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119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docx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技术方案

一、编制原则:

根据《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及相关技术标准。

对全段路面工程施工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的组织计划,周密的安排,严谨的保证措施,确保实现对业主、监理在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承诺。

二、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招、投标、合同文件》;《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10-2006;本公司现有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在以往类似路面工程建设的施工经验。

三、工程概况:

九龙县上团乡位于九龙县西北,南邻八窝龙乡、东连汤古乡、北接康定县、西临雅砻江与木里县西河等地分界。

全乡辖放马坪、运脚两个行政村,6个村民小组,面积358平方公里。

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

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路线起点(在八窝龙乡平交路口附近),起点桩号K33+000,起点高程3357.30m。

起线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布线到达运脚村K40+000(高程3464m),路线穿过村庄后展线到达热水沟沟口,继续沿现有道路向沟内展线,在现有热水沟木桥下游550m附近设桥跨越热水沟至对岸与现有道路相接,相接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向沟口展线,在K48+200附近到达热水沟与孟底沟汇合处,为了合理利用孟底沟两岸的有利地形进行展线降坡,路线多次跨越孟底沟后到达孟底沟营地,路线经过营地后继续沿现有道路展线在K64+280设桥跨至孟底沟左岸,路线沿左岸现有道路展线至孟底沟沟口电站坝址附近,到达本项目公路终点K64+895,终点高程2110.50m,路线全长31.705km(短链190m)。

共设439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3.846个。

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m,共10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0.0m,共17处,回旋线最小长度10m,最大直线长为274.3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0.810%。

纵断线形:

由于本段道路坡段坡长超出“规范”要求,中间没有缓坡段,拟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增设标志、减速标线和避险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全线共设变坡点241个,平均每公里7.601个,≥10%的纵坡共21处/坡长共5004m,最短坡长50m/5处,凸曲线最小半径260m,凹曲线最小半径为280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9.555%。

全路段平纵组合较好,竖曲线均设置在平曲线内,或设置在直线段上,无配合不当设置,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值

里程长度

km

31.705

转角点个数

439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5/10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0/17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

70.810

变坡点个数

241

≥10%的纵坡

m/处

5004/21

最大纵坡

%/处

12.99/2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型

m/个

280/1

凸型

m/个

260/2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

29.555

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

九龙县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上团乡连接线)路线起点与上团乡通乡公路及孟底沟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道路K45+758.68平交止点相接,起点桩号K0+000,起点高程3324.79m。

起线后路线沿现有道路布线到达热水沟木桥设桥跨越热水沟至对岸与现有道路相接。

路线沿右岸现有道路展线至上团乡,到达本项目公路终点K1+965,终点高程3461.81m。

路线全1.965km,设计标准采用参照四级公路单车道标准,设计速度15km/h。

共设27个交点,平均每公里13.74个。

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m,共2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0.0m,共1处,回旋线最小长度15m,最大直线长为88.41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2.458%。

全线共设变坡点15个,平均每公里7.634个,10%的纵坡共4处/坡长共490m,最短坡长60m/1处,凸曲线最小半径400m,凹曲线最小半径为441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6.897%。

全路段平纵组合较好,竖曲线均设置在平曲线内,或设置在直线段上,无配合不当设置,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值

里程长度

km

1.965

转角点个数

27

圆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5/2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m/处

10/1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

72.458

变坡点个数

15

=10%的纵坡

m/处

490/4

最大纵坡

%/处

10/4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型

m/个

411/1

凸型

m/个

400/1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

26.897

3.1、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四级

设计速度:

15km/h

路基宽度:

5.0m,在特别路段采用4.5m

路面宽度:

4.0m,在特别路段采用3.5m

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组合调整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总厚度44cm;

在原有道路路基强度较好或岩石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为50MPa),路面结构组合调整为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2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总厚度26cm。

泥结碎石路面结构组合不变。

最大纵坡:

13.0%

最小转弯半径:

15.0m(局部回头曲线处10.0m)

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汽-40单车验算)

3.2、工程数量:

3.2.1、孟辅路路面工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0mm):

49570m²;4%水泥稳定土基层(厚200mm):

48053m²;4%水泥稳定土基层(厚220mm):

114618m²;沥青透层(含平交):

155925m²;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40mm):

155925m²;泥结碎石面层:

140m²。

3.2.2、上团乡连接线路面工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0mm):

9313m²;4%水泥稳定土基层(厚200mm):

9127m²;沥青透层(含平交):

8914m²;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40mm):

8914m²;

四、施工进度计划:

级配碎石底基层计划于2015年8月28日开始铺筑,于2015年10月18日完工;依据全段铺筑量、生产能力、施工季节变化、材料运输受限及养护需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合站计划于2015年8月23日开始建设,于2015年9月21日投产;路面铺筑于2016年4月13日完工;沥青混凝土面层拌合楼于2015年9月10日开建,于2015年10月20日完成。

于2015年10月26日开始铺筑,于2016年4月22日完工。

五、施工前准备:

通过试验室确定最佳级配、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水泥、沥青、矿粉、粗、细集料用量,在施工前通过试验路段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结构层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

5.1、测量准备:

根据复测基准点恢复道路中、左、右边线、中心标高,直线段每10m设桩,平曲线每5m设桩,标示出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顶面设计高程及宽度。

5.2、施工队伍准备:

根据全线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工程数量、工期安排、材料运输受限、季节性变化,项目部设置三个铺筑施工队及一个拌合场(碎石底基层施工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队、沥青混凝土施工队)。

各施工队形成相互之间平行流水交叉作业,实施多套生产多工作面进行。

5.3、拌合站建设:

水泥稳定碎石料选用XWBC400t-3型拌合机,每小时生产能力为400T/h,每工班按8小时计算,利用率65%,每班可生产2080吨,即900m3,满足每天铺筑800~1000m,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XWBC400t-3型拌合机总功率为120.8KW,场内配置一台200KW发电机及50D装载机上料,设备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拌合站基础及预埋钢板由厂家提供的施工图施工,安装由生产厂家完成。

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每天消耗量不少于900m3材料,其材料堆放场至少满足5天用量,建设面积不少于4500m2,在施工沿线无适合的场地及确保生态环境,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采取在K48+100砂石加工系统场建设。

施工用水直接在河内抽取,采用φ120mm37.5KW污水泵抽至蓄水池。

沥青混凝土搅拌楼配备LB1500型沥青拌合站,每小时生产能力为150T/h,每工班按6小时计算,利用率65%,每班可产生585吨,即210m3,每延米铺筑量按0.24m3(考虑松铺系数),平均每天铺筑800~1000m,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设备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拌合楼基础及预埋钢板由厂家提供的施工图施工,安装由生产厂家完成。

LB1500型拌合机总功率为350KW,场内配置一台600KW发电机及50D装载机上料,沥青混凝土搅拌楼在K48+100砂石加工场建设。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堆料仓采用M10砂浆浆砌片石,隔仓规格为0.5×1.5m,背墙采用0.75×1.5m,堆料高度平均按3.0m计算,石屑面积为300m2,计划堆料900m3,碎石(两个仓),400m2,计划堆料1200m3,可连续满足3天的铺筑,按正常施工每天进场原材料为:

碎石300m3,石屑100m3,沥青20吨。

5.4、作业条件:

下承层表面要平整、坚实;各项检测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验收合格;检测项目详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

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基本就位。

5.5、技术准备:

编制施工方案,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铺筑前完成施工技术交底;材料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开工前,选择100~200m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验路段铺筑,以确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泥结碎石面层的正确压实方法、确定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及所需要的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组合工序,确定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压实厚度等,从中选出路面各层施工的最佳方案以指导全线施工。

5.6、人员准备:

序号

姓名

职务

主要岗位职责

1

项目经理

总负责

2

项目副经理

项目负责人

3

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

4

质检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5

质检员

质量管理

6

路面技术负责

路面负责人

7

路面技术负责

负责沥青混凝土技术管理工作

8

路面技术负责

现场基层、底基层技术管理工作

9

站长

负责拌合站管理、协调、生产工作

10

材料负责人

负责材料采集、调配

11

机械工程师

机械调配、管理、协调

12

试验室

负责试验室全面工作

13

试验室

现场检测、试验

14

测量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15

测量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16

测量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17

专职安全主任

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18

内业负责人

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各铺筑施工队伍配置技术工人及普工各5人

5.7、材料准备:

5.7.1、级配碎石材料: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压碎值不应大于40%,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6,压实度大于96%,弯沉值2.35mm,级配组成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底基层用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表

筛孔尺寸(mm)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83~100

54~84

29~59

17~45

11~35

6~21

0~10

5.7.2、泥结碎石面层:

碎石:

碎石采用机轧,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且压碎值不应大于30%,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并不能含有其它杂物,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

泥结碎石路面用碎石颗粒组成表

筛孔尺寸(mm)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90~100

73~88

49~69

29~54

17~37

8~20

0~7

石屑:

用于面层的石屑系机械轧制而成。

石屑应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良好的级配。

粘土:

应是有较高的粘性,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能含有腐殖质或其它杂物。

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

5.7.3、水泥稳定碎石材料:

混合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材料试验确定,水泥用量一般为4%,达不到强度时应调整集料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混合料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能小于3.0MPa,压实度不小于97%。

弯沉值0.72mm。

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68~86

38~58

25~40

16~28

8~15

0~3

所用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上表的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应采用厂拌法施工。

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

5.7.4、透层:

透层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阴离子透层沥青(PA-2)

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

8~20

恩格拉粘度E25

1~6

筛上残留物(1.18mm筛)大于(%)

0.1

蒸发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50

蒸发残留物

针入度(25℃100g5s)(0.1mm)

50~300

延度(15℃)不小于(%)

4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常温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1

5d不大于(%)

5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

2/3

5.7.5、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材料:

4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各项材料要求如下:

沥青:

沥青采用A—70石油沥青。

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路面用沥青技术指标表

实验项目

70号A级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10℃延度不小于(cm)

20

15℃延度不小于(cm)

100

软化点(环球法)(℃)

45

闪点不小于(℃)

260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2.2

密度(℃)(g/cm3)

实测记录

溶解度不小于(%)

99.5

质量变化(T0610或T0600实验方法)不大于(%)

±0.8

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

61

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6

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

15

粗集料:

根据材料实际情况,路面所用碎石可利用路基开挖石渣机制,其技术要求如下: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指标要求

指标

单位

面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45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

T0314

针片状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

20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

-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

-

水洗法M<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

5

T0320

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

4

T0663

磨光值,不小于

-

40

T0321

具有1个破碎面的颗粒含量

%

80

表层T0346

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的颗粒含量

%

60

粗集料采用破碎砾石,粗集料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要求所有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应在沥青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以满足要求。

(掺入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

同时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加入抗剥落剂的影响)。

细集料:

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5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5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

T0349

梭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

T0345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符合下表要求,且其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18%。

采用机制砂时应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筛孔尺寸(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粗砂

中砂

9.5

100

100

4.75

90~100

90~100

2.36

65~95

75~90

1.18

35~65

50~90

0.6

15~30

30~60

0.3

5~20

8~30

0.15

0~10

0~10

0.075

0~5

0~5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且0.075mm筛孔的通过率不得大于10%,其它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

细集料中的石屑采用石灰岩石屑,不应采用砾石扎制的石屑。

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4

3~5

100

90~100

0~15

-

0~3

-

-

-

S16

0~3

-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4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

1

T0103

粒度范围

<0.6mm

%

100

T0351

<0.15mm

%

90~100

<0.075mm

%

70~100

外观

-

-

亲水指数

-

-

T0353

塑性指数

%

-

T0354

加热安定性

-

-

T0355

细粒式AC-13C的混合料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

AC-13混合料采用粗型级配,关键性筛孔2.36mm通过率应小于40%。

AC-13C级配范围表

规格

通过各个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C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AC-13C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普通沥青混凝土AC-13C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两面击实50次

空隙率VV(%)

 

3~6

矿料间隙率VMA(%)

设计空隙率3%

不小于

13

设计空隙率4%

不小于

14

设计空隙率5%

不小于

15

沥青饱和度VFA(%)

 

70~85

稳定度(KN)

不小于

5

流值(mm)

 

2~4.5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

不小于

800

-10℃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

不小于

2000

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级)

不小于

4

残留稳定度(48h)(%)

不小于

80

冻融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

75

渗水系数(ml/min)

不大于

120

注:

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温度范围控制:

矿料温度160~175℃,沥青温度155~165℃,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高于195℃废弃),储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混合料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35℃,低温施工不低于150℃,初碾温度130~145℃,终压温度:

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震动压路机不低于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5.8、机械准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能力

数量

完好工况

拟用工程项目

备注

1

挖掘机

卡特320

2.0m3

3

良好

级配碎石底基层

2

装载机

龙工50D

3.0m3

2

良好

级配碎石底基层

3

压路机

洛阳

22T

1

良好

级配碎石底基层

4

运输汽车

红岩

20T

4

良好

级配碎石底基层

5

稳定土拌合站

XWBC400t-3

400T/h

1

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6

装载机

龙工50D

3.0m3

2

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