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题.docx
《甘肃省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题
甘肃省
2011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
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沿36°N地形剖面图的一部分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年降水量大于b地B.b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
C.b地为地中海气候D.冬季降水b地多于a地
2.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B.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
C.两地河流流程短、水能丰富D.乙地河流流域面积小
3.与甲、乙两地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下表为A、B、C三种地理事物对应产品的市场价格与成本统计。
根据该表回答4~5题。
产品生产成本
(元/吨)
产品运费
(元/吨·公里)
产品市场价格
(元/吨)
A
3a
b
5a
B
4a
2b
7a
C
5a
5b
10a
4.若A、B、C代表某城市郊区的三种农作物,为使产品的销售收益最大,则作物B与市区的最佳距离为()
A.a/b—3a/2bB.3a/2b—2a/bC.a/b—2a/bD.2a/3b—a/b
5.有关A、B、C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的是()
A.花卉种植、果树栽培、粮食生产B.小麦种植、乳牛饲养、花卉种植
C.电子工业、纺织工业、煤炭工业D.电力工业、瓶装饮料、化学工业
读下面的某区域等值线图,回答6—8题。
K*s*5u
6.影响图示区域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C.地形特征D.大气环流
7.图示区域等温线在120°经线附近发生明显弯曲,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B.东南季风C.洋流因素D.地面状况
8.目前,该地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奶牛带”,饲养着数百万头奶牛,在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很多家乳品加工企业。
影响该地乳品加工企业分布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A.市场B.科技C.劳动力D.原料
假设弧线AB为晨昏线的一段,A地地方时为7:
00,B地地方时为19:
00,C(70°N,15°E)点为弧线AB上纬度最高的点。
据此回答9—11题。
9.有关各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K*s*5u()
A.A地位于北半球B.A、B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C.C为AB的中点D.A、B两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10.有关此时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口附近盐度最高B.天山放牧的高度上升
C.亚马孙平原高温多雨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11.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
A.与A地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多于一半B.北京的物影朝向为西南方向
C.AB与赤道的交点为(0°、105°E)D.B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
1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
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13.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C.使礼乐受到普遍重视D.使中国社会分裂动荡
14.东汉时期,察举选官的制度逐渐发生变化,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宦官把持选官大权B.丞相垄断举荐官吏大权
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D.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
15.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版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考据之学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者认为:
唐初“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以后历代铸币提供了范式。
这一范式的含义是()
A.以铜为主要材料B.不再标明重量
C.采用圆形方孔形状D.以皇帝年号命名
17.人口迁移是一种历史现象。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各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人口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下列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促进了中国境内新的民族形成的是()
A.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
B.秦始皇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
C.黄河流域人口迁移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D.唐朝至元朝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18.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谬》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该诗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③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艰难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历史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0.“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当年为民国35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C.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实施重点进攻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21.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到了土地。
以下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C.彻底改变小农生产方式D.制约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22.二战爆发后,很多人提出了疑问:
“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一个小孩给狼群以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
三个“小孩”分别指()
A.奥地利、南斯拉夫、波兰B.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C.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D.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23.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于()
A.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B.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C.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2011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据此回答24—25题。
K*s*5u
24.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为此,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
②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③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
④扩大贷款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25.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和推出,部分消费品价格随即回落。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①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②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③能自觉运用市场机制保持经济健康发展④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6.我国新出台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者在3年内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该政策()
A.体现了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B.反映了我国税收的固定性
C.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创业和就业D.能从根本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7.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都要审议财政部长作的关于上年财政执行情况和当年财政预算情况的报告。
财政是()
①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的国民收入
③通过预算实现的④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十一五”期间,我国从以物为重,到以人为本;从过去单一注重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从过去的效率为重,积累国家实力,转向公平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简而言之,我们走出了一条由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指引的发展道路。
据此回答28—29题。
28.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
这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B.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9.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0.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成功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
下一个10年,面对国际环境和自身国情可能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政府对“十二五”做出了明确定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这说明()
①事物处在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④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据此回答31—32题。
K*s*5u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立法工作的成果。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3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A.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3.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
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
“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之所以决不遇让,决不妥协,是因为()
①寻求国家间的利益共同点是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3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科学执政,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④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35.“幸福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振奋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词汇。
温总理将幸福归纳为“四心”:
“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①首要的是促进民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②重要的是提高保障水平、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核心的是加快政府机构改革
④关键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
36.(36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K*s*5u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在甲省的西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由北向南奔涌而下,被称为“三江并流”。
该省也是地震多发地区,2011年3月10日,该省西部某地发生了5.8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材料三:
甲省的社会经济指标
≥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甲省
10.92
24.98
全国
19.97
46.43
(1)描述甲省西北部的地形特征,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地形成因。
(12分)
(2)试评价甲省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16分)
(3)说出甲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8分)
37.(32分)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73年各国科研经费中国家投入所占比重
美国
联邦德国
法国
54%
47.1%
56.4%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
材料四:
材料五: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
美国的科技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国防研究和基础研究。
(2)重视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经费的投资。
(3)促进政府研究中心、工业公司与大学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4)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人才。
材料六:
苏联有关科学研究的方向、计划、经费等问题,均由国家科委协助部长会议审查、批准和发布。
各部门按指令性计划完成任务。
这种管理体制曾有力地保证了一些高技术项目研制成功。
但它的弊端是科研与生产脱节,新技术成果难以投入生产并转化为商品。
此外,靠发布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选行管理,使科研工作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微观科技活动效率低下。
——《世界现代经济史》
(1)据材料一所示图片,概括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突出变化。
(9分)
(2)据材料三、四及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原因及影响。
(12分)
(3)据材料五、六,比较美国与苏联科研体制的不同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8分)
(4)以上国家发展科技的经验,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借鉴?
(3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持新疆同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实施沿边开放力度,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
着力加强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0分)
(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说明,新疆发展为什么要“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
”(12分)
(3)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怎样才能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分)
39.(60分)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区域图K*s*5u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地能源不足的问题。
(6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但部分城市却存在严重的水质型缺水,试分析其成因。
(6分)
(3)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基地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8分)
材料二: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的实施计划中描绘了以广州为龙头的南方经济区的设想:
广州位于广州河汊之顶,为在中国最肥饶之冲击土壤。
此地每年有三次收获,二次为米作,一次为杂粮……此河汊又产最关味之果实多种。
……此所以纵有河汉沃壤所产出巨额产物,犹须求多数之食料于邻近之地与外国也。
若在吾国共同发展事业计划之下,使用机器,助其工业,则广州不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矣。
……以世界海港论,广州实居于最便利之地位。
既已位于此可密航行之三江会流一点,又在海洋航运之起点,所以即为中国南方内河水运之中轴,又为海洋交通之枢纽也。
《建国方略》还提到:
就国际发展食物生产计划言之,须为同时有利益之下列二事:
一测量农地;二设立农器制造厂。
……设立农器制造厂欲开发废地,改良农地,以闲力归于农事,则农器之需要必甚多。
中国工价甚廉,煤铁亦富,故须自制造一切农器,不必由外国输入。
(4)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认为南方经济区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8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农业现代化设想为什么在当时无法充分实施?
(12分)
材料三: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地必须严防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倾向,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滑波、农民收入不陷入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发生逆转。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6)结合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
(10分)
(7)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夺取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胜利。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