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410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docx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题研究

作者:

黄耐明       文章来源:

原创

[文章录入日期:

2011-07-01]

生物课题研究程序,包括选择生物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选择生物课题

根据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选题范围。

课题宜小不宜大,便于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问题,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的目的。

如:

《提高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

二、制订生物课题研究方案

生物课题在完成选题后,如何把握研究问题,如何理清研究的思路,合理和规范地设计好课题及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

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

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的阶段性。

中学生物课题以学期为阶段来确定阶段性研究更适宜。

2.选定研究切入点

一是从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二是从学校生物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三是从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四是从生物学科的教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准确找到研究的切入口,能够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

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

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

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

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如:

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

(三)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

三、研究课题开题

研究课题开题,也称课题设计和论证。

研究课题的设计和论证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

设计和论证课题,就是研究人员从科学性、创新性、应用价值以及进行研究的条件等方面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分工、研究经费等进行分析、设计和论证。

(一)开题意义

主要是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阐明选题的意义。

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价值作用进行论证,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思路,要阐明和论述清楚,把选题时已经有的基本思考或初步设想进一步细化,提出明确的认识。

(二)开题内容

开题内容:

报告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计划安排和分工等。

报告研究现状:

就是对所选课题涉及到的研究内容进行资料调研,研究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明确所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可能实现的突破等。

报告研究内容:

经过系统分析,列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形成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构成情况。

报告研究思路:

阐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研究的视角、方法、途径和目的,阐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报告研究目标: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在获得了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后,通过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间接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课题研究成功的标志是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因此,要明确研究目标,把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形成具体的研究目标并明确地定下来。

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

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

本课题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程序。

(三)开题方式

开题可在立项前,也有在立项后。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也可邀请专家作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

四、实施生物课题的研究

结合日赏常教学实施课题研究,根据生物课题研究的需要,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资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等的总称。

资料在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课题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据。

(一)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搜集资料是指在生物课题研究中,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在生物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方面,要做到五点:

一是文献资料注明出处;二是事实性材料有时间、地点,有背景;三是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考证;四是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能科学选择,使用数据不会前后自相矛盾;五是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有科学性等。

1.认真制订调查计划

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

调查计划的内容是对调查全过程的分步骤、分阶段的细化的描述。

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调查采集数据要制成表格。

调查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

纵向设计是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

一种纵向设计是趋势研究。

横向设计是指在某一时间从一个样本或者从一个以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的样本中收集数据。

这种设计不能测量个体的变化,但能以不同调查对象间的差异反映总体的变化。

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是一种书面的个别调查。

问卷设计要求:

一是题目,要与调查目的相符,不要给被调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导语或说明信,包括称谓、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及与被调查者的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两方的责任,最后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电话等;

三是问卷的具体内容有事实问题、态度问题(意见、情感、动机、观点等);

四是编号。

(二)整理资料(建立档案)

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

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1.核对资料

就是把搜集起来的材料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从而对材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价。

核对资料也要讲方法。

2.选择论据

就是对搜集来的材料经过处理,把所需要的论据材料特别是支持论点的材料选择出来。

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

要注意四个原则:

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代表性;抽样选取的正确性。

3.汇总统计

注意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进行不同序列和专题的汇总统计,以利于分析和揭示规律。

  

4.综合加工

注意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纵向、横向)的比较,要通过理论思维,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科研资料中的闪光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整合加工,谋求新发现,形成新认识,以利于研究结果的概括。

(三)分析资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揭示本质和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

所以,对教育科研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也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又能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和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认识产生飞跃,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定性分析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理清关系,把握本质,揭示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在教育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又分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方法,是通过对由实验或观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其特征数,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把握数据全貌的方法。

数据特征数的计算,是通过求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求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相关情况等。

推断统计方法,是通过借助“样本”提供的信息,剖析“样本”的状态,进而推论总体情况的方法。

因为在实际中许多问题需要对总体情况加以把握,而在操作中很难做到总体把握,就要通过“样本”推断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使研究的结论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有科学价值,更有推广意义。

  

3.综合分析

这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一般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事实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结果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等。

要注意运用多法,综合分析,相互验证,然后经过比较、做出选择。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的只阐述结果,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充分;有的判断不准确,论点不鲜明,论据不充足;有的对立项时提出的“假设”不加分析,不作论证;有的没有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疏理,进行分析讨论;等等。

分析资料常用的处理方法:

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主要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四)概括结果

生物教学课题研究同其它任何科研一样,都不能停留在经验事实和间接材料的搜集与获取上,而应该以此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提炼概括、科学表述,以揭示出其蕴含着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科研结题的重要基础,是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准备。

因此,必须重视做好科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科研成果的概括。

1.概括规律法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概括规律,要从事物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去找,从实际的历史中去找。

寻找规律的方法:

一是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中去找出它的发展道路,找出贯穿在事物发展中的内部联系。

就是要研究事物是如何变化的。

二是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些事物和经验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三是从许多不同的现象、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共同的发展道路,又研究特殊事例、现象、典型的差异点,找出其所以不同的真正原因。

2.概括规律的途径

一是从事物的变化过程中,从事物变化的联系和影响中,研究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关系;

二是从每一个事物的全过程中,仔细考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及作用,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出事物和外部的关系怎样,联系的程度如何;

三是根据事物在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研究它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律。

根据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态,研究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种纵横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四是对事物的某一环节、某一关键过程,研究其中变化的原因和经验,找出该环节、该过程的内在规律;五是对事物的某一侧面、某一问题作深入考察,可以找出与其有关的规律。

3.概括规律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

在写作中,提出论点,运用概念,进行推理时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论文的质量。

二是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

好论文必须是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

因此,只有观点,没有材料,固然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但不加取舍,大量堆砌材料,同样也会使一篇论文不得要领,缺乏深度;而有了论点、论据,却缺乏合理的、严谨的论述,仍然会使人感到杂乱无序,理不出头绪。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撑论点。

同时,层层论述,以使论点、论据、论述三者形成逻辑关系。

三是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为了科学、准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在一篇论文中必须提供数据,尤其是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测量报告等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更要十分重视数据。

缺乏数据固然会削弱说服力,只有数据则会同于统计报表。

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选择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也应重视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充分论述,才能使论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理论深度。

四是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

许多作者都比较重视典型分析,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解剖的分析,来论证某个观点;也有不少作者从典型事例分析转向重视总体、一般分析。

其实,两者各有长处,典型分析较为生动、丰富,但往往缺乏普遍意义,而一般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是典型要有代表性,要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分析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五、生物课题的总结

(一)总结的意义

(二)总结的基本要素

论述对象

论述内容

论述范围

(三)成果概括

1.围绕主题

2.对照目标

3.阐明方法

4.展示成果

5.概括特色

6.成果评价

教育有规律,科研有程序,只要遵循规律,按照一定程序,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漳州一中生物教研组

一、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课题包括“新课程理念”、“教学组织形式”两个核心概念。

所谓“新课程理念”指的是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福建省2006年开始使用高中生物新教材以来,逐渐形成的与原有教学理念不同的新教育、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自有教育以来,教学组织形式的就在不断的发展,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导师制、分组教学制、开放教学制、协作教学制、现场教学制、复式教学等。

我国现阶段高中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不断发展和改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

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对一些传统、呆板的教学组织形式加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学中一方面要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另一方面,不能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忽视知识技能目标的有效落实。

因此,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

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的课题,希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进行各种教学形式的探索研究,以促进我校的生物教学工作,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得以充分开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较多,也有形成专著《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用丛书(II)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于明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第二辑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实施》(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也有相关论文:

《新课程视野下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宋晔华)、《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金绍荣)等。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提出的“自然分材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加入个别化这个变量,将二者巧妙的合流,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分材教学”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兼容并收,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集大成者,使教学组织形式达到了成熟的发展状态。

专著和论文中总体偏向理论,但也有实践和案例,这对本课题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各种渠道的有关文献的研究,了解相关的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方法、路线等。

2、实验研究法:

通过对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在生物科教学中具体实验、探索的教学组织新模式,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

3、案例比较研究法:

在高中新课程的不同模块之间,不同的具体案例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在同年段不同班级、同类群体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探究有科学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新理论。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形成研究成果的验证证据。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同时考虑到作为一所中学,理论研究不是其特长,我们把着力点放到实践操作,总结经验上。

力求在积累新课程理念下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案例的基础上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达到以下几个预期目标:

1、参与课题的教师本身得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修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学者型教师。

2、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大面积”指全体学生,“教学质量”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科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

五、预期研究成果

1、积累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案例;

2、完成总课题和子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

研究对象:

漳州一中高一年级14个班,高二年级10个班(理科),高三年级10个班(理科)

实施教师:

漳州一中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

七、初步操作构想

第一阶段:

将课题研究分为若干个子课题:

探究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新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究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究练习讲评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阶段:

对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在生物科不同教学内容中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

八、课题检验标准

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形成研究成果的验证证据。

九、研究保障

(一)课题组成员的总体素质

本课题的负责人张凌霞,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教育专业,从教14年,其中12年在高中任教,担任备课组长7年,从2008年至今,任生物教研组组长。

该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漳州市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参加课题的是漳州一中生物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这个教师团队中有老、中、青教师,有各个年段的教师,教师们互相尊重与学习,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教研组。

(二)研究分工

课题组成员分工如下:

杨娟、林蓝、叶凯、陈密玉负责探究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子课题。

张凌霞、吴惠平、韩秋娜、林琦负责探究新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子课题

陈孝彬、黄静娜、陈颖芳、吕文庭负责探究复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子课题

张凌霞负责课题的组织和协调。

(三)时间保障

漳州一中是省一级达标学校,全国千所示范校。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气氛浓厚,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早已经制度化、规范化。

而且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全部时间均可以用于教学研究。

十、研究计划(分阶段计划)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准备阶段(2010.9.-10)

调查研究,确立课题

张凌霞

2

实施阶段(2010.9-2013。

1)

探究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

杨娟、林蓝、叶凯、陈密玉

3

实施阶段(2010。

9----2013。

1)

探究新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

张凌霞、吴惠平、韩秋娜、林琦

4

实施阶段(2010。

9----2013。

1)

探究复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

陈孝彬、黄静娜、陈颖芳、吕文庭

5

总结阶段(2013。

9----2014。

1)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论文

张凌霞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3.9

新课程理念下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

全组汇总

张凌霞整理

2

2013.9

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

全组汇总

张凌霞整理

3

2013.9

新课程理念下复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

全组汇总

张凌霞整理

4

2013.9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论文

张凌霞

十一、课题组成员

姓 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工作单位

陈孝彬

中学高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杨娟

中学高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硕士

漳州一中

林蓝

中学高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吴惠平

中学一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黄静娜

中学一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陈颖芳

中学一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陈密玉

中学二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硕士

漳州一中

韩秋娜

中学二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吕文庭

中学二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硕士

漳州一中

林琦

中学二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叶凯

中学三级教师

生物教学研究

本科

漳州一中

 

十二、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用丛书(11)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于明主编)

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实施

(二)》(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3、曾俞《新课程视野下生物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4、金绍荣《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艺术2006年0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