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637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

五年级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重难点:

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

)标准可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

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2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

7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二、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1.吸烟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

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

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不合理膳食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4.静坐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里谈到的静坐不是参禅的静坐,而是指缺乏运动,几乎整天坐在椅子上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和电脑的普及,静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会使骨质丢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同时,乙型糖尿病的诱因体力活动不足也有很大的相关。

静坐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肥胖、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5.长期不健康的心理

WHO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灵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问题十几年前在我国还较少被提及,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情绪波动大,极度亢奋或极度低落,精神过度压力,从而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已相当普遍。

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害。

三、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因,加重了全球疾病的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持久的创伤。

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将达5000万人。

慢性病其持久性和反复性导致其治愈率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假如能治愈还好,治不了还会致残甚至引起个体生命的死亡。

慢性病病程长,这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国家每年要为防治慢病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妨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慢性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四、防治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可以针对前面提到的病因采取综合措施。

1.以防为主:

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作为个人,应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

2.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当确认自己患上慢性病时,除了要积极就医外,更应该注意一些对此病禁忌的生活习惯,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

家人亲友对慢性病病人应多关怀、多照顾、多鼓励,耐心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和死亡观,有条件的可以去临终关怀医院度过生命剩余的时间。

国家应加强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防治质量。

五、总结

WHO指出,在人类健康和寿命方面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急剧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即前文所谈到的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因此,预防慢性病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遵循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慢性病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在提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第二课时

减盐防控高血压教案  

教学目标:

减盐防控高血压教学重点:

限制食盐的用量教学难点:

防控高血压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食盐的利弊: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人体钠和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导致病情加重。

高血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

糖尿病患者饮食以偏清淡为好,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低盐饮食。

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离不开盐,但是吃多了盐又会带来负作用。

一个成年人,每天吃5克盐即可满足身体需要。

国内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多次的调查、实验后认为:

长期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调查:

据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有2亿多,每5个成人就有1个患高血压,是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钠盐的过多摄入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可降低人群血压水平。

专家指出,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病的发病和死亡。

三、摄盐过多有什么危害?

  1.摄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一个人每天多吃2克食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

  2.盐易存积在血管壁内,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心肾等内脏的负荷就越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就被打乱了。

  3.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死亡的最大独立原因。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明显减少全球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死亡。

  4.摄盐过多易引起胃癌和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四、平时我们每天吃多少盐?

  我们知道,食盐中的钠离子是维持正常生理代谢的重要物质,钠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因此,从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国家标准是普通居民每人每日摄盐量于3g至6g之间。

五、什么样的烹饪方法能减盐又不会降低口味?

  应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

可以采用醋、料酒、香料来调味,加蒜、姜、葱、胡椒等提味。

做菜时需先炒菜后加盐,菜炒熟准备出锅时放入适量的盐,这样就不会感觉减盐后口味淡了。

味精、咸肉、熏肉、酱、酱菜、咸菜、虾皮等都含盐,因此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也可用无盐虾皮,无盐味精等代替。

六、减盐防控高血压措施:

1、成人的正常血压为:

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

 2、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率中、肾脏病等的发生。

 3、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者容易患高血压。

 4、控制体重、限盐、限酒、心理平衡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5、成年人应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6、高盐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建议每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

 7、少吃盐可预防高血压。

 8、高血压病人少吃盐可增强治疗效果。

 9、山东居民普遍口重(吃盐过多)。

 10、“减盐防控高血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部联合开展的项目。

11、提倡使用控盐罐、控盐勺,每餐定量使用食盐。

 12、烹饪时要尽量晚放盐、少放盐。

 13、可用醋及其它不含盐的调味品等来弥补少放盐后的口感需求。

 

第三课时(冠心病)

教学目的:

了解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冠心病预防:

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注意体重、定期运动、减

轻生活压力、戒烟限酒

教学难点:

冠心病治疗

冠心病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教具:

多媒体(或讲义材料)

课型:

新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心脏病越来越普遍,在过去二十年间,因心脏病致死的人数跃升两倍有多。

在各类心脏病中,冠心病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心脏病,三个三分之一未送抵医院已死亡;三分之一入院后死亡;三分之一出院。

二、揭示课题:

冠心病健康

三、内容:

1、什么是冠心病?

心脏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泵,通过复杂的动脉及静脉网将血液输送到所有重要的器官。

心脏、动脉和静脉处于良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输送血液去心脏的动脉称作

“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即称为“冠心病”。

基本知识:

心脏解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

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酗酒、吸烟、精神紧张压力大、饮食口味重;不能改变的因素:

遗传、性别、年龄)控制危险因素的临床益处:

降低总死亡率、降低引发的心脏事件、减少血管重建术、减少住院、改善生活质量

冠心病临床表现:

绞痛

心前区或胸骨后有闷痛、压榨或窒息感,疼痛可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小指端,含硝酸甘油3~5分钟后迅速缓解。

心肌梗塞

心前区疼痛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全身症状:

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胃肠道症状:

常伴恶心、呕吐、上腹

胀痛;体征:

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

诊断冠心病常需要做哪些检查?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

2性核素、心脏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

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和最主要的手段。

了解冠状动脉的直径、走行、分布和形态,了解管壁是否光滑,血管壁弹性,是否有狭窄性病变及病变的程度、部位、长度、数量,了解是否有钙化、血栓、溃疡、动脉瘤、内膜夹层、病变是否成角度及是否位于分叉血管处,偏心还是同心性病变等,选择介入治疗适应证、判定介入治疗成功率、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时机、器械和方法。

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预防:

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注意体重、定期运动、减轻生活压力、戒烟限酒健康饮食:

低胆固醇、低脂、减少食物中的盐分、减少糖分、增加食物中的淀粉和纤维、多吃、谷物、水果、蔬菜、家禽、鱼;少吃:

猪肉、牛肉、油炸食物蛋黄。

(<一周三个);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一杯牛奶、二两主食、三份高蛋白、四句话:

有粗有细,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百克蔬菜餐桌上的“红、黄、绿、白、黑”红:

红酒、西红杮、红辣椒,黄:

胡萝卜、红薯、玉米、南瓜、西瓜,绿:

绿茶、深绿色蔬菜,白:

燕麦片,黑:

黑木耳。

注意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BMI=Kg/m2(正常值为25)、减肥应逐步进行,每周不要超过1公斤,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定期运动:

减少疲乏、减轻体重、降低血压,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注意运动量,至少每周三次运动,散步、跳舞、家务劳动,全身有氧运动:

游泳、骑自行车,如果有头晕或胸痛等不适感觉,立即停止运动控制生活压力:

精神过度紧张可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增高,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缓解压力的办法: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适应环境、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休息和娱乐。

第四课时

心脑血管疾病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重难点:

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教学过程: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

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1)及饮食不科学者。

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2)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3)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

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4)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知识分子等。

由于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

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

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⑴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

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⑵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

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国际营养组织建议:

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至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3脂肪酸。

⑶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

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⑷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

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至300毫克以下为宜。

二、科学生活。

⑴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⑵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⑶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五、定期体检。

中年人、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第五课时

文章正文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知识

教学目标:

1、什么叫脑卒中。

2、了解脑卒中的应急措施及预防方法。

重难点:

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摘要: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对健康危害严重。

一、预防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脑卒中的发生的健康行为包括:

1、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要保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水平波动过大。

2、预防和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

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病。

3、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4、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

5、戒烟限酒。

6、减轻体重。

二、及早识别和发现脑卒中,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及时治疗。

1、出现以下症状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脸、手或腿部乏力或麻木,口眼向一侧歪斜。

讲话或言语理解困难,口齿不清。

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不清。

行走困难,头昏眼花,平衡或协调丧失。

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2、出现症状,应保持镇静、停止活动,病人平卧,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怀疑脑卒中,应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应用止血剂等药物。

4、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运送到医院,切勿抱、拖、背、扛病人。

 

第六课时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癌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⑴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⑵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课本P100介绍“海拉细胞系”,引入癌细胞的概念。

本节内容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呈现下列问题:

1、什么是癌细胞?

2、癌细胞与其他细胞有什么区别?

3、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问题探讨]⑴晒太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⑵如何正确处理日光浴与预防紫外线过度辐射之间的关系?

⑶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4、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

5、怎样预防癌症?

6、预防癌症与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7、人类能否征服癌症?

按班级四个自然分布把学生分为四组选择不同问题进行讨论,各组汇报小组意见,教师点评、总结。

(一)什么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

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三)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

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

无机物如石棉、砷化合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

生物致癌因子:

如ROUS肉癌病毒。

(四)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

原癌基因:

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抑癌基因:

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致癌基因→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正常细胞生长、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五)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尽量规避罹患癌症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总结

1、小结癌细胞的特征,常见的致癌因子,预防癌症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2、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