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前瞻.docx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前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前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前瞻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前瞻
2013
■强力实施工业突破,增强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中部隆起步伐
■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步伐
■推动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决破除瓶颈制约
□本报记者吴温
2012年的石家庄精彩无限,刚刚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又以强有力的方式开启了2013年的发展之门。
“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希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曾多次强调的这个发展战略,已在两年多的实践中结出了硕果。
今年,我市将把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强力实施工业突破,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各种障碍,确保工业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突破性进展,增强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力。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发展需要具体的项目作支撑。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并在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五大工作”当抓手
工业再谋新突破
工业强市战略提出两年多以来,全市抓工业的意识不断强化、效果逐步显现。
据了解,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40亿元,实现利润561亿元,均增长13%。
但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市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大上工业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把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工业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突破性进展。
实现突破性进展,抓手是什么?
全会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做实对标、做大园区、做强龙头、做活民营、做优服务。
对标行动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最有效抓手和载体。
今年我市将继续做实做细、务求实效。
要制定完善鼓励政策,提供配套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对标的积极性;开展以对标行动为龙头,带动企业技术改造、产品上档、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扎实做好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增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做大园区。
突出抓好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等一批重点园区建设,力争综合保税区早日申办成功,加大对各县(市)省级产业园区扶持力度。
做强龙头。
将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我市的支柱产业和企业品牌。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国企活力。
做活民营。
完善和落实好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关心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成长。
做优服务。
做好企业“围墙”外的各项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切实抓好已竣工项目的投产达效,使之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和完善市、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真诚关心企业和企业家,切实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引进立市立县大项目
提供经济发展强劲动力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宏伟蓝图,需要具体的项目作支撑。
为此,孙瑞彬在全会上特别强调,要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抓项目、上项目的良好势头,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政策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只有真诚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感动企业家和投资者,实现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良性循环。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特别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引资,重大关键性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
各县(市)和矿区的书记、县(市)区长每年必须各引进一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高新区、市内区、组团县以及各大产业基地标准更高,力争今年在项目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
在项目的摆布上,坚持全市“一盘棋”,避免恶性竞争。
建立市级领导分包重大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制度,有问题一抓到底。
对于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快落地、快开工、快见效,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破解土地供应、环境容量及融资难等“瓶颈”制约,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园区、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集中和倾斜。
同时,精打细算、集约利用,确保要素利用效益最大化。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打造全市经济的龙头带动区
服务业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人民生活的水平,既是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又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
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做大做强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城市经济,打造全市经济的龙头带动区。
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抓好物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培育壮大服务外包业,将其打造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活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健身、家政等便民利民服务业,积极推进生活服务进社区、进农村。
倾力打造服务业品牌。
打造会展业品牌,积极申报创办一批国内外大型展会,努力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会展品牌。
抓住高铁开通的有利机遇,加大旅游资源的规划、整合、开发和宣传力度,推出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努力把我市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
打造“夜经济”品牌,大力提升其档次、品位和规模,使之成为省会亮丽的风景线,进一步提升省会繁华度。
中东西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快速“腾飞”
近年来,我市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功能协调配套、要素优化配置”的思路,初步推动了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
但县域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发展水平低、城乡差距明显,依旧是我市的基本市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全会指出,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上重要日程,从中东西三大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出发,紧紧抓好省委、省政府推进县域经济“腾飞计划”的重大机遇,拿出硬措施,推动其快速发展。
要在市级层面建立县域发展统筹协调机构,健全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重大疑难问题。
根据三大区域发展定位,面向县域摆放一批项目,择优支持一批园区、扶持一批产业。
特别是要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增强其“造血”功能。
完善对各县(市)区的考核评价机制,区别对待、分类考核,重点看区位、看基础、看变化,推动县域经济按照中东西三大区域发展定位快速推进、协调发展。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肩负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体责任,切实克服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坚决打好县域经济翻身仗。
努力打造一流省会■省会建设上水平创一流
■县城建设提档次大变样
■城镇建设抓重点求突破
■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基础建设大手笔快建设
□本报首席记者靳晓磊
告别昨日的辉煌,迎接明天的挑战。
随着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胜利闭幕,我市城镇建设上水平工作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1月7日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再次强调。
目前,我市已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省会的城镇化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市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将以怎样的举措和路径、怎样的步伐和业绩,加快推进?
“以打造一流省会为龙头,探索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对此作出了回答。
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坚持做城市与做产业、做民生相统一,以打造一流省会为龙头,探索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完成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任务目标。
以更高的标准
推进省会建设上水平
城镇建设的水平,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代表着河北的形象。
省委、省政府要求省会建设要上水平、创一流。
这既是省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省发展大局的需要。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着力在打造一流省会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我市将按照“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势产业、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对标先进城市,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强力推进省会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省会。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质量。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强和完善省会都市圈的规划,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主城区仍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
加快主城区建设步伐,将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并增强辐射带动力。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改造提升主城区,突出抓好新旧火车站、省文化中心等重点片区建设,努力打造省会标志性区域;实施新胜利大街改扩建工程,打造主城区中央景观大道,改造提升主城区路网;继续实施二环路内城中村改造,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向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拓展延伸,抓好老旧小区整治和民生设施的完善配套;实施城区管网改造工程,突出抓好雨污分流,切实解决城区东南区域的内涝问题。
作为“一河两岸”城市新格局的重要组成,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进正定新区建设,并将正定新区作为一流省会的标志性区域来打造,力争年内30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初具规模。
同时,将有力推进正定古城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省会建设的文化内涵。
以规划为龙头
打好县城建设“翻身仗”
县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龙头,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节点。
加快县城建设,对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去年以来,全市各县(市)以环境容貌“干净、整洁”为目标,重点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居住小区的市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攻克了一批影响城市环境容貌的难点、顽疾,全面提高了县城环境的质量和净化、美化、亮化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县城建设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多数县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普遍规模偏小、档次偏低,脏乱差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升县城建设的档次,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今年,各县(市)要把县城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以提升县城的规划设计水平为龙头,开展县城容貌综合治理行动,强力推进县城建设大变样,努力实现县城建设提档升级,彻底改变县城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坚决打好县城建设翻身仗,以更好地吸引项目、资金,聚集人气、财气。
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提升县城容貌水平和建设品位,更能提升县城发展的承载能力。
今年,全市每个县城都要打造一条标志性街道、一个综合商务中心、一个3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2块5千平方米以上的绿地。
基础好、区位优、实力强的县城,还将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
加快城镇化步伐
走一条“石家庄特色之路”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是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孙瑞彬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特别指出。
翻看我市小康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成绩表”,在尚未达标的指标中,城镇化的硬指标差距较大。
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薄弱,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差距明显,已成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如何补齐这一“短板”并实现“赶超”?
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省会实际,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念,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配套政策为支撑,认真谋划全域城镇布局,努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切实加快全市城镇化步伐。
具体实施中,我们必须在抓好省会和县城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省会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主城区和各组团县(市)之间的区域为重点,统筹产业发展、人口转移、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探索加速城镇化步伐的办法和路子,率先在这一区域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以及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镇化的历史,也是农民进城的历史。
为让农民“好进城,进好城”,今年,我市将把推进城镇化与园区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有序流转、经营方式转化和农民稳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中心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引导鼓励农民到企业就业、到城镇置业,将农民逐步转化成产业工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特别提出,在今年的城镇化建设中,要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城区和组团县(市)之间全面铺开,并逐步向外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精细化管理城市
打造宜居宜看环境
无数城市的建设发展史告诉我们:
一座城市要三分建,七分管。
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城市的形象,更关乎生活环境和民生的改善。
去年,我市从实际出发,坚持对标天津等先进城市,谋划启动了力度空前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组织实施了主路主街整修、主干道景观提升、广告牌匾治理等“十大工程”,省会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但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民对城市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今年,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将进一步强化城市意识,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努力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
城市管理工作是“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服务群众必须热情周到,但对违法违章行为,则必须严格、苛刻。
在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的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从严管理城市。
同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打造高效快捷的城市管理指挥系统。
城市管理得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关键体现在细微之处。
今年我市将在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经常化、快捷化上下功夫,将精之又精、细之又细的管理理念,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努力打造更加整洁有序、宜看宜居的生活环境。
以适度超前的原则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经济保持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省会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正定机场改扩建主体完工,西柏坡高速竣工投用,特别是京石武高速铁路正式通车、铁路“穿城入地”建成投用,新客站开始营运并成为省会的地标性建筑,标志着石家庄已进入“高铁”时代,城市功能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在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市将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抓好以交通、电力、信息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于省会的长远发展,加强石家庄出海铁路谋划,着力打造我市方便快捷的出海大通道;举全市之力实施省会轨道交通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速度,力争让省会早日进入“地铁时代”。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尽快打通主城区到各县城、产业基地和重点园区的快速通道,突出抓好南二环东延、西延工程,清除“卡脖路”,着力打造主城区至县城“半小时交通圈”,拉近主城区和各县的距离,努力实现高速公路与资源富集区、产业集聚区、农业主产区、旅游景区全覆盖,为县域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东风劲吹帆正扬。
面对“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面对“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荣历史使命,全市上下将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为新的出发点,继往开来,攻坚克难,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征程中当好“领头羊”。
推动发展环境大转变生态环境大改观前瞻2013
■深入实施“八个专项行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再掀改善发展环境新高潮
■打好“四大战役”(产业转型攻坚战、污染治理攻坚战、生态恢复攻坚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报首席记者张明星
2012年,全市广大干部把优化发展环境融化于思想、付之于行动,以快捷高效、服务一流的政务效能得到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认可、称赞;强力推进以“蓝天碧水”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使省会变得天更蓝、地更绿、气更爽、水更清。
“两个环境”建设为全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注入强大活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创造力,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
抓环境就是抓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就是抓全面小康、民生幸福。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事关能否当好全省的‘领头羊’,事关能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全会上关于“两个环境”建设的讲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我们只有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强力推进“两个环境”建设,才能实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才能为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筑牢发展基石,才有资格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征程中当好“领头羊”,才有能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钢铁般的意志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命门之穴”。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对各地都重要,对石家庄市尤为重要。
全会提出,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采取实在管用的硬措施,以钢铁般的意志强力推进,特别是要实施好“八个专项行动”,努力做到认识再提高、行动再坚决、创新再大胆、问责再严厉,真正把改善发展环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效果上。
借势造势,再掀改善发展环境新高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工作状态有大的转变,让全市党员干部有所警醒,才能使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和共同行动。
要从认识上再提高,深入组织学习全省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动员大会精神,特别是张庆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大讨论,努力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切实把各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借势造势,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效能是衡量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改进政务服务、建设效能政府的核心所在。
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突破部门和小团体利益的羁绊,能精简的要再精简,能下放的要再下放,必须管的要优化流程、提高效能;加强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整顿和规范基层执法行为,努力在全省、全国叫响“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品牌。
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
优化发展环境,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对既得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既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又有现行政策法律的障碍。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下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切实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务求在一些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
动真碰硬、严肃问责。
孙瑞彬曾将优化发展环境形象地比喻成“拔刺”,要求对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做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敢于当铁匠“硬碰硬”。
今年,要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严格纪律约束,抓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树立正确导向。
对不作为、乱作为、破坏发展环境的干部,要动真碰硬、严肃问责,让纪律的“高压线”保持强大震慑力。
对那些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褒奖重用。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群众意见最集中的“焦点”,到了迫在眉睫、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可以说,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点攻坚,综合施治,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打好“四场战役”,才能实现我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
改善生态环境最根本的要靠转变发展方式。
今年要强化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排放;启动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对“三高”产业实施有序退出,为优质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
要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突出抓好省会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加强燃煤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水泥建材、钢铁热电和露天矿山行业污染治理,确保省会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水污染治理,严格重点水库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对地下水、重点流域和输水沿线污染的监管和防治力度,组织开展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强力推进洨河综合整治工程。
打好生态恢复攻坚战。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活动,大力推动生态建设从被动治理向主动营造转变。
要大力抓好省会周边绿化,重点实施西山森林公园,三环路、滹沱河和环城水系沿线绿化,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绿色通道建设以及太行山绿化和村庄绿化等工程。
同时,继续抓好主城区植树绿化,提升公共绿化档次品位,广泛开展园林绿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庭院活动,做到见隙植树、增加绿量,努力打造森林城市。
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城乡统筹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
今年重点要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解决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并探索建立实在管用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改善提升。
突出民生第一追求
稿件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把老百姓的诉求当作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在上学、就业、出行、看病、住房、物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打造文化强市,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管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本报记者吴温
随着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胜利闭幕,新的一年里,幸福生活将谱写新篇章。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大幅度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得更幸福。
”1月7日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再次强调,目前,我市已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全市的民生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市将以怎样的决心和举措来推进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千方百计解民忧、惠民生、保民安。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的承诺掷地有声。
今年,我们将继续把老百姓的事挂在心上,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全面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全市老百姓生活得更顺心、更快乐、更幸福。
抓好“九大”工作
尽心竭力改善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
民生幸福十大工程、20件实事全面完成,弱势群体更加受到关爱,安置房建设加速推进……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一项项民生工程进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幸福感洋溢在百姓心头。
今年,我市将继续把老百姓的诉求当作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在上学、就业、出行、看病、住房、物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听取百姓的意见,筛选要求强烈、热切期盼的事情,集中力量,明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