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651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docx

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国电桦川(中伏)风电场升压站电所安装

及调试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佳木斯华为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九月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

3绿色施工概念

4绿色施工过程管理

5资源节约

5.1节材

5.2节水

5.3节能

5.4节地

6环境保护

6.1扬尘控制

6.2噪音与振动控制

6.3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6.4光污染控制

6.5水污染控制

6.6土壤保护

6.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6.8非危险固体废弃物控制

6.9放射源控制

6.10成品保护

7职业健康与安全

7.1场地布置及临设建设

7.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7.3职业健康

7.4卫生防疫

1、编制依据

1.1《绿色施工导则》建设部2007.9.10颁发;

1.2GB/T19001-2008idt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3GB/T24001-2004idtISO14001:

2004《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4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1.5公司各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和企业标准;

1.6项目二级管理程序文件;

2.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中伏镇北

工程名称:

国电桦川(中伏)风电场升压站工程

建设单位:

国电和风桦川分公司

监理单位:

达华集团北京中达联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院

3.绿色施工概念

3.1定义

绿色施工(greenconstruction),指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3.2绿色施工原则

3.2.1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3.2.2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强调一个生态化的过程管理:

始终能以节能减排、预防污染、持续改善环境为控制重点。

3.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

 

4、绿色施工过程管理

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就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如总平面布置规划、生产生活临建等。

在桦川风电场工程建设初期,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就对绿色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策划,目前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后,主要做好以下具体过程管理:

4.1绿色施工策划、方案的有效性管理。

(绿色施工领导小组)

4.2现场施工的管理和监督。

(绿色施工工作小组、监督检查小组、安保部)

4.3材料采购的管理和监督。

(经营部物资、技经专业组)

4.4工程验收的管理和监督。

(专业工区、质量部、业主监理)

4.5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

(工作小组、人力资源)

4.6大力开展绿色施工的宣传工作,通过板报、会议、条幅标语等形式,在项目全员范围内宣传绿色施工有关要求、绿色环保理念等,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综合办)

4.7开展用水、用电等能耗指标统计分析。

(由工程部调度负责)

4.8建立目标考核、奖惩制度。

绿色施工工作小组、监督检查小组成员执行日常监督和目标考核,按月公布考核结果,并研究持续改进对策,将考评活动与日常施工生产管理紧密结合。

5资源节约

5.1节材

5.1.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8、节材管理专项措施:

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工区制定节材精益化管理专项措施。

5.1.2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4、不断提高现场“工厂化”施工水平。

提倡场外加工,厂内组合施工模式。

5.1.3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

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5.1.4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

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4、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5、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6、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5.1.5周转材料

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5、优化脚手架搭设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5.2节水

5.2.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如提高搅拌站清洁度,减少冲洗水用量等。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

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5.2.2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5.2.3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3节能

5.3.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5.3.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5.3.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5.3.4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尽可能地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和合理减少输电损失。

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路灯分片集中停送。

3、合理安排大用电量作业时间,压缩尖峰负荷。

4、改善功率因数,使之符合当地电力部门要求,必要时加装电力电容器。

5.4节地

5.4.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5.4.2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

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5.4.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

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7、项目部总平面管理执行《ZNYQ308031-2006现场总平管理规定》

6环境保护

6.1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施工现场土方开挖作业,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起重机械或脚手架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

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8、除锈喷砂作业,做好扬尘控制。

9、保温粉尘做好扬尘控制措施。

专项编制《保温材料粉尘控制措施》。

6.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现场机具噪音较大时工程技术部门应采取降噪措施,并向附近居民区/社区发布公告,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以达成谅解;

5、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有较大噪声的施工作业,如不可避免应进行公示;

6.3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2、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3、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

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5、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6.4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6.5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

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6、生活/施工污水排放口不得建在生活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它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或保护区。

7、生活/施工污水一般应统一排放到经许可的下水管道,如无指定的管网,则应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排放。

8、施工产生的废油如废变压器油、机油、柴油、润滑脂(油)等,不能随意乱倒,用收集桶进行回收,送物资管理部门集中统一处置。

6.6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

6.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6.8非危险固体废弃物控制

1、可回收非危险固体废弃物主要有:

废钢材、废电缆、废木材、焊条头、废纸及纸制品等;由产生部门存放在指定临时堆放点或交物资管理部门,应尽量加以再利用。

2、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主要有:

建筑垃圾、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如果壳、烟蒂等)等。

就近指定堆放点,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雨、防飞扬等)。

定期收集并清运至指定地点,委托或转移至环卫部门指定场所或地点。

3、在办公室、生活区设置标识明显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箱;分类设施应定点存放,并有鲜明的标识,存放过程中防止变质或二次污染。

4、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5、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6、加强保温垃圾集中回收,再利用。

6.9放射源控制

1、放射源意外泄漏是指放射源掉出、输入或输出时卡住,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在屏蔽室内等原因导致的人员电离辐射损伤。

2、做好放射源存放点安保防盗工作。

6.10成品保护

1、制订《成品保护专项措施》,杜绝二次污染。

7职业健康与安全

7.1场地布置及临设建设

1、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培训室、吸烟点、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

3、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4、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7.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

2、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3、施工单位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4、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输电导线操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应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

5、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附合国家标准。

6、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7.3职业健康

1、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2、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音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

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5、深井、地下隧道、管道施工、地下室防腐、防水作业等不能保证良好自然通风的作业区,应配备强制通风设施。

操作人员在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应戴防毒面具或防护口罩。

6、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7、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7.4卫生防疫

1、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3、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

炊事员应持有有效健康证。

4、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5、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6、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7、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