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437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docx

《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

2019-2020年《传染病及其预防》word教案之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4.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调查当地常见传染病,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

学生自述、多媒体演示、调查实践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投影片或录像资料;

(2)流感和肝炎的录像资料或教学光盘。

2.学生准备:

(1)通过询问家长及自己记忆,对自己患过的传染病进行收集整理;

(2)复习七年级上册病毒的内容及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板书: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人类的疾病

[从生活经历出发,通过学生自我叙述,引出传染病的概念]

教师:

课前我让大家对自己家的疾病情况作了调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记忆和向家长的询问情况把自己得过疾病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些疾病是否传染,都有哪些症状?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并及时纠正学生叙述当中的某些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说法,以免使学生对一些疾病产生错误的印象)

教师:

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变化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

比如——

学生:

近视眼、贫血、骨折……

教师:

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

——

学生:

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教师:

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

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板书:

1.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

2.传染病:

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

[观看录像,引导学生,推进新课]

教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传染病由什么引起的呢?

学生: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教师:

对,我们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有关病原体的资料,同时思考一些问题:

(用投影片打出下列文字)

(1)病原体的形态相同吗?

根据你的观察都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病原体?

(2)病原体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教师播放幻灯片或投影片)

画面主要内容为:

(1)多种形态的细菌:

螺菌、球菌、杆菌;

(2)多种形态的病毒:

杆状、球状、卵圆状、砖状、蝌蚪状、子弹状、丝状等;

(3)寄生虫:

蛔虫、疟原虫等。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增加学生对常见病原体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同时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生提问,增强学习气氛]

教师:

看到多种病原体的图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1:

病原体的形态真多啊,有球形、杆状、丝状、螺旋状,还有许多复杂又精巧的结构,用语言难以形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学生2:

一些病毒的样子可真漂亮,像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真没想到小小的病毒有如此复杂的结构和漂亮的外形。

学生3:

虽然病毒和一些生物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它们却像美女蛇,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我们应该抛开表面现象看清本质,不要被其表面迷惑。

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思考得很深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让我们的思维像泉水一样永不干涸。

下面,你们对病原体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1:

病原体除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外,还有其他的类型吗?

教师:

病原体也叫“病原生物”,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所以除前面提到的类型外,还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类型。

学生2:

病毒既然能引起多种疾病,那么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的危害真是太大了,我们应该想尽方法消灭病毒。

教师:

虽然病毒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但病毒对人类也有有用的一面,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所以病毒作为自然界已经存在了几亿年的一种生物,有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学生3:

既然病原体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几类,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传染病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几类?

教师:

很好,××同学的考虑很严密,传染病的分类的确可以根据其病原体的不同而区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虽然传染病有很多类型,但传染病的流行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流行性感冒和肝炎两种常见病的录像资料,然后思考70页的讨论题。

[观看录像或教学光盘,引出本节重点]

(教师播放有关流感和肝炎的录像)内容为流感、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教师:

看了前面的录像,我们对常见的流感和肝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来共同思考70页的讨论题并作出回答。

学生1: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如果周围的人吸入了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学生2:

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传染上疾病。

学生3:

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和补充。

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就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

对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概念,请大家一起来大声朗读70页的相关内容。

[齐声朗读,加深印象]

板书: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学生(齐声朗读):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首先要有传染源。

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以流感为例,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好,我们了解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再以流感为例,哪位同学来说明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学生:

流感的传染源是流感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是所有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各项中除外都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A.传染源 B.病原体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答案:

C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感冒B.蛔虫病C.贫血D.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

C

3.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A.饮水、食物传播B.飞沫、空气传播

C.血液制品传播D.吸血的昆虫传播

答案:

B

二、思考题

4.水灾过后,灾区防疫工作者及时发现了某一病情,因此采取了紧急措施:

给水源消毒,给受灾群众(包括发病和不发病的人)发放预防和治疗的药品,并对病人实行隔离,根据这一系列措施,你认为这一地区可能发生了哪一种疾病?

答案:

防疫工作者给灾区的水源消毒,将病人实行隔离治疗,给灾区群众发放预防药品等措施,其目的是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由此可见该地区发生了一种传染病,而这种传染病又发生在多雨的夏季,就可以推断很可能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人类的疾病

1.非传染病:

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

2.传染病:

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活动与探究

活动题目: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活动过程和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小组中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2.调查前拟好调查提纲,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途径、调查内容等;

3.可以通过访问当地医学院校的老师、医院和防疫站的医务人员等进行调查,也可以从当地的报纸、刊物、书籍、电视节目及互联网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

4.调查内容参考:

(1)当地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名称,这些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以及近年来的传播流行情况和原因;

(2)当地历史从未有过、近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原因;(3)当地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4)当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人们对传染病患者、患者家庭的看法和态度等。

活动结果:

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写明调查人、调查时间、被调查人或资料来源、调查提纲、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备课资料

1.疾病是由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

细菌 人类常见的结核、痢疾、破伤风、痈和疖等疾病都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

有球、杆、弧形等不同形态,没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却有特殊化学成分的细胞壁。

少数杆菌如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一种特殊的芽胞形态,芽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可在土壤中生存十几年之久,需用121℃的蒸气20分钟或延长煮沸时间才能杀灭。

细菌可被一些染液着色。

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分为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

这是一种复染色法。

先用结晶紫、碘液染色后,用酒精脱色,再用复红染色。

细菌不能被酒精脱色呈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细菌能被酒精脱色,再被复红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常用此染色法作为细菌的鉴别或药物选用的参考。

如引起疖子的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用青霉素、红霉素治疗效果好;引起菌痢的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菌,用青霉素治疗则无效。

细菌可在含有牛肉汤、蛋白胨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病人血液、咽拭或大、小便通过培养来观察细菌生长繁殖的特点加以鉴别以明确诊断。

进行预防注射的菌苗也是通过细菌培养方法来制备。

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时,由菌体破裂释放内毒素或由菌体分泌外毒菌和其他致病物质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对细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

病毒 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比细菌多,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它比细菌更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才能看到,有球、杆、砖、枪弹或蝌蚪状体等形态,基本结构由核酸及外面包被的蛋白质衣壳所组成。

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系统,不能在人工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组织培养,因此对病毒的诊断较少用培养方法、而更多利用检查病人血清中抗体测定。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可使细胞破裂或死亡,当病毒侵犯主要脏器如脑、心肌等可致严重疾病。

有些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慢性感染,造成疾病持续,如慢性肝炎等。

目前对病毒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靠人体免疫力来恢复健康,因此应用病毒疫苗预防疾病十分重要,目前已有麻疹、小儿麻痹症、乙型脑炎疫苗等。

立克次体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有类似细菌的结构,但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引起疾病常以虱、蚤和蜱、螨等为媒介在人群间进行传播,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螺旋体 比细菌大,细长螺旋形,有细菌的基本结构,但与原虫一样运动活泼,可由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如回归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支原体 比细菌大,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因无细胞壁,故无固定形态。

目前仅肯定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

衣原体 比细菌小,需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如沙眼衣原体。

真菌 霉菌、蕈类都属于真菌类。

比细菌大,形态也较细菌复杂,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

多细胞真菌形如丝状,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可引起人体皮肤粘膜浅部感染,如皮肤、毛发、指(趾)甲癣症。

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能侵袭人体的深部组织或脏器,往往引起继发感染。

真菌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杀伤细菌,对真菌不起作用,反而因抑制细菌生长而使真菌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真菌感染。

原虫 是寄生虫中单细胞动物,比细菌大,也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清。

虫体中都有一个细胞核,以伪足、鞭毛或纤毛为运动细胞器可以自由活动,在不良环境下可形成不活动而生成抵抗力较强的包囊,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

人体寄生原虫有好多种类,分别寄生在血液、内脏、肠道、口腔以及阴道内,通过直接接触、昆虫媒介或接触污染包囊而传播。

我国主要原虫病有疟疾、黑热病、阿米巴痢疾和滴虫性阴道炎。

目前疟疾已大大控制,黑热病已基本消灭。

蠕虫 是寄生虫中多细胞动物,已有器官分化,一般肉眼可见,虫体靠肌肉收缩蠕动。

寄生在人体的蠕虫主要分为吸虫、绦虫和线虫,可寄生在人体的许多脏器里。

寄生蠕虫的生活史中常有中间宿主,以虫卵或幼虫感染宿主引起地方性流行。

吸虫形状常为扁平叶状,大多数吸虫是雌雄同体,靠吸盘吸住在宿主的脏器上。

最常见的吸虫为寄生在肠道内的姜片虫、寄生在肝胆道中的肝吸虫、寄生在肺组织里的肺吸虫、寄生在血管里的血吸虫,它们都能引起相应组织病变和全身性反应,如消化不良、肝硬化、便血、咯血痰等症状。

绦虫形如扁带,虫体分头节、颈节和链体三部分,链体由许多节片组成,最长的绦虫节片可多达几千节,体长达10米。

成虫寄生在宿主肠腔里,节片不断从颈节陆续分生、链体尾部不断脱落,故在大便里可见到白色节片。

故猪绦虫和牛绦虫,治疗时一定要检查排出虫体有无头节。

幼虫囊形,也叫囊虫。

寄生在猪肉或牛肉里,人吃了未熟的这种肉可生绦虫病。

猪囊虫也可在人体内生长,叫囊虫病。

在西北牧区寄生在狗体内的小绦虫,幼虫寄生在骆驼、羊体中,称包虫,人也可生包虫病,最常见的是肝包虫病。

线虫形为管型,以蛔虫、蛲虫最常见,尤其是儿童的感染率非常高,影响其生长发育。

危害最大的是钩虫和丝虫,以前是我国的重大寄生虫病,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接近消灭。

2.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人的细胞免疫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症。

该病首先在美国报道,传播迅速,感染者已达1800万人以上,且日趋增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目前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1988年12月1日为首届国际艾滋病日,动员各国人民与艾滋病作斗争。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嗜体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具有嗜T4细胞的特性,使被侵细胞丧失免疫功能。

最终导致免疫抑制,使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及无症状而携带病毒的艾滋病毒感染者。

目前已从上述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液、尿液和其他一些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离出艾滋病毒。

但流行病学仅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

估计艾滋病人每毫升精液中可含有1000万个艾滋病毒,成为传染性最强的体液,故有异性间性接触及男性同性恋性行为的感染者可高达73%。

而艾滋病者78%有同性恋史。

由于病毒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因此,被艾滋病血液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就成为静脉药瘾者(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被感染者的血及血制品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

受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经产道分娩以及分娩后哺乳等密切接触途径传染给婴儿。

用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作供体亦可传染该病。

嗜血昆虫如蚊子、臭虫等体内已分离出艾滋病,但它们是否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目前尚无定论。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半年至5年不等。

成人性交感染潜伏期较长,而输血潜伏期较短。

儿童患者潜伏期较成人短。

患者多在60岁以下。

有下述接触史如输血、注射和不洁性交史等并伴有持久性淋巴结病、发热、消瘦、腹泻、严重不适和乏力等条件致病感染(如皮肤黏膜白色念珠菌、病毒感染、肺囊虫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各种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严重障碍等表现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去医院请医生检查、分析和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测。

治疗原则:

用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机能和对症治疗(如抗感染、抗肿瘤治疗)。

预防艾滋病十分重要,由于其主要通过性接触、静脉用毒瘾药品、污染的血液、血制品以及母婴传播,因此,预防感染的主要原则是防止接触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的血液、精液、尿、粪、唾液、宫颈和阴道分泌物。

其预防要点:

(1)防止与患艾滋病者发生性接触,包括同性或异性,特别是同性恋者,因肛交引起直肠粘膜破损,是感染艾滋病的常见途径。

妓女检查艾滋病毒的阳性率也较高。

(2)禁止滥用注射药物,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及药物。

(3)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应尽量减少输血,或采用血液成分和衍制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浆。

(4)供血者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液或作器官、组织移植。

(5)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6)女性艾滋病人应避免妊娠。

(7)对病人废弃的物品须作消毒处理,或装入双层无破漏塑料袋内再作处理。

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可用有效的消毒药(如漂白粉,70%酒精,0.2%次亚氯酸钠等)或煮沸消毒。

(8)医务人员和检查人员,应避免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或器械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物,若偶被污染应彻底清洗消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

1.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一般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了解,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投身医疗事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三个方面。

●教学难点

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安排喜欢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几个学生准备小话剧“预防传染病,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求根据主题自编自演;

(2)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多媒体课件;

(3)艾滋病预防的宣传短片。

2.学生准备:

(1)演话剧的同学准备表演稿,并在课前进行排练;

(2)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小话剧,引入新课]

教师: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思考。

(学生表演话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生活中的一些不卫生习惯。

如:

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饮用未煮沸或未消毒的水、食用瓜果不认真清洗等;一些生活中的不正确看法,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想,见到艾滋病病人就“退避三舍”等。

学生可以在不脱离主题内容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编排、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

看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有什么感想?

联系你的已有知识,说一说刚才的这些行为危害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1:

不应该随地吐痰,因为痰中往往含有大量病菌,痰咳出来并干燥以后,其中的病菌就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被别人吸入,就可能引起疾病。

因此不随地吐痰,可以避免传播疾病,也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生2:

不应该冲着旁人打喷嚏。

人伤风感冒的时候,鼻腔有大量病毒和病菌,这些病毒、病菌刺激鼻腔黏膜,于是接二连三地打喷嚏,这有助于清除鼻腔里的病菌。

但感冒病人的喷嚏,通常一次能喷射出大量病菌。

所以千万不要冲着旁人打喷嚏,应该用手帕轻轻捂住口鼻,防止把感冒传染给旁人。

学生3:

我们应该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不饮用生水;不吃未清洗的瓜果和生菜等,以避免病菌通过消化系统侵入人体,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学生4: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所以一般的接触,如握手等不会传染艾滋病。

应该正确对待艾滋病人。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全面,可以由其他同学补充,也可由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教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为了预防传染病,使大家更健康地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我们知道,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

学生: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教师:

预防传染病时,正是针对这三个环节来进行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究竟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

[利用教学课件,更生动地引出重点内容]

(播放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教学课件)

1.控制传染源:

发现传染病人立即通知传染病院、传染病人的隔离措施等场景。

画外音: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切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讲究个人卫生、爱护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等。

画外音: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早起晨练的人们、学生打预防针等场景。

画外音: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板书: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师:

预防传染病时需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

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

例如:

对麻疹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对常见的传染病的了解,来说明它的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

学生1:

对蛔虫病,要以搞好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预防措施。

学生2:

对于脊髓灰质炎,也是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预防措施。

学生3:

对于肝炎,应该以控制传染病为重点预防措施。

[通过设置疑问,引出艾滋病知识]

教师:

同学们刚才提到很多常见的传染病,其中有许多通过人们长期的努力已经取得有效的控制。

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传染病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有一种疾病,它在世界上仅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