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140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原商教发【2005】191号

商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修订试行)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管理兴校,质量立校”意识,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总则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常规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基本要一求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坚持做好的基本规范。

第一条中小学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教育,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国家/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建立教学管理网络是国家/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为此,学校要建立学校、处(室)和教研组(年级组)各级管理网络。

各级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互配合,加强协作,齐抓共管。

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均应以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原则。

教学工作应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

第三条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负总责,教导(务)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检查指导。

学校要把教学目标、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第四条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第五条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严格贯彻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文件规定,并从实际出发,因校、因地制宜,制定规范、科学的常规管理制度,并定期修订未不断完善。

第六条学校应加强课程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按学年制定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必须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文件精神,维护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性。

其内容包括全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考核建议等内容。

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方案的一致性。

中小学要严格做到《商南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高中教学有关规定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从严控制课时总量和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学校教导(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和科任教师等,要根据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按学期制定《课程实施万案》(教学计划),按学期总结教学工作,学校要及时收缴汇总,检查督促并备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总结要书面报送上一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教职工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价学理论,自觉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研究教学过程和教育现象,积极参与和自觉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广泛获取教学信息,结合实际大胆开展教改实验和校本教研活动,开拓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

第八条学校应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坚持“科研兴教(校)”,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激励、保障机制和运作模式。

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大胆进行教改实验,积极推广教研成果和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保障新课程的实施,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

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引领者、保障者和激励者,应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

要整合乡镇(学校)内各方力量,建立促进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第九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过程评价,注意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十条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十一条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爱好,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积极研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一一校本课程。

县教育局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行指导,校本教材的编撰、选用应报县教育局审核备案。

第十二条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加强与社会机构、家长的联系,实行课内课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整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的立体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第二章细则

第十三条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

教师备课要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分阶段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知一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2、教材钻研透彻。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_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3、资源开发充分。

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教学设施、设备使用效益。

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4、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约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5、教法合理有效。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供可能。

6、过程设计续密。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问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梯度、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问题、情景的创设,体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发现精神的培养,体现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和自主感知、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积极创新与实践。

7、教案规范完整。

编写教案须按教学进度分课时(或章节)撰写,教案形式应灵活,一叮文字式,可表格式。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

课题课型,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必须的教具、课件、_图形卡片、引导性材料、学具以及课前师生的调查活动和所获得的实物、资料、数据、结论等),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精讲学生精练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活动形式和主要教法、学法,板书设计、练习反馈,课堂小结等),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随笔)等。

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

教案应注重实用性、操作性,简洁明了,利于教学。

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切合实际,注重学科特点,注重实效,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知识、技能的感知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与培养,防止单一化,脱离教学实际的做法。

青年教师应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中老年教师应有教案,重在创新。

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问,并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实行周前备课或单元备课制度。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提倡教师集体备课,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写教学反思,特别是教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定期检查备课情况,学校每期不少于J次,教研组每期不少于2次。

每次检查做到有记载、有等级、有评价,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学校有检查教案的专门工作小组,校长要参与并指导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必须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适应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双基”实,过程优,方法好,效果显著。

1、教学目标明确。

每节课都应有清晰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密度、深度和容量适当。

教学环节做到疏密有致,课堂结构合理,重点有保证,难点有突破,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又要重祝学生对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感知体验,还要重视科学态度、健康情感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方法科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选择符合学科要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并为之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通过教案或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

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4、师生互动积极。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实践。

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5、信息反馈及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6、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

要产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不挤占学生的自习和休息时间,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歧视、讽刺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7、教学艺术精当。

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实验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启示和感受。

教学语言简练流畅,准确使用普通话。

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8、学校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9、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保证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的充分、有效使用。

每年按要求补充购置图书、报刊资料、实验仪器(药品)等,为师生创设广阔的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

“科学”课程(理、化、生等)的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95%;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正常开放,每周分别不少于3次和4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校园调频广播周播放5次以上;远程教育信息接收及有效利用率90%以上;电教(脑)室正常开放,信息技术课开出率达100%。

第十五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有安排,上课表,有落实。

学校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并结合本校实际,规划制定各年级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但必须达到《商南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规定的课时要求。

第十六条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原则上应该“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及时反馈,方法有效。

作业设计要精心。

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作业布置要适当。

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避免重复劳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高中各年级一般不超过2小时(包括阅读、实践性作业)。

作业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有明确要求。

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批改反馈要及时。

作业批改必须及时,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要统一批改等次,批阅符号正确、鲜明,要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

可采用标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应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几次作业一次处理。

作业批改后,应区别情况及时讲评,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指导学生总结经验,重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和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优秀作业作品集”和“错题册”。

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作业的批改情况,每期不少于1次,将检查结果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公布,并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十七条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举措,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着眼于全体学生,力求整体提高。

1、规范辅导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

课外辅导不得妨碍其他学科教学,不得借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2、强化分类指导。

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

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运用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学科实验研究)、开展文体活动、科普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对各科特长生取得的学科竞赛优胜奖和学困生转化情况都要记入教师的教学成绩。

3、重视个别辅导。

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多给一份关爱。

多给一些读书、思考、回答、演练的机会,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师要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小学不集体上晚自习,小学住宿生安排晚自习不超过45分钟,初中每晚两节自习,不超过90分钟,高中不超过135分钟。

第十八条考试(测验)。

考试(测验)是教学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教学质量测评要做到测试及时,命题科学,评价多样、方法合理。

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不得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

要按照学科特点和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组织考试,明确考试目的。

要严格检测的过程管理,加强平时的检查和提问。

按要求参与市、县组织的调研性检测或学业考试。

学校要不断改进评价方法,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进行考试评价研究和实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

提倡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操作、综合性学习的考察、调查报告、表演、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倡学生、家长、同行、学校、社会共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手段。

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侧重能力和素质的立意、注意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智力友展水平,重视多角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体现教育性、教学性、发展性。

要注重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

要科学地把握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期中、期末考试,学校要根据教育局关于考试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考试要求,严肃考风考纪,杜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试卷原则上密封装订,严格按评分标准阅卷,提倡流水批阅,以确保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

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

肯定学生的创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墓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和谐发展。

考后教师要及时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分析的指导,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

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列名次。

制定计划,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档案册》(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学科成绩填写实行等级制;85分以上为A等,76分—84为B等,60分—75分为C等,59分以下为D等;发展性目标(综合素质)实行A、B、C、D级或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教师的“质性评价”评语应用第二人称,语言亲切、中肯、清楚、简练,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第十九条学校要健全教研组织,拟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规划,确定教研、教改目标、任务和思路,并抓好落实。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按学科设立学科教研组或相近学科综合教研组,村小以综合教研组为主。

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研规划,制定年度或学期教研计划,扎实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教研组集体活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周不少于一次,村小可间周一次。

各乡镇要以中心小学为依托,以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组建好小学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教研组成员的引导、带头作用,扎实开展以推进新课程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

集体研讨每期不得少于2次,学期末向乡镇中学上报书面总结。

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要定期为全校教师做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每学期(或)学年交流一次教学案例、总结或教学论文。

为教师参加县以上教学研究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因此,教师要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与策略,提升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教学研究要关注教学问题,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

教师要努力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持续地追踪问题,将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专题,把自己的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

要重视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概括提练,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

坚持教学即研究的理念,用“研究”的意识强化日常的教学活动,突出课后(教后)反思和课题研究。

教师要积极参加县、乡镇、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每学年要努力做到“五个一”,即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提供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设计一份试卷,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案例或总结,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巧节。

要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理念、行为和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比较,认真汲取、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提升自已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水平。

学校领导参加教研活动,每期不少于8次,并主持、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中心小学要对所辖村小的教学研究进行帮扶指导。

第二十条学校要重视体育、美育、劳技和卫生教育,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要在上好“两课两操”的同时,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活动。

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好检测工作。

艺术课要认真贯彻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从学科特点出发,加大投入,增添设施,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

学校应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书画展、歌咏比赛等形式的活动。

学校应重视做好学生的心理、生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做到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必需的劳动、就业技能。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安排教学工作,不得随意停课。

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半天以上(含半天),不论何因,必须报县教育局审查批准。

学校不得随意调整节假日和公休日。

学生参加竞赛、读书、评奖活动,要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使用的教材,须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按上级教材选定委员会选定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目录征订,严禁使用未经审定(查)的教科书。

地方教材须经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学校不得要求或统一组织学生购买各类学习辅导资料。

对学生自行购买的课外资料一、学具等要加强引导。

严禁向学生摊派教辅用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用书,不能把教辅用书当作习题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第二十三条中小学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坚持带课,建立听课、检查、评教制度,经常深入课堂及教学各个环节,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定期检查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

第三章检查与奖惩

第二十四条本常规基本要求一经实行,县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部门应以此为依据做好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县上一年一抽查、两年一大查,并将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