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229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 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docx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发言材料:

创建大审批运行模式发挥大平台聚集效应

(20xx年8月31日)

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20xx年搭建起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初步形成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20xx年1月1日正式启用新办公大楼,目前,中心共进驻部门、单位107个,可集中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658项,年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200万件,公共资源交易额200亿元,成为全省入驻部门最多、办理事项最全的市。

近年来,德州摸索出了一条审批提效、服务提质的新路子,主要做法就是以再造行政审批流程为突破口,推进更深层次的组织再造,以集成创新为途径,促进政务服务平台由“物理集中”到“化学集成”的转变,以机制建设为标志,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初步形成了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机制为主要方式,以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为操作面,以前置简化、服务强化、机制优化为驱动的“一主两面三翼”大审批模式,彰显“整体政府”理念,实行“无缝隙”服务,使政务服务中心在跨部门、跨层级审批服务中的平台作用和潜能充分释放。

如何搭建好大审批模式,发挥大平台的聚集效应,我们从四个方面创新。

一、创新审批模式,构建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为核心内容的大审批体系

简政放权,从大的方面说,就是通过转变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社会关系;从小的方面说,简政放权是对政府职能事项进行规范化调整和精细化管理。

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审改办和政务中心的同志们,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并不是简单的把各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而是通过建立并联审批流程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职能职责有效的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审批合力,实现聚集效应。

今年初,我们制定了加快建设项目落地的实施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以优化审批流程为突破口,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窗受理、分散审核、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大审批流程,构建了审批环节精简化、审批方式立体化、审批配套一体化、审批监管电子化的行政审批流程体系。

实行大审批流程再造,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也是一个改革与创新的集成,其中,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是企业设立审批流程,而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是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在设计新的流程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如何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以前部门的审批都是从部门的利益出发,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关心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存在部门职能越位,利用部门“文件”或“上级规定”变相设置审批事项;部门职能错位,职能交叉、法律打架、互为前置等问题。

去年,我们在设计大审批流程时,创新了流程再造思路,抓住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两个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政相对人办理事项为核心,以集成创新为途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系统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

(一)创新“1+4+X”企业设立多证联办模式

国家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大大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

20xx年,德州市中心城区新增企业同比增长近50%,其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

我们对新增企业进行分析,经营范围呈现多样化、新颖化。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在制定新的审批流程时,进行了科学合理分类,制定了“1+4+X”审批流程。

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牵头,以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为主,根据群众和企业的需求,由相关的X个部门配合进行并联审批,实现了多证联办。

我们将企业设立审批流程进行细分,以行业准入为划分依据,穷尽企业设立的各种情况,编制了6种情形的18个审批流程图,即“医疗食品餐饮”类4个流程图,“文化体育娱乐”类4个流程图,“交通运输”类4个流程图,还有外资、教育、公共安全类等6个流程图,使每个企业设立都对应1个最优流程,避免“小脚穿大鞋”,实现“量体裁衣”,群众可以根据需求对开饭店、开药店、开超市、开网店等进行个性化、多功能选择。

(二)创新建设项目“一窗受理、分散审核、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模式

建设项目审批一直是行政审批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不解决这一难点,其它流程编制得再好,也只是细枝末节,对整个行政审批提速难以取得实效。

在设计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时,我们从整体考虑,梳理所有的涉及建设项目审批的事项,明确他们之间相互关系,构建关联模块,进行优化组合,打造了“四个集装箱”,实行集装箱模块化审批,把审批全流程的87个环节集中为四个阶段(“四个集装箱”),87个审批服务事项整合并放到四个阶段集中办理,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总牵头部门,每个阶段由一个部门窗口牵头受理,多个部门并联审批。

立项阶段由市发改委负责,实行安评、能评、可研、环评等同步审查,项目立项、环评批复、用地规划和土地登记并行办理。

规划阶段由市规划局负责,组织开展规划设计联办、施工图联审、规划许可联批,中介组织和部门同步开展专业设计、技术性审核。

施工许可阶段由市住建局负责,实行同步缴纳城市配套费、墙改基金、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同步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安全文明措施备案、自主发包备案、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

竣工验收阶段目前政务中心牵头,接到项目验收申请后,综合窗口组织有关部门联合验收。

作为支持“集装箱”落地的办事平台,市政务服务大厅将三楼建设成为“建设项目受理区”。

截至目前,今年按照“一表制申报、一号制管理”的模式新受理项目78个,通过运行情况来看,该流程运行较好,实现了一个项目、一套材料、一次收取,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可减少业主单位重复提供各类审批材料几十件次以上,群众从原来的跑10多个窗口减少至1个,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三)探索跨层级立体化审批模式

由于目前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一致,造成群众和企业在市县之间来回跑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跨层级立体化审批流程,比如,外资企业注册登记。

大家都知道,外资企业多是投资类工业项目,涉及工商、商务、人行、立项、环评、安监等多个部门,该事项流程打破了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两个模块,企业设立和项目立项、环评要同步进行,而且参与审批的部门由市级的,也有县级的,这就需要我们设立跨层级立体化审批流程,同时我们还要将规划方案等提前介入进来。

二、创新审批机制,发挥多部门有机整合的集成效应

作为政务服务工作者,近年来,我们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上动脑子、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的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窗口形象和功能。

但是“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就审批窗口而言,尽管每个审批事项都有明确的审批时限、审批程序等,但能否全部实现规范化运作,缺少有效地监督机制;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审批项目,仅由牵头部门负责协调,实行集中现场勘验和并联审批,显然存在体制性缺陷,难以形成有效地协调机制;在日常审批管理中,“中心”管理办公室也只能在外围为申请人进行零打碎敲式的协调服务,同样也是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工作平台。

另一方面,就申请人而言,由于部分事项下放权限不同步,群众在市、县机关来回跑;有的事项提报材料多且专业性强,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机制,导致申请人无奈的多次往返,恰恰这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批时限和效率。

为此,从20xx年初开始,我们就针对以上问题着手在机制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一)完善“同城办理”工作机制。

去年3月份,结合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审批权限调整的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审批服务事项“同城办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区凡涉及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审批的部门,受理窗口一律设在中心,做到了市、区两级审批服务事项“一个平台、一套标准、一表收费、一样效率、一同监督”,提高了市区对接速度,解决了因三区职能不全企业“跑多家”的问题。

目前,已有工商、税务、城管、住建等9个部门的158项业务实现了“同城办理”,为城区内的群众和企业提供“进一家门、办多家事”的一站式服务。

(二)完善“多证联办”办理机制。

审批事项下放和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后,少数企业忽视了后置事项的办理,如餐饮许可、卫生许可等,产生了无证经营的现象,给监管也带来了一定难度。

为推进放管服协调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化实施办法》,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统一发证”的模式,由政务中心企业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组织工商、质监、地税、国税开展并联审批,4个工作日内发放”一照三证”。

同时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对涉及商务、卫生、食药、消防等部门许可的,一并纳入并联审批范围,部门同步办理,10个工作日内发放有关证件;对需要现场踏勘的,企业提出申请3个工作日内,有关部门要完成现场踏勘并出具现场核查意见。

该做法打破了传统审批模式,可以实现行政相对人与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窗口人员不见面即可取得该部门相关证照,可以说是行政审批办理方式的一次革命。

(三)完善“二级推进、四大保障”机制。

全面推行“咨询阶段联合告知、审批阶段联审联办”二级推进模式和“初审确认、容缺办理、疑难会商、协助报批”四大保障机制,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联合告知”就是对已经确定建设地块和投资方向的项目,在手续办理前,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单位申请,随时召开联合告知会。

会上项目单位介绍情况,有关窗口提出审批条件,并书面告知设计要求和所需材料清单,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做好材料准备,设计个性化审批流程,解决项目单位不知道办什么、找谁办、怎么办的问题。

“联审联办”就是对已基本具备审批条件的项目,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材料准备情况及时召开联审联办会议,统一受理有关报件,现场集中转办,有关窗口当场进行要件审核,提出初步意见,承诺办理时限,并根据联审联办会议纪要限时同步办理审批手续,重点解决互为前置、项目跑多家的问题。

“初审确认”就是对土地取得主体明确、指标处于上级待批阶段的项目,有关部门可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和项目单位与所在区签订的用地合同,对项目进行技术性审核,并出具加盖公章的初审意见书,企业据此进行施工筹备。

上报用地指标批复后,企业可携带土地证和原审批意见,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申办正式批准证书。

“容缺办理”就是对主体材料具备、缺少其他附件材料的项目,申请人只要出具书面承诺,各审批部门可采取先批后补办材料的方式进行审批。

“疑难会商”就是对在审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要及时召集有关部门协商解决,重大事项报市政府研究。

“协助报批”就是对需报省、国家有关部门的事项,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助项目单位组织材料,并安排专人协助项目单位到国家、省办理相关手续。

(四)创新“直通车”机制。

一方面开辟绿色招标通道,实行招投标与项目审批同步推进,对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前置手续招标,在控制法律风险和工程量确定的情况下,只要具备相关条件即可提前发布招标公告,提前进入招标流程。

另一方面,建立“服务直通车”,利用政务服务优势,组织进驻部门主动送服务到企业、基层,先后开展了近20余场政企互动活动,与县市区政务中心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协调联动机制,县市区凡需要市里审批的事项,可直接进入市级联审联办程序,为企业解决跨层级的审批难题;结合企业关注的主题开展政策解读互动活动,帮助企业用准、用好、用足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报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五)探索试行区域化技术评估评审机制。

一是试点区域化技术评估评审。

在德城区、陵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开发区各选择一个功能园区作为试点,由区政府(管委会)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据园区规划组织编制涵盖园区的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区域性专项评估、评审报告,统一设置相关指标,经各相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纳入区域(专业)规划管理要求,在管理要求范围内,入园项目可凭主管部门出具的承诺告知书直接办理相关审批,不再或简化编制单项评估、评审报告;超过规定指标的项目,只对超出部分做深度评估报告。

二是开展成片连方出让土地区域性专项评估评审工作。

土地熟化挂牌前,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有关中介机构,对拟出让土地开展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等专业评估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整体打包到土地出让条件,项目单位取得土地后,直接依据评审结果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不再做专项评估评审工作。

三是推行分期供地项目整体环评、能评。

已做整体环评、能评的项目,后期供地不再做相应的评估评审;对时间跨度较大、立项和环评手续早于土地成交确认书时间的,发改、环保部门出具先期审批文件继续有效的相关证明,国土可以作为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依据。

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审批要素配置打造投资洼地

有人将投资环境比作“气候”,把资本、项目比作“候鸟”,哪儿投资环境好,资金、项目这些“候鸟”就往哪儿飞。

的确是这样,如果审批环节多卡一天,企业就会少赚一天的钱,投资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就会被消磨一分。

如何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审批制度改革显然是一条“快车道”。

今年以来,德州通过创新管理方式,给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规范服务行为,让越位“审批”回归原位“监管”。

以前,有的事项属于事中事后监管却提到审批环节办理,有的扩大了审批范围,更有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只是依据规范性文件设立。

这些事项在申请人看来,没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概念,只要是部门要求的,他们都要办。

因此,在协助市编办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的同时,我们也主动推进服务事项的清理,取消了外地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和施工企业等建筑企业的进德备案等事项。

通过改革,将29个事项取消或调整出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引导部门由重视准入环节的监管向加强准入、竞争、退出等全过程的监管转变。

(二)实行一号制动态管理,集中解决项目共性问题。

对建设项目审批,我们实行“一表制”申报、“一号制”管理,通过严把入口关,对项目审批进行实时跟踪,解决项目纵向审批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通过建立服务台帐,进行每月一调度,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各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合法运用各类规定政策,切实解决好重点项目在土地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近期,我们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就发现,受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影响,不少开发单位没有按照规划面积施工,实际施工了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在办理施工许可缴纳相关费用时,收费窗口根据规划面积收取,但建设单位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施工的面积数额缴纳,这样就造成项目的施工许可手续拖延办理。

我们及时发现这一问题,积极协调规划、公用事业等部门进行变更相关手续,确保了项目建设不减速。

(三)用先行先试的办法,创建营商环境高地。

今年以来,以牵绊发展的前置审批为突破口,开启了一轮力度空前的自我革命,有力促进了市场活力迸发。

首先,推行3个50万平,向羁绊企业发展的篱笆围栏动刀。

打破了10万平以上的开发项目须做环评、雷评、震评报告书的制约,实行50万平以下的房产开发项目环评等级由报告书降为报告表,雷评、震评不再进行评估,直接采取参数设计。

目前,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降低了开发类项目的环评等级、取消了雷评等,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

关于震评,按照预防为主,安全合理的原则,明确了三大类必须进行震评的项目,其他不再震评的项目,按照近年来震评报告参数的平均值上浮5%确定地震动参数。

其次,实行4个取消,向缠满腰间的赘肉动刀。

取消了能耗较低项目的节能评估和二次评审费用,取消了非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保持,取消规划技术服务费,取消了非国有投资项目强制性进场招标等。

以非国有投资项目实行直接发包备案不进场交易为例,节省招标时限25天,节约标书费、评审费、代理费等直接费用和财务费、管理费、措施费等间接费用近100万元,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再次,推行“互认”制度,向重复环节动刀。

实行规划面积、施工面积、房屋预售面积“三测合一”,打破现有的各部门分别受理、各自测量的模式,解决了测量不一、重复收费的问题,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测量、限时办结的办理模式,办理时间从1个多月缩减至5个工作日。

(四)加强中介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服务提速。

为破解中介技术服务对项目审批进程的滞延问题,自20xx年以来,德州市以加强中介机构市场化服务、规范化管理撬动审批再提速。

一是积极引进和培育多家中介机构,建立“中介超市”,形成有效竞争。

目前土地测绘、气象防雷审核等20余家中介机构在中心设立窗口;12大类近百家中介机构已进驻“网上中介超市”。

二是规范中介执业行为,严格中介服务时限量化管理。

建立中介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捆绑考核机制,即从业主委托中介机构开始,直至审批部门作出审批决定的全过程,由审批部门负责限时完成,中心管理办对审批部门实行打包考核。

捆绑考核可以解决技术成果反复修改和延时责任不清的问题。

四、创新服务方式,保障体系高效运行聚合服务发展动力

坚持为群众服务体现亲切、为企业服务体现支持、为窗口服务体现关怀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通过面对面服务群众和手牵手服务企业,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确保服务企业无障碍。

(一)服务群众方面,打造便民平台。

一是整洁大厅环境,强化窗口管理,统一印制办事指南、政务服务手册,对办公桌椅和窗口物品摆放严格规范,设立便民服务桌椅、饮水处,增设叫号机、查询机和缴费机,完善楼层导引牌、窗口指示牌等设施,落实便民措施,营造温馨、整洁的办事环境,让群众亮堂办事。

二是提供志愿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二次办结”制度,强化政务公开,利用中心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将窗口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收费标准等公开公示,让群众明白办事。

同时设置群众意见箱,在每个窗口放置服务评价卡,公布窗口人员姓名、单位及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权力运行阳光透明。

三是规范着装和服务用语,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腔热忱服务、一句祝福相送,让群众快乐办事。

同时,对特殊需求的企业,采取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星期六加班服务,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二)服务企业方面,推进“三大转变”。

一是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

建立中心班子成员、主要窗口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责任制,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走进开发区、产业园和项目工地,集中打包审批。

建立重点项目台账和跟踪服务台账,实行事毕销号、挂图作战,实现服务零距离。

二是变一站式服务为一窗式服务。

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中心一窗受理,部门内部接件”模式,综合窗口统一接件、多形式转件,各窗口分散审核、同步审批,审批期间取消互为前置,跨部门缺失材料由中心协助补齐补正,部门内缺失材料由窗口自行补齐补正,实现审批无障碍。

三是变有偿社会服务为无偿包办服务。

按照“一个项目、一人代办、一套方案、一办到底”的服务模式,依托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推行建设项目全程无偿代办包办服务。

在市本级、各县市设立“建设项目代办中心”,各乡镇(街道)增加代办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市、县、乡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机制健全的三级代办服务网络。

(三)在服务窗口方面,建立了“双管双控”模式。

“双管”,一是以入驻部门为主体加强窗口管理。

建立了月度考核、评比、公示制度,通过每天4次指纹考勤,日常管理和大厅巡查,结合办件等情况,严格奖惩,管出积极性,管出好秩序。

二是以党组织为主体加强队伍管理,组建了3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窗口,把活动落实到岗位,使大厅管理由松散变为集中,通过先进性建设、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提高了凝聚力、战斗力。

“双控”,一是过程监控。

建立了建设项目“统一报件、统一收费、统一发证”等六统一管理办法,推行了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度,对项目审批从立项、规划到施工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各类手续按时、合规完成。

尤其是以统一发证为总抓手,严格规费收缴监督,杜绝一切“跑冒滴漏”。

健全完善了公共资源“统一受理、统一收费、统一专家抽取”等七统一运行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保障金基本账户网上匿名缴费制度和建设项目审批与招投标相互制衡的“三个一律”管理办法,强化了多部门、全过程监督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围标串标、体外循环和流程倒置现象的发生,公共资源交易收益率提高到12%。

二是行为监控。

建立了电子监察办件超时预警、短信平台领件即时通知监督办法,避免了审批过程中假办结现象的发生。

积极开发应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从根源上杜绝了上班时间聊天、购物、玩游戏等违纪行为的出现。

把推进服务标准化和管理电子化作为做好“双管、双控”工作的基础,制定各类标准700余项,完善规章制度100多项,形成“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标准有控制、一切控制有程序、一切程序有监督”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大厅考勤、查询、公示、评价四大电子支撑系统,积极推行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加快网上审批、联审联办、公共资源交易和电子监察等系统开发应用,实现咨询、受理、表格下载、实时监控等全部纳入网上运行。

在全省率先开通短信服务平台,实现“办件确认、中途提醒、领件通知、办结评议”四大功能,充分发挥短信平台和网络设备的双重服务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