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3429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

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某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后,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一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多次去过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路线图,表明儿童能够借助具体事物或表象进行思维,即处于认知

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

故选C。

2、心算、打腹稿、默读等技能属于()。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策略技能

D、精细技能

【答案】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

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心智

技能。

故选B。

3、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人的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

人的身

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促

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故选D。

4、与“揠苗助长”“一曝十寒”相对立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在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

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揠苗助长”“一曝十寒”正违背了这

一原则。

故选A。

5、“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

远”是()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温家宝

【答案】B

【解析】“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

高远。

”故选B。

6、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答案】C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

机。

故选C。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B、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D、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

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项描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

故选C。

8、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心”

施教。

故选C。

9、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答案】B

【解析】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立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在班集体建

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故选B。

10、小王毕业后成为某中学老师,他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一致。

这时他所处的态度阶段属于()。

A、服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答案】B

【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其中,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

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

图与榜样一致,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题干中小王“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

为一致,故其还处于认同阶段,未达到内化阶段。

故选B

11、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故选B。

12、以下对内部学习动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A、满足于学习活动之内

B、学习是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C、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

D、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

【答案】C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学习需要引起的动机。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

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A、B、D三项内容符合对内部学习动机的描

述。

故选C。

13、()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

理特征。

A、性格

B、气质

C、人格

D、兴趣

【答案】C

【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

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

征。

故选C。

1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

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故选D。

15、下面关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自身是一张白纸

C、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答案】B

【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

中的人。

故选B。

16、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

A、教学本质

B、教学模式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和操作体系。

由于教学模式

呈多样化,形成了适用范围大小不等的具体模式,所以它就成了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故选B。

17、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答案】A

【解析】努力、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

故选A。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

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A、“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研究性学习”

【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属于核心内容。

故选D。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

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A、“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研究性学习”

【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属于核心内容。

故选D。

20、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

【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

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故选B。

21、“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

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B

【解析】这是《西邻五子》中的原话,大意是:

西邻公有五个孩子,一个朴实,一个聪敏,一个盲人,一个

驼背,一个跛脚。

西邻公让朴实的务农、聪敏的经商、瞎眼的算命、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

如此,大家

各展其长,各有所成,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故选B。

22、新课程背景下的重教学模式尽可能尊重()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A、教学内容

B、教师

C、每个学生

D、每个人

【答案】C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重教学模式尽可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故选C。

23、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定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从其提出的主体来看,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的,体现着

人的主观意志,但教育目的毕竟不是纯粹主观臆定的东西,它必须以客观的存在作为依据,即必须依据社会

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故选C。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A、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启发性

D、量力性

【答案】B

【解析】“书”是指知识和理论,“行”是指实践,这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故选B。

25、王老师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期望混同于现实,把对课堂出现的情况按自己所

期望的结果加以解释,这属于()。

A、期望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A

【解析】有的教师对课堂出现的情况按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加以解释,把教学纳人自己所期望的轨道上去,而

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这类教师通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期望混同于

现实,把偶然情况当作必然结果,或把必然当作偶然。

故选A。

26、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D、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案】B

【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故选B。

27、“你不可以这样做!

”这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的()信息。

A、命令

B、训诫

C、中伤

D、讽刺

【答案】A

【解析】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出现“不可以”、“必须”等词汇时,都是表达命令的信息,这种命令式的交

流不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反而还有可能会造成两者关系冷淡甚至破裂。

故选A。

2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答案】A

【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灵活性、开放新、综合性、自主性和自愿性。

随意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均不属

于其特征。

故选A。

29、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