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328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一、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

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23.1%,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56.96%。

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78.2%、21.8%。

2、年龄分布结构。

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7.2%;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9.6%,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9.2%。

3、文化程度。

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64.6%,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1.3%,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4.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

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78.3%,初中的占21.7%,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部分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

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

农村失独妇女及部分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

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厄运打击,无法接受现实,精神、身体遭到极大伤害。

失独妇女往往选择自行封闭,逃避社区和村镇活动,离群索居,生活态度冷淡,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

加上年纪普遍较大,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更加困顿。

3、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

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妇女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

失独妇女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一半以上的失独妇女经济拮据,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生活更加贫困。

经济的困顿、子女亲情的缺失、逐渐老去的现实,养老的担忧更增添了“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痛楚。

三、对改善失独妇女生存现状的几点建议

1、完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

建议在计生人口基金、社会抚养费、政府财政列出专项资金,通过给予较高金额的一次性抚慰金等途径,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

目前,**市失独家庭计生特扶的标准是独男每人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标准不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

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入户走访慰问等对临时有困难的给予及时救助。

2、加大失独妇女关注和关爱力度。

各级政府及计生、社保、妇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怀,社会发力,从日常照顾、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方面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关怀,以真诚温暖的关爱推开心灵的窗户,帮助她们尽快走出“失独”的孤困。

3、着力重建失独妇女生活归属感。

以重建失独妇女的精神家园为重点,组织、引导和鼓励失独妇女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村)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

特别是社区(村),要通过建立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失独妇女特别是老年、身体不好的失独妇女联系卡、日常走访谈心、组织户外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失独妇女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和精神支持。

第二篇:

社区妇联关于失独妇女现状分析的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妇女?

一些家庭,疾病或意外让她们失去独生子。

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走访了塘南社区的失独妇女,走进她们的生活,倾听她们的心声和诉求,在走访中,大多数人员表示只要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决不给社区添麻烦。

但存在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一)精神状态不佳。

主要表现在无法接受现实,一是搬家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善与人交谈交往。

二是生活态度冷淡,得过且过,无生活质量。

三是容易触景生情,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感到悲伤。

(二)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

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其中有人表示曾想要去养老院,但却因为没有子女,而导致院方根本不敢收。

对方回复,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医院没有能力和责任去处理。

(三)部分人员生活拮据。

这些人收入普遍不高,有人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尤其无经济来源者生活贫困,患病人员更加贫困。

(四)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

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

体弱多病,又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

目前的失独妇女问题主要表现:

(一)社会和个人缺乏对失独妇女的关心。

目前人们对失独者还是没有什么概念,并不了解她们的需求和痛苦,更别说去关心帮助她们,一些失独妇女她们选择了“弃世”,自动脱节疏离于社会,使得很多人都无法走近她们,甚至一部分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她们,非但没有去关心帮助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还歧视她们远离她们,这必会在她们的痛苦上雪上加霜。

(二)无人养老,无人送终。

“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成了失独者”群体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

失独父母大多数都是50岁之后的人群,监护人问题使得这些老人有钱难买养老服务,养老院以“没人签字,出了问题谁负责”为由将失独老人拒之门外。

另外一部分失独父母经济困难,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她们的晚年生活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受着双重的折磨,养老面临着窘境。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失独妇女的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非常突出,但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很少,极少有失独父母能够得到这样的专业治疗。

这一块空白常常是由亲戚、朋友等人的安慰填补,这些非专业人士所能提供的心理医治极为有限。

对缓解失独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业心理咨询小组。

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联系专业人员免费为失独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哀伤辅导,帮助她们调整认知、分散注意力。

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

并将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相结合,帮助失独者早一点走出心牢,重新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动力。

(二)解决失独妇女的内心孤寂,丰富其精神生活。

定期开展失独妇女联谊会,把失独者组织起来,提供专门的活动室让失独者们坐在一起分担悲痛,互相倾诉、互相帮助,同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她们的生活和心理动态,针对个别问题主动上门沟通,解决实际困难,让失独者早日走出阴影。

(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对失独妇女关爱的纽带。

失独妇女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

发动社工参与失独妇女的帮扶活动,“一对一”进行日常关照、了解信息和走访慰问,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失独妇女,让失独父母觉得老有所依.

(四)着手构建失独群体养老社会支持网络。

如建立“失独妇女qq聊天群”或者建立类似的微博微信平台,使失独群体通过这样的平台为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慢慢从失独之痛中走出来,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篇章,这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结束语

从本世纪初开始,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渐次步入老年,而独生子女作为这些父母唯一的期待,一旦遭遇不测,带给父母精神上的冲击,用灭顶之灾这个词来形容,恐怕并不过分。

许多妇女因为失去了“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在社会交往中,即使地位崇高、生活丰足、荣誉如麻,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

完整的家庭,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不容商榷的核心价值,无论你的地位高低、生活贫富,如果丧失了对这一价值的捍卫前提,极度的敏感和脆弱,也将无可避免地依附在每个失独妇女的心上。

正是基于这个庞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对于致力于解决公共危机的政府,以及流淌着同情与爱的血液的社会网络,有必要开始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苦衷,并且扶起他们的双手。

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有着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着现实方面的原因,养老问题已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伴随家庭规模缩小和子女相对减少,必须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来修筑一条供失独妇女得以继续生活的轨道,帮助他们在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第三篇:

路口镇失独家庭养老调研报告2014

路口镇失独家庭养老调研报告

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

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贡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

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基层计生工作二十八年的计生干部,一直对这一群起深感同情和关注,平时下村入户了解民情时重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现将我镇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路口镇失独家庭生存现状

我镇共有13户失独家庭,其中3户入住敬老院由政府抚养,1户住精神病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其余7户散住在家自食其力,生活质量低下。

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比较和谐乐观家庭。

这类型家庭以上杉市村冯正坤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性格开朗,本人精明能干,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有稳定的收入,年龄在60-70岁时间,子女在多年前就意外死亡,随着时间的消磨,已抚平了丧子之疼,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第二类是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家庭。

他们的共同点是,年龄70岁以上,基本没有劳动能力,要么住敬老院,要么住精神病院,极个别不愿住敬老院的独自在家艰难生活。

其中长春村唐小红因丧子打击而精神备受刺激,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现有政府送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一直没有走出悲痛阴影的家庭。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在45-60岁之间,基本都是子女成年后意外死亡,一直没有走出丧子之痛的阴影,他们认为“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长大,但失去孩子的父母是怎么都过不去的。

”比如万年桥村的文再国,原来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儿子二十三岁意外死亡后,其丈夫在丧子不久后就因病离世,其本人因害怕农村克子克夫的闲言蜚语和睹物思人的痛苦,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再不与熟人往来,生活极度痛苦。

又如花桥村王再容家庭,原本经商有道,家境富裕,是一个邻里羡慕的三口幸福家庭,但其子意外死亡后,其夫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对其暴力相向,短短几年时间原本富裕的家庭成了贫困家庭,王再容百般无奈下只能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打工生存,生活凄惨。

第四类是自暴自弃,对社会充满仇恨的家庭。

这类家庭一般是因迫于当年严厉的计生政策而只生育一孩,独子死亡后又丧失了再生育能力,无法再育,因农村“绝子绝孙即为不孝”传统观念较强,导致其对社会充满仇恨,成为社会极不稳定因素。

失独群体的产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产生的结果,我们应该善待他们。

在人生步入中老年的时候,孩子却不幸离开了他们?

?

他们一天天地老去,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该正视这个群体的存在。

如何帮助他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真正关乎社会稳定,也真正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计生工作的同志,我建议政府从以下途径多关爱失独家庭。

二、全方位关爱失独家庭

1、营造人人尊重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

一位失独者母亲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不要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我签字?

?

”。

失独者心理往往会变的脆弱和敏感,常常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再接触社会,这让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

政府和各种民间组织应该努力营造尊重失独者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对他们的误解与歧视。

乡镇(街道)综治部门要成立专为这一群体维权的维权机构,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2、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

我建议计生、妇联等部门要联合社会公众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

妇联要组织社会力量对居住敬老院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计生协会的要发动失独家庭的邻里为散居在村、社区的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政府应预算部分经费保障志愿者的报酬。

针对失独者家庭应制定特殊的志愿者服务制度,失独者的心理极度脆弱和敏感,因此这些志愿者只有接受严格的培训后,才可在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服务失独者家庭的志愿者中应有适量的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除了为失独者家庭做义工、献爱心外,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还应对失独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疏导心理障碍、解开自闭心结,因此需要招募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入到志愿者活动中。

3、政府要加大奖扶力度确保失独家庭养老无忧。

对于失独家庭,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奖扶资金援助,但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失独老人来说这点援助远不足以维持其政策生活。

我建议政府要从征收超生家庭的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为失独家庭购买足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等,让这一群体生存养老都有保障。

同时政府民政部门、计生协会、红十字协会要对这一群体的困难救助和惠民政策优先给予照顾。

如何建立一种可以为社会所分享的人性关怀体系,可能是需要长久探索的社会课题。

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

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

解决“失独家庭”问题、关爱“失独父母”,也只有多方面共同襄助,才可能打破失独家庭所陷入的痛苦内循环,从根本上给予“失独家庭”经济支撑和精神寄托。

国家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在这方面其实大有可为。

各地计生、民政部门应该尽早建立失独家庭的数据库,并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帮助。

关于东湖高新区失独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

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积累的特殊群体。

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李楚柏带队入户走访了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了解到他们的基本情况,发现失独家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形成了此报告。

一、高新区失独家庭的基本数据

高新区共有失独家庭31人、18户,分布在6个街道辖区范围内。

(一)年龄结构

(二)居住情况

40—50岁4人丧子丧偶独居4人

50—60岁16人夫妻共同居住26人

60—65岁5人居住福利院1人

65岁以上6人

(三)经济来源

(除27人享受国家计生失独扶助政策210元∕月外)企业退休社保金(1000元—1600元)11人

民政最低生活保障金(203元—407元)5人

城中村改制养老社保金(850元)2人

本人务农或打零工(收入不是很稳定)13人

其中生活比较贫困7人

(四)身体健康状况

较严重的残疾2人

较严重的疾病6人

严重疾病正在住院治疗中2人

身体较健康21人

二、令人忧虑的问题

各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居委会都关心这些对象,住房条

件暂无问题,65岁以上人员都享受了每天护理1小时的居家

养老服务,逢年过节上门看望慰问,高新区管委会连续5年在春节上门慰问。

部分人员敢于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平静地生活。

在走访中,大多数人员表示只要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决不给政府添麻烦。

但存在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一)精神状态不佳。

主要表现在无法接受现实,一是搬家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离群索居,不与人交谈交往。

二是保留孩子生前房间及所有物品,无法接受现实,依然经常以泪洗面。

三是生活态度冷淡,基本生活靠混,无生活质量。

四是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

(二)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

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

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

(三)部分人员生活拮据。

这些人收入普遍不高,有人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尤其无经济来源者生活贫困,患病人员更加贫困。

(四)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

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有3位80岁的老人还在独自生活而没有去养老院。

三、建议

(一)完善政策解决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

建议在每年的社会抚养费的收入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

目前,武汉市扶助金执行标准是每人每月210元,标准不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

节假日上门给予物质和资金慰问,对临时有困难的对象及时救助。

(二)丰富其精神生活解决失独家庭的内心孤寂。

组织、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的各种活动。

(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对失独家庭关爱的纽带。

要把这个群体当成各级组织的亲人,发动机关、企业或社区志愿者参与失独家庭的帮扶活动,进行日常关照、了解信息、心理疏导和走访慰问。

(四)解决医疗费用解决对失独家庭看病难的问题。

他们的个人医保无法承担其吃药和住院治疗费用,对超出医保范围的要给予减免。

(五)实行养老供养解决失独家庭安度晚年的问题。

对身体较差者、伤偶者、65岁以上人员安排其在就近的福利院养老。

作者:

李楚柏刘莹

稿件来源:

东湖高新区社发局

第五篇:

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一:

活动背景

在我国失独老人是受社会大众关注较少的弱势群体,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孩子照顾时,却没有自己的亲人在身边,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政策上的缺失,人们的不重视,将失独老人一步步推向绝望。

有些在城市的失独老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基本上从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没有农村亲属关系的纽带作用,他们更是难以找到可以诉衷肠的人。

目前,很多志愿者只是将目光放在大量老人聚居的养老院,但是,毕竟养老院的老人有伴。

可是,很多失独老人连养老院也进不去。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走出痛苦,重新建立起人际关系,帮他们争取最低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二:

活动目的1、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失独老人的生存状况,并尽自己的一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提升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尽早融入社会。

3、争取失独老人的生活保障,促进政府完善此问题的法规制度。

三:

活动对象

甘肃省

四:

活动时间

十月22日至十月27日

五:

活动地点

安宁区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

六:

活动简介

通过对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等地方的失独老人进行生活情况的调研,建立成资料库,从而为以后建立帮助对象打下基础。

七:

活动流程

(一):

由办公室准备相应的调研表并打印

(二):

由宣传部和社会实践部在活动期间走访各社区进行调研,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从其他部门抽出相应的干事去调研。

(三):

将调研结果交予办公室,有办公室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

八:

经费预算

调研表打印费………………………………………………………………..20元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