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883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docx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五)

25、刘杰

刘杰(1913年-1944年),安驾庄镇安刘村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

自幼就受到父母和学校的良好教养,因此,从小就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作风正派,先人后己。

1933年至1937年,先后在本村和宁阳县中臬村任私塾教师。

1938年初日冠侵入安驾庄地区。

刘杰同志面对危局投笔从戎,到孙伯乡的红山一带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由于他对抗战工作积极立场坚定,足智多谋,1939年初入党后,即被委任为泰安县第十区西五乡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

1941年,同几个抗日工作人员一起,在安驾庄南门外用镰刀砍死了一个铁杆汉奸。

1943年,被调任泰西县八区区长(即现在的边院镇东向一带),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冒着生命危险,领导八区军民与敌伪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1944年8月13日,到现为安驾庄镇的南园村开展工作时,被宁阳县的日伪发觉,他便到村南的一个窑洞里隐蔽起来,由于内奸告密,日伪就突然向窑洞进行射击,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出洞和敌人用手枪对射,当他的子弹将打尽时,被冠击中牺牲,敌人为了显功解恨,就把他的头颅割下悬在宁阳城的城门上示众很久,这时刘杰年仅31岁。

26、李光岭

李光岭(1914-1641),曾名李云东,安驾庄镇后寨子村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

1924年至1930年,就读于本村小学,1931年至1932年,在安驾庄两等小学读书。

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求学于泰安县立师范学校。

李光岭在求学期间,学业成绩优良,思想品质高尚。

并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1936年至1937年,在泰安城东山口的两等小学教书。

1938年春,由北双村张会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后寨子村的第一个党员。

李光岭参加组织后,工作更加积极,抗日更加坚决,并以教书作掩护,任我交通站负责人,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党组织的表扬。

1938年下半年,由武大觉、夏振秋等同志批准,后寨子村建第一个党支部。

李光岭调回本村的支部书记,两名支部委员是孟昭亮、李光义。

在李光岭的领导下,后寨子村的党组织由3人发展到10人。

由于也强有力地思想政治工作,后寨子村党支部成为安驾庄地区最活跃、最有战斗力的党支部。

1939年春,李光岭到泰安县老九区(边家院)任动委会主任和区委书记,整日在险恶的环境中和敌人周旋。

1941年夏天,李光岭正在于家柳林召开党员干部会,被东向的日伪军发觉,会议刚刚结束,被敌人包围。

为避免泄露机密,保护好党的文件,李光岭急忙把文件整理好让通讯员带着,两人越墙而跑。

通讯员带着文件脱险了,李光岭因体弱无力,当越第三道墙时,被敌人逮捕。

当时,李光岭腰里掖着一支枪,敌人还没发觉。

一个日本指挥官问他:

“你是干什么的?

”李光岭回答:

“我是柳林村药铺里治病的先生。

”(李光岭穿着大褂子)狡猾的日本军官让其诊脉。

这时他想:

“我不仅不会看病,腰里还掖着手枪,若被敌人发现,不但丧了命,而且丢了枪。

他装着上厕所,没料到进厕所刚掏出枪来,就被跟进去的鬼子把双臂挟住,从厕所推出,五花大绑押到东向据点。

这时区值署天,鬼子就把李光岭拴在在槐树上施以酷型。

李大骂:

“你们这些狗豺狼,愿砍就砍,愿活埋就活坦,愿枪毙就枪毙,快着点!

”鬼子靠进他,他应用脚踢,给他饭吃,他斩钉截铁地说:

“我是中国人,不吃东洋小鬼的饭!

”这时日本军官也不得不伸着大拇指说:

“你真是八路军的太君。

日军软硬兼施,给李光岭松了绑,关在屋子里,两个鬼子看守,屋子里放上饭菜。

面对敌人的阴谋诡计,李光岭进行了绝食斗争。

绝食的第七天,鬼子恐怕他饿死,就扒着嘴喂,还是想从他口里得着点共产党的秘密,可是李光岭喂也不吃。

敌人的威胁利诱都落了空。

一个日本军官带着狼狗走到李光岭身旁,用指挥刀一指,狗就从李光岭身上撕下一块肉。

此时,李光岭只是大骂敌人,未暴露党的一点机密。

日军无计可施,把他通过泰城解到济南,酷刑逐步升级,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在敌人的东洋刀下壮烈牺牲,时年27岁。

27、陈克

陈克(1914-1944),原名陈启佐,安驾庄镇安驾庄村人。

幼年在本村上小学,1930年考入泰安师范。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陈克,泰安师范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

先后在安驾庄镇的后寨子村、北石沟村、安驾庄村教书。

1936年9月,到泰安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后被分配到泰安县山口镇教书。

陈克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利用种种场合,采用多种形式,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启发人民觉悟,唤醒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革命,参加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解散,陈克即返故乡安驾庄和武圣域一起组建抗日武装,不避艰险与日冠进行斗争。

他组建的游击队1938年8月被编入东进支队后,9月份随东进进支队进入泰沂山区发展抗日力量,开展抗日活动。

陈克在泰沂山区经地定段时间的锻炼,显示了他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党派其到泰北县任民政科长兼下港区区长。

他在泰北下港一带领导人民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曾多次率游击队挫败敌人的疯狂扫荡,因而引起了敌人的密切注视。

敌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包剿围攻。

1944年9月,陈克带领下港区区委的几个同志在下港区少坡村开会,被叛徒出卖,日军和黄前据点的伪军,把陈克和区委的几位同志包围起来,先是劝降,诱降,在遭到陈克严辞拒绝后,敌人即用机枪疯狂扫射。

在绊尽援绝的情况下,陈克高呼:

“共产党万岁!

”壮烈牺牲,时年30岁。

陈克牺牲后,当地人民为纪念他,曾把下港区改为陈克区。

他牺牲所在村沙坡庄,改为陈房村(当时和陈克一起牺牲的还有房乐亭同志)。

28、英卓如

英卓如(1915-1995),原名武怀利,安驾庄镇安驾庄村人。

在安驾庄两等小学就读时,学习刻苦,品学兼优。

考上泰师后,因家境贫寒,无力续读,在乡邻资助下,使其完成了师范学业。

这位爱国青年在目睹日军侵华暴行后,毅然于1938年7月,参加抗日工作。

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任肥城县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泰西抗日独立团宣传干事,中共泰西地委教育干事,鲁西区委文书科长、平原分局秘书主任,冀鲁豫区委办公室主任,聊城地委组织部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菏泽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兼专员、书记。

山东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书记。

中共山东省委监委会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问,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5年6月离职休养。

英卓如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忘我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他在担任省委党校领导工作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教育方针,全身心地致力于党校建设,为培养忠于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尽职尽责。

英卓如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坚持原则。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备受迫害,但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立场和革命情操。

英卓如1995年患病,医治无效,于7月20日5时20分,在济南逝世,终年80岁。

29、汪庆芳

汪庆芳(1916-1945),汶阳镇汪家城宫村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里。

十三、四岁时就和其兄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白天耕种土地,夜里推磨吊挂面。

过着贫困生活的汪庆芳,看到富裕人家的孩子进学堂读书,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开始父亲不同意她上学,他便给父亲说:

“我在不误农活的情况下,进学堂识几个字,对家庭有好处,对国家也有利”。

在汪庆芳的坚持下,其父终于让步了。

由于受学堂的影响,汪庆芳放开了裹起不长时间的脚,进一步得到行动的自由,但却受到来自家庭和亲朋好友的压力,也受到了家族势力和封建礼教的冷嘲热讽。

父母见女儿识了字,放了脚,干起活来更有劲,说起话来更明理,便开始支持庆芳的行动。

1937年春,汪庆芳和在泰安读书的李守顿(现名张长庚)相识,由于两人志同道合,1938年1月初,回南赵庄结了婚。

结婚后的第3天,日寇侵犯安驾庄。

这时李守顿己不能在泰安继续求学了,暂时回到了家乡,和李云锋(原名李守焕)、李跃化(原名李树岩)3名党员组成了南赵庄第一个党小组。

李守顿任组长。

他们开会时,汪庆芳站岗放哨,烧水做饭,更多更直接地接触了共产党的活动,对党的认识逐步加深。

1938年秋收时节,李守顿领导的党小组成员同时被调出,李守顿领导的党小组成员同时被调出,李守顿、李云锋在汶阳大高淤、汪城宫、张家楼及塔房一带活动比较多,汪庆芳大部分时间住娘家,因此,他就比较清楚地知道了丈夫工作的性质,对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40年,汪庆芳的丈夫李守顿调节器到平阿县委。

1941年,环境进一步恶化,汪庆芳怀着对日寇的仇恨和对亲人的思虑,到处打听丈夫的下落,争取和丈夫一起参加抗日工作。

1943年,她知道丈夫在平阿县工作后,毅然到该县参加了平阿县妇救会工作,为随时准备参战,她学会了骑马、射击。

县委组织了妇女工作组,汪庆芳一村一村地去做宣传鼓动工作,村村组织妇救会。

她积极领导广大妇女进行反奸诉苦,参加抗日活动。

1944年一天,她出去开会发动群众,不慎从马上摔下来早产,但她仍然坚持繁重的抗日工作。

1945年9月,日寇投降后,汪庆芳的丈夫调到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因她正奶着5个月的孩子,便留在了平阿县,由于她对党忠诚,工作认真,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入党时,她庄严表示:

“为了工作需要,我丈夫调往东北,我又带着几个月的孩子,但为了迎接新的战斗,为最终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任何艰难险阻的情况下,都要积极勇敢地对敌进行斗争,并随时准备献自己生命。

1945年10月的一天,汪庆芳带着两个女同志,抱在出生6个月的男孩(即现在安驾庄镇果树站站长李树举),到平阿县城北翟家庄开展工作,发动妇女组织起来,做军衣、军鞋、组织村民反奸诉苦,减租减息。

她还组建妇女识字班,动员广大妇女自觉地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积极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一天夜里,他们住到一户老乡家,由于国民党特务告密,被国民党军队包围。

在这紧急关头,她机智勇敢,毫不畏惧,为了使老乡家不受牵连和不使儿子遭迫害,汪庆芳和另外两名女同志冲出老乡的大门,向敌人进行了顽强的反击。

子弹打光了,敌人冲上来,她抓住敌人连撕带咬,宁死也不当俘虏。

她死死咬住一个敌人头目的胳膊,她的喽另外蜂踊而上,抓住了汪庆芳同志。

她兴声大骂敌人并乘势咬住另一个敌人的手,并抱住一棵大榆树,大骂不绝,敌人在她背上捅刺刀,用枪杆子捣她,她用骂声反抗,敌人无可奈何,几支枪对准了她的后身,几颗子弹穿透了她的身体和头颅,汪庆芳壮烈牺牲了。

敌人威胁着另外两名女同志仓皇逃回,当我们救援的军队赶到时,同志们看到汪庆芳烈士搂抱着那棵大树,仰视着村庄的上空,都流出了眼泪,决心把悲痛化为对敌斗争力量,来纪念这位年仅29岁的巾帼英雄。

30、米英俊

米英俊(1917-1943),马家埠乡升家庄村人,回族。

生于一个武术世家。

9岁入陈家埠私塾,聪慧好学,尤喜武术。

祖父米廉,父亲米兆其皆是武术教师。

米英俊耳濡目染,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少林武功,13岁即参加山东省举行的省级武术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1935年,初中毕业后,被聘为泰安县国术馆教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批平津流亡学生云集泰安。

在车站、街头散发传单,发表演讲,进行抗日教亡宣传。

米英俊被学生的爱国热情所感动,辞去教师职务,返回家进行抗日活动。

他首先在本村召集幼时挚友李兆臣、王宝恒、樊长友等,利用家乡玩故事的形式,自制文娱活动用具,自编、自唱,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唤醒民众起来抗日,每次演出场内悬挂米英俊书写的“睡狮猛醒”四个遒劲大字。

演出时,米英俊身著十三太保小夹袄,头扎英雄巾,威风凛凛。

他边舞边唱自编的秧歌:

“日本鬼子别逞能,鱼鳖虾蟹成不了精。

睡狮猛醒拌威风,把日本鬼子一齐赶到东海中”。

每次演出,四乡群众赞不绝口。

通过宣传发动,家乡一些热血青年行动起来,自制刀、枪,搜集土炮,组成18人的抗日游击小组。

1938年7月的一天,日军在其村前路过,米英俊率游击小组,埋伏在青纱帐内,用土枪土焰伏击了敌人。

这次虽把敌人吓跑了,但对敌杀伤不大。

他们认识到光凭热心,拼劲不行,必须有了武器才能战胜敌人。

游击小组经过商议,米英俊卖掉家中的八百斤小麦,樊长友卖掉自家的骡子,买了一支“七九”式步枪和一支“驳壳”枪。

抗日游击小组在米英俊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

到1938年底,即发展到100多人。

尔后,被泰西抗敌自卫团编为独立团下辖的“四民连”。

米英俊任连长。

1939年春,八路军东进支队来到泰西,进驻升家庄一带,先遣队民运部长范鹏飞,给回民连补充了枪支、弹药,加强了回民连的装备,增强了战斗力,范鹏飞还专门赠送给米英俊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等著作,米英俊除自己学习外,还组织回民连战士学习。

这年3月,米英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回民连调冀、鲁、豫军区整训。

米英俊多次接受司令员杨勇和政委黄敬等军区领导的接见。

整训后,米英俊率部又返回泰西,投入“反蚕食”斗争。

同年7月,回民连受命攻打东平县的誉邱镇。

米英俊身先士卒,一手握枪,一手持刀,首先攻入敌寨大到一地,总是热情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严格要求战士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回、汉团结。

她每离开所驻村庄,群众皆依依不舍。

1943年7月,米英俊调任肥城县县大队付大队长。

同年10月,在长清县五峰山口被敌包围,情势危急,米英俊沉着指挥,率队突围,在突围中,他在前猛扑,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44年,军分区、地委、专员公署在平阴县杨柳村,为米英俊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上广大人民群众和指战员沉痛悼念这位回族抗日英雄。

缅怀他的功绩,并将他生前率领的回民支队,命名为“米英俊支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