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588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docx

初中中考专题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考点2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

我国土地资源及农业概况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________的矛盾尤为突出。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合理,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就地形分布而言,耕地主要是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等。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不同温度带,其种植作物、耕作制度有着较大差异,如下:

温度带

主要作物

耕作制度

寒温带

早熟的春小麦

一年一熟

中温带

春小麦

一年一熟

暖温带

________、玉米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

水稻

________

我国农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其解决对策是,一要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二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例: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表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漠

沼泽

其他

面积

(万平方千米)

96.1

133.3

400

172

11

147.6

%

10

13.92

41.7

17.9

1.15

15.33

表二

国家

中国

加拿大

美国

印度

日本

世界平均

人均耕地面积

0.08

1.69

0.75

0.19

0.03

0.25

(1)表一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印度人口多于日本,但人均耕地面积却高于日本,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分析图表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以图表一为例,包含的地理信息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第二,耕地、林地比重小,而荒漠等难利用的土地所占的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印度国土面积广大,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主要地区的农业

北方地区与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多为旱地,以种植________、大豆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地区多水田,以种植________、油菜等为主,一年二至三熟。

例:

导致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水源条件B.气候条件

C.土壤条件D.地形条件

【点拨】南方与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一线既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吻合,又与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是造成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________牧场,新疆是________牧场,青海和西藏是________牧场。

优良畜种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青藏牦牛、宁夏滩羊等。

西北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利用黄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发展河谷农业。

例:

我国青藏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B.雨量充沛

C.气温偏低,太阳辐射强D.品种优良

【点拨】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主要农业区位于河谷地带,本区虽然海拔高,气候较低,但是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喜温凉的作物生长,并且单产较高。

【答案】A

台湾

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____________”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例:

台湾主要农林产品是()

A.稻米、椰子、可可、樟脑B.甘蔗、菠萝、稻米、樟脑

C.茶叶、甘蔗、桐油、稻米D.咖啡、棉花、茶叶、小麦

【点拨】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答案】B

新疆

绿洲是新疆农业生产基地,坎儿井是特有的灌溉工程,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等。

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短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它们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

发挥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是新疆绿洲发展特色农业的希望所在。

近年来,新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为缩减,而________、蔬菜、孜然等作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大大超过粮食作物。

 

例: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请观察2-2-6“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说明“坎儿井”的开凿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2-2-6

 

(1)坎儿井的水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2)绿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坎儿井适合于(高山、低山)地区开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特殊的灌溉系统是坎儿井,坎儿井主要作用是地下输水,因为新疆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采用坎儿井这种设施,有效避免因蒸发过多造成的水分流失。

【答案】

(1)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山麓地带(3)高山只有山体达到一定高度后,才有积雪或冰川融水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高粱、谷子等耐旱作物广泛种植。

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式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牧等。

例:

要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下列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A.全部退耕还林还草B.修建梯田,修挡土坝

C.大力植树造林D.禁止过度放牧

【点拨】由于过度垦殖,黄土高原环境脆弱,所以重建其生态系统,必然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保证基本生活用地的前提下,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牧等。

【答案】A

……………………………………………………达标训练………………………………………………………

据报道,我国新疆地区在草地面积不增反降的条件下,2000年全区牲畜已达4500万头,自治区计划以后每年增长100万头,到2010年,力争达到产畜5500头。

读材料,完成1~2题。

1.由上述材料,新疆可能会因________问题引起草场资源退化、沙化()

A.降水量少B.人口增加

C.载畜量多D.扩大特色作物品种种植面积

2.若要顺利实现自治区2010年的生产发展计划,主要必须采取的措施是()

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场资源

建设人工草场

培育优良牧草

绿洲地区大幅缩减特色作物面积,退耕还草

A.

B.

C.

D.

3.关于土地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荒山、沙漠、戈壁都不属于土地资源

B.土地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湖泊占地等都属于土地资源

D.由于人口增加,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4.关于土地资源与人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与土地的关系,好像鱼与水的关系B.土地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C.土地利用应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建设D.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

5.东南亚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红薯B.小麦C.水稻D.玉米

6.印度的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

A.恒河平原地区B.德干高原西北部

C.恒河三角洲D.喜马拉雅山南坡

7.非洲的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B.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

C.工业十分发达,污染严重D.由于大量开发矿产品,破坏了土地

8.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国家,其农业特色是()

A.农业主要分布在该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B.全国共分为四大农牧业区,小麦、羊毛大量出口

C.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D.地处赤道附近,水热条件好,柑橘、咖啡等产量大

9.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B.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营带产值高

C.由于工矿业和服务业的兴起,农牧业不占重要地位D.农牧产品除羊毛外,还有牛肉、小麦等

10.建国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不快,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产量增长缓慢B.自然灾害频繁

C.人口增长过快D.粮食浪费严重

11.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天吃饭”,因此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

A.土壤条件B.光热条件

C.风力资源D.水资源

12.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B.科学技术水平

C.优越的自然条件D.精耕细作

13.下列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农业生产与地理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柑橘、荔枝——东北平原B.棉花、花生——华北平原

C.水稻、甘蔗——吐鲁番盆地D.谷子、甜菜——珠江三角洲

14.下列关于华北平原耕作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D.一年三熟

15.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内蒙古高原B.长白山区

C.江淮地区D.塔里木盆地

16.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A.西北地区——发展林业B.南方丘陵、山地——开发梯田,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游地区——围攻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D.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16.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分布”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A.西北地区——发展林业B.南方丘陵、山地——开发梯田,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游地区——围攻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D.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图中阴影表示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2-2-7,完成17~18题。

 

图2-2-7

17.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商品粮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我国位置唯一位于第一级阶梯的九大商品粮基地

B.

两个商品粮基地分别位于江西、安徽境内

C.

是江淮地区,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也称为江淮平原

D.

地处鄱阳湖流域,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18.全国建立九大商品粮基地,其主要目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B.便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建立生态农业,出产绿色食品

D.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读图2-2-8,完成19~20题。

 

图2-2-8

19.该漫画所示的现象,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最为显著?

()

A.东北平原B.准噶尔盆地

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

20.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满足我国人口增长的需要,继续伐林开荒,增加耕地

B.禁止滥砍滥伐,退耕还林,增加植被,改善环境

C.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将植树造林与修梯田、建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21.读图2-2-9,完成下列各题。

 

图2-2-9

(1)填表:

图中字母

A

B

C

D

土地利用方式

(2)一般情况下,A、C、D三处的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3)如果A处过度砍伐森林,遇降雨,可能产生现象________;如果B处过度开垦,可能造成土地________现象;如果此地区人口断增加,________处面积会不断扩大,而________和________处面积将不断减少。

22.读2-2-10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2-10

(1)美国农业特点之一是地区生产__________化,形成一系列的农作带和农业区,这咱划分的根据是__________,其优势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图中

代表的是带__________。

(3)小麦区分布在中部和北部两块地区,北部主要种植__________,中部主要种植__________。

(4)图中

代表的农业区是__________带,这里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玉米带分布在图中数字__________代表的地区

23.读2-2-11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2-2-12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2-2-2可知,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着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北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区,这里主要分布着______________带;在热带沙漠带南侧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分布的农牧业带是带。

(2)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气候类型有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______________气候,由于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农牧业带,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

24.读图2-2-13,完成下列各题。

 

图2-2-13

(1)我国以世界___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世界__________%的人口。

(2)从我国人口与耕地关系的发展趋势的比较看,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政策或措施是:

人口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耕地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