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089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docx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

论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摘要:

古往今来,艺术家的“癫狂”与其艺术创作都被认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管是石鲁、徐渭还是梵·高等杰出艺术家,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都有一段精神状态十分不稳定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又恰恰是其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这正是因为他们陷入了“癫狂”状态,使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情感以及无穷的想象力得以表现出来。

本文从对“癫狂”与“艺术创作”的解读,并通过一些经典的例子来对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艺术;癫狂;想象力;本我

TheInfluenceOfTheArtisticCreationOfMadness

OuSiqi

(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Guangzhou,510000)

Abstract:

Throughtheages,theartist's"madness"anditsartisticcreationareconsideredtohaveaninseparablerelationship.BothShiLu,xuweiandtheVatican,higheroutstandingartists,intheirlifeexperiencehasaperiodofmentalstateisveryunstable,andinthisperiodisthepeakofartisticcreation.Thisisbecausetheyareinastateof"madness",makedeepinsidethemosttrueemotionandimaginationtoshowit.Basedontheinterpretationof"madness"and"artisticcreation",andthroughsomeexamplesoftheclassictothemadnessofthisthesisdiscussestheinfluenceofart.

KeyWords:

Art;Madness;Imagination;TheInerSelf

一、引言

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充满感情的,而一件杰出的震撼世界的艺术作品里面所蕴含的的感情也许不是普通浅层的情感能够相较的,那种情感往往是创作者达到了一种癫狂状态才能爆发出来。

西方有句名言:

“天才类似癫狂”,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

“诗人都是疯子”。

这两者意思都是指艺术家的心理、言辞、行为不同于常人,比较怪异。

癫狂本来是指由精神病所引起的言语或行为异常,但文艺学家在谈论艺术家的时候,常常把艺术家与癫狂联系起来。

最早将艺术家与癫狂联系起来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

他说:

“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

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1]而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甚至说:

“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

”[2]美国心理学家贾米森通过研究,列出了一张患有躁郁性精神病的艺术家的名单,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名列其中:

如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小说家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罗斯金、海明威;诗人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库柏……贾米森的研究还表明,许多为精神疾病所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理由是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作力也随之消失。

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富于创造力。

这些都表明癫狂与艺术创作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家陷入癫狂状态下往往创造力十足,更容易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然而除了艺术家在精神层面上陷入癫狂而创作出不朽之作外,艺术家癫狂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能够创造杰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要从这两个方面讨论一下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二、癫狂和艺术创作的解读

“癫狂”(demented)意思就是精神错乱的、疯狂的;疯癫、疯狂。

中国的传统医学中指的是精神错乱的疾病。

同时癫狂也代表着一种敢于表达,甚至略带神经质的状态。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都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认为艺术家与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画家或作家在癫狂的状态中获得了灵感从而创作并获得成功的故事。

事实上这些艺术家中大都“生理上正常”,只是“精神失常及神经质”的比例却高于普通人。

[3]对于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其精神失常陷入癫狂时往往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他能够创作出大量杰作,比如西方杰出画家------文森特·梵·高,还有被人称之为“狂人”的徐渭。

癫狂在艺术创作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陷入癫狂状态而灵感不断,还有一种是因为灵感袭来而陷入癫狂状态。

前者如文森特·梵·高、徐渭等艺术家,而后者如郭沫若、曹愚等人。

郭沫若曾饶有趣味地谈到他创作《地球,我的母亲》时的情景:

“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的石子路上……赤着脚踱来踱去。

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受她的皮肤、感受她的拥抱。

……现在想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而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到迫切。

”[4]曹禺也曾谈到自己创作《日出》的癫狂表现:

“在情绪的爆发当中,我曾经摔碎了许多可纪念的东西……我绝望地嘶嘎着,那时我愿望一切都毁灭了吧,我如一只负了伤的兽扑在地上,啮着咸丝丝的涩口的地壤。

”[5]可见,癫狂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灵感和创造力都围绕着它进行,发展,升华。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指导,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加工、提炼,并运用恰当的创作手法,塑造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创作活动不仅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涉及到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及对事物规律性的归纳和总结。

凡具有这种特殊属性的创作活动,都可划分到艺术创作的范围之内,这也是艺术创作与其他科学发明的不同之处。

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社会实践的经验,二是艺术家娴熟的专业技巧,三是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

其中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生命的源泉,只有好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让艺术作品拥有震撼心灵的能力,才能使其闻名世界成为杰作。

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有在癫狂状态下,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如泉涌般源源不断,才能与现实不断碰撞而爆发出震撼世界的杰作。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为精神疾病所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作力也随之消失。

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富于创造力。

三、癫狂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理性逻辑分析就能完成的一门学科,正如前边所提到的,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正是艺术家、生活、创造力,只有这三者协调运作才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帕斯卡(Pascal)说过:

“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vsky)在《作家日记》中写道:

“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甚至健全。

”[6]

从智力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天赋的人确实在精神上比常人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心理学家为了证明天才的本质,将天才归类为精神病态,因为处于正常与癫狂之间时的胡思乱想,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之一,这种创造力如果与艺术气质相结合就容易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

所以艺术家往往带有癫狂的气质,而癫狂的人中也常常能产生艺术家。

艺术与癫狂总是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产生出复杂的结果。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艺术中的癫狂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家陷入癫狂状态,即患有精神上的疾病从而创作出来的;另一种则是艺术家的生理和精神均没有问题,但是却用一种癫狂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在一个轻度、甚至是精神错乱的狂躁状态下,创作可能会被激发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进行……变化着的情绪之间的交互作用、紧张状态以及相互间的转换……最终赋予本就以此方式产生的诸如艺术之类的力量。

”[7]癫狂与艺术的关系如此紧密,在中西方艺术家身上都得到了证实。

闻名于世界的文森特·梵·高就是西方癫狂画家的代表人物。

梵·高不善言辞、性格孤僻,拙于与人交往,然而从他27岁开始正式学画到37岁自杀离世这短短的十年间,却留下了约2000幅的绘画作品,尤其是他生命中的最后6年精神分裂对他生活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里,出现了大量的杰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从《纽恩南的小教堂》到《吃土豆的人》;从《十四朵向日葵》到《星夜》……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直靠弟弟供给他生活与画画的费用。

在他的意识里,他是一个所有人都厌恶的人。

他凭着自己对色彩天生的敏锐力以及对画画的热情坚持创作,然而现实的重压与矛盾摧毁了他的精神世界。

在度过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开始变得举止古怪,常被人称为疯子,并且在阿尔居住期间他出现过明显的精神失常,包括有攻击性行为,割下自己的耳朵,幻听及被害妄想等症状。

医生对他的诊断为精神分裂并给予药物治疗,最后由于情况越来越严重,他常常失眠并产生幻觉认为有人要毒死他,当地居民不得不将他送入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他并没有停止绘画,反而比以前更加热情的继续创作。

似乎只有在对艺术的探求中才能得到自我的解脱,著名的《星夜》与《鸢尾花》就在他精神病发作期间先后问世的。

梵·高一直处在精神状态十分不稳定的情况下,在给弟弟的信中他说“邪恶的根源在于体制本身,在于家族世代相传的致命弱点……邪恶的根源却是就在那里,却没有治愈的方法”。

[8]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890年5月,由于病情加重,梵·高前往巴黎,开始接受医生保罗·加歇的监护,这段时期梵·高创作了超过80幅的作品,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就在他创作的巅峰时期,同年7月27日,梵·高朝自己的腹部开枪,2天后的深夜停止呼吸,年仅37岁。

与梵·高经历类似的还有中国当代癫狂画家代表------石鲁,中国画坛的怪才,“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善于以传统笔墨表现历史的主题。

被人尊称为“伟大的画家”,也被人看做过“野怪乱黑”的怪胎。

他一生遭遇过许多残酷的斗争和虐待,甚至导致精神分裂而住院,但是他依旧创作出了许多让人惊叹的画作,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梵·高和石鲁能够成为如此杰出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极度渴望,更是因为他们身上的癫狂气质。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

首先,他们都有坎坷的生活经历——生活的癫狂;其次,他们都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精神的癫狂;再次,他们有着同样的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艺术的癫狂;最后,他们有着同样独到的艺术见解——思想的癫狂。

[9]

还有一种不同于以上艺术家的癫狂状态,那就是震撼全世界的画家------毕加索创作时所展现出来的状态。

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变换艺术手法,尝试了现代艺术的几乎所有风格,且都有震惊世界的传世之作,并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毕加索也始终是艺术的创造者,站在现代艺术最先锋的位置。

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激情,被一些心理学者称为“癫狂状态”。

毕加索一生艺术旅程经历了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原始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时期、田园时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

他的癫狂是变现在其艺术风格上的多变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大胆,这源自于他那无穷无尽的创作激情。

癫狂状态是一种发自内在的激情,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10]

四、结语

艺术,究其根源是精神的产物。

潜意识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它与常态下的心理是有所区别的,往往在情感经历有所积累的情况下会爆发出与理性抗争的冲动。

对于艺术家来说,那些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有些本可以正常表现的主题与画面被扭曲,因此艺术是他在心理上寻求解脱与释放的自我治疗方式,成为一种心灵填补与修复的工具。

有时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是疯子”,因为只有疯狂时才能有表现自我的勇气,

从而释放内心的情感,满足自我需求。

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自我”“本我”“超我”概念的,“自我”是人格中最深层次,最真实,最原始的情感需求,是人的潜意识;“本我”则是有意识的自我调节,避免与社会其他个体发生矛盾;“超我”则是我们心中所想要维持或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属于显意识,这三者并非共生统一的整体,是存在着很多矛盾的,因此只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缓解矛盾,其中最好的途径之一则是“艺术”,艺术作为这三者的共生体,既是表现又是升华。

艺术家在癫狂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其“自我”的表达,而“自我”恰恰是人类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需求,由“自我”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震撼和共鸣。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8.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97:

72.

[3]A.Juda.TheRelationshipbetweenhighestmetalcapacityandpsychicabnormalities[M].美国:

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49:

83.

[4]郭沫若.我的作诗经过[M].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38.

[5]曹禺.日出[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3.

[6]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M].上海:

三联书店,2009:

32.

[7]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疯狂天才[M].上海:

三联书店,2007:

48.

[8]梵·高.书信全集第三卷[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1888:

68.

[9]李硕.癫狂与艺术创作的心理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4,(7).

[10]李超.从毕加索的癫狂状态解析艺术家的创作激情[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