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535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

版《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化学人教全国精练检测4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单元滚动检测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湖南期末)保罗·克拉兹等三位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

C.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D.过程②中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氯气具有酸性,可与烧碱或石灰乳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用铝罐盛装

C.氢氟酸具有弱酸性,可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3.(2017·长沙调研)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由反应SiO2+4HF===SiF4↑+2H2O,可知SiO2是碱性氧化物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C.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4.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危化品发生爆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据报道爆炸点库存大量硝酸铵、硝酸钾、氰化钠(NaCN)、金属钠和镁等化学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受热或撞击易发生爆炸

B.氰化钠属剧毒物质,用过氧化氢处理氰化钠现场和水污染的离子方程式:

2CN-+5H2O2===2HCO

+N2↑+4H2O

C.爆炸发生引发大火,用大量水灭火

D.硝酸盐等氧化性物质不能与还原性物质如钠、镁、有机化合物等存放在一起

5.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  )

A.硫酸铜B.氢氧化钠

C.硫酸亚铁D.二氧化硫

6.(2016·靖安县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7.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这种材料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

SiO2

Si(粗)

SiHCl3

Si(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

Si+CO2↑

B.步骤①、②、③中每生成或反应1molSi,转移4mol电子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

8.(2016·石家庄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易溶于水,尤其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某校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实验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Cl2↑+H2↑

B.由NaClO2溶液制取0.6molClO2时,至少消耗0.1molNCl3

C.将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器以除去ClO2中的NH3

D.溶液X的成分为NaClO3和NaOH

9.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巨能钙事件沸沸扬扬,原因在于部分巨能钙被检出含有双氧水,而双氧水有致癌性。

因此卫生部已开始加紧调查巨能钙。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2O2、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都存在非极性的共价键

B.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

C.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Cl2、KMnO4反应是表现H2O2的氧化性

D.H2O2作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与HClO类似,与SO2不同

10.(2016·海口一中月考)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

热的浓硫酸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

B

SO2具有漂白性

SO2可以使溴水褪色

C

C的非金属性比Si强

C可以从SiO2中置换出Si

D

锌的金属性比铁强

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腐蚀

11.(2016·济南调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

D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12.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或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13.(2016·河南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如图所示装置中,试管内的FeI2溶液中滴有KSCN溶液,实验中控制通入Cl2的速度,试管内先观察到紫色,后观察到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l2中含较多HCl,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倒吸现象

B.通入足量Cl2后,振荡试管,下层变紫色,上层变红色

C.该实验可验证氧化性:

Cl2>I2>Fe3+

D.试管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Fe2++2I-+Cl2===I2+Fe3++2Cl-

1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酒精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①中试剂

②中试剂

③中试剂

④中试剂

⑤制备气体

⑥中试剂及作用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Cl2

NaOH溶液,尾气吸收

B

稀硝酸

Cu

烧碱溶液

浓硫酸

NO

NaOH溶液,尾气吸收

C

浓盐酸

大理石

饱和Na2CO3

溶液

浓硫酸

CO2

澄清石灰水,检验

D

浓盐酸

Zn

浓硫酸

H2

撤去

15.(2016·安阳二模)将22.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2和Fe(NO3)3,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2和Fe(NO3)3,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

16.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6分)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若A为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B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

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其pH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其p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8.(9分)(2016·滨州模拟)以Ca3(PO4)2、SiO2、焦炭等为原料生产硅胶(SiO2·nH2O)、磷、磷酸及CH3OH,下列工艺过程原料综合利用率高,废弃物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

(Ⅰ)、(Ⅱ)、(Ⅲ)、(Ⅳ)、(Ⅴ)]。

(2)高温下进行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需在隔绝氧气和无水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Ⅳ)这一环节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P→H3PO4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已知木炭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两种+4价的氧化物。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亚硝酸钠(NaNO2),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和连接用的胶管已省略)。

(1)为了完成该实验,虚线框内还需要连接B~E四套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a→(  )(  )→(  )(  )→(  )(  )→(  )(  )(填装置接口的字母编号)。

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加浓硝酸,点燃酒精灯,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后发现亚硝酸是弱酸,性质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生成一氧化氮。

装置D中充分反应后,设计实验证明D中是否有亚硝酸钠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5)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将I-氧化为I2,该反应常用于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2016·吉林实验中学二模)氯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1、0、+1、+3、+4、+5、+7。

①KClO3是一种强氧化剂,常温下较稳定,在400℃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

其分解分为两步进行:

加热到356℃以上时分解为甲和乙,而几乎不放出氧气。

当温度在400℃以上时,乙分解为甲和丙。

其中甲是一种含氯的化合物。

②已知化合物丁由丙物质组成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是一种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3.01g·L-1。

(1)甲的电子式为________;试比较KClO3与乙的稳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实验室可以用KClO3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KClO3和乙均由电解和复分解两步反应制得,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电解热的NaCl溶液时,产生的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NaCl继续参与电极反应,最终实现向NaClO3的转化。

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低于80℃时,会有部分NaClO生成。

若电解消耗了117gNaCl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10.4mol,则NaClO3的产率为________(产率=

×100%)。

(4)写出电解NaClO3生成戊时的阳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O3还可用于丁的生产:

将NaClO3溶液用H2SO4酸化后,通入SO2气体制得。

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3分)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是以游离SO2的含量计算,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1。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葡萄酒中SO2进行测定。

Ⅰ.定性实验方案如下:

(1)将SO2通入水中形成SO2-饱和H2SO3溶液体系,此体系中存在多个含硫元素的平衡,分别用平衡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SO2的漂白性检测干白葡萄酒(液体为无色)中的SO2或H2SO3。

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

干白葡萄酒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实验方案如下(部分装置和操作略):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4)A中加入1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B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B中过量的H2O2,然后再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除去H2O2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X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为________g·L-1。

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滴定过程中,操作均准确)。

答案精析

1.B [图片中反应历程为①Cl+O3

ClO+O2,②ClO+ClO―

ClOOCl,③ClOOCl+日光―

2Cl+O2。

A项,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变;B项,根据图示判断过氧化氯的结构式;C项,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O3

3O2;D项,过程②中ClO+ClO―

ClOOCl,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

]

2.B 3.D

4.C [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不纯,可发生爆炸。

]

5.A [A项,由于CuS的溶解度很小,CuSO4与氢硫酸发生反应:

CuSO4+H2S

CuS↓+H2SO4,产生黑色沉淀,正确;B项,氢氧化钠与氢硫酸发生反应产生的Na2S是可溶性的物质,错误;C项,硫酸>氢硫酸,所以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无沉淀产生,错误;D项,二氧化硫与硫化氢会发生反应:

SO2+2H2S

3S↓+2H2O,产生沉淀,但是SO2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

]

6.B [A项,SO2使溴水、KMnO4(H+)褪色是利用了还原性,使品红褪色是由于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错误;B项,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有很多,不仅仅是SO2,还有氯气等,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正确;C项,活性炭是吸附漂白,漂白粉、Na2O2是氧化漂白,SO2是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所以其原理不相同,错误;D项,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SO2+Cl2+2H2O

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所以漂白效果减弱,错误。

]

7.D [A项错误,正确的为2C+SiO2

Si+2CO↑;B项,②、③中每反应或生成1molSi时,转移2mol电子,错误;C项,硅与氢氟酸反应,错误;D项,二者沸点相差很大,可用蒸馏方法分离,正确。

]

8.B [A项,电解氯化铵和盐酸混合溶液时,根据流程图知生成氢气和NCl3,其电解反应方程式为NH4Cl+2HCl

3H2↑+NCl3,错误;B项,NCl3与NaCl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恰好反应生成ClO2,还生成氯化钠、NaOH,结合电子守恒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元素化合价降低,还生成氨气,NCl3+3H2O+6ClO

===6ClO2↑+3Cl-+3OH-+NH3↑,由NaClO2溶液制取0.6molClO2时,至少消耗0.1molNCl3,正确;C项,氨气为碱性气体,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以除去氨气,错误;D项,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分析,NCl3与NaCl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lO2,还生成氯化钠、NaOH,错误。

]

9.C [A项,H2O2、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其中过氧根中的氧和氧之间就是非极性共价键,正确;B项,双氧水有氧化性,被还原时产物为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正确;C项,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还原性,与Cl2、KMnO4反应是表现H2O2的还原性,错误;D项,HClO、H2O2作漂白剂均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类似,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其和有机色质的结合过程,不是氧化性作用的结果,正确。

]

10.D [A项,加热时浓硫酸与铁反应;B项,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项,碳还原硅,体现碳的还原性。

]

11.B [A项,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是由于发生反应:

Cl2+2KI===2KCl+I2,I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错误;B项,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是由于浓HN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的NO2红棕色的气体能溶于浓硝酸所致,正确;C项,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

,也可能含有SO

,错误;D项,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HCl具有挥发性,错误。

]

12.D [A项,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氨气,因为NH3和HCl会在试管里重新化合成NH4Cl;B项,硝酸能将SO

或HSO

氧化成SO

;C项,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不是置换反应。

]

13.B [A项,导管通入CCl4层中,CCl4能起到缓冲作用而不会发生倒吸现象;B项,3Cl2+2FeI2

2FeCl3+2I2,振荡后I2由水层转移到CCl4层,故下层溶液呈紫色,上层溶液中Fe3+遇KSCN变红色;C项,由实验现象及发生的反应知氧化性:

Cl2>Fe3+>I2;D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

2I2+2Fe3++6Cl-。

]

14.A [A项,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剩余氯气有毒,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被吸收,正确;B项,稀硝酸和铜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中含硝酸蒸气和水蒸气,通过烧碱溶液吸收硝酸,通过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