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950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6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docx

河北科技计划项目指引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2009-2010)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〇九年五月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一、科技资金集中投向项目

(一)钢铁产业技术升级集中投向

重大项目一:

钒钛磁铁矿钒提取技术创新及钒微合金钢研发

1.研究目标

突破钒钛磁铁矿钒提取利用、大高炉冶炼、微合金钢新品种的关键技术,提高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发出3个钒钢新产品。

2.研究内容

⑴钒钛磁铁矿大高炉冶炼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进行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新技术的综合研究,完善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使高炉各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开发顶吹、复吹转炉提钒新工艺及高效铁水提钒新技术,实现含钒钢渣高效绿色分离,提高钒渣产量和质量;

⑵钒微合金钢系列新品种研发与应用。

完善对O、S、P成分的精确控制,针对不同设备水平,提出控制品种钢夹杂物含量、分布和形态的措施。

完善含钒碳素结构钢成分设计和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理论技术,开发新的高强度微合金钢产品;优化合金设计基础理论,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以V、N为主的机械零件用钢、汽车工业用非调质钢产品;

⑶钒产品深加工研发与应用研究。

研究开发钒氮合金、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钒类精细化工、含钒功能材料等系列产品及钒产品清洁生产工艺。

开发钒氧化物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研究钒氧化物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3.考核指标

建立完整的钒钛磁铁矿提钒核心技术体系,提高2500m3高炉利用系数到2.2t/m3d,降低焦比50kg/t,开发3个钒钢新产品。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请。

重点项目一:

热轧板带产品表面质量控制技术

1.研究目标

通过热轧板带产品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出稳定的氧化铁皮控制新工艺,并应用此工艺生产出免酸洗“黑皮”钢。

开发先进适用的板形控制数学模型、仿真系统和技术诀窍,提高热轧板带的板形控制指标。

2.研究内容

表面质量研究内容:

⑴加热、连轧、冷却及卷取过程中氧化铁皮演变规律的研究;

⑵加热炉温度、气氛对氧化铁皮结构及厚度的影响研究;

⑶氧化铁皮结构与除磷压力相互关系的研究;

⑷不同比例的FeO、Fe3O4和Fe2O3组成的氧化铁皮与酸液成分和酸洗时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板形研究内容:

⑴板形离线设定控制的机理模型,从根本上研究影响板带板形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⑵板形在线控制的智能模型,研究热轧板带板形的快速在线预报和控制技术;

⑶板形仿真系统及板形控制新技术的开发,如轧机多手段板形综合控制、辊型优化、边部减薄、小边浪控制等控制技术。

2.考核指标

表面质量考核指标:

⑴确定稳定表面氧化铁皮结构的工艺控制技术参数;

⑵开发出以Fe3O4为主的免酸洗“黑皮”钢(氧化铁皮中的Fe3O4超过85%),使汽车用户进行后续加工时不需要酸洗直接冲压成型;

⑶冷轧用热轧板带酸洗速度提高20%。

板形考核指标:

⑴建立先进适用的高速热连轧机板带板形控制数学模型、仿真系统和技术诀窍;

⑵应用热连轧机板带板形控制系统,使热轧板带板形平直度达到(15-20I),板凸度(10-50μm),边部减薄(10-50μm),命中率≥95%。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3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研究机构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二:

烧结配矿与炼铁原料结构优化

1.研究目标

针对河北省钢铁企业烧结原料特点,开展烧结配矿与炼铁原料结构优化研究,提出适合于不同企业的烧结配矿方案,实现炼铁原料结构优化,降低炼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研究内容

⑴国内外典型铁矿的烧结特性研究:

在典型铁矿物化参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铁矿单烧试验,建立典型铁矿的单烧特性参数;

⑵烧结配矿方案优化:

研究若干种铁矿不同配加比例条件下烧结矿适宜碱度、配碳等工艺参数及其对冶金性能的影响,提出烧结配矿优化方案;

⑶炼铁原料结构优化:

针对不同烧结配矿优化方案,进行炉料结构优化试验,确定不同原料条件下的高炉炉料结构。

3.考核指标

提出不同铁矿的单烧特性参数;提出5~10种适合于不同原料条件的烧结配矿方案和高炉炉料结构;应用企业烧结矿质量明显提高,高炉顺行,吨铁成本降低50元以上。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3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研究机构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三:

高钢级油田专用无缝钢管研制与产业化

1.研究目标

研制X80、P110、Q125等规格高钢级石油开采用油井管,油、气等长距离输送用钢管,并实现产业化。

2.研究内容

⑴大口径斜轧无缝钢管生产的工艺研究。

提高径厚比(DBS),以满足大口径薄壁钢管在精密轧管机组上的生产。

⑵石油专用管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生产流程工业化研究。

确定各种不同石油专用管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淬火加热温度及时间、淬火时的冷却速度与冷却介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3.考核指标

⑴完善生产规格,在斜轧机组上生产大口径及厚壁无缝钢管,DBS由常规28提高到35以上。

⑵建立完整的热轧后无缝钢管深加工生产流程,满足API5CT和API5L等标准要求。

⑶开发出X80、P110、Q125规格产品,满足石油行业的需要。

⑷高钢级油田专用无缝钢管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产值8亿元。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二)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集中投向

重大项目一:

放顶煤工作面成套输送设备的研制

1.研究目标

通过研制开发大功率、大运量、长运距、高可靠性、自动化成套放顶煤输送设备,满足年产1000万吨矿井的煤输送要求。

2.研究内容

⑴以成套设备的使用性能、配套性能和运行可靠性为重点,对可控调速软启动装置、综合监控传输系统、重载1000kW行星减速器等进行研究;

⑵开发高可靠性、长寿命中部槽,高强度、紧凑型端卸机头架,电液控制自动伸缩机尾等关键部件。

3.考核指标

⑴装机功率达到2×1000kW、输送能力2500t/h、运距300m,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⑵申请4项以上专利技术。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大项目二:

300MN多向模锻液压机研制

1.目标

采用大型牌坊分体制造技术、预应力钢丝缠绕结构框架、坎合技术和原位安装新技术研制新型300MN多向模锻液压机,以解决锻压机重型零部件加工、制造和运输难题,满足对大型锻压设备的需求。

2.研究内容

⑴多向模锻液压机设计方案,包括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

⑵液压机机架预应力缠绕技术;

⑶液压机机架厚板自动焊接技术;

⑷液压机液压系统方案设计及多缸控制技术。

3.考核指标

⑴多向模锻液压机机架的承载能力达到300MN;

⑵锻压机的锻压冲击可保持垂直与水平独立运动;

⑶加工的锻件形成连续金属流线,材料变形均匀,组织致密、性能一致,锻件机械性能提高20%;

⑷与一般的梁柱结构和钢板组合结构相比,制造台时和设备重量降低三分之一。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8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一:

超低温丛式井大型石油钻机研发与产业化

1.研究目标

研究开发出智能化、超低温,能在沼泽、松软沙土地表环境中实现快速移动和运输的大型丛式井石油钻机。

2.研究内容

⑴钻机低温材料及其焊接工艺研究;

⑵钻机在轨道上起升及整体运移的研究;

⑶复杂载荷下钻机主要部件的性能分析研究;

⑷低温环境下的电控系统元器件及系统可靠性研究。

3.考核指标

⑴钻机最低工作温度-45℃,设备保存温度-60℃;

⑵轨道与地面的压力降至1kgf/cm2以下,能适应沼泽环境打丛式井;

⑶低温材料性能与目前相比提高20%,钻机成本下降10%;

⑷电控系统3年内的故障率降至15%以下;

⑸实现年生产钻机设备10台套的生产能力。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7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二:

高强度、高耐磨性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研制

1.研究目标

针对现有大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制整体高强度耐磨性中部槽,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用以提高综采工作面的出煤效率,降低吨煤开采成本。

2.研究内容

⑴高强度、高耐磨性中部槽专用材质研究;

⑵中部槽整体铸造工艺研究;

⑶大型铸件表面整体强化工艺研究。

3.考核指标

⑴中部槽槽宽1000mm;

⑵中部槽各部位强度均≥1500Mpa;

⑶中部槽各部位表面硬度≥42HRC;

⑷中部槽过煤量≥1000万吨;

⑸申请专利5项。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5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三:

大型卧式振动卸料离心脱水机研究及产业化

1.研究目标

研究开发大型卧式振动卸料离心脱水机,满足我国选煤行业的需要,同时保持我国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国际上领先地位。

2.研究内容

⑴利用有限元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建立二次激振振动器的力学模型;

⑵双质体卧式振动离心机整机参数的优化组合研究;

⑶主振弹簧的最佳参数和结构优化研究;

⑷二次激振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3.考核指标

⑴研制成功入料粒级为0.5~50(80)mm、处理能力为200~350t/h、产品水分为5~9%的大型振动卸料离心脱水机,满足产品脱水的要求;

⑵示范应用1-2个选煤厂;

⑶申请1-2项专利。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8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四:

双流化床煤气化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

1.研究目标

通过双流化床煤气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开发,提高煤气热值,实现煤炭的高效利用,改变原有固定床工艺采用块煤为气化原料的限制,降低生产成本。

2.研究内容

⑴进行中试规模的双流化床煤气化工艺过程计算以及优化设计;

⑵搭建双流化床煤气化工艺中试装置;

⑶现场运行中试装置,及时发现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缺陷,并加以改进,实现装置的正常运行;

⑷以双流化床煤气化工艺中试装置为研究对象,以快速气相色谱仪与快速质谱仪为实验监测装置,实现双流化床煤气化工艺的工业化与产业化。

3.考核指标

⑴工业煤气热值7.5MJ/Nm3,比固定床发生炉煤气热值提高20%以上;

⑵煤气产率3~4Nm3/kg;

⑶灰渣含炭量小于10%;

⑷年产煤气发生炉15台套,产值4500万元。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5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五: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道岔

1、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和道岔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引进国外高速道岔在有砟尤其是无砟方面的先进成熟技术,研制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道岔,替代进口。

2.研究内容

⑴采用轧制翼轨,取消翼轨热锻加工及焊接,提高安全性和平顺性;

⑵优化配轨设计,减少轨缝,降低铺设造价。

新的设计以25m长钢轨为基础设计,加长辙叉长度,减少钢轨接头;

⑶心轨水平藏尖,改善轮轨关系。

针对列车运行对道岔的高平顺性要求,对可动心轨辙叉轮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了水平藏尖结构;

⑷尖轨、心轨降低值优化,针对客运专线特点,将轮载转换位置提前,改善轮轨关系,提高列车通过的平顺性;

⑸道岔所有垫板整体硫化,提高刚度实现的有效性,更好的实现道岔区刚度连续性;

⑹采用不锈钢外套尼龙套管结构;

⑺采用机械防松结构,提高防松性能;

⑻优化辙叉跟端结构,强化跟端整体性,改善温度力受力不均衡状况。

3.考核指标

⑴容许通过速度:

直向:

350km/h,侧向:

160km/h;

⑵道岔全长:

157.20m;道岔前长60.573m;道岔后长96.627m;

⑶道岔适用于跨区间无缝线路,根据不同地区温差彩不同尖轨跟限位结构。

道岔前后端及道岔区均采用焊接钢轨接头,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

⑷形成年产150组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道岔。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4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六:

大口径厚壁直缝双面埋弧焊管制管机

1.研究目标

研制开发1.5万吨大口径高钢级高压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制管机,满足油气管生产的需要。

2.研究内容

⑴研制钢管1.5万吨钢管成型设备;

⑵开发钢管成型胎具;

⑶开发括厚壁钢板铣边机;

⑷开发钢管扩径、精整机。

3.考核指标

⑴研制成功1.5万吨大口径厚壁直缝双面埋弧焊管制造设备,以及配套的钢板铣边、整形,钢管扩径、精整机等设备,符合美国API标准;

⑵自行开发钢管成型磨具16套,可生产直径630mm-2000mm,最大壁厚160mm,16个规格的大口径厚壁直缝双面埋弧焊管;

⑶增加销售收入3亿元;

⑷申请国家专利3项。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七:

高炉—中频炉双联短流程铸造高速铁路精密扣件研发及产业化

1.研究目标

研制时速350公里/小时以上高速铁路轨道固定精密扣件,满足高速铁路建设需要。

2.研究内容

⑴生铁的遗传性对产品不良影响的研究;

⑵产品低温脆性转变温度的研究;

⑶提高产品的强度、韧性、抗疲劳性能工艺研究;

⑷产品一次成型的研究。

3.考核指标

⑴铸造公差等级达到CT4-5,机械强度480~520Mpa,延伸率12~19%,球化级别1~2级,石墨大小7~8级;

⑵达到年产3万吨、300万件扣件;

⑶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点项目八:

钢内胆纤维缠绕高压气瓶

1.研究目标

研制具有强度高、致密性好、重量轻、抗疲劳、耐腐蚀等突出优点钢内胆缠绕气瓶(压力容器),解决天然气、工业气体和高纯电子气体等气体用于盛装、运输上的关键设备。

2.研究内容

⑴对钢内胆材料进行在高压氢气环境下材料抗氢脆开裂的试验研究;

⑵进行薄壁无缝钢管内胆的旋压试验和研究;

⑶确定产品的工艺流程,确定产品批量生产的工位、工艺布置;

⑷进行玻璃纤维缠绕工艺设计、试验,确定缠绕方法、角度、层数、缠绕速度及缠绕张力等工艺参数;

⑸进行缠绕气瓶固化工艺的试验研究,确定树脂的工艺配置方案以及缠绕气瓶的固化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等。

3.考核指标

⑴研制的钢内胆纤维缠绕高压气瓶安全可靠,相对传统钢瓶的重量降低25%以上;

⑵钢内胆的抗氢脆能力在40MPa以上;

⑶申请1-2项发明专利;

⑷项目达产后形成年生产1000支的能力,产值达1.1亿。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三)河北省优势高新技术领域集中投向

重大项目一:

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新一代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技术的研发,实现中低温环境下(700-500℃)的煤制天然气,建设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示范工程。

2.研究内容

⑴初级萃取技术和工艺的完善;

⑵高转化率工艺及其反应器的研制;

⑶高压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及放大;

⑷研究不同操作条件(温度,压力)对反应产物及碳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蒸汽煤比、催化剂煤比对煤催化气化结果的影响,掌握高中压、中温条件下物料比例对气化结果的影响;

⑸掌握各种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催化机理,寻求最佳催化剂及其用量;

⑹催化剂回收工艺的研究及开发;

⑺研究不同煤种对工艺流程的适应性及影响;

⑻气体分离工艺的开发及优化。

3.考核指标

⑴实现中低温环境下(700-500℃)的煤制天然气,建立煤催化气化制天然气1000吨/天投煤量的工业示范装置;

⑵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配套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大项目二:

500Ah以上超大容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及产业化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技术、大容量电池技术、温升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单块500Ah以上超大容量动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2.研究内容

⑴研发电池高倍率放电技术,保证电池能大电流输出;

⑵探索和优化工艺参数,建立生产新工艺;

⑶建设高效的生产线;

⑷制定企业标准,建立检验试验平台。

3.考核指标

⑴技术指标:

产品的气胀率<0.01%;2C放电容量95%,3C放电容量85%;GED超过195Wh/Kg,VED超过370Wh/L;使用过程中无鼓胀现象产生;

⑵经济指标:

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配套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10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大项目三: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开发和集成化应用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电堆结构优化、极板粘接、双向预应力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用于离网型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2.研究内容

⑴调整电堆结构,解决大面积极板液流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极板有效利用面积;

⑵采用400℃高温压合法粘接极板和碳粘,不使用黏合剂,减小极板电阻,避免黏合剂对电解液的污染;

⑶采用双向预应力处理后的全氟质子膜,提高质子选择性通过效率,减少正负半电池电解液的交叉渗透,提高质子膜有效使用寿命;

⑷采用交直流逆变控制系统,设置能量存储瞬间、累计显示、单节电池运行参数瞬间显示,实现系统自动保护、充放电自动切换功能;

⑸利用高纯三氧化二钒(全钒≥67.9%)在氮气保护下,化学法一步合成三价钒负极电解液,使钒电解液浓度达到每升3-4摩尔;

⑹开展钒电池系统与风电、光电系统的结合应用研究,开发风能专用钒电池系统应用模块和太阳能专用钒电池系统应用模块。

3.考核指标

⑴单电堆达到:

额定电压100 V、额定电流200A、额定功率 20 kW、最大功率64 kW、能效大于 75%、充电限压小于128V、放电限压小于64V;

⑵电解液浓度达到3.5mol/L;

⑶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配套经费应为省财政拨款的5倍以上。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1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重大项目四:

CCF-3型碳纤维产业化

1.研究目标

突破聚丙烯腈(PAN)原丝的合成技术,并实现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

2.研究内容

⑴高性能、稳定的聚丙烯腈(PAN)原丝的合成技术;

⑵聚丙烯腈原丝合成碳纤维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控制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缺陷的形成,突破碳纤维性能强度低、不稳定、离散度偏高等难题;

⑶聚丙烯腈原丝和碳纤维稳定性的控制;

⑷开发1000吨以上的碳纤维产业化技术。

3.考核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

质量达到日本T700级别的CCF-3型碳纤维标准。

主要经济指标:

CCF-3型碳纤维的产业化规模达到年产量1000吨以上。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省财政拨款5倍以上的配套资金。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重大项目五:

玻璃钢特色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技术水平提升

1.研究目标

针对全省玻璃钢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缠绕、模压、防海水浸蚀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四项关键技术,整体提升我省玻璃钢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研究内容

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的研究。

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与钢套筒复合技术、混凝土与玻璃纤维复合钢套筒复合技术、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复合芯管复合等技术,开发强度高、耐化学腐蚀、密闭性好、水力性能好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

⑵SMC模压复合材料铁路货车下门的开发。

从材料改性、结构设计、成型技术、解冻抗变形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制定产品标准,在铁路行业大面积推广应用;

⑶防海水浸蚀大口径玻璃钢管道研制。

解决大型耐压、复合材料防海藻、贝类等浮游生物浸蚀,实现耐磨性高、粗糙率小,研制适合于海水长途运输的大口径玻璃钢管道;

⑷多元废弃物再生利用新型屋面保温材料的研究。

利用玻璃钢废弃物、镁水泥、粉煤灰、聚苯乙烯泡沫等材料,通过材料的配比组合,优化隔热机构设计,达到废弃物再生利用和提高保温、防雨性能的效果。

产品主要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经过长时期使用后还可再循环利用。

3.考核指标

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

压力等级≥2.0Mpa,环向拉伸强度≥1.5×105KN/M,轴向拉伸强度≥1.0×104KN/M,断裂伸长率≥18%;

⑵SMC模压复合材料铁路货车下门。

拉伸强度≥100(Mpa),弯曲强度≥120(Mpa),抗冲击强度≥120(KJ/m2),抗压强度≥120(Mpa);

⑶防海水浸蚀大口径玻璃钢管道。

在海水中不附着浮游生物及藻类、贝类物质天数≥73天;水磨耗:

≤0.05mm/a;粗糙率:

0.007—0.009;耐磨比:

≥27.2X103;

⑷多元废弃物再生利用新型屋面保温材料。

抗压强度(Mpa)≥0.6;导热系数(W/m2oK)≤0.07;吸收率(重量比)≤10%;隔音≥48dB。

4.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省财政拨款5倍以上的配套资金。

5.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0年。

6.组织实施方式

由相关市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企业申报,企业间要签订合作协议。

重大项目六:

河北省港口群生产管理集成信息系统

1.研究目标

在河北省港口群中建立港口生产管理集成信息系统,并通过港口群矿路港航互动平台进行互通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完善的港口群生产信息化系统。

2.研究内容

⑴港口生产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

集成目前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与管理理念,集成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AIDC)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软硬件接口技术,实现港口生产信息采集及实时控制系统;

⑵港口堆场摆放优化系统。

根据火车进港信息、船舶抵港信息和堆场使用情况经过科学的算法优化,对生产中的堆场摆放进行优化,设计最优化堆场摆放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