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51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docx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

(1)概念: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

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

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

(1)实验结果

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特点

①不同微生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②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无机盐离子的需要量不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

(2)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①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

甲:

自由扩散;乙:

协助扩散;丙:

主动运输;a:

载体蛋白。

②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

甲图:

浓度差;乙图:

浓度差和载体蛋白;丙图:

载体蛋白和能量。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

高频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例1.如图表示一种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方法技巧】渗透方向及浓度大小的判断

1.判断溶剂渗透的总方向

(1)若半透膜两侧是同种溶液,根据质量浓度或物质的量浓度判定。

(2)若半透膜两侧是不同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才能体现溶质或溶剂分子数的多少,如半透膜两侧为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则葡萄糖溶液一侧单位体积中葡萄糖分子数多(水分子数少),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侧扩散。

2.判断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大小

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存在浓度差,液面差越大,浓度差就越大,且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

【变式探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解析:

选B。

仔细观察图示,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将上升,由于实验初始阶段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较大,所以液面上升速率较大。

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大,液柱抑制水分渗入的作用力逐渐增大,当与浓度差促进水分渗入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液面不再上升。

此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入与渗出达到平衡。

高频考点二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例2.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

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能相等,C错误;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升高其实是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不相等的结果,当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的进出速率相等,D正确。

【变式探究】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0.2      B.≤0.2

C.<0.2D.0.15<土壤溶液<0.3

解析:

选C。

由表格信息知,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约为0.2mol/L,该植物要能在乙地生长,则必须保证能正常吸水,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易错点睛】有关渗透作用的两个易错点

1.水的运输特点:

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2.渗透平衡的实质:

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高频考点三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例3.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解析:

选D。

依图示,管腔中的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属于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变式探究】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

选C。

据图可知:

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对H2O的通透性,可见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因人工膜由双层磷脂组成,无蛋白质,所以离子不能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甘油、CO2和O2分子大小不同,导致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不同。

高频考点四 影响物质运输因素的分析

例4、如图1~4表示物质浓度或O2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答案】D

【变式探究】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

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解析】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B正确;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气,其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C正确;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减慢,D错误。

【答案】D

【方法技巧】

1.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运输。

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消耗能量。

2.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一定通过核孔。

3.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如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时的K+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

高频考点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例5、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的细胞中(  )

A.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解析:

选D。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用清水引流,使其处于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所以图示中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变式探究】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高频考点六 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

例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

答案 B

解析 仔细观察图示,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将上升,由于实验初始阶段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较大,所以液面上升速率较大。

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大,液柱抑制水分渗入的作用力逐渐增大,当与浓度差促进水分渗入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液面不再上升。

此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入与渗出达到平衡。

【变式探究】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答案 C

高频考点七 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结果分析

例7、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 D

解析 A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

B项,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

C项,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

D项,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变式探究】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有大液泡,故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细胞失水变慢变少,a点下降,质壁分离越慢,复原就越快,所以b点应左移,故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溶液溶质的差异,A溶液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B溶液溶质可能为小分子溶质如KNO3,可被细胞吸收造成质壁分离复原,故C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都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故D正确。

高频考点八 探究膜的透性

例8、某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在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 B

【变式探究】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g/mL、0.1g/mL、0.3g/mL的蔗糖溶液。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液面将________(上升、下降),其液面高度变化的大小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引起实验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的液面都下降,且放于37℃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恒温箱中的下降速率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降 g管>f管>e管 

(2)E、F中溶液浓度不同 (3)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解析 

(1)丙溶液浓度高于甲、乙溶液浓度,所以三支小玻璃管的液面均下降。

由于甲、丙溶液浓度差小于乙、丙溶液浓度差,所以与e管相比,f管液面下降幅度较大;由于G的体积大于F的体积,所以与f管相比,g管液面下降幅度较大。

(2)E和F中的溶液浓度不同,所以e和f小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幅度不同。

(3)与0℃相比,37℃条件下液面下降速率更大,说明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1.(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

【答案】B

【解析】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1.(2017年海南卷,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

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

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2.(2017年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解析】有题目给的信息“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B错误,C正确。

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3.(2017年江苏卷,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B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合成抑制剂对其没有影响,C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D错误。

4.(2017年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1.(2016·高考全国乙卷)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

选C。

由题意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项错误;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影响ATP的合成,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C项正确;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破坏离子泵的结构,进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D项错误。

2.(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不需经过内质网,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2015年课标II卷.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

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错误。

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ATP),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D错误。

(2015年课标II卷.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2015年海南卷.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正确。

(2015年上海卷.6)图2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P可能是氧气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捎耗能量

【答案】D

【解析】物质P出细胞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物质Q出细胞顺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