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101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docx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摘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因素策略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其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所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立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未来成长的一种教育路径。

当今少年儿童见识广,思想活跃,但也受到各方面的诱惑,承受着许多压力,他们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存在许多困惑。

20世纪80、90年代开始的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帮他们解开“心结”,这是摆在每一个老师、家长和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即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着手,探讨当前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状况

  ⒈自卑情绪

  有这样情绪的同学,在班里抬不起头,上课不敢举手发言,集体活动时独坐一边,同学面前不敢高声说话,见了老师低头走。

人际关系敏感,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感,恐惧感,心神不安,不自在,对别人不信任,猜疑,甚至出现身体的不适应,如上学头痛,感冒等。

这种人大多家庭贫困,成绩较差,不太合群,精神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

⒉自傲心理

  这种同学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无误,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

这种学生常常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习基础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或有一技之长。

这种自傲心理,使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也是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严重者会导致矛盾的恶化。

  ⒊逆反心理

  一个班集体中的中下生,心理的痛苦往往不能正常流露宣泄,而是把一切埋藏在心底,面对自我的孤独无助,面对挫折时的无能为力,面对新群体的优越感丧失等等,他们便会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我行我素,不惜以违犯班规、校纪或恶作剧的形式来"引人注目",满足于自我存在的表现欲。

  4、疑惧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胆小"、"敏感"、"有戒心",常常会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给自己"小鞋"穿,对老师不愿意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消极态度。

  5、冲动心理

 情绪情感偏激,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

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

 这些同学往往因为压力过大,所以内心充满着无名之火,一有什么事,情绪就是显得异常冲动。

  6、焦虑心理

  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起来发言。

学习中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的状态,心理较为脆弱,意志力不坚强,没有行动的自觉性,自制力差,遇到一点点小事就束手无策,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心灰意冷,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欲望,甚至厌学、逃学。

情绪低落,严重者吃不香,睡不安稳,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7、嫉妒心理

  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心胸狭窄,特别对班组中的竞争对手心怀不满,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有的班级甚至以几个尖子学生为首分成几个小群体。

有的学生道德品质问题严重,由于教育条件和家庭经济条件限制,经济落后小学生受教育程度还不如经济发达城市小学生,从而他们的道德品质就存在很多问题,出口说脏话现象严重,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尤其独生子女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更为严重。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技术、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中心,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但在实践中,大部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或不清,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安排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既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为一般的卫生知识教育。

  2、本镇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

一方面是部分学校以课程紧为由,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少数学校同类课程开设内容仅限于一些心理调节方法,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更重要的是在我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与认知化的模式。

有些学校采取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心理学知识课程教学,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背大量名词解释或是一些卫生知识,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3、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目前各校心理咨询室的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不足,或与办公室混在一起,有的甚至只有一张办公桌还仅仅是一个摆设。

  4、师资方面,专业教师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构建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

有的地区调查发现,有50%的小学目前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没有,只有13%的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34%的学校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我国传统小学师资教育并没有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准备好师资,部分学校兼职的教师不具备心理教育专业技术,他们一般只是进行过短期培训或根本没有培训过,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理解缺乏专业性。

尽管一些小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教学侧重,很多学生心理辅导室只是在形式上挂个牌子,没有实际的工作成果,走了“形式主义”的老路子,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5、辅导中往往偏重于学校的作用,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大多数学校还仅处于上几节课或是请专家讲座,没有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

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棍棒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大教育观在社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5、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

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标准,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成功的考核标准应该在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理所当然地包括在内。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效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公之于众,提高全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家喻户晓,提高社会认知度。

当今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同伴影响、媒体影响、舆论影响成了孩子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主要的诱导因素”。

[③]所以,即便是学校教育进行得再好,也摆脱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社会认知度提高的基础上,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强互动,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应该加强校内教育,同时向家长和社会普及心理健康教学常识,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社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负责。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从业教师的教育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6000—7500名学生至少有一名心理教师,在我国,按照5000:

1的比例,2亿多中小学生至少需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学心理学系每年的毕业生只有3000人上下,如果全部培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10年时间。

[④]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早规划国内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高校应积极配合教育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或课程,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定期的有计划的专业训练,严把教师上岗的专业能力关,从而从源头上为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准备。

3、完善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工作机制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是心理辅导工程的主要方面,也是许多学校开展这一教育的重要途径。

心理咨询室不应只是一个“形象工程”,专业的教师素质、良好的咨询环境和完善的活动设施缺一不可,通过集体咨询、个别咨询、书信咨询、宣传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注重实际工作的成效。

心理咨询活动应该通过对于心理问题的解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小学生,让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加深了解,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

小学生处于性格成长的关键阶段,爱面子、诚实是他们性格上的一些表现,鉴于此,“悄悄话信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灵活有效的咨询方式。

通过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回答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各方面的心理问题,避免了他们碍于面子的尴尬,吸引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既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又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辅相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上好心理活动课

心理健康课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心理活动课应该注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营造真诚沟通的交流氛围,二是课程应该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在营造氛围方面,教师应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心理健康课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大家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应该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课堂教学,以真诚影响学生,带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在贴近实际、形式多样上,心理活动课应该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

一方面,辅导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备课,对小学生所关注的、困惑的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等的心理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为他们解疑释惑。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课程上的教学并非终结,“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从而指导具体实际行为。

5、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愈来愈被人所重视。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素质的高低和社会运行的有序与否,作为国家未来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放置于小学教育的“最前线”,为小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①佘丽珍:

《长沙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②高亚兵:

《从师源性心理障碍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3年2月

③曹建波:

《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职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④李梅: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现状述评》,《心理学》,2002年7月

⑤孙惠玲: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小学心理活动课》,《新课程》,2008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