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新园工程混凝土施工.docx
《棕榈新园工程混凝土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棕榈新园工程混凝土施工.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棕榈新园工程混凝土施工
棕榈新园工程混凝土施工
专题方案
编制单位:
棕榈新园审批单位:
江苏省江建集团
项目部珠海分公司
编制人:
审批人:
审核人:
审批负责人:
审核日期:
审批日期: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结构设计概况
第二章底板、顶板、侧板混凝土施工
第三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第四章后浇带施工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概述
棕榈新园高层住宅楼为高档精品商住楼,是由4栋18.5层的高层住宅楼和一层地下室组成的建筑群。
建筑面积58749.08M2,该工程由珠海国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珠海东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珠海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实施工程监理,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该工程4栋19层的高层住宅楼均设在一层的整体地下室上方,沿地下室南、北二侧布置,北侧为1#楼及2#楼,南侧为3#楼及4#楼;地下室顶板中部为园林绿化。
地下室平面形状呈直角梯形。
本工程根据疏散要求在1#楼-4#楼四栋住宅各布置了1座疏散楼梯、设2座电梯。
地下室车库南、北二侧各设一个出入口。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5637.82M2,住宅及商业面积49293.44,地下室建筑面积9455.64M2。
第二节结构设计概况
一、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工程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静压Ф500、Ф400预应力预制C80砼管桩,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二、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7度,主体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部位(楼号)
抗震等级
剪力墙
核心筒
1#、2#、3#、4$
剪力墙
框架
三级
三、地下室人防设防等级:
平战结合甲类防空地下室,抗力等级六级。
四、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结构耐火等级:
二级。
五、结构砼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一级
六、砼强度等级:
地下室
基础垫层C15
地下室底板、顶板、承台、水池C35S6
柱、抗震墙C40
楼层梁、板、楼梯、斜撑C30
±0.000以上
墙柱1-5楼C40、6-11楼C35、12楼以上C30
梁板2-6楼C35、7楼以上C30
其余混凝土强度均为C25。
地下室底板、顶板、侧板混凝土掺3-5%CSP-4多功能高效防水剂(加强带5-7%)。
后浇带设置:
整个地下室纵横向共设七条后浇带,将地下室分成12块;后浇带宽度1200mm,后浇带部位钢筋可通长设置;后浇带处的砼在两侧砼浇筑完成60天以后,方可采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掺12%AEA膨胀砼进行浇筑。
地下室底板350mm厚自防水砼,梁板顶标高-6.000M,配筋底(面)筋Ⅲ级钢φ14@200(φ12@150)双层双向通长设置。
承台截面尺寸一般为2.0X1.0×01.3(H)、4.6×2.5×1.5(H)、6.25×4.5×1.5(H)等。
纯地下室独立柱截面尺寸0.4×0.5,0.6×0.4等。
住宅采用异形薄壁框架柱(即短肢墙),宽度多为300。
地下室挡土墙厚度一般为300mm,电梯筒壁厚300。
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式(局部采用无粘接预应力大板结构),顶板厚度一般为250-300mm,顶板梁一般为400×900、300×700等。
顶板配筋一般为底(面)筋Ⅲ级钢φ12@200(φ12@150)双层双向通长设置。
住宅楼板厚度一般为120mm、130mm。
第二章底板、顶板、侧板混凝土施工
1施工准备
1.1材料准备
1.1.1根据混凝土厂家提供的资料对该混凝土厂家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审,评审时主要考察厂商的混凝土原材料、生产能力、运输时间、技术水平及质量管理情况,并对该厂以前供应混凝土的单位进行走访,初评合格后报送监理单位。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控制在下表内:
表1混凝土的运输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低于25℃
高于25℃
≤C40
>C40
120
90
90
60
注:
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通过试验验证
1.1.2当初评合格后的混凝土厂家通过监理单位审批后,及时签订供需合同,并对混凝土原材料品牌、品种、规格、产地进行确定。
1.1.3每次混凝土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提前向混凝土厂家提出该批次混凝土的数量、进场时间、单位时间混凝土需求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凝时间、坍落度等有关技术参数的要求,以便混凝土厂家及时做好准备。
1.1.4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与确定应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国家标准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行业标准。
1.1.5配置适当数量的塑料薄膜、麻袋等,用于混凝土养护与保护。
1.1.6混凝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
设计要求的地下室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底板、顶板为0.015-0.020,侧壁为0.025-0.035。
1.2主要机具
现场混凝土输送设备:
主要为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机,必要时塔吊辅助;
混凝土振捣设备:
振动棒、平板振动器;
主要工具:
对讲机、铁锹、铁磙、吊斗、滑槽、水管、木抹子、刮尺等。
1.3作业条件
1.3.1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符合相应技术指标及设计、施工要求,并报送监理审批;
1.3.2需浇筑混凝土部位的模板经验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支撑牢固安全。
属于高支模部位已通过公司、工程处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并办理完相关手续;
1.3.3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蔽验收手续,《混凝土浇灌审批表》已经监理审批;
1.3.4砼输送泵泵管在竖向已安装固定可靠,楼层上已按混凝土浇筑流向布置完毕,并垫好马凳;
1.3.5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水、电源满足要求,配电系统符合规定,安全可靠;
1.3.6混凝土浇筑需要的人员(操作人员与值班人员)和机具设备均已准备就绪;
1.3.7专业管理人员已向操作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和安全事项交底;
1.3.8混凝土浇筑前,已了解并确认天气不会影响混凝土浇筑。
2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场外混凝土运输场内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浇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2.2操作工艺
2.2.1混凝土进场
2.2.1.1混凝土搅拌、场外运输由混凝土厂负责,但混凝土运送到现场后,首先检查搅拌车上混凝土强度等级标牌是否与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再由质检员或试验员按规定随机抽查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的实测值与规定值之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不符合坍落度要求的,以及出现离析、分层现象的混凝土,一律拒收。
表2坍落度允许偏差
规定坍落度(mm)
允许偏差(mm)
≤40
±10
50~90
±20
≥100
±30
2.2.1.2填写《预拌混凝土交接单》,应符合GB/T14902-2003第11.2条款的交货规定,见表3。
表3预拌混凝土交接单
单位工程名称:
砼浇筑日期:
年月日
施工
部位
砼强度
等级
配合比
编号
坍落度(mm)
设计值
生产
厂家
允许偏差
序号
车号
数量
(m2)
运输
时间
进场
时间
卸料
时间
退场
时间
实测坍落度
目测性能
试块制作
监理
代表
供应方
代表
施工方
代表
备注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第页共页
2.2.2混凝土泵送
2.2.2.1混凝土泵的选型、配管设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及混凝土浇筑计划参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确定。
2.2.2.2混凝土输送泵的布置应考虑下列条件:
①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应在平整、坚实的场地,道路畅通,距离浇筑部位近且便于布管的最佳位置,在混凝土输送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等障碍物,同时要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
②输送泵的进料斗口应低于搅拌车滑槽下口500mm以上;
③当高层建筑或高耸构筑物采用接力泵送混凝土时,接力泵的设置位置应使上、下泵的输送能力相匹配;
④设置接力泵的楼面或其他结构部位应验算其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2.2.2.3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马凳搁置,以免钢筋、模板移位;
②垂直管宜通过楼板预留孔,用预埋件固定在墙或柱上,在墙及柱上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在每层楼板预留孔处均应固定;
③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
④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
⑤炎热季节施工时,要在混凝土输送管上遮盖湿罩布或湿草袋,以避免阳光照射,同时每隔一定的时间洒水湿润;
2.2.2.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输送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向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20~30s,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方可反转卸料;
②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
③当遇特殊情况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保持慢速拌合混凝土;
④混凝土泵的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杂物进入混凝土泵造成堵塞;
⑤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清洗溜槽不得排入输送泵料斗内;
⑥喂料作业应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泵车驾驶人员操作。
2.2.2.5混凝土的泵送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混凝土泵的操作应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有关规定。
同时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订专门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②混凝土输送施工中,施工单位和混凝土生产厂均应有专人在施工现场负责指挥和协调,采用对讲机作为信号联络设备,进行混凝土泵、搅拌运输车、搅拌站及浇筑地点之间的通信联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解决,以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
③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空运转;
④混凝土泵送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
泵送的速度应先慢,后加速。
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正常,方可进行混凝土泵送。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⑤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
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持充满水;
⑥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杂物后,宜采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去石子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润滑用水泥砂浆应分散分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⑦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
⑧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接长3m以上(含3m)的输送管时,仍应预先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泵管内壁;
⑨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管弯管、锥形管等部位,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
⑩向下泵送混凝土时,应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开,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气阀;
⑾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应准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及时告知混凝土生产厂家,以便剩余混凝土供应量能得到有效控制;
⑿废弃的混凝土和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应在预先确定的场所按预定的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⒀泵送完毕,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2.2.3混凝土布料
2.2.3.1输送泵管的布设与混凝土浇筑流向呈反方向,浇筑开始端即为泵管的出料口(末端),随着混凝土浇筑的推进,逐步拆除泵管;
2.2.3.2在梁板浇筑过程中,为加大浇筑展开面,应在端部设置软管,以便操作人员平移泵管;
2.2.3.3施工中应经常性地移动出料口,下锹手紧密配合,使混凝土均匀散播在墙、柱、梁、板内,不应在某一处堆积太高,再振捣散开,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2.2.4混凝土浇筑
2.2.4.1混凝土的浇筑程序
①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
②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③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④同一区域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先浇筑高强度部分,后浇筑低强度部分;
⑤当梁板混凝土快要浇筑到竖向结构之前,应及时浇捣该墙柱混凝土至梁板底,再继续浇筑梁板混凝土,依次类推,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
2.2.4.2混凝土应用混凝土振动器进行振实捣固,只有在不能使用振动器时才允许采用人工捣固。
2.2.4.3柱、墙混凝土浇捣
①柱、墙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先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水泥砂浆。
②墙柱浇筑时,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用铁锹或混凝土输送泵管均匀入模,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控制在400左右(按混凝土分层尺杆控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墙体混凝土应连续浇筑,若需间隔,其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每片墙、每根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墙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梁板混凝土。
③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应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且小于500。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
快插是为了防止将表层混凝土先振实,与下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来得及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孔洞。
每插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不出现气泡、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
由于振动棒下部振幅要比上部大,故在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来回抽动,使混凝土振实均匀;
④柱、墙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若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封模前在柱、墙交界处采用快易收口网隔开,浇捣混凝土时,先浇高强度柱混凝土、后浇低强度剪力墙混凝土;
⑤墙体上的门窗洞口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两侧墙同时投料浇筑和振捣,当混凝土浇至窗下墙或门下坎时,若洞口较宽,混凝土浇不到位,应从洞口底模板上开的门子洞投料振捣,直至门窗洞底,然后封闭门子洞,两侧墙混凝土继续往上浇筑;
⑥柱、墙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将施工缝以上钢筋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并将落在施工缝表面的松浮砂浆采用振动棒再振实一遍,并宜采用有效方法消除柱、墙顶部砂浆聚集层的不利影响。
2.2.4.4梁、板混凝土浇捣
①当墙、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应先浇筑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直至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至节点核心区以外设计规定的范围。
节点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梁与墙、柱节点钢筋较密时,应加强二次振捣,以表面呈现浮浆、不再陷落时为止;
②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采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板底以上梁板混凝土浇筑应齐头并进的向前推进,将浇筑线控制到最低限度,杜绝混凝土出现冷缝;
③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完毕后用长刮尺刮平,并带线检查板面标高和平整度,用木抹子抹平。
柱、墙施工缝应高出板面10~20mm,直至钢筋外侧。
若施工缝表面浮浆太厚,则用石子植入,再用扫帚扫毛(如施工缝采取凿毛法,则无需扫毛);
④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前后若发现表面有裂缝出现,应及时采用木抹子搓压的方法处理。
2.2.4.5楼梯混凝土浇捣
楼梯段混凝土浇筑前,施工逢必须清理干净,投料前先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浆,然后自下而上浇筑混凝土,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振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压实抹平。
2.2.5施工缝的设置
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规范和标准规定确定,确定施工缝的原则为:
2.2.5.1多栋号相连的工程结构不得随意留置垂直施工缝,应以设计图纸预设的变形缝、后浇带分开,组织各栋号之间的流水作业;
2.2.5.2地下室外墙(含附墙柱)、水池壁一般在底板、楼板面以上500处设置水平施工缝,内墙柱施工缝设在板面;
2.2.5.3除地下室外墙及水池壁外,凡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开浇筑的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均设置在梁底以下50mm处,若竖向和水平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则水平施工缝设在楼板面;
2.2.5.4独立柱基础水平施工缝宜设在基础顶面或基础梁顶面;
2.2.5.5无梁板施工缝应设在柱帽下50mm处;
2.2.5.6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30mm处;
2.2.5.7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1/3部位,且垂直于水平面。
2.2.6施工缝的处理
2.2.6.1施工缝的处理有两种方法:
植子法、打毛法。
打毛法适用于平面、立面和斜面施工缝;植子法仅适用于平面施工缝。
采用何种方法应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认可。
2.2.6.2植子法:
梁板面混凝土浇筑到位后,用粒径30~40mm的石子植在施工缝部位,做到疏密均匀、大头朝下、小头朝上、2/3在下、1/3在上,并在初凝后用扫把扫清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
2.2.6.3打毛法:
在终凝后的施工缝混凝土表面,采用钢錾子全面打毛,对水泥薄膜、松动石子以及蜂窝等混凝土缺陷必须打凿到位,并冲洗干净,经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值得注意的是打毛过程中不能碰损构件棱角,其次是不能为了效率而猛打、超凿,甚至破坏了结构。
2.2.7混凝土的养护
2.2.7.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保湿养护。
2.2.7.2混凝土养护用水通常采用自来水。
若采用地下水,应经过取样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7.3楼板面及竖向墙柱可以直接浇水养护,每日浇水次数应以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为准。
2.2.7.4地下室:
底板通常蓄水养护,挡土墙采用淋水系统或挂麻袋浇水养护。
2.2.7.5独立柱采用麻袋包裹养护,转换层周边框支梁的外侧均挂麻袋养护,并确保麻袋潮湿;也可采用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把混凝土表面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且应该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2.2.7.6当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可采用涂刷薄膜养生液,以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的方法进行养护。
2.2.7.7混凝土养护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粉煤灰、缓凝剂和泵送剂的通常混凝土构件,不得少于14d;地下室外墙、水池、特种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构件和框支转换层混凝土结构养护21d;后浇带混凝土养护28d;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2.2.8质量检查
3.2.8.1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2.8.2同条件养护试块必须同条件放置,标准养护试块必须在标养室养护。
2.2.8.3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详见表5,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2.2.8.4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6确定。
2.2.8.5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抗渗试件取样及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②防水混凝土连续浇筑每500m3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取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的组数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3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见表4。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构件强度试验报告。
3.1.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除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外,其抗渗等级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3.1.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隙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1.4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见表6。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1.5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1.6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应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检查。
3.2一般项目
3.2.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见表6,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2.2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2.3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2.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详见表4。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2.5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4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建混施质—13记录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专业工长
项目
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
名称及编号
验收执行
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7.4.1)
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同一配合比试件取样不少于一次的规定
每拌制100盘,不超过100m3
每工作班不足100盘
连续浇注量超过1000m3,每200m3
每一楼层
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组数应根据实际确定
2(7.4.2)
抗渗试件取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