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295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docx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汇总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现代文复习

一、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

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4、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鲜明对照。

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

为什么?

原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这段话共八句,可分为两层,请用“//”画出,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但只要有这点精神,……”“这点精神”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第⑧句中的词语选择相应的项目。

①高尚的人(  )   ②纯粹的人(  )   ③有道德的人(   )    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   ⑤有益于人民的人(  )                  

A.指修养方面B.指人格方面C.指品质方面D.指人生意义E.指志趣方面

5、请分析选文第⑧句表达效果.

三、《猫》(节选)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

“猫,猫?

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

2、.“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为什么?

  

4、“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这一感叹句独立成段有何表达作用?

5、选文主要是什么描写?

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鸟》

1、第一段只有三个字:

“我爱鸟.”独句成段,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的是什么鸟?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3分别概括第三、四段的内容.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哪四类?

4、第2段和第6段都用了什么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苦,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怎样的人生?

6、对文章鉴赏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鸟的种种感受。

B.作者爱所有的鸟,对鸟的悲苦给予深深地同情。

C.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D.文章逐层加以细致描写,内容丰富,层次井然。

7、第四段有个排比句“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前两个分句侧重写什么?

后两个分句侧重写什么?

8、“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字用得极好,你能说说它的好处吗?

9、你喜爱小鸟吗?

你觉得它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五、《皇帝的新装》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本段文字选自《》一课,作者是______(国家)的著名_______作家_________。

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著名的童话作品。

2、“‘一点也不错。

’所有的骑士都说。

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

裁得多么好看啊!

’大家都说。

”你认为他们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4、“‘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5、《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六、《天上的街市》: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____________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_______节是写实,第_______________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

为什么?

6.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_________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_________,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即_________

2、选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_______的角度写春花色彩纷繁,而“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3、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4、这段文字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把文中划线句子“闹”换成“飞”,行不行,为什么?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八、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______。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_____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____着。

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____朝志南和尚写的《     》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3、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嗅觉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视觉、听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4、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6、第2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

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

7、春雨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8、春雨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______到______。

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   、    、     。

A、闪光  B、紧密  C、细长

九、《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_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根据课文,在文段横线上填词。

2、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的“肌肤”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从色彩变化的角度围绕“___________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___________顺序从山上写到______、再写到______。

4、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稍作赏析。

6、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

十、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5、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十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十二、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蝴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菜畦(    )    桑葚(     )斑蝥(     )   攒成(    )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3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蝴珠攒成的小球。

(      )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

3、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

(2分)

4、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5、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6、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

7、文中的总写句是哪句?

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8、选文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百草园的景色。

请举出具体的例子。

十三、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概括本段大意:

2、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

有什么作用?

答:

3、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

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

(1)时间

(2)地点

(3)捕鸟条件

(4)捕鸟过程

4、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答:

5、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________,“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十四、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

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2分)

3、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

(3分)

4、“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

(2分)

5、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分)

一 、 1.C2.D3.B4.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5.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二、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表达一种遗憾的心情

4.①B ②C ③A ④E ⑤D

四、1、开启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2、失去自由的鸟.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

3、第三段:

写鸟的叫声;第四段:

写鸟的形体.

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4、反衬手法。

作用是:

用笼中鸟、寒鸦和鸱枭来反衬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好鸟的可爱,同时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像囚禁似的笼养鸟的做法。

(大意对即可)

5、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

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大意对即可。

6、B(B项“爱所有的鸟”不当。

7、前二句:

写鸟的形态:

后两句:

写鸟的色彩.

8、答:

“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

9、答:

喜爱.因为它羽毛美丽、歌声动听、动作敏捷、姿态健美、很快活、自由.

五、1、《皇帝的新装》;丹麦;童话;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4、明知有错,但不悔改,表现了皇帝的虚伪、自欺和愚昧。

六、1、联想想像2.①;②、③、④3.作者在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暗含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5.不应该改动。

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6.(略)

七、1、春花秋实春华秋实2、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3、比喻、拟人、排比4、花多花艳花甜的特征,按树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八、1.南宋、《绝句》、引用 2.⑴引用、比喻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3.①触觉;春风轻柔温暖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④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4、B 5.C9.比喻、排比 B 、 A、C

九、1.顶镶露穿2.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3.色彩妙空间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十、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

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示例一:

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

示例二:

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5、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十一、

1、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3、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

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

“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

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

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

这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