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3938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西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西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西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西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西农业.docx

《河西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西农业.docx

河西农业

浅谈河西农业发展

1河西的农业生产现状与地位

河西地处甘肃省西部,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

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包括武威、张掖、酒泉3个地区及

嘉峪关、金昌两个地级市,共2O个县(市、区).15个国

营农场。

总土地面积27.4万km.占全省的61.4%,现

有耕地66.5万hm,占全省的19.32,其中水浇地面

积49.6万hm。

,占全省的53,总人口430万人,占全

省的l9,其中农业人口332万人,占全省的17,有汉、回、蒙、裕固、哈萨克等l0多个民族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我国和欧亚诸国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丝绸之路”之称,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自汉代实行“屯田”和

“徙民实边”政策以来,灌溉农业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绿州灌溉农业的精化宝地之一。

目前,河西地区的粮食每666.7m产量已达到400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人均占有粮食550kg.农业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00元,高于全省近一倍,以占全省19%的耕地,17%的人口,生产了占全省32%的粮食,提供了占全省70%的商品粮,43%的商品油,99.6%的棉花,97%的甜菜糖,28.7%的肉类,43.7%的羊毛和45%的瓜果蔬菜,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瓜菜生产基地,在甘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河西地处大西北腹地,是开发大西北的窗口和东进西出创汇农业的战略要道,与周边省区相比,具有更突出的区位和地理优势,必将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经济发展地带。

2河西农业资源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1农业资谭优势

2.1.1土地辽阔,可垦宜农荒地多河西地区人均耕地面积0.2hm,高出全国人均水平一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质疏松,吸水保墒蓄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1以上,非常适合机械耕作除此之外,尚有可垦荒地133.3万多hm。

,其中近期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33.3万多hm,开发成本小,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后备资源。

2.1.2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好,适宜发展高教益灌溉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河西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共建有大中型水库141座,总库容12亿rft,村砌干支渠道1900多条,1.2万km河西水资源总量为78.15亿m,人均水量1476m。

.每6667m。

水浇地占有水量645m.再加上大部分水库都修建在祁连山口,居高临下,全部可自流灌溉,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3光热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河西走廊的热量和光照时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高,是我国除青藏高原和柴达术盆地外,太阳辐射最高的地区,全年的日照时数高达2800~3300h,日照百分率60~7O,年太阳辐射总量607.1~649.OkJ/cm。

,≥10℃的有效积温为2600℃~3600℃,昼夜温差12C~

16C,无霜期130~170d,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小麦、玉米、甜菜、棉花、瓜果、蔬菜等作物的光热需求,而且有利于光合同化率及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高产优质高教农业的发展。

2.1.4农作物种类多、品质优,是生产无搏染绿色农产品的最佳区域河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啤酒大麦、马铃薯等品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黄河蜜瓜白兰瓜、黑瓜籽、无壳葫芦及各种蔬菜等200多个品种;果品主要有苹果、梨、枣、杏、葡萄等1O0多个品种;饲草料作物主要有紫花苜蓿、草木樨、

毛苕子、箭舌豌豆、红豆草等。

由于气候干燥,病虫危害轻,工业荇染源少,化肥用量低,非常适宜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为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和建设粮食、经济作物及畜牧商品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2.2存在问题

2.2.1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地区间水量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不高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部祁连山区的大气降水和冰雪融化汇集成的众多大小河系。

但各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河西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2%,石羊河流域上下游用水由50~60年代的1:

0.57下降到1:

0.27一上下游用水矛盾加深.造成下游民勤湖区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矿化,土质沙化,环境恶化,形成沙进人退的局面,黑河、疏勒河流域因缺乏调蓄工程和骨干水利工程不配套,造成灌溉季节严重缺水.用水矛盾突出。

2.2.2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单就气候而言,表现为一是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两季不足,一季有余二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严重。

三是低温、风沙、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2.2.3产业结构调整迟缓,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河西地区作为全国和甘肃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单一的粮食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致使地方经济仍未摆脱以粮为主,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

目前,河西地区的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8%,而发达地区一般都在35%以上;林果业比重不足5%;乡镇工业人均年收入只有800元,仅为全国人均的1/9,农产品加工增值薄弱,利益流失,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形成高产穷县,有65%的县(市)吃财政补贴,难以增加对农业的持续投入。

2.2.4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和威胁着河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祁连山雪线上穆,来水量减少,加之对沙漠边缘荒地的盲目开垦,作为沙漠化主要标志和突发事件的沙尘暴的发生也呈加剧态势,表现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沙漠沿线风沙前移、草场超载、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溃化等问题依然严峻,对今后农业生产发展造成很大威胁

3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特色支柱产业

3.1制种产业

河西因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的玉米及瓜、菜种子成熟度好,颗粒饱满,千粒重高,发芽率高,深受国内外种子行业青睐,被誉为“优良天然制种场所”,近年来对外制种发展势头强劲,抓住目前国家制种基地西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瓜果基地农业,这对于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3.2优质小麦产业

全国每年约需优质小麦250亿kg,而目前国内生产量仅能满足2O%左右,河西作为传统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收获期降雨量少,穗发芽现象轻.单产水平高,极适合优质专用小麦生产。

今后在大力推广甘春20号、新春8号、中作8131,垦红14、张春¨号、张春2O、兰忧麦等面包专用型小麦品种的基础上.建成15万hn。

强筋类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在推广陇春15、陇春16、甘春18、宁春4号、宁春6号、宁春30号,永良4号,武春2号等面条及馒头专用型小麦品种的基础上,建成15万亩中筋类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年生产优质专用小麦15亿kg.并且实行分品种优质优价收购,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3小杂粮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杂粮市场需求旺盛,要通过灌区间套复种和二阴山区旱地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展荞麦、麋子、蚕豆、豌豆、扁豆等小杂粮生产,建立5万亩小杂粮生产基地,年生产优质小杂粮5千万kg,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3.4西菜东调产业每年6~10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高温、潮湿、暴雨、台风、洪涝等灾害性天气.蔬菜生产严重受阻,菜价上涨,市场供应不足,城市居民吃菜困难。

据农业部统计,仅上述地区在此期间每月缺菜达300万t,价格比平时要高出1倍以上。

河西走廊由于气候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再加上海拔较高,夏季气候温和,设旒农业发展迅速等特点,大部分地区十分有利于茄果类、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等蔬菜

的连续生产上市,而且产品病虫害少、农药污染轻、外型美观、色泽亮丽、营养丰富,在东南沿海十分抢手.深受消费者青睬。

每年6~10月,正是河西上述各类蔬菜大量上市之季,菜价下跃,卖难问题突出,因此,抓住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缺菜的有利时机,经过强有力的组织,将河西的蔬菜大量调往东部,发展10万亩

西菜东调基地,年生产各类优质蔬菜500万t,外调沿海地区200万t以上,前景非常诱人。

3.5饲草产业

由于欧洲疯牛病、口蹄疫的流行,国际上对一些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已持怀疑态度,苜蓿草粉、草粒市场需求巨大,仅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需求量就达500万t。

河西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宜农荒地多,大力发展以苜蓿为主的饲草产业,建立20万亩苜蓿草生产基地,年生产苜蓿干草250万t,深加

工后用于出口和饲料添加剂。

不仅可以节约用水,增加植被面积,促进畜牧业发展,而且还是“三元结构”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36醴造葡萄产业

历史上,凉州葡萄酒曾久负盛名,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河西地区生产的酿造葡萄糖酸度适宜,是生产优质葡萄酒的上佳原料,“十五”期间,河西地区计划发展酿造葡萄2万亩,生产酿造用葡萄5O万t近年来.武威地区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酿造葡萄种植.2000年已累计发展0.34万亩!

,生产的“莫高”牌干红葡萄酒荣获全国金奖,这对于河西地区酿造葡萄

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37特色果品产业

由于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河西地区形成了一些地方名优特色果品,如软儿梨、薄皮核桃、临泽和民勤小枣等,目前产量很小,市场占有率极低.应当组织专门力量,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新和提升这些名优特色果品,尽快建成I.2万亩生产基地,年生产特色果品20万t,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新型产业。

3.8花卉产业

近年来,国内花卉需求增长很快,河西地区发展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发展郁金香、唐昌蒲、百合、大理花等花卉品种,建成0.6亩生产基地,年提供鲜切花在5亿支以上。

3.9特色中药材产业

随着干旱的加剧和人类的滥采滥挖,一些原生长于荒漠地带的常用中药材如肉苁蓉、锁阳、甘草、麻黄等已濒临灭绝境地,市场缺口很大,应当加强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力争“十五期间建立0.4万亩。

栽培基地,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栽培和利用。

因地制宜,科学求实原则,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改造和扩建一批原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建一批高科技的食品工业企业和集团,与广大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保证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4保障措施

4.1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必须坚持

4.2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推行品牌营销策略在栽培措施上,必须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料、科学施用化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突出优质农产品的天然无污染特色,同时,积极申请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刨出优质农产品名牌,促进市场销售。

4.3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长远看,河西地区必须走节水、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行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以采用常规节水措施为主,对现有渠道进行防渗村砌,加强田问配套,改进灌溉技术,实行沟畦小块灌溉。

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如低压管道、

喷灌、滴灌等新技术和地膜覆盖裁培等农业节水技术;并且要制定一系列的节水规划、措施、办法,实行考核和奖罚措施,通过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经挤手段,用好昔好现在有限的水资源,使河西地区成为一个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节水高产高效示范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4大力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

河西作为灾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可以采取与国内各大中城市计算机联网等途径,向广大农户适时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减缓市场风险,实现农村经济和市场的有效联结。

 

西北师范大学

—暑期实习报告

西

 

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

08级地理科学

(1)班

姓名:

李育堂

学号:

20087500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