊接车间存在着微光和高温烟尘,打磨车间存在着粉尘,喷涂车间存在着有毒、可燃气体等危险有害因素。

下列该汽车加工厂为从业人员配备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做法中,正确的是(C)。

A.为冲压车间操作工配备防噪耳罩

B.为焊接车间操作工配备有色眼镜

C.为打磨车间操作工配备防尘口罩

D.为喷涂车间操作工配备电绝缘鞋

27.某化工企业的反应车间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根据国家关于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防静电服使用管理的要求,该化工企业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D)。

A.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防静电服

B.穿防静电服时,与运动鞋配套使用

C.在易燃易爆场所,穿附加金属个人信息标志的防静电服

D.穿防静电服时,与防静电械配套使用

28.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依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下列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企业不具备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

B.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应纳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体系

C.企业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D.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29.某股份制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年初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了安全生产措施费,并制定了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使用计划,该计划应提交的审批机构是(C)。

A.安全生产委员会B.工会委员会

C.董事会D.监事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员)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3人急性工业中毒属于重大事故

2.C【解析】事故法则(海因里希法则):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

1:

29:

300,1649起意外事故中,轻伤事故为29×1649÷(300+29+1)=144.9,为145人。

3.C【解析】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为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D【解析】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是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体现。

5.B【解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1)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担领导责任。

(2)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3)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4)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6.A【解析】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办理。

7.C【解析】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8.B【解析】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9.C【解析】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事实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因为作业许可中要包含危害因素分析,所以应当是先检测和分析,再申请作业许可。

10.C【解析】2010年完成,2014年评价,属于安全现状评价内容,所以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作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11.B【解析】安全现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12.C【解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

一、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二、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

三、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

四、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

五、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

六、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13.C【解析】每个员工应做到:

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

14.B【解析】评价指数的基础特征:

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

15.D【解析】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6.A【解析】消除危险源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17.A【解析】编制计划时,一方面要考虑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如针对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可能引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应用(是否需要,并不是直接使用),安全技术革新项目和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承受能力。

18.B【解析】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持证上岗。

(2)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19.D【解析】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选项D,属于实施安全检查。

20.D【解析】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21.B【解析】矽尘、噪声、一氧化碳均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22.D【解析】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23.C【解析】选项A为非电离辐射,选项B为噪声,选项D为防护缺陷,均属于物的因素。

24.A【解析】一般有毒作业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红色区域警示线,氯气是高毒类物品,具有助燃性。

25.A【解析】参照《安全色》(GB2893-2001)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26.C【解析】打磨车间存在着粉尘,应配备防尘口罩,且防尘口罩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选项A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品,选项B应与防静电械配套使用,选项C不能使用金属个人标志,否则容易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27.D【解析】选项A,应穿阻燃防护服,选项B,应与防静电鞋配套使用;选项C不能使用金属个人标志,否则容易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28.A【解析】在无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情况下,应与邻近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确保事故状态下能够有专业救援队伍到场开展应急处理。

29.C【解析】股份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使用计划由董事会批准。

30.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其城乡结合部炼油厂组织安全检查时,发现该厂进行中的管线支撑和吊架变形严重,有可能发生管线断裂破损,柴油泄漏事故,依据《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该隐患属于(A)。

A.一般事故隐患B.较大事故隐患

C.重大事故隐患D.特大事故隐患

32.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创建安全班组达标活动,皆在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张某担任该企业班主组长多年,具有丰富的基层安全管理经验,张某发现在班组内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职工往往具有感情冲动等性质转变,依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针对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可采取的改造措施是(C)。

A.遵章办事,违者严罚B.重点培训,更换岗位

C.加强教育,重点监护D.加强现场安全警示及提示

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监督时间逻辑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

下列属于事前监督管理的是(B)。

A.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B.审批安全生产许可证C.监察事故责任追究情况D.监察特殊工种的作业

35.某化工企业在进行原料储罐检修时,需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

在办理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是(D)。

A.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36.某物业公司组织工人进行下水道和化粪池进行疏通作业时,由于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导致多人中毒死亡。

此类场所最常见的,可导致人员中毒的有害物质是(A)。

A.硫化氢B.一氧化碳

C.放射性物质D.二氧化碳

37.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B)。

A.总和B.乘积C.量化D.抵减

39.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是(B)。

A.安全现状评估报告B.安全评价报告

C.安全验收评价报告D.安全预评价报告

40.安全预评价是以(C)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安全评价的。

A.在建项目B.现有已建成的项目

C.拟建建设项目D.与拟建项目相类似的建设项目

41.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A)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A.安全注意事项B.警示标志

C.游戏说明D.制造单位名称

43.伤亡事故善后处理费用不包括(D)。

A.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B.现场抢救费用

C.清理现场费用D.歇工工资

44.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测、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会议室内极性,以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为目的的演练成为(A)。

A.桌面演练B.功能演练

C.全面演练D.协调性演练

45.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对(B)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作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

46.(B)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

A.城市预案B.综合预案C.专项预案D.现场预案

47.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可以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物理因素是(A)。

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X射线

4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B),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A.防止突发事件B.抑制突发事件

C.预防突发事件D.控制突发事件

50.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中,(B)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A.组织体系B.运行机制

C.法律法规体系D.支持保障系统

51.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具体要求是(A)。

A.安全第一、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