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005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docx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

[题型一 语境理解式默写]

1.(2015·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参考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2015·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参考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2014·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参考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2014·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参考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题型二 上下句填空式默写]

5.(2013·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6.(2013·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      ,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         。

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7.(2012·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

(《孟子·告子上》)

(2)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参考答案: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1.名篇名句默写题的考查范围是什么?

考查的范围以《考试说明》推荐背诵的篇目为主。

试题共3小题,往往其中2小题考查高中篇目,1小题考查初中篇目。

2.名篇名句在考查形式上有何特点?

考查形式稳中有变,2015年仍然沿用2014年语境理解式默写的考查方式,注重名篇全篇的背诵,尤其重视对必背篇目的全面理解和对名句的准确理解之后的识记。

此种考查方式与以往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方式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而非单纯识记能力。

 

分析近两年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试题,命题形式的趋向显示,语境理解式默写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同时也会引起广大考生的特别重视,为此,我们简单归纳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以此帮助考生备考该考点。

从高三复习实际来看,考生出现的失误无非就是“选不准句”“写不对字”,针对这一情况,本书从“巧借4方法——让你选准句”和“掌握8策略——让你写对字”两大方面给予点拨,以确保名篇名句默写题这一“保分题”得满分。

(一)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文”或诗句即可。

如:

《荀子·劝学》中写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智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的两句是“       ,        ”。

(二)位置检索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如:

(2015·山东高考)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

          ”,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检索:

情景中的“颔联”提示了所填名句的位置,再结合“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可确定所填名句为: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三)意象定位法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如:

(2014·全国卷Ⅰ)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

、轻捷的

都很难越过。

定位:

情景中的“黄鹤”“猿猴”等词准确地表明了要填写名句中也包含这些意象,再结合“写山势高险”的内容,由此,我们可迅速确定所填名句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四)技巧推断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如: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

,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

“          ,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推断:

情境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明了使用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已经确定,所填内容应为侧面描写,结合背诵诗句和“洞箫声音的悲凉”,可推断所填名句为: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不论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还是语境理解式默写,准确识记和书写都是前提。

备考时除应多读多背多写外,我们还要掌握恰当的识记和书写技巧,运用8大夺分策略,提高我们的备考能力。

(一)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解析:

所填写诗句中的“陟”“臧”“豗”“砯”“酹”都属于难记难写的生僻字,应当特别注意。

参考答案:

(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二)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直接抒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解析:

(1)“幽”易与同音字“忧”混;

(2)“雁”易与同音字“燕”混。

其实这些同音字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参考答案:

(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三)区分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的名句是“      ,

       ”。

(3)《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解析:

(1)“唯”易与同音字“惟”混;

(2)“常、作”易与同音字“长、做”混;(3)“辩”易与同音字“辨”混。

其实这些同音字的字形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参考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四)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句描写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心情。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用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解析:

(1)“萧”易与“箫”“潇”混淆;

(2)“阙”易与“阕”混淆;(3)“沧”易与“苍”混淆。

参考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留心语句的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

(3)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解析:

(1)“雨打风吹”易错写为“风吹雨打”;

(2)“斗牛”易错写为“牛斗”;(3)“得兼”易错写为“兼得”。

参考答案:

(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六)留意具体的语境

对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得我们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极写天气的寒冷,与其前两句酒宴饯别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        ,        ”。

(2)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        ”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随从武士个个猎装出发,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展现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       ,       ”。

解析:

(1)“暮雪”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暮”写成“墓”;

(2)“炬”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炬”写成“具”;(3)“平冈”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冈”写成“岗”。

参考答案: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3)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七)留意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名句是“          ,         ”。

解析:

(1)“要”通“邀”;

(2)“生”通“性”;(3)“见”通“现”。

这些字都属于通假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写成本字。

参考答案:

(1)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注意不遗漏虚词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那些“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是有区别的,这两句是“         ,        ”。

解析:

(1)中的“且”,

(2)中的“使、则”,(3)中的“其、者、也”,以上所列的都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丢掉,应引起注意。

参考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名篇名句默写”专项强化练](时间:

40分钟 满分:

120分)

1.(2016·陕西西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人有过错而后改时,用“      ,

        ”两句表述了人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2)屈原《离骚》中,诗人用“        ,        ”两句诗表现了古代圣贤推崇为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内容。

(3)《庄子·逍遥游》中,用“覆杯水于坳堂”不能使当作船的“芥”浮起来,用“        ,        ”印证水不多大船就不能漂浮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2016·郑州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潜《饮酒(其五)》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找到了安贫乐道、励志守节的人生真义,但想表述出来又不知如何表达。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和琵琶最后一声的特点。

(3)《荀子·劝学》中为了证明积累的重要性,作者列举了“土”与“风雨”的关系、“水”与“蛟龙”的关系等,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即便是走路,没有积累也走不远的道理。

参考答案:

(1)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2016·辽宁五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郦道元《三峡》中,“        ,       ”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素湍绿潭”的水中景色以及峭壁生树的景象。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年岁已高、处境悲凉。

(3)《诗经·氓》中,“       ,       ”两句诗是女主人以河为喻来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制,以此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参考答案:

(1)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4.(2016·山西四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诗通过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雨之大和雨之疾。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诗批判了那些把违背规矩、准则作为人生追求的人。

(3)《庄子·逍遥游》中,斥

嘲笑鹏时,用“        ,        ”两句介绍了自己“腾跃而上”而“飞之至”的高度有限,只能在地面飞翔的情况。

参考答案:

(1)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2)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3)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5.(2016·昆明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        ”描写了桃花源有整齐的住房、肥沃的土地等。

(2)屈原《离骚》中,“       ,       ”表现了诗人崇尚美德而严格约束自己,但因为直谏而被贬谪的情形。

(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之背”的大小和“怒而飞”的状态的语句是“        ”和“        ”。

参考答案:

(1)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3)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6.(2016·石家庄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作者“趋百里外”这种做法的具体原因的两句是“        ”和“        ”。

(2)《诗经·氓》的开篇刻画了女主人公对氓的喜爱,“        ”和“        ”两句描写了她“望复关”时看不到和看到复关后的神态和动作。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因为爱好美好的事物、崇尚高尚的德行最终遭到了贬谪。

参考答案: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3)既替余以蕙

兮 又申之以揽茝

7.(2016·大连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人们回忆自己的先祖到桃花源的原因,从此“不复出焉”的两句是“      ,      ”。

(2)《诗经·氓》中,“       ,       ”两句诗是女主人公表达自己抱歉的心情以及自己不能答应氓的婚事的具体原因。

(3)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弟子、老师在学问方面的特点,“        ,

        ”两句交代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具体原因。

参考答案: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8.(2016·沈阳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在《马说》中描写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而不能“以千里称”的悲惨遭遇,“       ,       ”两句就描写了千里马没有被发现之前的悲惨遭遇。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希望能够回头的心情。

(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迁徙到南冥时,虽然能够“        ,

        ”,但即便如此宏大的气势也要借助“六月之息”才能完成。

参考答案: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2)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2016·东北三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水调歌头》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的名句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诗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写只要自己内心是美好的,那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无妨的名句是“        ,        ”。

参考答案:

(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10.(2016·河南平顶山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为例加以论述,由此得出结论的两句是“    ,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        ,        ”。

参考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1.(2016·哈师大附中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中,“       ,      ”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不长存的感叹。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写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写拂晓行船的情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参考答案:

(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2.(2016·河南洛阳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梦已远去,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名句是“        ,        ”。

(2)《荀子·劝学》中,“        ,        ”两句写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