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005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docx

《经济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docx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第一篇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ACBC6-10DCDCA11-15ACCCA

二、多项选择题

1.BE2.CE3.BC4.BE5.BCD6.BCDE7.BCDE8.AB9.BE10.ABC

三、判断题

1-5:

√×××√6-10:

√√√×√11-13:

×√√

四、简答题

1、答: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2、答: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

3、答:

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

过度需求;出现消费者偏好;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可能出现黑市;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

4、答:

如价格过高,则会供大于求,迫使价格下降,从而使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如价格过低,则会供小于求,推动价格回升,从而使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

价格的这种变化要一直到某一水平为止,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在这个产量水平上,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这时的产量为均衡产量。

5、答:

需求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例外三种情况:

(1)、吉芬商品

(2)、炫耀性商品(3)、期货、证券、黄金等

6、答:

收入效应:

如商品价格下降,人们的购买力增强,收入增加,则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

替代效应:

如商品价格下降,替代品的价格不变,原购买替代品的一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这种商品,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7、答:

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8、答:

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是衡量一种商品胡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的概念。

9、答:

错误。

这种观点没有区别出需求与需求量。

在某一价格下,供大于求,价格有下降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下供求平衡。

价格下降之后影响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

只有需求增加之后,价格才可能回升。

10、答:

不正确。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疑义的,它也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便是。

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遵循这条普遍规律的。

在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定增加。

但在现实中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

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的大幅度地向右下方移动。

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

11、答:

收入消费曲线:

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12、答: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五、论述题

1、答:

方法一:

在香烟的市场售价不变化的情况下,其他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变动,从而使得相同价格下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即:

需求变动

方法二:

只是提高香烟的价格,不改变影响需求量的其他条件,只是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动,即是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用高价来减少需求量。

2、答:

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因为粮价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

猪肉价格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生产和销售者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这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会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

3、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

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

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

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4、答:

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增加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这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因为当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后(其他商品如猪肉的价格不变),人们在一定限度内就会少买些猪肉,而把原来用于购买猪肉的钱转而用于购买鸡或鸡蛋。

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用鸡或鸡蛋去替代猪肉等其他商品,从而引起对鸡或鸡蛋需求量的增加。

这就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是以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而人们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

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同量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买进更多的鸡或鸡蛋。

因为鸡或鸡蛋的价格的下降实际上表示人们的实际收入提高了。

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增加对包括鸡或鸡蛋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

这就是收入效应。

因此,当作为正常商品的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对他们的需求量会比价格变化前增加.当鸡或鸡蛋价格下降后,假如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可以预计猪的销售量和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为鸡和鸡蛋与猪是互替商品,当鸡和鸡蛋的价格下降后,由于前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会增加对鸡和鸡蛋的需求量,同时减少对他们的替代品猪肉的需求,因而猪的销售量会随之减少,其价格也趋于下降,虽然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进而养猪的成本结构不变。

这是由于此时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将决定猪肉进而猪的销售量减少,其价格下降。

六、分析与计算题

1、答:

实际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重要产油国科威特产量下降以及对伊拉克石油的禁运,导致石油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石油价格上涨。

对此人们都能理解,大学的长官们也不会感到吃惊。

他们忽略了天然气是石油的替代品。

石油的价格上升将导致其替代品——天然气需求的增加。

天然气的需求增加,天然气的价格自然会上涨。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未影响天然气的供给,但却影响了天然气的需求(这正是他们遗漏的关键一点)。

2、答:

1)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作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

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2)谷物是牲畜的主要食粮,随着谷物价格的上升,养殖牛羊等各种牲畜的利润便相应下降,农民的积极性难免受到负面影响。

因为牲畜每天都需要喂养,多留一天无疑意味着耗费更多的谷物,成本也相应提高,于是农场里出现了农民纷纷提前宰杀牲畜出售的现象。

谷物作为养鸡场的主要饲料来源,其价格大幅度上升必然导致鸡的数量下降,鸡肉和鸡蛋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因此略上升。

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相关替代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需求上升。

3、解:

销售量为Q2=171个单位

厂商的利润降价后增加了420元

4、解:

利用中点公式求得草莓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25。

草莓是富有弹性的商品。

第一篇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CBB6-10:

ABCBA11-15:

CCBBC16-20:

BCDB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CD3、CD4、AC5、AD6、BCD7、BD8、BCDE9、CD10、ABD

三、判断题

1、×2、√3、×4、×5、√

6、×7、×8、√9、√10、√

四、简答题

1、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因为离原点越远,表示对X和Y的消费越多,这时总效用就越大。

(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

(1)定义: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第二,由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或者说“经济合理性”原则决定的。

3、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

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

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

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4、如下图所示,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而B,C又分别处于这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A与B、A与C处于相同的效用水平上,因而B、C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

但是在图中可以看出C点中包含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均大于B点中包含的两种商品的数量。

由于消费者更偏好于数量大的商品组合,所以C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程度大于B。

从而导致逻辑上的错误,因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5、如图

(1)表示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是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比。

因为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的,边际替代率是一恒量。

(2)

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两种商品必须采取固定的比例组合才能产生一定的效用水平。

如果维持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不变,只增加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不会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

(2)

6、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MUX/MUY=PX/PY,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

公式隐含着:

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

公式的左边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则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在图形上表示消费者均衡则意味着: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7、上述现象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没变化一单位所变化的总效用的量。

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

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由四个轮子的车才能成为一单位。

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

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五、论述题

1、把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起,可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

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在图形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之点。

如下图中的E点。

 

 

O

 

 

 

 

为什么惟有E点才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呢?

因为,就无差异曲线I3来说,虽然它代表的效用水平高于无差异曲线I2,但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既无交点又无切点。

这说明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无法实现无差异曲线I3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的购买。

就无差异曲线I1来说,虽然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相交于C、D两点,这表明消费者利用现有收入可以购买C、D两点的商品组合。

但是,这两点的效用水平低于无差异曲线I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I1上C、D两点的商品组合。

事实上,就C点和D点来说,若消费者能改变购买组合,选择AB线段上位于C点右边或D点左边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则都可以达到I1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以获得比C点和D点更大的效用水平。

这种沿着AB线段由C点往右和由D点往左的运动,最后必定在E点达到均衡。

显然,只有当既定的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I2相切于E点时,消费者才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满足。

故E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2、提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边际效用的涵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答案要点: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公式表示为:

MU=△TU/△Q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用的前提条件是:

(1)必须适当的规定商品单位,即商品单位必须是以能带来效用为原则。

(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既定。

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特点:

(1)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的欲望程度成正比。

(2)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的消费数量成反比。

(3)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4)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

(5)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观标准。

 

3、提示:

可以分为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部分加以比较,不同点可以在假设条件、分析工具、均衡条件的表达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答案要点:

差异:

(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

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

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

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作为工具。

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基数效用论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

达为MRSXY=MUX/MUY=PX/PY

相同点:

(1)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以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他们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六、分析与计算题

1、

(1)M=P1×Q1+P2×Q2

当Q1=30时,Q2=0,M=2×30=60

(2)AB的斜率K=-20/30=-2/3=-P1/P2,得出P2=3元

(3)M=2×Q1+3×Q2,Q2=-2/3Q1+20

(4)K=-2/3

(5)MRS12=2/3

 

2、U=3X1X22

MU1=3X22MU2=6X1X2

根据均衡条件:

MU1/P1=MU2/P2

即:

 

3、

(1)甲原来的商品组合为(4,6),现在交换后,蛋糕剩下1块,而牛奶增加到15杯,商品组合为(1,15)。

由效用函数可得两种组合的效用。

当X=4,Y=6时,U=(X+2)(Y+6)=(4+2)(6+6)=72

当X=1,Y=15时,U=(X+2)(Y+6)=(1+2)(15+6)=63

可见,(4,6)组合提供的效用比(1,15)组合大,因此,拒绝交换是明智的。

(2)MRSXY是2,意味着甲为了增加1块蛋糕,愿意放弃2杯牛奶,反过来说,甲为得到2杯牛奶,愿意放弃1块蛋糕。

现在他只要放弃1块蛋糕,就可以得到3杯牛奶,他当然愿意。

第一篇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BAD6-10:

DDABD11-15:

ABD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DE3.ABCDE3.ABC4.ACD5.ACDE6.ABC7.AB8.ABCD9.ABCDE

三、判断题

1-5:

√×√√×6-10:

×√√√√

四、简答题

1、答:

固定投入要素:

指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不能改变或难以增减的生产要素。

例:

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管理高层人员等。

可变投入要素:

指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容易改变的生产要素。

例:

劳动力人数、原材料等。

固定和可变投入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将随我们考察的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

2、答:

短期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来调整产量。

3、答:

长期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

4、答:

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通常写为:

Q=Minimum(L/U,K/V)其中,Q表示一种产品的产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各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固定的劳动的投入量和资本的投入量。

该生产函数表示:

产量Q取决于L/U和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一个。

这是因为Q的生产被假定为必须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时,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再多,也不能增加产量。

5、答:

三者都呈U形即先上升后下降。

MP为正,TP递增;MP为零,TP达到最大;MP为负,TP递减。

MP与AP有一交点,在交点左边,MP大于AP,在交点的右边,MP小于AP。

在交点上方,反映TP在递增中发生递减。

6、答:

边际量与平均量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

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自身的极值点。

7、答: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8、答:

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两种可变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性组合的轨迹,也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

9、答:

a)坐标不同b)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而且只能表示变量的序数关系;而等产量曲线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所表示的是变量的基数关系。

c)无差异曲线是向两轴无限接近的,等产量曲线在达到一定点后是逐渐转为正斜率

10、答: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事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之所以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

其次,增加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减少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

第三,一种要素对另一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其本身的边际产量成正比,而与另外要素的边际产量成反比。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会得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结论。

11、答:

完全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

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

完全不能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不存在替代关系,即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角型的折线。

12、答:

脊线是把不同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一段两端连接起来的两条线。

“脊线”表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厂商只会在脊线范围内从事生产。

又称生产的经济区域。

五、论述题

1、答:

第一,技术条件不变。

如果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边际报酬未必会下降。

例如,要是在农业上引用高产良种或密植技术,或在固定面积的土地上增加化肥或劳动,边际产量可能还会递增。

第二,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

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增加,边际报酬未必会递减。

第三,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依次经历递增、递减甚至为负数的过程。

边际产量递减,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而是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组合比例。

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总是存在的,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逐渐接近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

生产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此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逐渐偏离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2、答: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

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3、答:

(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用权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

同样,厂商了不会在资历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2)厂商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

(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因而他将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二阶段内MPL和MPK曲线的交点上进行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当PL=PK时,MPL=MPK)。

4、答:

这里所说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主要是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会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之所以会保持一些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是因为厂商在生产中要使用各种要素,其中一些要素(如普通劳动力等)可随时按产品销路加以变动,另一些要素(如厂房、机器设备等)一旦投入,就不易变动,在短期内无法根据产品销路加以变动。

在短期内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厂商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资本设备的利用率(开工率),增加或减少劳动力、原材料等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改变产出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不增加或减少资本投入量,即不改变生产规模。

可见,要素固定还是可变,衡量标准是短期内是否可变动。

当然,从长期来看,一切要素都可以变动。

六、分析与计算题

1、答:

单纯从价格上看,天然气更便宜;单纯从百公里耗费量看,使用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