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79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docx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版资料内部押题

 

2013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

 

内部压题资料

2013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内部压题资料

目录

教育学…………………………………………………………………………………………………….1

教育心理学……………………………………………………………………………………………...17

职业道德…………………………………………………………………………………………….…...28

教学方法导论……………………………………………………………………………………………..34

教育法规概论…………………………………………………………………………………………….39

学生团队与管理…………………………………………………………………………………………..47

教育学

单项选择题

1、教育:

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出阿迪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活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4、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第一次实施于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6、西周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在西方,要追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从独立的教育学角度所,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1、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3、校风是学校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时间形成的。

1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15、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7、美国寻理学家格赛尔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

1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这样说:

给他已达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19、成熟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未人。

其标志是:

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之主的自我意识。

20、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1、个体主观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4、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2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28、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同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质某一门学科。

29、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0、国家课程:

是有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及教育机关,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31、地方课程:

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行政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编定的。

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32、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33、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成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4、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5、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地基本准则。

36、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7、设计教学法:

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38、道尔顿制:

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材料,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9、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40、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41、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42、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触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43、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44、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4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型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堂。

46、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47、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多项选择题

1、六艺的六门课程:

礼,乐,射,御,书,数。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在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

3、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史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不同层次:

○1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2个体的心理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

6、在认知方面,高中生可能出现的两个极端:

○1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2心理失衡

在价值观赏,青年存在的两种极端:

○1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2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地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8、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0、对中小学生身份定位的三个层面:

○1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2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3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1、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分:

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分:

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分:

课程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组织核心分:

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13、课程的不同目标:

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4、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

15、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7、教学计划的构成:

○1教学计划设计的知道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其说明○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及考查制度○7实施要求。

18、教学大纲的构成:

○1说明部分○2本文部分

19、教材包括○1教科书○2讲义○3讲授提纲○4参考书○5活动指导书○6各种视听材料

2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2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22、讲述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2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最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24、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25、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的感知演示对象

26、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联系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严格要求

27、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2重视语言指导○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28、备课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9、课的类型:

从教学任务分:

传授新知识(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从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

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30、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3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3、我国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4、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5、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知、情、意、行。

36、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37、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38、德育的模式:

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39、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4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判断题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活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

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

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5、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6、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7、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9、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10、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是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2、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雨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13、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

1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5、从独立的教育学角度所,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17、传统教育的特点: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

19、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0、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1、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22、信息技术史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2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25、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

26、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27、成熟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未人。

28、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9、个体主观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3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个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32、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33、在认知方面,高中生可能出现的两个极端:

○1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2心理失衡

在价值观赏,青年存在的两种极端:

○1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2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34、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7、对中小学生身份定位的三个层面:

○1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2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3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8、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3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4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4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42、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3、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44、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4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46、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47、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8、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49、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应及时天界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0、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地基本准则。

5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52、讨论法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

5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织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54、讲授新教材是最核心的内容。

55、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6、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57、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58、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59、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60、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触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6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63、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时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64、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有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65、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66、目标管理的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呗管理者的积极性。

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

○1阶段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答: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考过)

答: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绝对作用

答: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0、简述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的区别

答:

○1传统的学校教育史“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志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史跨时空的教育。

11、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答: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1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答:

○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15、简述遗传的意义

答:

○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1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

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8、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