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027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docx

宁德市的乡土地理

第一章宁德市的概括

第一节基本概况

宁德市(英文名:

NingDeCity),别称:

闽东、蕉城。

位于东经118°32'~120°44'、北纬26°18'~27°4'之间,属于福建省,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福建离“长三角”和日本、韩国最近的中心城市。

宁德市

全市现辖蕉城区、福安、福鼎两市和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

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

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特点,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20.2℃,年平均降雨量在12宁德,福建省东北翼中心城市,东临浩瀚的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处在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发达经济区的中心,南接省会福州市,是福建省离长三角、日本和韩国最近的中心城市。

199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德地区,设立地级宁德市。

宁德市下辖蕉城区、东侨开发区(东侨新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屏南县、柘荣县(4个沿海县区,5个山区县),1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61个村(居)委员会,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39万人。

宁德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宁德市户籍人口为3393698人,十年共增加157993人;常住人口为2821996人,十年共减少169262人。

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375572人,占13.31%,与2000年相比上升2.59%,标志着宁德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宁德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50~2350毫米,无霜期235~300天。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二节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部,俗称闽东。

宁德,闽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越先人在此劳动生息。

到了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霞浦始设温麻县,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为长溪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时称福宁州,州治今霞浦县城关。

明洪武二年(1369)改州为县,成化九年(1472)复为州。

几经变更,至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为福宁道福宁府。

后辛亥革命后,1913年府废,闽东先后属东路、闽海道、第二、第一、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23年(1934)设立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所在福安县城关。

1949年6月—12月,区内各县相继解放。

解放后设福安专区,专署驻福安城关,辖福安、福鼎、宁德、霞浦、寿宁、周宁、柘荣七县。

1950年3月改行政督察区为福安专区。

1956年划进原属闽侯专区的长乐、连江、罗源三县,撤柘荣县。

1959年划长乐、连江二县归闽侯专区,增进原属南平专区的松溪、政和二县。

1960年,松溪、政和合并为松政县。

1961年恢复柘荣县。

1962年划罗源归福州市,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松溪二县。

1968年4月,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0年7月1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迁驻宁德县城关。

1970年专署迁驻宁德城关,改称福安地区(闽东地区),同时划松溪、政和二县归建阳地区,增进原属闽侯地区的连江、罗源、古田、屏南四县,再次撤销柘荣县。

1971年7月1日起改称宁德地区。

自设福宁州至今,上下700余年,所辖县份几分几合,曾经辖霞浦、福鼎、福安、宁德、寿宁、连江、罗源、古田、屏南、周宁、柘荣、政和、松溪等县。

1975年重新恢复柘荣县,1983年4月划连江、罗源为福州市管辖。

1988年原宁德县改设为宁德市。

1989年福安县设为福安市。

1995年福鼎县改设为福鼎市。

1999年12月13日,省人民政府以闽政[1999]文234号作出“关于撤销宁德地区设立地级宁德市的批复”,按国务院批准省政府的精神批复我区,同时将省直辖的福安市和福鼎市,委托宁德市代管。

1999年宁德地区改设为宁德市。

撤地设市典礼于2000年11月14日举行,至此闽东的历史又打开了崭新的一页。

 

◆行政区划

宁德市辖1个市辖区、1个开发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面积134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82.2万人(城镇人口135.23万,乡村人口146.97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

蕉城区 面积1537平方千米,人口42.93万。

邮政编码352100。

区人民政府驻八一五中路东侨开发区(东侨新区)(直属于宁德市)面积16.9平方千米,管委会驻地闽东路。

福安市 面积1795平方千米,人口56.36万(城镇人口32.6万,乡村人口23.76万)。

邮政编码355000。

福鼎市 面积1526平方千米,人口52.95万(城镇人口26.68万,乡村人口26.28万)。

邮政编码355200。

市人民政府驻桐山街道。

寿宁县 面积1425平方千米,人口17.59万(城镇人口7.22万,乡村人口10.36万)。

邮政编码355500。

县人民政府驻鳌阳镇。

霞浦县 面积1716平方千米,人口46.12万(城镇人口17.52万,乡村人口28.6万)。

邮政编码355100。

县人民政府驻松城街道。

柘荣县 面积544平方千米,人口8.84万(城镇人口5万,乡村人口3.84万)。

邮政编码355300。

县人民政府驻双城镇。

屏南县 面积1485平方千米,人口13.77万(城镇人口5.03万,乡村人口8.74万)。

邮政编码352300。

县人民政府驻古峰镇。

古田县 面积2377平方千米,人口32.37万(城镇人口11.02万,乡村人口21.35万)。

邮政编码352200。

县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

周宁县 面积1047平方千米,人口11.27万(城镇人口4.91万,乡村人口6.36万)。

邮政编码355400。

县人民政府驻狮城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注:

以上人口均为常住人口)。

第三节区位条件与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优越

宁德,福建省东北翼中心城市,东临浩瀚的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处在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发达经济区的中心,南接省会福州市,是福建省离长三角、日本和韩国最近的中心城市。

宁德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东面经岛弧、海沟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在两大板块长期相对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地质特征。

宁德市地处洞宫山脉南麓,鹫峰山脉东侧,东面濒临太平洋,中北和中南部又有呈北东—南西、西北—东南走向的太姥山和天湖山两条山脉,构成沿海多山地形。

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中部隆起,大致呈“门”型的梯状地势。

区内山岭起伏,地表深切,高差悬殊,地势陡峻,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间杂有山间盆地,沿海一带夹滨海堆积平原。

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海岛棋布,海域辽阔。

2、气候水文

宁德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具有山地气候、盆谷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点,春夏雨热同期,秋冬光温互利,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沿海和内陆温差悬殊,气候类型呈多样性。

  

宁德市水系沿构造线发育,河流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独流诸河。

全区较大的河流有24条,流域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8.8%。

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6条,其中最大的交溪和霍童溪两条水系和干流及其10条较大的支流,控制面积0.7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流域总面积的65.5%;其余较大自成系统的古田溪、霍童溪、赤溪等14条河流,控制面积0.41平方公里,占全区流域总面积的34.5%。

区内河流的特点是,上源至中游段蜿埏曲折,河道狭窄陡峭,水流湍急,落差较大;下游河段河面较宽,河床较缓。

流速平均平稳,流入东海。

3、社会经济条件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2)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3)卫生、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4)社会保障、福利事业有新发展

4、交通条件

宁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高速铁路、104国道贯穿全境而过。

宁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闽东交通运输业的空前繁荣。

 

第二章宁德市的资源

第一节海洋资源

第二节农业资源

第三节水电资源

第四节矿产资源

第五节旅游资源

第三章宁德市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章宁德市的城镇发展概况

第一节县域中心城镇的发展

第二节县域次中心的城镇发展

第三节一般城镇的发展

第五章宁德市的特色文化

第一节闽东文化

◆概述

宁德属东南沿海印纹陶文化系统,早在一至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晋太康3年设立了县治,元至元23年设立福宁州,清雍正12年升为福宁府,民国23年设行政督区,解放后设福安专区,1971年6月改宁德地区。

闽东有许多文化古迹和传说。

据史书记载,蕉城霍童山是道、佛两家的圣地之一。

这里有“燧人氏造火”和“黄帝造(到)霍”的传说,还有尧帝封太姥的传说。

一百年前,在闽东开埠设立了福建第一海关──福海关。

历史名人朱熹、陆游、冯梦龙、文天祥、戚继光等曾在宁德工作、生活和打仗过。

宁德孕育出唐朝福建第一进士薛令之、宋代爱国主义诗人谢翱、明朝爱国将领刘中藻、清朝著名虎将甘国宝、中国世界语第一人林振翰、中国佛教协会首位会长圆瑛等杰出人物。

闽东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以搬铁技、线狮舞和剪纸最有特色。

搬铁技又称台阁,是源于清代的民间表演形式,流行于闽东主要县(市、区)。

表演时,将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少年儿童化妆后,手持道具,或坐或站于“铁技”之上,然后随车搬行。

在灯光映射和音乐的伴奏下,整个造型精美,场景生动。

线狮舞,流行蕉城区霍童,亦称抽狮舞,是由当地儿童玩具演变而成。

扎制的狮子,通过绳子将狮头、狮身、狮尾、狮脚吊挂在木架上,木架安上车辕,表演者边走边抽绳子,并配以幕景和照明。

线狮舞分为雄、雌“双狮舞”和母狮、仔狮“大小狮舞”。

表演者少则5人,多则10多人,他们身手敏捷,臂力过人,把狮子抽动得时而挠腮戏球,时而腾空飞越,引起观看者的阵阵喝彩。

闽东剪纸,以柘荣县最为有名。

剪纸的手法主要有平铺式、对称式、多折式和网络式几种。

剪纸所表现的内容除了传统的花式和字形外,还有很大部分是生活的物品,并采用抽象和夸张的表现形式。

柘荣剪纸多为妇女创作,并拥有一批有造诣的民间老艺人。

2000年柘荣县以其剪纸的独特魅力,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号”。

改革开放以来,闽东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闽东文化机构日臻完善,市文化局成立了10个直属事业机构,分别从事群文、戏剧、文博物、文化市场和演出市场管理等业务工作。

文化部门努力实施“芳草计划”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创建农民图书馆活动。

狠抓文化队伍建设,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和充实。

大力弘扬畲族文化,开展畲族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经常性地举办全区性的文艺调演和各种形式的摄影、书法、美术作品的评奖、展览,以及重大节日的社会文化活动。

《武夷狐疑》、《山里人》、《孩子剧团》、《天地良心》、《红罗衫》、《烛光》、《蓝色家园》等一批剧目连连打响;一大批音舞、书画作品在省内外赛事频频获奖,精品生产硕果累累。

少儿舞蹈、《莲花童子》、《竹响空山》、《竹卜惊雀》三次晋京中南海演出,并同时获文化部“蒲公英”大奖。

摄影《晨冈绿恋》、《畲族新娘》还东渡日本等国展出。

诗集《大地的女儿》荣获首届鲁迅文学提名奖。

从1981年至2000年,九次参加福建武夷音乐舞蹈节和18次专题调演活动,共组织创作演出220个节目,有100多个节目获奖。

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古田县、福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模范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闽东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24.72%,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畲族文化和艺术是闽东文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

1992年我市实施了旨在弘扬发展畲族文化的“一二三三”工程,即建好一个团──畲族歌舞团;办好两个馆──畲族博物馆、畲族革命纪念馆;活跃三个点──福鼎双华畲族民俗文化示范点、宁德金涵畲族历史文化示范点、福安畲族茶文化示范点;形成三个有──有专门研究畲族文化的机构(畲族文化研究会),有一批从事畲族文化研究的队伍,有经常性的畲族文化活动。

几年来,不断挖掘整理了一批畲族文化遗产,出版了畲族民间故事、畲族歌谣、畲族谚语三套专集,共收录故事184篇,歌谣卷33万字、谚语6000条;提炼创作了一些具有畲族民俗、风情文化与反映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艺作品,有的被邀请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民俗婚礼展、中国旅游节等全国性大型演出。

闽东还成功举办了1986年中国福建首届畲族歌会、1990中国闽东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1995年中国闽东畲族风情旅游节、1997年12月在闽东举办大黄鱼招商暨畲族文化节。

畲族文化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地区畲族歌舞团应邀于1997年春节期间赴澳门进行艺术展演,1997年下半年和1998年春节畲族歌舞团两次应邀出访了新加坡,畲族文艺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东南亚地区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闽东民间艺术之剪纸

在闽东地区看老妪剪纸,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开心和愉悦的事。

只见那些满脸皱纹、满手沧桑的老妪在色纸上,用指甲掐出个所要剪东西的大致轮廓,然后就操起剪刀进行铰剪。

用不了几分钟的时间,一张不但生动风趣、而且饱含民情风俗的剪纸作品便大功告成了。

古朴、稚拙、简洁、明快,对看惯现代美术品的人来说不啻有一种独特的感受。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流传面广、表现力强等特点。

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

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中华民族逢年过节、红事白事都有剪纸的传统习俗。

闽东地区也不例外,这一传统保留至今,尤其以柘荣、蕉城、霞浦、福安等县市更为普遍。

这里的剪纸形式多样,用途广泛。

除了人们常见“窗花”、“墙花”、“门头花”外,还有婚娶陪嫁物品上的“喜花”、节日敬祖求神祭奠物品上的“供花”、孝敬长辈礼物上的“寿花”等。

人们运用剪纸的艺术形式来表述内心的向往,祝愿生活吉庆平安,风调雨顺。

闽东地区的剪纸手法主要有平铺式、对称式、多折式和网络式。

平铺式即是将数张色纸平铺的摞在一起,用针别住,然后用剪刀按照构思进行铰剪,完成之后,再分别揭开,即可成数张相同花样的剪纸。

平铺式的剪纸多为小型图案,其剪工细腻,小巧玲珑。

它的图案周围多带有边沿,以防止花形的破碎。

对称式采用了将纸对叠,剪好后再伸开,其画面上下相同,左右对称,其用途多用于婚嫁的窗花、墙花、门花、床花等。

多折式则是以纸的正中间为中心点,通过平均的多折,剪好后伸开,即成为有规则的圆团图案,此式装饰性强,有雍容华贵、吉庆和谐的风采。

网络式即将纸折叠或平铺后,由纸的中心向外,一道道剪成弧形或平形相等宽度的细梗,并交错相连,其边沿为图案花形,剪好伸开后,便成为网络的菱形或水波形透孔纸花。

闽东的剪纸最为著名的当数柘荣剪纸了,该县因剪纸的广泛性、艺术性和传承性而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民间艺术(剪纸等)之乡”的荣誉。

其剪纸风格粗犷抽象,在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心随意动,有很强的自由空间,但同时也借鉴了上述的四种表现手法。

如著名的蹄包花剪纸(就是在以猪蹄形为外廓,内剪各种花卉),整幅作品既有对称又有多折也有平铺,鉴于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作已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闽东的剪纸在题材的主要有两类:

一、实际生活题材;二、吉庆寓意的题材。

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参加田间劳动或从事家务劳作;有的直接表现家禽家畜,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还有各种瓜果、蔬菜、花卉等。

或一只虾、或一尾鱼、或一棵白菜、或一丛兰草等。

运用抽象、夸张的表现,如剪一条墨鱼便剪得浑圆玲珑,让人看了倍感亲和,那墨鱼身上剪有各种花样,但则在其头部夸张突出了触角的形状,给人貌离神合之感。

因为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

但真正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还是那些表现传统戏文故事和民间故事的剪纸,如“云头送子”、“白蛇传”、“陈三五娘”等,无论刀法处理还是布局结构上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巧,风格别致,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闽东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

曾涌现出一大批较有成就的老民间艺人,其中以女性为多。

她们自幼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在长辈的鼓励下,迷恋上了剪纸艺术,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都成为他们剪纸的内容。

另外,剪纸还有许多美好的寓意,象征着福禄寿喜和吉祥如意,如以蝙蝠象征“福”、以鹿、竹象征“禄”,以蟠桃象征“寿”等。

尤其是当她们处在恋爱阶段的时候,更喜欢通过剪纸作品来表达自己的那份爱意。

◆畲族风情

畲族传统男女服装多用苎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

男装式样和汉装大致相同,女装与汉族服装区别较大,其款式在境内各地大同小异。

随着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时服装的款式选用布质和汉族无大差别,但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用传统服装。

畲族男子传统服饰民国及其以前畲族男子传统服装为青黑或蓝色的大襟布衫。

夏天穿的大襟苎布衫用耐咸、耐磨、通风透气性能好的苎麻布缝制而成。

其款式为对襟、无领,仅用蓝棉布镶领口,两肩上衬有棉布"搭肩"。

苎布衫因其袖子长短之别又分成长袖和短褂两种。

夏天穿短褂较普遍。

夏天男子所穿短裤,亦用苎布或棉布缝制而成。

冬天畲族男子穿的大襟布衫,多用棉布缝制,故又称棉布衫,款式和苎布衫相同。

冬天老人还加穿夹袄或棉袄,其式样均为中间开襟。

要是出门做客就穿"钱吊",中间开襟,两边腰间备有口袋,用以藏放钱物。

缺棉布的就用双重苎麻缝成"马夹"穿用。

冬天男子穿青、蓝色棉布长裤,裤子为直筒式,裤筒大,不论短裤或长裤,裤腰均接有15厘米宽的不同颜色棉布作"裤头",腰系线织的专用带子。

男婚礼服为黑缎官帽(红缨帽,民国后改为圆沿礼帽)、青色长衫(其襟胸前绣花纹饰)、青色布靴。

畲族妇女传统服饰衣服为黑色,向右开襟,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和福安式之分。

福鼎式通常称福宁东路装,上衣分大领和小领。

大领中部最高处4-5厘米。

多用水红、水绿做底色,加绣花纹。

领口装饰有2颗约2厘米粗的红绒球,球心镶有各色料珠,俗称杨梅花,球底托十几片布叶子,有的盛装背后还有银饰小薄片,胸前右边绣有图案,大襟上缀有两条长过衣裾的红色飘带,袖口以红、绿色布(或用绸)条滚边。

有的少女装不绣花,只用印花红布缝在服斗上。

霞浦式又称福宁西路装,流行于霞浦县西、南、中部和东部畲村以及福安东部地区。

其特点在于前后衣片长度完全相同,也是大襟式,有服斗和系带,可两面翻穿,逢年过节或外出做客穿正面,平日在家或外出劳动穿反面。

领口低窄,中部最高处约2厘米。

大襟一般是20厘米,服斗12厘米。

服斗的刺绣集中在上角,左右侧均延伸至中线,右侧尽襟边,斜长16厘米,垂直6.5厘米,宽1~10厘米不等,由1~3组图案组成,每组称"池",宽1~3厘米,以红色为主。

习惯以所绣组数,分称"一红衣"、"三红衣";或按领口绣花,分为"花领"、"一行领"、"二行领"、"三行领"。

青年妇女所穿的服斗绣花偏宽,最宽的"三红衣"3组花样并列10厘米以上,领口多为花领,绣工特别精细,多作为盛装、礼服。

老年妇女和少女所穿的则偏窄,多只绣1条1厘米左右的小花边,反面服斗及领口均不绣花,只在袖口、两侧衣钗内缘添条、套肩、系带和相应部镶蓝色布条。

福安式,福安大部地区及蕉城畲族女装纹样较简单,只在衣领上饰水红、黄、绿色虎牙纹,服斗上镶有一条三四厘米宽的红布边,下端靠头处才镶以一块三角红布,两边袖口各缝一块三四厘米宽的红布。

女裤与当地汉族类似,旧时是大裤头、大裤管、没有口袋的"便裤",多为黑色,有的稍短,称"半长裤"。

霞浦式围裙裙身色黑,呈梯形,长(高)33厘米,上宽33厘米,下宽160厘米,正中12厘米外两侧有对称的折叠,每侧5~7条每条宽0.7原米,长5厘米,与裙身相等,折上有刺绣。

两侧边缘,滚镶蓝色窄添条。

两侧和上方均滚镶红、黄、蓝、白、绿多种颜色相间的添条,排列成彩边,紧靠彩边外绣有图案。

裙头蓝色,宽6.5厘米,两端系有白色素面棉线织带,宽约4.5~6厘米,长约2米,呈须穗状。

少女穿用的围裙多系水红色,宽边织花带。

福鼎式围裙裙身多呈长方形,裙身上中部用淡绿色绸布作装饰,节日穿用围裙则加绣花。

裙带均为织有几何图案或水波纹花带。

畲族妇女举行婚礼和逝世时穿的专用长裙叫大裙。

黑色、素面、四褶,长至脚背,分筒式和围式两种,与上衣套配,束以宽大的绸布腰带或系配色大绸花。

有的大裙改用红色面料缝制,束以红绸结的大绸花。

凤冠又称公主顶,是畲族妇女婚礼和逝世时使用冠戴。

尖顶圆口,戴于发髻上,以红绸带或料珠串扣于下颌。

冠体内层用竹箨圈制,外蒙黑或深色布,正中上部装有精致银框小方镜,并配微型剪、尺、书、镜等物件,冠顶用竹蔑编织成塔形骨架,外蒙红布,各面贴缀大小不一银片,上部后侧及前两侧,各缀挂一蝶形银饰,每片银饰上各缀以五串小银片,两端饰玻璃珠,顶端饰有两片三角银片和红缨络,银片上錾有吉祥纹。

婚礼用凤冠系有遮面银饰,俗称"线须",由一块长方形银牌和九串银饰薄片组成,垂挂面前,银牌上有"双龙抢珠"图案,银片纹饰为鱼、石榴、梅花等吉祥物。

鞋子,传统穿圆口黑布厚底(或木底)有鼻鞋,鞋面上折有一道红色中脊为单鼻鞋,系女性穿用,鞋口边缘镶以红、黄绿等色边线。

鞋面折有两道中脊的为双鼻鞋,系男性穿用。

传统有鼻鞋民国后渐少见,大多数用作丧服。

婚礼则穿长靴。

绑腿俗称脚绑或脚暖,兼作防护妇女小腿和保暖之用。

整幅呈三角形,宽29厘米,长55厘米,多以白色龙头布缝制,末端有红色缨和紫红色长襟。

1949年后,绑腿已少见。

随社会发展,除老年妇女还保持穿传统服装外,青年人只在婚嫁及重大喜庆活动场合才穿着。

其传统服装布质亦追求时尚,刺绣更趋精细。

而平时所穿服装和汉族无大差异。

银饰有头笄、银簪、头花、手镯、戒指等。

畲族男子发式与汉族无异,女子传统发式不同于汉族妇女。

已婚妇女发式霞浦畲族已婚妇女发式,为古典"盘龙髻"(又称凤凰髻),式样复杂,夹以大量假发扎成。

梳扎时,先把头发分为前后两部,后部约占2/3,其间置放一支长约20厘米,直径3厘米裹着黑布的竹箨卷筒,其中段用红线扎紧往上折,呈斜角,使头发膨松在后脑勺部位,前端与假发用红绒线扎紧,让假发至前顶呈侧型垂下;前部头发分成左右两股,旋成小股,从左往右绕过头顶,至前顶与垂下的发束汇合缠扎,随即掺入假发,把整股头发从左往右盘绕于头顶,呈螺旋状,用发夹固定,最后用大银簪横贯发顶中央,形成昂扬屈曲、独具一格的盘龙状高髻。

蕉城区北部和福安一带畲族妇女头发则从后脑勺梳起,向上盘旋绕头盖一匝,高达脸部的1/2,发间环束数根深红色绒线。

顶部压一条两指宽的银簪,并插银耳扒、豪猪簪各1枚,俗称"凤凰中"。

福鼎一带畲族妇女梳头不掺假发,仅椎本身的长发于脑后成面包型,罩以黑色网纱,插以头花等饰物。

未婚少女发式福安畲族少女过16岁,头发亦梳成截筒高帽形状,但顶部不压以银簪而以1束红绒线缠在右额前。

蕉城区与霞浦少女则把头发围成圆形,额前留若干刘海,以红绒线夹上2支银笄。

福鼎少女头发围成圆形后,右侧斜插1条银簪,在簪子上垂下缨络状绒线,畲族妇女发际所系黑色、蓝色、红色绒线环束,标志老、中、青不同年龄身份。

第二节屏南

◆屏南的“乱弹戏”

一、显著特征

  屏南乱弹戏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丰富的剧目和声腔音乐,以及形式古朴的表演艺术,仍保存了独特而古老的剧种个性和风貌。

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一)音乐唱腔保存古老唱腔特色。

现代乱弹音乐唱腔保留原始的吹腔、梆子腔特色,乱弹音乐轻松明快、旋律优美,唱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学。

  

(二)艺术表演突显雅俗共赏。

乱弹戏的演出多将世俗生活中的笑话、诨语以及地方掌故穿插运用于科诨中,使演出呈现生动性,这种雅俗的组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