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3061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经营.ppt(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2,“产业”、“产业化”,“产业”:

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

“产业化”的“化”是指要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的过程,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

3,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历史,全国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是山东省潍坊市的诸城市,早在1985-1987年,为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诸城市就提出了“商品经济的大合唱”及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诸城开始实行的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为特色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随后又出现了寿光市以市场带动农户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的新路子。

199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认真总结潍坊地区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依靠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并很快进入中央决策。

2012年3月6日国务院印发,4,5,意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20多年来,国务院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专门出台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促进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6,内容提要,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及原因,2,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契约关系,3,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4,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7,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契约关系,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8,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9,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农业产业化要改变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产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10,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11,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1生产专业化,2企业规模化,4服务社会化,3经营一体化,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先进的生产方式,既发挥了家庭承包的优势又把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优势集一体,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适应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

(二),缓解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矛盾的需要,(三),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四),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四),(五),解决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需要,13,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契约关系,

(一)契约与契约关系的类型1契约:

不仅指法律上可执行的契约,也包括一些隐性契约和自我履行契约。

这实际上是将所有的市场交易(长期或短期的、显性的或隐性的)都看作是某种契约关系。

14,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契约关系,从实践角度说,契约产生于交易和合作的需要,反映有关各方的意愿和许诺。

契约代表了交易活动各方之间的关系、交易的性质和内容。

从理论角度说,契约是财产权利和责任的确定和延伸,关系到所有权及其转移的保障和规则,关系到维护自愿合作和自由竞争的制度基础。

15,16,17,理想化的契约关系,意味着契约条件在缔约时就得到明确详细的界定,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准确的度量,契约各方不关心契约关系的长期维持,只关心违约的惩罚和索赔,当事人的人格化身份特征并不重要,因为交易是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后各方“形同路人”,

(1)古典契约关系,18,

(2)新古典契约关系,长期契约关系,意味着当事人关心契约关系的持续,并且认识到契约的不完全和日后调整的必要,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谋求内部协商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诉诸法律,强调建立一种包括第三方裁决在内的规制结构,新古典长期契约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契约策划时即留有余地;二是无论是留有余地还是力求严格筹划,契约筹划者所使用的程序和技术本身可变范围就很大,导致契约具有灵活性。

在新古典契约条件下,契约各方通过协商和独立的第三方实现协调。

19,(3)关系型契约关系,20,不同的契约关系对应着不同的交易古典契约和新古典契约都是商品契约关系型契约已经不纯粹是商品契约,涉及到更为复杂的要素产权关系公开市场上的交易对应着古典契约市场上层交易对应着新古典契约关系型契约将会走向完全一体化,21,22,古典契约公开市场,新古典契约上层组织,关系型契约,契约关系与交易类型,纯粹市场,完全一体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1公开市场与古典契约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公开市场即市场+农户的组织形式中,农户与其他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大都属于古典契约关系,农业古典契约交易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集市贸易与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上。

23,在公开市场上,农产品交易是匿名的,在交易完成之后,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一次完结。

古典契约交易的优点在于他的开放性,农产品交易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入或退出,市场交易不要求他们具有太多的专业知识。

在公开市场上汇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大大节约了供求双方的搜寻成本。

24,古典契约交易的弊端:

首先,公开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影响了农户收入的稳定。

其次,在公开市场上,分散生产的农户对农产品的分类极其粗糙,产后处理和加工程度较低,农产品难以实现价值增值。

最后,公开市场的交易半径受到限制。

25,2上层组织与新古典契约关系这里所说的上层组织是指“公司+农户”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公司与农户订有农产品契约。

农户按照契约规定生产某种品种、规格的农产品,公司按照契约规定收购、加工、销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公司和农户之间的这种契约属于新古典式契约。

26,契约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留下了一定的余地双方根据未来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新情况相互调整,以维持既有的合作。

在协调困难时,不排除引进第三方进行调解契约各方的合作比较长久这种组织形式即新古典契约关系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既稳定了农户收入,又确保了公司的原料来源。

27,3完全一体化与关系型契约关系完全一体化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在一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完成,由于产权构造方式、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不同,农业一体化可分为合作社一体化和股份公司一体化。

28,从契约的本质来看,合作社通过关系型契约把农户的分散生产连接为一体化的生产,合作社与农户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而且还关系到生产要素。

依据法律和章程确定了合作社与社员的权利与义务,在保持农户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农户将一部分生产经营职能交给合作社来履行。

农户不仅能从合作社获得一系列的服务,而且还能获得利润的返还。

29,农业完全一体化更为典型的形式是股份制,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纳入到一个更为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当中来进行。

企业能够更为严格地控制产品的生产,商品契约已被要素契约及关系型契约所代替。

30,31,(三)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契约关系,在市场瞬时交易中,两者之间仅仅表现为产品、资金和信息的简单交换。

在较复杂的契约交易中,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除表现为产品、资金和信息的多次交换外,还表现为两者之间的激励和治理关系。

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契约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者之间产品、资金、信息的流动和激励、治理关系。

32,契约关系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价格以外的产品维度的要求更加严格有关,在经典经济学中,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市场被假设为是完全竞争市场,同一种农产品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他们只需进行一些简单的产品等级划分,所以农产品的生产与交换就以公开市场为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对产品品种、质量、获得的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企业需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33,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企业需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这就使得企业和农户之间不仅仅表现为市场交易关系,而且在契约中还需要规定特定的激励和治理机制。

34,1古典和新古典契约中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关系古典契约和新古典契约都属于商品契约,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买卖关系。

在自由交易条件下,双方达成交易契约,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看,交易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是交易的这种互利性并不能掩盖交易双方利益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

35,2关系型契约中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关系在关系型契约中,农户与企业的关系已由产品契约转变为要素契约的关系.农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产环节交给了企业,农户丧失了某些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

36,农户可以作为合作社的社员或股份公司的股东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因而这些企业是农户自己的企业。

然而在关系型契约中,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经营管理效率的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当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费用的增加大于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时,关系型契约关系就可能解体。

这也是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一体化组织形式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7,一、龙头企业带动型是由农产品加工或营销企业作为龙头,与农户通过契约关系,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经济联系,结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

基本形式:

龙头企业+农户。

衍生形式: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等,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38,操作方式:

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同方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

农户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紧密程度之分:

松散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固定,双方之间没有严格的契约约束。

39,案例:

广东温氏集团,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由温北英带领7户农民,于1983年在广东新兴县始创。

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鸡、猪等畜禽养殖服务为主体、兼营饲料生产、畜禽流通贸易、食品加工、疫苗生产服务等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大型畜禽养殖企业集团。

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之首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5位,40,温氏农业产业化发展历史,温北英在1983年带领7户农民筹资8000元股本承包了一个农民股份合作性质的养鸡场新兴县勒竹养鸡场。

1986年,由于企业发展受到场地、资金、劳力等因素限制,养鸡场开始探索与农户合作养殖,当年底有5个专业养殖户挂靠企业,这是温氏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的萌芽。

1988年起,养鸡场与养殖专业农户的合作越来越多,企业也办起了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加工厂。

到1993年,企业职工达280人,合作农户达到2500户,肉鸡产量达713万只,总产值8545万元。

养鸡场从开始简单帮助养殖农户代销肉鸡,逐渐发展为向合作农户全面提供优质养殖技术、饲料、防疫、销售等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综合性养殖企业。

1994年,公司更名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41,温氏农业产业化发展历史,2004年,温氏集团的肉鸡产量从713万只发展到3.57亿只,合作养殖专业农户由2500户迅速扩展到了25000户,企业产值从8545万元迅速上升到了55.3亿元,企业职工和股东数达到1万人,合作农户利润收入达到5.5亿元。

2011年,温氏集团拥有二级公司28个,遍布全国的一体化养殖公司130多家,企业职工3万多人,连结专业化养殖农户5.21万户,平均每户获利6.3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09.93亿元。

2014年,温氏集团上市肉猪1218万头、肉鸡6.97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